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一篇美國《Elle》的報導,採訪的是《Kinfolk》的創辦人之一 Katie Searle。
在此之前,我對《Kinfolk》這本雜誌的印象是:當代生活風格的美學指標、很多咖啡廳裡的裝飾品、一種美好生活的嚮往。然而,這篇採訪卻讓我看見完全不一樣的《Kinfolk》層面,關於生離死別、他人與自我的拉扯,人被擊潰後再站起來坦然走入下一天的韌性。
Katie 父母在她六歲時離婚,母親後來和一名同性伴侶同居,父親也另組家庭。Katie 的父母都是虔誠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成員,這件事讓 Katie 有很多的矛盾撕扯,因為在這個教派裡,同性戀和殺人的罪惡程度幾乎不相上下,Katie 無法理解為什麼身為同性戀的母親,也可以同時是一名虔誠教徒?
和我們所有人一樣,Katie 就在成長種種的衝突與疑惑中長大。
後來,她在夏威夷的楊百翰大學遇見了 Nathan,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她答應 Nathan 求婚那年,才 20 歲。
Nathan 畢業後進入了 Goldman Sachs,過起高薪金融菁英的生活,但他的內心其實一直很嚮往另一條人生道路。大學時期,他曾創辦一個名為「小小聚會指南」(A guide for small gathering)的部落格,在上面分享他和親朋好友們聚會的種種美好,幾年下來,累積了六萬多名追蹤者。他對當初的理想念念不忘,行動力很強的他,後來就毅然決然辭去了金融業的工作,全心投入《Kinfolk》雜誌的創辦,而 Katie 也無怨無悔地支持丈夫的決定。
Katie 說《Kinfolk》早期雜誌完全是「愛的勞動」,裡面全都是親朋好友們集結的心血,第一批雜誌也是在一位朋友家的客廳裡寄出。但是這樣親密的關係,很快就因為雜誌的成功而開始分崩離析。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Kinfolk》鮮明的風格一夕席捲全球,接踵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工作,Katie 從編輯角色轉到管理,整個團隊後來也搬去了哥本哈根。
每一天,生活都被龐大的工作量壓得喘不過氣來,再加上 Katie 當時懷上第一胎,每天早上都很不舒服,那樣的日子讓她迷失自我,從未有機會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只是日夜沒命地向前奔跑。
隨著《Kinfolk》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雜誌,Nathan 和 Katie 的人生卻進入了月球的黑暗面。
Katie 的第一胎是個男孩,她覺得他就像一個小獅子,於是命名他為 Leo。沒想到,幾個月後 Leo 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最後夫妻只好選擇人工流產。手術結束後,Katie 和 Nathan 抱了抱孩子冰冷的屍體,內心充滿了強烈的痛苦。
人生動盪並未在此暫緩,後來,Nathan 向 Katie 坦承他是同性戀,兩人隨後離婚,Katie 帶著 Leo 的骨灰罈,一個人從哥本哈根回到美國,當時她的肚裡懷有 Nathan 的第二個孩子,已有三個月大。
回到老家奧勒岡後,Kaite 在母親家的附近住了下來,以獨立顧問為業。她在房子裡設置了 Leo 的靈壇,上面放了印有他手印腳印的紙,一個小小的藍色針織衣,還有一隻獅子玩偶。
經過離婚與喪子的打擊,過去一直跟隨丈夫腳步的 Katie,開始思考自己是誰。
她對《Elle》的記者坦承,成長過程中受到教會父權思考的影響,她一直把自己視為一位「照顧者」,這麼多年來,總是無怨無悔地跟隨著另一半,卻從未想過自己要的是什麼,就連《Kinfolk》,多半也是 Nathan 的夢想大過於她的。「我百分之百有共同依存症(Codependency,一種不健康的相互依賴性),而我認為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來自教會的教育。」Katie 說。
後來,Katie 的女兒 Vi 出生了。
女兒兩歲時,Katie 和一位叫 Joe Ensign-Lewis 的男人墜入愛河。Joe 和 Nathan 是很不一樣的男人,Nathan 沈靜內斂,Joe 則是那種有「哥們」性格的男人,喜歡打電動、吃垃圾食物,而且從來沒聽過《Kinfolk》。他召喚出 Katie 內心的孩子,他讓 Katie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兩人決定共組家庭,Katie 的人生看似將迎向新的篇章,沒想到,此時上天又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Joe 在搬入他和 Katie 新家的路上,被一輛車直直撞上,傷重不治。
Katie 花了很長時間走出傷痛,讓我很感動的是,經過人生低潮,Katie 在《Elle》訪問裡並沒有給出官方的正能量語句,也沒有用罐頭智慧做結尾,她說,悲傷不是一個隧道,你只要「通過了」就好,悲傷是一種需要學會與之共存的東西,而我們不過都是在傷痛中,學著如何走出下一步而已。
「我覺得自己支離破碎,但是又非常完整。」Katie 說,「我身上有很大的一塊失落了,但是我卻找到了一部份的我。我非常感激,同時也感到被掠奪了好多。」
或許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樣貌吧。傷痛與幸福共存,絕望與希望交替,這些,我們或許在《Kinfolk》整潔完美的圖片上看不到,卻在各自的人生軌跡中深刻體會。《Kinfolk》給我們的,是美好生活的想像,而真實的人生教我們的,是在毀滅後如何重建的勇氣,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美,一個在紙頁與想像中感受,另一個用真實的生命血肉去體會。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Photo via: Pinterest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kinfolk #katiesearle #lifestyle #人生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團購企業家486先生當年以寫部落格起家,透過實際的使用、評測及分享,累積了大量的粉絲。從早期的開團銷售模式,成功轉型為電子商務平台。如今,486團購為台灣家電類網購平台領導品牌。 點進下面連結,陪我拜訪大哥吧! 「486先生」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K48...
「沈智慧女兒」的推薦目錄: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蔡易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 [宛如自己嫁女兒一般]...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藍營街舞宣傳片挨批沈智慧淚崩:快瘋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PTT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法官丈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法官丈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沈智慧女兒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17歲來到台北時,梁實秋先生是我們家在忠孝東路三段的鄰居。之後,我23歲在時報副刊上班,再遇見他,已是梁先生人生最後階段。
他看到我特別地激動:因為他無緣相聚,留在大陸的大女兒,一生聚不了,見不著的女兒啊,就叫「文茜」。
那一代的人,悲歡離合都是日常,即使在台北巷弄裡過著小日子,夜裡也免不了驚心動魄的情緒。
於是梁實秋的散文,雅舍小品,不喜絢爛,更愛清淡。從動亂中走過來,走過大半個世界,看盡權勢朝代口號戰爭起落。
他的小品文章,談的食衣住行、生老病死,好似説著人性共相。其實説的是自己不想説,壓抑之後修為式的生活寫作。
時代殘酷的歷練推著他的文字走向平凡、流露人性底層的真誠,於生活細節處蘊哲理的力量,那其間每一個逗號、句點,是道不盡的嘆與息,悲與情。
小品,豈只是平凡人生智慧的參悟而已。
當年他曾和魯迅筆戰,一生最著名的是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其他包括《沈思錄》、《織工馬南傳》、《百獸圖》等。
為什麼挑選莎士比亞?
1963年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紀念時,梁先生曾經寫了一篇<關於莎士比亞的翻譯>的文章,文中提到八年戰爭與戰後之巨變,使他一直不能安定,翻譯的工作斷斷續續。他曾多次提到翻譯莎士比亞一事是胡適倡議的 ,那是五四運動之後,他參與「文學革命」的一部分。
在中國大陸的年代,梁實秋曾提出七大文藝觀對抗左派,其中之一:文學的領域很大,普羅文學未嘗不可以存在,但標語口號不能代替文學,要提倡它不能僅掛招牌了事,而必須拿出「貨色」來。
1970年代後期鄉土文學論戰在台灣崛起,他一以貫之,沒有參加論戰,旁觀一切:那是他年輕時早已熟悉的味道。他知道什麼是文學,什麼只是那個時代需要性的文字。
守著公寓,看著台灣進入80年代的變化,聽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遠眺所有遠離他的一切,包括在大陸的女兒,他如自己筆下的「鳥」:拳著一條腿,縮著頸子:有時候「一行白鷺上青天」,背後還襯著「灰泥」「沒有山色」的台北,自行啾啾地叫著,偶爾雖不忘雄姿,多數時刻,他早已不問青天。
他們都是在回憶中,度過了後半生的人。
沈智慧女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吧,一起來聊聊創傷】
《創傷的智慧》紀錄片播放的時間結束了,當初推薦文的分享人數,還有之後繼續向我詢問的人數,都讓我感到很振奮。在我這個小小的粉專裡,一篇小小的推薦文,得到了比我預期更多的迴響,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人數對「創傷」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隱約感覺到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強大影響力。
在紀錄片的網站上,依然保存了活動期間的精彩對談,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理解「創傷」的各種面向,感覺導演和專家們,是希望能透過紀錄片當作一個起頭,一次拓展整個社會對於「創傷」的理解,還有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然而這些座談都是英文,同時美國社會在談論情緒與感受方面跟我們的經驗很不同,如果在這方面沒有經過一些文化上專業上的「翻譯」,有時就算是語言能力足夠,理解上和實行上還是會有一些隔閡。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這裡,那就太可惜了。
我想起跟「創傷」這個詞彙相遇之前的漫長追尋。
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我以後絕對不要變成跟我媽一樣的人」。甚至在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跟同學互相約定,「如果以後你看到我有變成我媽的跡象,請你立刻過來打死我」。
話講得很毒,其實反映出內心極大的恐懼,因為我的母親真的就是我外婆的樣子。
我的母親長年有一個非常激怒我的習慣。當我在他面前跟他說明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在我說話的當中突然伸手,摸我臉上的痣或是耳垂或是任何其他「缺陷」,感嘆:「哎呀這個鼻子要是再挺一點就好了。」
然後我就會因此抓狂,跟他大吵一架。
大學畢業沒多久,有一回外公因為小中風在家裡跌倒,緊急送醫,大家都趕到醫院,由母親代表去聽主治醫師的報告。他消失了好一陣子,回來的時候第一個走向祖母,跟他轉告醫師的診斷。只見外婆盯著母親的臉,毫無表情的聽了一陣,然後突然伸手撥開正在講話的母親的瀏海:「你這頭髮很難看耶,是去哪一間理髮店弄的?」
母親大爆炸的瞬間我忍不住笑出來,你看看你,但是一轉身心裡卻打了一個大寒顫。
總是聽到人說,女兒以後會變成媽媽的樣子,居然被我親眼目睹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媽媽的樣子很糟糕的人,一輩子不就毀了?我不相信這是一種預言,一定有人可以逃過這種詛咒,可是這樣的人在哪裡?他們又是怎麼找到走上不同道路的方法?
有害怕成為自己母親的女兒,就會有害怕步上父親後塵的兒子,或是在自己身上重蹈任何家族覆轍的孩子。每個人都在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戰得灰頭土臉,弄不懂為什麼馴服不了自己,活不出自己更好的樣子,沒有辦法跟所愛的人更接近。
我看著螢幕上每一個,受邀到講座上侃侃而談的講師,一來一往,大家在談笑之間分享自己多年來鑽研的成果和領悟,相互補上不同角度對「創傷」的理解和連結,一層一層教給我更多思考的方向。但是最珍貴的,是在這些專業的對話之間,大家不經意地透露出來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傷痛。
丹尼爾・席格醫生,也許是大家最熟悉的講師,他所寫的《不是孩子不乖,是爸媽不懂》,還有《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系列,都曾是台灣很暢銷的教養書。他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那場座談裡提到:「我家族裡就是有毒癮的歷史,常常在我的演講裡分享完我的故事之後,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覺得你一定有吸毒!!』」他哈哈大笑,「我把這個當做對我至高的讚美。」
Gabor Mate醫生在《關係是一面照出創傷的鏡子》座談會上自陳:「我跟我太太之間的問題是,我自己覺得是一隻醜青蛙,我坐在角落希望他來吻我,讓我可以變成王子;可是他不要啊,他覺得他沒事幹嘛要吻醜青蛙,他希望我直接就是一個王子向他走過來。」
而在另一場關於《破裂的關係》的座談裡,Mate醫生朗讀了他母親當年,在Mate醫生才只有三週大時的育兒日記:「現在是清晨兩點,你已經哭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希望我餵你。但是我無法,因為我已經答應醫生,我必須按照時刻表給你吃東西。」讀到這裡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情緒,伸手搓揉自己的額頭。剛剛才分享自己的母親因為讀了當年的暢銷教養書,相信「嬰兒是暴君,我們不能讓他們控制我們」,所以在他哭泣的時候都會起身離開的依附關係創傷專家Diane Poole Heller博士,臉上露出非常凝重的表情。
這些瞬間,有些讓我深吸一口氣,有些讓我會心一笑,有些讓我的眼淚毫無預警的就落下來,有些讓我必須把影片暫停,陷入沈思。
這真是美夢成真的一刻啊。這些人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的戰士,他們放膽伸手去觸摸自己的傷痛,找到了逃過詛咒的方法。而今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身上遺留著創傷的痕跡並不可恥或悲慘,當我們找對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創傷轉化成個人的成長,讓我們更加成熟,更能夠給予和接受深刻的愛。
「但是,我可沒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Diane笑著警告大家。
這樣的交換和對談裡,有一種非常迷人的力量。不單單是在創傷的這條路上,有人可以懂的感覺真好。對我而言,當越多人開始承認「我不喜歡被這樣對待」,我們才能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基礎,去探討「錯誤的教養」跟「教養風格不同」之間的差異,讓更多人可以很有自信地表達:「請不要這樣對待我/我的孩子,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時間點獲得這麼多寶貴的資源,讓我興起一股很強的動力,想要在這裡也營造出一個,讓大家可以試著談論創傷的空間。
我還不是很確定會怎麼做,但是目前的想法是,我會分批把各個講座裡非常觸動我的部分節錄出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理解,還有我自己的相關經驗。然後我也會像之前一樣,在文末貼上一個匿名的塗鴉牆,讓想說話但是有些顧忌的讀者,可以在裡面抒發感想。
從這個現有的形式當作起點,我想試試看可以引起什麼樣的互動和變化。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者是對互動的形式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嗎?並不是說如果有興趣的人數很少,我就不會寫了,我這個人天生任性,想做的事情就是會去做沒人可以阻止我(傑克握拳)。但是,確切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個主題,會給我很大的鼓舞。所以,請大家無論長短,出個聲讓我聽見吧!
PS. 閉關中拍不了什麼特別的照片,只好叫書籤們出來排排站會客。有個孩子的個性比較彆扭,也不讓我伸手幫忙,不過我相信他的本質是很美麗的XD
沈智慧女兒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團購企業家486先生當年以寫部落格起家,透過實際的使用、評測及分享,累積了大量的粉絲。從早期的開團銷售模式,成功轉型為電子商務平台。如今,486團購為台灣家電類網購平台領導品牌。
點進下面連結,陪我拜訪大哥吧!
「486先生」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K486/
「486好物與開箱」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MR486Communit
FB(有各種影視迷因):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加入會員: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Q-fBheHysYWz9ObSEzMdA/join
如果你剛來,請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j5phF46N8&list=PLNsYSXaDLA89TvBjuV3h7l0wVRSPLk7FJ&index=1
諾蘭電影全解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3pZ8GCNnI&list=PLNsYSXaDLA896bdu-7_WbeX4sDLI5JIjS
=====================================
剪輯: Bruce Lu
監製/編輯: 黃豪瑞 (Jasper)
歡迎來到超粒方,一個主要探討影視作品的頻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各種電影和影集的觀點解析,從熱門大片道經典老片到必看的冷門電影! 有時也會探究時事。還有迷因,非常,非常多的謎因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返校》(英語:Detention),是一部於2020年播出的臺灣校園懸疑歷史驚悚影集,總計8集,改編自赤燭遊戲的同名電腦遊戲,由2020年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所發行,此劇集由蘇奕瑄、莊翔安、劉易三人執導,製作人林仕肯、林怡伶,於公視主頻首播,Netflix全球同步上線,公視+每週日上線[
此次劇集的背景設定是以原作遊戲中的輪迴結局作為衍伸,並更進一步擴展遊戲的世界觀,與2019年上映的同名電影《返校》並無任何關聯或是續作之意。
除了將原先發生讀書會事件過後的事發背景「翠華中學」拉到原始劇情的30年後——1999年[註 1]作為擴展,
更以雙主角的模式開啟全新的故事篇章。此外,於原作登場的臺灣民間文化與等元素信仰,在本作則是另一更加具象的形式作為呈現。
1969年,正值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禁錮的戒嚴時期,位於分業縣金鸞鄉[註 2]的『翠華中學』傳出有師生因組織讀書會而遭到拘捕。
隨之,因檢舉匪諜有功獲頒榮譽狀的女學生「方芮欣」不知何故墜樓身亡,
因而令發生在校內的靈異事件傳聞不斷,校方只好請託城隍廟舉辦法會、鎮魂驅邪。
直到三十年過去,翠華中學威權的校風依舊。某日,從台北轉來翠華中學的轉學生「劉芸香」
因誤闖校園禁地『涵翠樓』[註 3]在意外中遇見方芮欣的鬼魂過後,逐步揭開校園過去塵封的悲劇真相……
李玲葦 劉芸香 翠華中學學生
1999年,和母親從台北搬至分業縣金鸞鄉,並於翠華中學二年忠班就讀的轉學生。
由於過去不健康的家庭關係及背負母親的沉重壓力,導致其養成內心自卑的壓抑性格。
在一連串的意外中闖入禁地並遇見方芮欣的鬼魂過後,雙方漸漸對其產生依賴。
韓寧 方芮欣 翠華中學學生(30年前)
就讀三年忠班,容貌清秀、成績優異的資優生。生前曾被肯定具有相當非凡的文學才華。
在三十年前(1969年)的讀書會事件帶來的愧疚感而選擇輕生[註 4]後,
在往後因靈魂徘徊於校園內不得超生,在封印的痛苦中記憶漸漸扭曲,自身的怨靈則徘徊於涵翠樓尋找新的附身對象。並試圖對當時的事件所復仇。
劉芸香周邊人物
演員 角色 介紹
黃冠智 程文亮 翠華中學學生
就讀二年忠班,劉芸香的同班同學,出身自道士世家,將繼承背負家族傳承使命的城隍廟第五代傳人。
嚮往著能夠離開金鸞鄉,前往外縣市的都市展開新的生活,實際個性相當真誠善良,在事件的過程也默默關心著芸香的安危,也因在校內成績表現不佳,因而成為校規制度中「鬼牌」[註 5]的配戴者。
姚淳耀 沈華 翠華中學教師
二年忠班的代班導,沈敬校長的獨子,懷抱著理想與熱忱的青年。
心底卻因成長於父親威嚴之下,有著脆弱的一面。
自從海外歸國返鄉後來到翠華中學擔任詩社指導老師,深受學生們的愛戴,一心想改革校中守舊封閉的制度。
趙正平 白國峰 翠華中學教官(年長時期)
陸軍中校轉調至翠華中學擔任30多年的教官,
視學校為反共基地,堅信終有一日重返戰場。
平時於校內皆以軍隊般的威權教條管束翠華師生。
羅光旭 沈敬 翠華中學校長
沈華的父親,三十年前在翠華中學擔任主任,因覬覦權力利用讀書會事件讓自己順利上位,
如今已成為翠華中學的董事長兼校長。
蔡瑞雪 蘇婕妤 翠華中學學生
劉芸香和程文亮的同班同學,二年忠班的班長,是位品學兼優的乖學生。
自從劉芸香轉學至翠華中學後,就默默經常關心她,直到發現芸香的情況有異時才漸漸疏遠。
鄭家榆 鄧馨予
(劉母) 劉芸香的母親
觀念保守的傳統女性,依賴著搖搖欲墜的家庭空殼。是劉芸香最大的精神壓力來源。
張翰 劉俊賢
(劉父) 劉芸香的父親
長年於中國大陸出差的台商,長期忽略劉芸香母子,也是劉芸香的精神壓力來源。
吳昆達 魏仲廷 翠華中學學生(中年時期)
因讀書會事件後的15年牢獄生涯而受盡折磨、未老先衰。
因解嚴而赦免出獄,卻因周遭都已家破人亡後而產生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導致精神狀況異常,
因此而自囚在沒落的魏醫院中,時時害怕再次遭到政府的監控迫害。
方芮欣周邊人物
演員 角色 介紹
夏騰宏 張明暉 翠華中學教師(30年前)
曾於翠華中學任職的教師,因著對文學的喜好而與方芮欣兩人相知相惜。並意外產生了師生戀並親手做了一條白鹿項鍊贈與方芮欣。
最後在讀書會事件中遭到處決,是對方芮欣產生巨大影響的關鍵角色。
林志謙 魏仲廷 翠華中學學生(學生時期)
30年前(1969年)的魏仲廷,就讀二年仁班,讀書會成員。
房思瑜 殷翠涵 翠華中學教師(30年前)
曾於翠華中學任職的教師,外冷內熱,儀態萬千,結合智慧與美貌在一身。和張明輝一同創辦讀書會,對學生有種柔中帶剛的氣態。也因和張明輝接觸頗深關係,讓方芮欣誤會倆人有戀情,進而使讀書會被舉報。
楊閔 張佩樺 方芮欣的母親。
唐治平 方道勤 方芮欣的父親。
其他演員
演員 角色 介紹
莊益增 程父 金鸞鄉城隍廟傳人
程文亮的父親,城隍廟的的廟祝,承襲家族志業,但完全沒有天分,期待受城隍爺欽點的程文亮能夠留在金鸞繼承家業。
是魏仲庭的舊識,當年曾旁觀讀書會事件的發生,但始終保持沈默噤聲。
王世緯 趙導師 二年忠班老師
因其以不當方式管教班級的作為,使得方芮欣在「聽見」芸香的怨念後,於深夜吸引剛下班的她踏入涵翠樓,並對其展開了「復仇」。
最後則因涵翠樓經歷的一連串的事件而嚇到失魂,隔日校方發現後則被送進醫院。
王渝萱 李子琪 翠華中學學生
就讀三年忠班, 曾是因家人的期望壓力而過度壓抑的「資優生」。
在前往校園禁地涵翠樓許願後,雖然成績立刻突飛猛進,但人卻因此變得詭異。
實際上則是在芸香來到金鸞前方芮欣的附身對象,因承受不住方芮欣的束縛,最終則在芸香及文亮面前走上自殺的道路。
張允曦 李麗芬 立法委員千金
李裕富立委的女兒,也是沈華的相親對象。
譚慶普 殷傳良 翠華中學校長
曾於翠華中學任職的校長,殷翠涵的父親。
沈智慧女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是我們談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的第八集。
上一集呢,我們分享到關於「享樂」這件事情,其實並不會讓我們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只有能夠去做那些會產生「樂趣」的事情才可以。
然而什麼事情會為我們帶來樂趣呢?通常呢,是那些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戰性的事物,才會為我們帶來真正的樂趣。
其實在我們面對挑戰的時候,我們被迫得使出渾身解數;這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會完全的被這個活動所吸引,整個人呢投入在其中;在這樣的情況底下,是最容易產生「心流」的。
因為當我們完全投入,所有的動作都是油然而生,幾乎是自動自發的;你和你所做的事情,合為一體、分不出彼此。
有一個舞者,描述自己在表演的時候他的感受。他說喔:「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我的思緒不再游走,除了跳舞之外我什麼都不想,整個人沈浸在裡面,能量釋放得非常流暢,我覺得輕鬆自在,而且充滿活力。」
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就是呢你打球的時候,你打得太順手了,順到你整個人完全投入其中;似乎都會忘記累啊、熱啊…等等,這些外在的事物。可是你倒過來想,如果你的對手程度太好或太差,你會有這種感覺嗎?
太好的對手,會讓你挫折到不行,你根本沒有辦法全心投入;而太差的對手,也因為挑戰太簡單,所以激不起你真正的專注力。
其實有一個下棋的高手,在描述自己比賽的時候,他就有這樣的狀況;尤其是他的對手跟他勢均力敵。
他說啊:「注意力完全集中,就跟呼吸一樣的自然,完全不假思索,就算屋頂塌下來,只要不會砸到我,我也不會知道。」
可是你會想哦,一定就只有「挑戰」,才會有這種感覺嗎?有沒有一些事情,它可能不是用「挑戰」來定義;但是卻讓我們非常專注,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呢?
有一個母親喔,在描述自己跟小女兒共度時光的時候,她就這麼說。她說喔:「女兒很喜歡閱讀,所以我們會一起看書,有時候她讀給我聽,有時候我讀給她聽;我覺得自己完全沈浸在其中,彷彿與世隔絕一般。」
所以我想喔,挑戰是一個入口,但是呢有些事情,可能不太能夠用「挑戰」來定義它;但是卻值得我們很專注。
比如說,剛剛的那一位母親陪伴自己的女兒。我們陪伴自己真正在乎,而且又重要的人的時候,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然而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的話,你可能就會發現,真正要全心全意陪伴一個人,它其實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啊!
你的專心程度要非常的高,而且呢,高品質的陪伴完之後;通常會伴隨著你要耗費大量的體能跟專注力。
或者是在心理層面上,受到某種程度的訓練,而且呢,還要有熟練的技巧能夠配合;只要你的專注力稍微有閃失,一切就會化為烏有的。
所以當你完全的投入挑戰,跟完全專注的時候,你的意識層面會有如同行雲流水,肢體動作也會天衣無縫般的一個接著一個。
只是很可惜的是喔,在真實生活裡,我們常常會被這樣的心思、意念打斷,讓我們沒辦法專注下去。
這個心思、意念,就是你會懷疑自己,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如果改做其它事,會不會比較好呢?
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行為,甚至於批判自己做這些事情的理由;而不是專注在「只做那件事」。
其實在我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當中,我就有談到喔,在生命當中我們不只要聚焦,我們還要「再聚焦」。
它很吊詭的就是,表面上我們剛開始懷疑做這些事情的意義,好像是為了更好的結果;可是也因為你懷疑了,所以不會有任何結果發生。
只有你不斷的聚焦、再聚焦,你才能夠用你聚焦之後,或再聚焦之後,得到的成果來評估,自己是不是要繼續下去。
所謂的「要不要繼續下去?」它從來就不是憑空想像;眼前的挑戰、眼前的人值不值得你投入?會不會讓你因為投入之後,過一個更好的人生?你得先投入,你才會知道結果。
其實你要知道一件事,就算你投入之後,發現這並沒有辦法幫助我獲得更好的人生;至少你都練習到一件事,叫做「專注」。
只有你聚焦於「挑戰」,你才會更有機會享受樂趣;也只有你不斷的「再聚焦」,取得具體的回饋,你才會更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活出一個更好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是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
透過這一門線上課程,除了幫助你建立起「過好人生」的基礎的觀念,跟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透過這樣的學習,可以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透過時間的累積,讓你活出一個你更想要的人生。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沈智慧女兒 在 蔡易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嘉義縣立委蔡易餘一手催生的嘉義幣,嘉義縣政府3日與中華科技金融學會進行「嘉義幣:產官學合作簽約儀式」。
包括嘉義縣長翁章梁、中華科技金融學會副理事長沈中華與理事沈大白、 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 立法委員陳明文、吳玉琴親自出席見證,並邀請到科技金融、創投圈、學術界、中央部會及嘉義農漁業者等各界代表共襄盛舉,嘉義幣預計今年七月上線。
先前韓國瑜聲稱買到混冒的阿里山茶,立委蔡易餘今日記者會宣布「透過嘉義幣APP,保證買到真材實料的嘉義茶」!蔡易餘是催生「嘉義幣」的重要推手,他一直相當關注高雄幣籌備與發行過程,因此對中華科技金融學會團隊十分有信心,嘉義幣的概念在於讓消費者直接跟生產者結合,在農漁產生產過程創造節點,每個節點上鏈,資料不會被竄改,保證消費者買到真實產地的產品;消費者可透過APP直接訂購嘉義品牌商品,並且獲得嘉義幣回饋,再刺激嘉義當地消費,帶動經濟循環;未來民雄的鳳梨、太保的小番茄等嘉義各鄉鎮農產均可運用。
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現代科技打造許多開創性的通路,而農產品最重要的是通路,今天談虛擬通路,無論大家懂或不懂,這個未來趨勢仍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嘉義縣政府近期全面盤點農產品通路資源,以利日後更精確掌握到未來通路如何拓展,從生產到通路、到消費端可以更穩定,開創通路是嘉義縣政府的使命!翁章梁提出「嘉義幣」三大特色:第一、透過區塊鏈加密,記錄相關節點,讓消費者參與產製過程。第二、生產者與消費者可以直接連結,日後透過IoT、而不透過中間商,真正提高農民收入。第三、嘉義幣的回饋機制,先是回饋農民、再回饋到購買嘉義產品的消費者、最後回饋到嘉義縣農漁設施。
中華科技金融學會副理事長沈中華教授感謝嘉義縣立委、政府的信任,他表示,身為學者最榮幸的就是將所學貢獻給土地,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回饋到自己所愛的土地。他提到區塊鏈應用兩個大層次:首先,消費者、農夫、農產品的關係以前是斷裂的,現在透過嘉義幣連結在一起,這就是去中心化,消費者有機會以創新形式關心到農民與土地。第二,由於收益直接給予農漁民,因此有盈餘,再從盈餘當中提撥部分比例回饋給消費者。而嘉義幣隨時間而「幣齡遞減」的部分則再提撥部分比例給嘉義縣政府,運用到農業設施,因此達到農民、消費者、政府三贏。
嘉義縣農會總幹事黃貞瑜表示,當蔡易餘立委提出「嘉義幣」計畫,農民們聽了都非常期待。大家都知道嘉義農產品非常優質,但長期以來沒有更直接的通路讓消費者方便採購,不僅嘉義縣政府、嘉義縣十八個鄉鎮農會很支持,更重要的是「嘉義貢獻值」的概念,讓外地的嘉義人也可以透過嘉義幣表達對嘉義在地認同。而外地的消費者可以安心買到阿里山真正的高山茶。
「阿里山茶」品牌的重要推手嘉義縣立委陳明文表示,農業是嘉義縣的主要產業,但農民的收入不高,因為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要經過層層盤商。現在透過區塊鏈平台,農產收益可以直接進到農民口袋,提高農民收入。再從消費者端來看,消費者在市場採購時不知如何挑選物產食材,現在透過APP可以買到原地產品,包括東石蚵仔、阿里山茶、鳳梨等嘉義正牌農水產,相信在嘉義縣政府與學會的努力下可以帶動嘉義縣新的經濟發展。
「鹿草的女兒」嘉義縣立委吳玉琴表示,從產地到餐桌層層資訊,消費者都看得到,可確保食安品質及產地真實。鹿草擁有豐富的農產品,秋葵、西瓜產量佔全國前茅,透過區塊鏈平台,讓消費者可以方便且安心地採購到嘉義優質農產品,還可獲得「嘉義幣」回饋。而嘉義幣隨時間衰減的機制,幣值回收後,會再回饋到嘉義縣的農漁業設施與社福系統,意義重大。
「嘉義幣」運用區塊鏈、物聯網(IoT)等相關技術協助嘉義縣農水產品,落實產地溯源、認證防偽等,從產地到餐桌層層把關;並透過區塊鏈去中間化特性,讓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由此健全產業發展,真正提昇農漁民收入。
透過區塊鏈認證與發幣平台,消費者可安心採買且直接向生產者訂購商品,而且每次消費均可獲得嘉義幣回饋,再度刺激消費、活絡經濟。由於嘉義幣限定於嘉義縣使用,有助於將外地與縣內的消費力留在當地,促進經濟回流。此舉將是全球首例幣鏈合一應用,以區塊鏈科技達成「農漁民」、「消費者」、「當地政府」三贏的典範。
立委蔡易餘向來關心「地方創生」、「智慧城鄉科技應用」等議題,早在高雄幣發行之前,蔡易餘委員就十分關注區塊鏈對鄉村發展的影響,多次拜訪產官學界尋求解決方案,並向中華科技金融學會請益,再與嘉義縣政府、翁章梁縣長研議相關應用,逐步建構「嘉義幣」計畫,終促成產官學簽約合作。盼透過區塊鏈與IoT科技的導入,帶動嘉義產業升級與地方品牌經濟。
沈智慧女兒 在 藍營街舞宣傳片挨批沈智慧淚崩:快瘋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宣傳「第一屆中正盃全國運動舞蹈街舞錦標賽」,中華民國街舞運動協會理事長 沈智慧 日前在臉書分享一支短片,意外引發熱議。中華民國街舞運動協會理事 ... ... <看更多>
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法官丈夫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沈智慧法官丈夫」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沈智慧| 香港網絡大典| Fandom沈智慧(CHING Adriana Noelle),現任香港裁判官。 曾審理多... 沈智慧父親 ... ... <看更多>
沈智慧女兒 在 沈智慧- [宛如自己嫁女兒一般]...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沈佑蓮服務處特助小韋小君夫婦嫁女兒,這個女兒從小就在我立委服務處走動當小助理,如今這位可愛的小助理已經變成亭亭玉立的漂亮女人了。 在今天我過去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