📌聰明人從不走捷徑,夢想的路要用雙腳丈量:聰明人都下笨功夫,愚蠢人只想走捷徑
.
👉看著社群軟體上一篇篇賺大錢或是成功人生的勵志文章,人人都無法避免被影響,就也想著賺快錢或是一步到位,於是心態就變得焦慮、浮躁,無法靜心思考,一旦失去腳踏實地努力的動力,再美的夢想都只能是白日夢,現在的社會,聰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每個人都想找到快速的捷徑,而不願靜下心來做好一件事
.
👉太多得理不饒人的人,往往都是因為心中有怨氣,一旦自己占理,無論事大事小,都很容易受情緒影響變得激動,發脾氣只是為了洩憤,這就是精神層次低的真實表現,《傅雷家書》:「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即使占理,也能不失風度地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給對方一個台階下,為對方留點面子
.
👉當我們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別人的身上,用來證明對方是錯的,換句話說,我們也把絕大部分的能量,花在了證明自己的委屈上,而煩惱恰恰來自於對別人用心太多,對自己用力太少,你該做的是向內看,不斷改變自己,《沉思錄》:「絕不要去猜測別人心裡在想什麼,揣摩別人心思的人從來都不是幸福的人」
.
👉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沒錢根本不足以阻擋前進的腳步,假使真的沒錢,一定要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努力充實自己,沒錢可以努力賺,但不要因為沒錢而放棄內心真正的渴望,千萬不要用沒錢作為擋箭牌來敷衍生活,當你有了敷衍生活的心,精神上自然就趨於平庸,不要當一個既沒物質也沒精神的「窮人」
.
👉在成長的路上難免遭遇困境和不解,但當我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哪怕距離夢想很遠,只要過好眼前的每一天,就有可能拉近和夢想的距離,如果怨天尤人,就只能距離夢想越來越遠,若是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唯有走到生命的那一個階段,就喜歡那一段時間,完成那一個階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熱地期待著未來
.
🎉抽書活動
📚獎品:《聰明人從不走捷徑,夢想的路要用雙腳丈量》實體書 2 本
🗓活動日期:9 / 20 ~ 9 / 24,抽獎日:9 / 25
👇抽獎資格:
(1)追蹤小人物職場
(2)按貼文愛心、收藏
(3)於貼文留言
(4)分享貼文到限動
⚠️因為是實體書寄送,得獎者需提供姓名、電話、email、寄送地址(限台灣)
.
📍歡迎大家「 分享 」、「 收藏 」,有任何想法請留言或私訊,最後記得開啟「 小鈴鐺 」,訂閱小人物職場的最新通知
.
👋小人物每月皆會舉辦職場相關主題免費線上講座,歡迎到個人檔案連結加入「 小人物職場好友 」,優先取得活動資訊與報名資格
.
🎈喜歡記得追蹤 @work.thinking
#聰明人從不走捷徑 #高寶書版 #職場 #成長 #習慣 #學習 #新鮮人 #同事 #小人物職場 #工作態度 #價值觀 #目標 #故事 #想法 #職場語錄 #職涯 #工作 #閱讀報告 #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 #閱讀日常 #勵志 #生涯規劃 #夢想 #高效率 #活在當下 #自律 #沉思 #聰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00的網紅下一本讀什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學校和老師不會教你一輩子,你追隨的人生導師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別人餵養你資訊,主動出擊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懂得自主學習的人,將化被動為主動,追求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學得更好、更快。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作者是心理學家彼得....
沉思錄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ri Battle賽後心得】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了昨日Jan Frodeno vs. Lionel Sanders的比賽?有沒有些什麼樣的想法呢?
分享幾點個人心得
1. 原本我認為對Lionel最好的劇本是,游泳必須縮到3-5分內差距,接著單車死命狂追,抱著就算跑步爆了都沒關係的決心去追,因為放眼當今,能夠在最後42.2km足以跟Frodo跑步匹敵的,恐怕不超過3人。Lionel單車追到後,死咬住Frodo不放,甚至讓他的節奏亂掉,才有可能勝出,這樣的戲劇張力也才夠高,讓比賽更精彩。
結果嘛.....游泳就還真的差5分....又1秒...
#Swim
Jan Frodeno – 45:58
Lionel Sanders – 50:59
但是單車我大概在130km左右,發現距離不但沒拉近,還有越來越遠的感覺,甚至看了轉播畫面中,兩人的騎姿,Frodo一貫地保持其游刃有餘談笑風生的輕鬆,Lionel則是身軀扭動愈來愈大,這時就知道,這場完蛋了....
#Bike
Jan Frodeno – 3:55:22
Lionel Sanders – 4:00:26
講到完蛋,不知道Frodo在T2時掏這麼久才終於掏出的東西是什麼,頓時讓現場有點尷尬,主持人只能乾咳兩聲....(這就是我所附截圖的由來)
有興趣的可點影片看看,我已設定好時間點,看看Frodo到底掏出的東西是什麼?
影片:https://youtu.be/lYWu1ABMxGw?t=19968
總之,跑步後來我就不忍再看了,因為看到Lionel進T2換裝與出T2的步履蹣跚狀,就知道他沒力氣追上去了。
#Run
Jan Frodeno – 2:44:21
Lionel Sanders – 2:50:31
2. 總合成績如下,這也確實再度證明了Jan Frodeno的全方位高水準實力,僅管2019拿到KONA冠軍後,他就極少再出賽了,行事低調新聞也少,但實力依舊不減,依然保持在高檔狀態。我覺得就算Lionel Sanders沒有3週前Ironman Coeur d’alene賽後的疲勞影響,尤其那場還是大爆炸,體力恢復更需時間,但Jan Frodeno實力就硬是高了一截,三項全都完勝。
#TOTAL
Jan Frodeno 7:27:53
Lionel Sanders 7:43:32
3. 另一個小討論,我今早是先看國外新聞的討論,標題與內文大概都是下新的世界紀錄誕生之類的。可回過頭來想想,這樣的比賽紀錄到底該不該承認?包括比賽距離有無精確丈量?還有該由誰來承認紀錄?甚至簡單來講,這種兩人的私約PK賽,其成績到底能否被列為一個正式紀錄?當然,這就牽涉到誰來認列?且認列的規則、條件、過程該如何制定?例如馬拉松Sub 2的Eliud Kipchoge,2019年終於打破了Sub2障礙,但正式紀錄上是不予承認的。
有比賽經驗的人就知道,鐵人三項的比賽距離不準是常有之事,就算都準了,轉換區T1與T2有的長有的短,都影響了最後成績。
以昨天這場來說,轉換區可能是史上最短的,我計算了一下,Jan Frodeno在T1加T2總共花的時間僅僅2分12秒,而Lionel Sanders,雖然看起來T2穿襪子卡了很久,T1+T2總共也才花1分36秒,這個轉換區的時間壓縮,大大增加了突破紀錄的可能性。
在短距離(51.5及以下),有ITU來認證,甚至認證的東西多如牛毛,如果這幾天有看日本東奧新聞的話,應會留意到鐵人三項要游泳的下水點,測到水質是不及格的,這幾天東奧官方急著在改善此問題。而到了長距離,要各品牌間合作短期內自是不太可能,但長遠來說,不管是透過自律或第三方協助,明訂一個距離標準,同意在多少誤差內,以及多長的轉換距離內是方可被接受,最後的成績才同意被列入有紀錄意義與比較標準,這樣對於選手的成績才更有珍藏與比較的價值。
4. 番外小插曲,昨天有在追直播的話,如果有看國外鄉民的即時留言,會發現一大堆網友炎上啊,原因是許多網友認為鏡頭都一直在Jan Frodeno身上,太少Lionel的畫面,"還我Lionel...", "我們要看Lionel...", "Lionel在那?" 等等......。粉絲真是誇張的多。但認真來說,Lionel畫面是真的蠻少的,更少了許多我原期待的一來一往的競爭張力。
5. 不過沒關係,接下來3個月內,Lionel Sanders應該還至少有兩次機會雪恥,一是今年KONA,不只贏過Jan Frodeno,甚至Patrick Lange,直接去拼個冠軍。
但在KONA之前,8/28的Collins Cup也快到了,兩人沒意外應該都在出賽名單上,兩人又可以再對決一次。(不知道Collins Cup是什麼的話,可以去我個人網站上看)
而且話說我昨晚就作了個夢,我在德國比賽現場,場景是賽後訪問結束,Jan Frodeno被太太牽扶著,笑笑的一一謝過現場觀眾準備離開,而一個角落處,Lionel Sanders用個帽T外套將自己蓋住,坐在那沉思,無人敢靠近,天空又下起了毛毛小雨,看了好心疼好想幫你撐個傘啊......
6. 最後,原來德國氣象預報也不太準,我週六查預報,說好的不會下雨勒?
完整版影片:https://youtu.be/lYWu1ABMxGw
沉思錄心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從自我療癒開始」學習心得筆記
一開始老師就問了一個一針見血的問題:「你們有發現現在有許多孩子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嗎?」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焦慮的媽媽,有關係嗎?」
這一句就打中到我了,小捲是個類亞斯童,將極度專注與注意力不足融為一體
媽媽我是個有點控管的媽媽,對於飲食、消毒與3C接觸,控管算嚴格
我承認,對於孩子的狀況,我常感到焦慮
老師說:「沒有好孩子與不好的孩子,每個孩子特質不同,不要過早為孩子貼標籤」
「看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當媽媽情緒越穩,孩子情緒越穩,注意力也就改善了」
老師接著帶入下個議題,我還在沉思著這個警醒
這邊,我非常認同老師說,當媽媽情緒越穩孩子情緒也越穩
我以我真實的例子,來應證
我記得我剛接觸正向教養時,非常的受挫,我覺得那教養方式我做不到
當時小組發表感想時,我還因挫折感而落淚
那陣子,我放棄正向教養,轉去嘗試別的教養方式
後來,幼兒園園長請我帶孩子去評估,診斷結果小捲有類亞斯狀況
雖然我一直學習、一直觀察,本來就覺得孩子好像有可能是
但真的認定下來,心裡還是衝擊的
因為這樣,我緩了下來,我重新的思考與調整
就像老師說的,看看自己,也看看孩子
看見自己的不足,努力進步,成長能減抵焦慮
看看孩子,接受他的全部,我們努力幫助他
當我穩定一點了,我發現我的耐性、對應與思考也穩了許多
(這裡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自己成長自己了解,我們跟孩子一樣,每個人都不同)
穩定了的我,再來重新拾回正向教養的方式,我發現可行了!
對於小捲,我沒為他貼標籤,我能看見他的獨特、看見他的亮點
但我也會為他的狀況做深入了解
每一次早療的過程、與老師的討論,我都認真的做紀錄
我能明白孩子的狀況與可以調整的地方
也學習許多方法來帶領他,期望他更能融入群體
孩子腦的發展與可塑性真的很強,我能看見他不斷的進步
連老師幼兒園的老師都能明顯感受到他的進步與我分享
每個進步我看在眼裡都感覺非常窩心
是不是應證了老師所說的,媽媽越穩定,孩子也相對越穩定❤️
也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想法
當孩子與其他孩子不同時,帶去評估、帶去早療並不是為孩子貼標籤
孩子有「黃金治療期」,六歲前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期
孩子可以在這段時間有非常大的進步,狀況好的孩子能成為一般孩子,也可能更好!
橘希除了不斷進修教養知識、兒童發展與創意課程
小捲的早療課程也多方面,心理、職能、物理、語言都有排課
會接觸到許多父母,
發現到,許多父母是不願意接受孩子有自閉特質的
看了許多現場、與治療師的文章分享,很多父母都認為有認定、要早療是為孩子貼標籤
有的不願接受、有的急於拿掉標籤
這樣容易錯過孩子的黃金治療期,這樣是非常可惜的
我不能多說什麼,但我自己的做法是,我會先全部的接受、全部的一起做調整
孩子正在一個腦急速發展的時期,所有發展都在快速成長
積極的幫助他,我可能在前期很辛苦,但孩子進步能達最大化
(我們辛苦,孩子其實不辛苦,早療就像在玩遊戲很歡樂)
正向來想,他有一天可能真的不再需要了,他可以自己處理所有狀況了
而他若再評估成為正常,這些認定與資格,不會一直跟著他,他是可以不帶紀錄的
真的該好好把握這段時間!
醫生有說,像是亞斯伯格的症狀,沒做早期療育,到國小後才發現才要調整
相對的已定型許多,自我意識也高很多,是較難調整的
以上,有點苦口婆心,且可能沒這麼中聽
但我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發光,也是我們父母最期待的
題外話:
每個孩子都不同,能適應的教養方式也不同,取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
也取適合父母你們舒服的方式。
這是我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妳們
女孩,育兒、婚姻的路上不簡單,我們一起加油、前進
夥伴們,我很珍惜也很喜歡這路上有妳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心得分享,主題筆記整理會放在社團裡
沉思錄心得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領導者都是終身學習者。」但是,學校和老師不會教你一輩子,你追隨的人生導師也有可能隨著時間發生改變。與其被動等待別人餵養你資訊,主動出擊才是新時代的生存之道。知道自己該學什麼、懂得自主學習的人,將化被動為主動,追求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學得更好、更快。
《最高自主學習法》的作者是心理學家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他長年專攻人類的表現極限,在學界和商界裡教導相關技巧,帶領人們掌握學習的秘訣、邁向成功。這也是我掛名推薦的一本書,我在書封上推薦道:「在這個快速的年代,自主學習是每個人必備的本領。這是一本豐富、實用、兼具廣度和深度的自學指南,帶領你拆解複雜主題、提高學習效率、加強筆記技巧。」
讀者Q&A 推薦哲學好書:
《被討厭的勇氣》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courage-to-be-disliked-2/
《沉思錄》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meditations-ylib/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daily-stoic/
《紙牌的秘密》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the-solitaire-mystery/
📝部落格文字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self-learning-blueprint/
🛒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self-learning-blueprint/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學得更好》讀後感:我的寫作之旅如何體現書中的6個學習步驟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4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超速學習》讀後心得:一張圖掌握學得快又好的9大法則
https://readingoutpost.com/ultralearning/
《高產出的本事》一張圖學會如何「講重點」的8個訣竅
https://readingoutpost.com/output-to-win/
《讀懂一本書》為什麼說書是對抗淺碟閱讀的最佳武器?
https://readingoutpost.com/understand-a-book/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沉思錄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從2016年的12月19號,開始分享「一天聽一點」。當初只是一個簡單的起心動念,就是把自己每天學習、前進、體會的這些內容錄成聲音檔,然後分享出來。
那當我分享出來之後,如果沒有人聽也無所謂,我至少幫自己留下記錄。然而隨著時間的經營,好像有越來越多朋友,把「一天聽一點」的內容,當成是自己每天學習前進、沉澱、沉思的一個開始。
當我聽到這些回饋的時候,我非常的開心。因為如同我每一段內容的結尾,說的那句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是一樣的初衷喔!
然而我相信你除了聽「一天聽一點」之外,你可能也常常的會上一些社群媒體。像是臉書啊、推特啊、IG啊…等等的。
如果真的要說這些社群媒體的影響力,我想它會比「一天聽一點」,大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多喔!
那麼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就是這些社群媒體的內容,怎麼樣左右我們的內在狀態?當你聽完之後,或許你可以更加堅定的支持我們的「一天聽一點」。
我讀到一個資料,在2012年的1月份的時候,那時候臉書它操縱了50多萬個用戶的動態消息。
他們做一個實驗,他們讓有一些人看到一大堆的「正面消息」,而讓另外一群人,看到一大堆的「負面消息」。
臉書的研究人員就發現喔,看到比較多像是人們擁抱的照片,這樣子的正面訊息的人,自己也會貼出比較多的正面消息;而看到比較多負面消息的人,自己的塗鴉牆上,也會PO出比較多的負面貼文。
當瞭解到這一份關連之後,你會發現我們其實不太知道,那些發文者他們真正的感受;但是我們可以說喔,這些正面和負面的訊息,在網路上迅速的被傳遞。
而所有的使用者,在接受到這些訊息的狀況底下,他們的內在狀態,甚至於衍生出來的行為反應,也會受到很深刻的影響。
過了幾年喔,另外一群研究人員,就以「推特」作為研究的標的。然而他們這一次避免了「臉書」的實驗,引起了道德問題。
因為臉書的實驗,畢竟它是在沒有使用者的同意的狀況底下,去做這樣的實驗操弄。
這一群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就是他們只觀察人們在推特上面的動態消息,而不是去刻意操縱,這一群人會看見什麼。
雖然這樣的做法,沒有辦法獲得像臉書那樣子叫做「因果式的結論」;不過啊研究人員還是發現,如果有人貼出振奮人心的內容,那麼回遡他們前幾則動態消息當中,正面的內容會比負面的多出4%。
然而如果有人貼出比較沮喪的內容,而前幾則的動態消息當中,負面的內容就會比正面的內容多出4%。
所以如果你是這些社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你要小心哦!推文反而是你生活當中,最會引發你情緒的刺激來源。
進一步的研究告訴我們,推文會加快我們的脈搏,讓我們流汗、放大瞳孔,引發出所有激發情緒反應的現象。
跟只是瀏覽網頁相比,「推文」或「轉推」,會讓我們的大腦當中跟情緒有關的區域,活動率增加了75%,而光只是去閱讀那些動態消息,就會多引起65%的情緒。
所以呢,當你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在你每一次幾乎是像強迫症的行為,一定要刷刷臉書、一定要看看推特的時候。
希望你有一個警覺,叫做關鍵不在於你以為自己怎麼了,而是當你每一次上社群媒體的時候,其實你的情緒都被影響。
而影響你情緒的來源,卻是這些你可能根本不認識他是誰的「臉友」,或者是推特上面的「關注者」。
那麼你仔細深思一下,是什麼原因讓你的喜怒哀樂,需要受到這些人的影響?
然而反過來說,你的生命應該有更重要、更值得你關注的事情,當你面對到這些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情的時候。
你的情緒卻在前面幾秒鐘,或前面幾分鐘當中,你下意識的不自覺的,去刷刷臉書、去刷刷推特;其實你的情緒活動,已經受到很嚴重的影響了!
在理性上,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兩碼子事!但是呢,在實際的身心研究告訴我們,它從來就是一碼子事。
因為你的大腦不可能去區分出,那我現在影響的受臉書的陌生人的影響,所以我現在要面對的是我認識的朋友,必須切割開來。你的大腦沒辦法做這樣的切割啊!
所以這些研究都告訴我們,我們要特別留意我們的主觀感受,會受到別人的情緒;特別是以往在還沒有社群媒體的時候,這個「別人」可能是你具體接觸的到的人。所以呢,他的數量是有限的,而且他的預期性是高的。
然而現在在社群媒體上面,尤其是有演算法的推波助瀾。所以呢,你會收到一堆不確定的人給你的影響。
然而這些影響因為演算法的結果,卻是確定的;會讓你正面的更正面,而負面的更負面;對於某些事情的觀點,只會走向越來越極端的方向。
那麼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當你面對那些活生生、在你生命當中出現的人的時候;第一個,你有多少的心力,能夠好好對待他們?
第二個,你看待他們的方式,真的能夠還原到他們的狀態;還是你在這之前,已經被嚴重的影響呢?
所以呢,談到這裡喔,我跟你一樣,我也沒辦法避免,我就是會被這些東西影響。然而正因為如此,我就會特別留意,我到底在接收什麼樣的訊息?
如同你固定的接收「一天聽一點」跟啟點文化的內容,為你帶來一些啓發與幫助;那麼可不可以把這樣的注意力跟心思,延伸一下;留意你所有在你的動態牆上面,出現的那些人、那些貼文。
說真的喔,如果有些人他呈現出來的訊息,真的會影響到你的情緒,那麼你有很多方法。包含像是取消關注,或者是解除朋友關係,其實這都是可以幫助你保護自己的。
可是說到這裡喔,我想最終極的自我保護,就是如果沒必要的話別刷點書。雖然我知道這很難,然而也因為這很難,所以我來自肥一下!
就是如果你真的得上這些社群媒體,那麼在這之前,何不來啟點文化的「一天聽一點」繞繞、看看、聽聽呢?
至少讓你的情緒激發,處在一個相對正面的狀態,你說是嗎?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0月19號,由「哈克」為我們帶來的工作坊,主題是「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
「哈克」是我們的好朋友,他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能夠跟別人創造美好連結。
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想要懂別人真正的樣子,而且你更想要懂自己真正的樣子;那麼10月19號的這個工作坊,會對你帶來很大的幫助。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難得的機會,相關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沉思錄心得 在 「经典读书会5」- 书目:沉思录Part2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 沉思录 》。此书是"帝王哲学家"自我心灵交流的记录,也是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的枕边书,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梁文道在小规模的读书会上与其它读者分享 心得 ... ... <看更多>
沉思錄心得 在 《沉思录》读书笔记 的推薦與評價
《沉思录》读书笔记. 发表于 2016-09-13 | 分类于 读书心得 | 浏览1次. 奥勒留:古罗马皇帝+苦修哲学家,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的人历史唯一一个。 ... <看更多>
沉思錄心得 在 [心得] 【哲學家笛卡兒】《沉思錄》 - 看板W-Philosophy 的推薦與評價
【哲學家笛卡兒】《沉思錄》:上帝或惡魔,我思故我在的近代哲學
網誌圖文版:
https://www.b88104069.com/archives/4526
「我思故我在」是廣為流傳的哲學名言,它不僅僅是一個結論,而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
論證體系的一部份,更是近代歐洲從宗教改革到理性運動的標語。
近代哲學之父的「我思故我在」
哲學是沙漠中一座金字塔,常常聽人們說起這座金字塔,都知道它裡面藏著古埃及法老王
的奧秘,無奈石牆太高、基底太深,不得其門而入,久之,也就把它晾在沙漠裡了。偶爾
有人從塔裡丟出幾塊石板到沙漠中,儘管殘簡殘篇,上頭寥寥數語,人們卻能馬上能意識
到這是深沉思考所雕鏤出來的字句,遂引為箴言,例如「我思故我在」。
我們都聽過「我思故我在」這句話,這是哲學家笛卡兒(Descartes)的名言。他出生於
1596年的法國,剛好是歐洲史上非常精彩的一個時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大航海探險,這些令人振奮的歷史名詞皆源自於此。如果要在歐洲漫長的歷史卷帙劃上一
條黑白分明的分隔線,十六世紀絶對很有說服力,左邊是黑暗的中古世紀,右邊是光明的
近代以至於現代。在這一百年裡,宗教、政治、經濟的版塊都發生緩慢而深刻的巨變,哲
學亦是如此。大名鼎鼎的哲學家黑格爾稱笛卡兒為「近代哲學真正創始人」,因為是笛卡
兒孜孜不倦的努力,打開了一道門,使得哲學在歐洲發展史上有個契合時代精神的甦醒。
離開中古世紀,哲學,不再是神學的婢女。
任何能被稱之為哲學的,必然是一套思想周密的系統,討論一般人可見可知的對象,只是
哲學家想得更為深遠嚴謹,這是哲學深刻的地方。但通常哲學家會太過於沉浸在自己世界
,以至於文字表達艱澀,殊為可惜。這篇文章嘗試解說笛卡兒《第一哲學沉思錄》第一篇
,希望讀者能瞭解笛卡兒不是「我思故我在」一句話說完結束,他這句話背後可是有一大
堆精彩理性的分析。
《第一哲學沉思錄》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哲學家都是比較直接,文章第一段破題。笛卡兒自述在很多年前開始,隱隱憬悟自己被騙
了,很多年輕時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其實是錯的,很多衍伸出來的觀念因此都有點可疑。
不過笛卡兒始終覺得自己各方面的成熟度還不夠,這件事一直埋在心裡,等到他真的動筆
寫作《第一哲學沉思錄》,已經四十幾歲,以他自己的話來講,這時候他已經退休了,遠
離塵世紛擾,處在一種心靈平靜不會被打斷的狀態。
該如何解讀笛卡兒的審慎猶豫?可以從兩個層面,首先是笛卡兒到底被騙了什麼,然後是
笛卡身所處的時代背景。
第一個層面在書裡面有相當篇幅的說明。笛卡兒所用的比喻很有畫面,寫《沉思錄》的當
下,他是坐在火爐旁邊,穿著一件冬天長袍,手抓著筆在紙上。而他所謂的自述被騙了,
不是昨天今天所發生的某件事,而是「眼睛所看到的東西」這件普遍根本的感官經驗。最
明顯例子是我們都做過夢,笛卡兒可能有做過一個關於冬天寫作的夢,當笛卡兒醒來,發
現那個夢是假的、騙人的,於是他得到「感官會騙人」這個結論。
笛卡兒自己很清楚這個結論是潘朵拉的盒子,他在書裡面用更生動的比喻說明。如果懷疑
自己擁有的手和身體,那跟一個腦袋被黑色膽汁污染的瘋子有什麼兩樣?跟以為自己是國
王的乞丐、以為衣服穿很多但其實是暴露狂、以為腦袋是水泥、身體是玻璃的那些神經病
,又有什麼兩樣?
承先啟後的思考論證:觀念、數學、上帝、惡魔
再偉大的哲學家不是石頭蹦出來的孫悟空,懷疑作夢並非笛卡兒的發明,所以《沉思錄》
馬上陳列述一些先前希臘哲學家的回答:共相、觀念、空間、數學,這些東西似乎在夢中
仍然成立而無法否認為假。不過笛卡兒在這裡邏輯用跳的,應該說他明擺著不打算認真討
論這些,那是前人既有的思維模式和開展路線,笛卡兒很快跳到自己哲學系統的重心:上
帝。雖然數學家兼哲學家巴斯卡(Pascal)批評笛卡兒的上帝只是「輕輕碰一下」,但我
們應該從歷史的時代背景理解。
人擺脫不了感官經驗,同樣的,思想家無法翻個筋斗跳出整個時代。笛卡兒的教育啟蒙是
耶穌會的神學院,在經院哲學的書堆裡,想必笛卡兒非常熟悉多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神學大全》,如果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至高存在第一因,一切都是上帝創造
的,那麼如何解釋惡?難道良善上帝也創造了惡?這不是自相矛盾?笛卡兒是這種方式闡
述:感官經驗可能會欺騙,但時間是一直在走的,東西(包括人的身體)可以在時間裡維
持某種近於永恆的住,自然而然是有個力量在支持,以當時政商學無所不在的天主教教會
來說,那股力量的來源是如來神掌。
1517年是近代歐洲的起點。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於德國大學張貼《九十五條論綱
》,批評天主教教會腐敗象徵的贖罪券,主張教徒繞過教會直接信仰上帝,聖經寫得很清
楚:「義人必因信得生」,當時已然成熟的古騰堡印刷術幫忙將這股全新思惟的力量傳播
到全歐洲。但思想的革命沒有那麼簡單,歷經千年的中古世紀歐洲,必須跨越100年血腥
宗教改革的時間,其中包括法國巴黎那一場死傷上萬人的大屠殺。
從宗教改革到理性主義,從上帝信仰到惡魔證論
如今看來遠超出時代的笛卡兒,在當時無法避開時代的陰影,畢竟和笛卡兒同時代的近代
科學之父伽利略(Galilei)因宣揚地動說被教廷終身軟禁。他在加入軍隊、遊歷歐洲之
後,最終移居到荷蘭落腳,那裡沒有天主教的教會審判。笛卡兒在荷蘭安定下來之後,思
考,沉澱,寫作,十年之後,《沉思錄》所陳述的適當時機到了。
雖然笛卡兒是思想啟蒙和近代哲學的起始力量,他本人一直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他自認
為《沉思錄》目的是維護基督教信仰。也許聰明睿智、被教宗封為聖人的多瑪斯阿奎那如
果身處那個科學力量開始抬頭的年代,也會考慮採取笛卡兒模式證明上帝存在。但笛卡兒
除了是宗教家、哲學家,他同時也是數學家和科學家,他沒辦法自欺欺人的止於上帝,至
少必須嚴格遵守自己多年來所立下的理性(瘋狂?)懷疑原則。
笛卡兒在書中幾次坦白懷疑論者的立場違背自然情感和意志,但他同樣以理性論證救援,
他認為可以在繼續平常生活的同時進行懷疑探險,畢竟所追求的僅僅是學術知識而非瘋狂
行動。也因此在不會產生任何實際危險和錯誤的前提下,在瘋狂懷疑是誰一直在夢境欺騙
的模式裡,背後操縱的手可能是上帝,可能是惡魔,笛卡兒輕巧地將苗頭指向惡魔,接著
從下一卷的「第二沉思」開始,試圖從惡魔的桅計底下奪回不證自明、不會招致任何懷疑
侵蝕的真理,亦即廣為流傳的「我思故我在」。
雖然笛卡兒小心避免了上帝最後又回到了上帝,但經過這麼敲敲打打,被神學桎梏已久的
哲學已然開始鬆動,既然馬丁路德繞過教會直接建立新教,後代哲學家隨即發現哲學裡甚
至可以沒有上帝。畢竟懷疑的是自我,答案也必須在自我裡尋找,那是洛克、休謨、以至
於康德的世界了。
延伸閱讀:
【佛教四十二章經序】《後漢書》、《出三藏記集》等書所記載佛經
https://www.b88104069.com/archives/4509
【古文觀止—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https://www.b88104069.com/archives/4501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初版序:我的哲學文藝復興
https://www.b88104069.com/archives/4270
--
周末,我們繼續Excel:精華區=>21.心得=>5.其他=>3.office
會計人的Excel小教室: https://www.facebook.com/acctexce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2.202.2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Philosophy/M.1591542480.A.90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