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懶,而是放錯「心理帳戶」]
我有新課程推出,教大家怎麼具備高薪思維,做好高薪布局,拿到百萬年薪。開課公司幫我自下周一排了免費講座時間,乍看很完美,但是我隱約覺得哪裡不太對,卻說不上來。直到晚上一邊做瑜珈,一邊聽Himalaya音頻,是朱光老師的線上課程,講「健身動力學」,一起頭就談到—
很多人忙了一整天,都沒怎麼喝水,不是他不口渴或忘了喝水,而是失去與身體的連結,也就是他被外界的事務整個塞滿,一點空隙都沒留給自己,也就察覺不到自己身體的需求。
如此一來,我們對身體就會陷入無感的狀態裡,對待它有如跟陌生人相處。這個陌生人理當是我們最親密的愛人,結果它就會回過頭來反撲,讓我們沒來由的不舒服,或是小病不斷,或是大病一場。所以對待健康的第一件事,是察覺身體的存在,與它產生連結。
Himalaya聽到這裡,我想通了,原來是我的身體有兩個「不適應區」,第一個我喜歡宅在家,出門在外比較不適應;第二個我屬於思考型,說話或社交也會不適應。光是其中一件事就已經夠我耗損能量,如果兩件事同時發生,就會疲累不堪。而開課公司幫我安排下午與晚上各一場,場地各不同,就是癥結所在。
於是跟開課公司商量,場地在同一處,他們當然一口答應,我馬上如釋重負,輕鬆了起來。這再讓我再想到朱光老師說,很多人買了健身會員卡,卻沒有去,內心充滿愧疚。但是朱光老師說:
「你不是懶,而是放錯心理帳戶。」
在台灣我未曾聽過這個說法,朱光老師在中國大陸教健身,兩地文化不同,倒是讓我腦洞大開。根據維基百科,「心理帳戶」最早由2017年的諾獎得主理察·塞勒提出,指的是每個人都有心理帳戶,通過該心理帳戶來進行各種各樣的經濟決策,其中不乏不理性的使用金錢方式。比如說這三種錢的結局天差地別:
💚薪水:是每天辛苦賺來的,就會省著花;
💚年終獎金:是一年努力的獎勵,就會用來買想了一年沒買的昂貴物品;
💚樂透彩金: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容易隨便花,有人還花到一貧如洗。
凡是心理效應都是人性使然,隨著它去就會成為人性弱點,善加運用卻會變成無敵的優點。
像是很多人都把健身放在「減重」或「練肌肉」的心理帳戶,可是什麼人需要減重?自以為胖子!什麼人需要練肌肉?自以為弱雞!不論減重或練肌肉都是違反他們的自然天性,必須要用「意志力」挑戰自己,問題是一般人的意志力是薄弱的,經不起挑戰,這是健身失敗的原因。
那麼要放到哪個「心理帳戶」?放到你喜歡的﹑在意的﹑常做的帳戶。比如你很想多和伴侶相處,就和伴侶一起散步﹑騎單車或上健身房,享受「家人時光帳戶」,運動才會持久。再比如你熱愛工作,不妨下樓快走,一邊用電話討論工作,把運動放在「高效能工作帳戶」,便能夠更滿足。
我是毛很難摸的人,對於有些事超級敏感,比如「時間」,一定用在我想用的地方,對於別人要我用在不想做的地方特別反感。而時間用在閱讀﹑寫作或研發這三件事上,我最舒服自在,一做半天都高興;至於運動,即使5分鐘都斤斤計較,所以我把閱讀改成用聽的,再同時運動,就能夠忍受運動了。
這種用心理學來講健身,既有道理又簡單實用。朱光老師還說,有人健身之後報復性地狂吃狂喝,還自圓其說:「不吃飽,怎麼減肥?」結果是怎麼減怎麼肥。這時候朱光老師用神經語言程式來教我們改一個字,改成「不吃好,怎麼減肥?」一下子便改掉整個認知系統,結果是精吃巧吃就不會肥。
如果你跟我一樣熱愛學習,相信「觀念是力量」,認為只要改變認知系統,到不同的系統找解答,就能輕鬆活出成功與快樂,那麼我會建議你在學習時,不要侷限在台灣的頻道與平台,不妨開放胸襟,增加選項。其中,因為我聽了受益良多,所以推荐你Himalaya音頻。理由有三:
💚1.內容豐富
它的素材繁多,大至分為三種:一是說書﹑二是課程﹑三是英文內容等,可以下選商業財經﹑認知思維﹑心靈成長﹑歷史文化﹑親子育兒﹑文學藝術﹑經典名著等,以及軟性的科幻推理﹑流行小說。每次大約10分鐘上下,輕鬆吸收。
想讀好書卻沒時間,或讀完抓不到重點,也有「好書精讀」,一本大約2小時,等於聽了一場演講,也看完一本書,而且比自己讀更加脈絡清晰﹑提綱挈領。
💚2.觀點不同
這是我很在意的一點,在這個多元的世界,每天都在變化,很多思想觀念不斷推陳出新。我們若是要與時俱進,其中一個檢驗標準就是觀點是否多元與新穎,所以Himalaya的slogan是「用知識連結世界」。
💚3.聲音好聽
你聽過蔣勳演講嗎?林青霞形容那是「半顆安眠藥」。Himalaya的內容都由電視主播或專業播音員來錄製,白天聽,煩燥的心會寧靜;晚上聽,之後睡覺會好入眠。彷彿有隻手帶著溫度,按摩你的腦﹑療癒你的心,舒肥你的每一天。
中國大陸第一個學習平台是喜馬拉雅,就像早期的收音機搬到網路上,可是它不是電台主持人的閒聊,而是提供滿滿的知識與方法,很多中國知識型大咖都在上面。中國大陸有4億用戶,每3個人幾乎有1個在收聽。Himalaya則是全球版,內容不那麼中國味,而是適應全球華人的收聽口味,超過5億人使用。
因為我喜歡且受益,便幫你跟全球版Himalaya爭取到免費試聽30!內容有中文與英文。只要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立即兌換,也可以看到我為大家精新挑選的書籍!
https://www.himalaya.com/mPmhH
#優惠僅到9月20日#,大家要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下面是兌換流程圖,你可以對照著看喔~其中會需要先填信用卡付款資料,但是30天內不會扣款,在到期的兩天前會有通知提醒,在app內取消訂閱即可!
讀了本文受益,請留言+1。
同時也有5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孫在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透過預先建立的8類62種範本以及關聯式提示與祕訣,輕輕鬆鬆開始使用 Visio。使用智慧圖形提升生產力,並運用新推出的佈景主題與效果快速自訂並完成專業外觀的圖表。本次課程介紹基本流程圖、交互功能流程圖、甘特圖、辦公室配置、原因與效果圖、組織圖、組織圖精靈、統計圖表、腦力激盪圖、樞紐分析圖、甘特圖、行...
決策 流程圖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何時趨緩?談校正回歸的理論與實務】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校正回歸」將延宕資料回溯至採檢日,雖然是負責任的作法,但對「三級何時降級」、「還要延期嗎」、「延到何時」等決策,還是要有更好的資料分析。
我用以下的流程圖,來說明感染到確診公布的各個環節,可能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 #感染:一個人如果接觸到有病毒的人、物、環境,沒有維持健康習慣或缺少抗體保護,就會不幸受到感染。
2️⃣ #症狀:感染後有人可能不會産生症狀,也可能有各式各樣輕重不一的症狀,潛伏期平均約5天,沒有症狀的人就是「無症狀感染者」,因為自己也不知道已被感染,可能到處跑而傳染他人。
3️⃣ #就醫:有症狀的受感染者中,有的人會主動/被動去看病,並接受檢驗,有的人置之不理自行解決。由於對症狀的瞭解及忍受度不同,從自認為有症狀那一天,到去看病的時間差,每個人都不同,有人稍有不適就去醫院,有人拖到兩三天,或情況嚴重才看診。
4️⃣ #診斷:感染者基於各種理由,不一定會向醫師誠實而詳細地告知其活動,有些醫師若不夠敏感,沒在第一時間安排檢驗。而未採取檢體送檢的病人,也可能是感染者,到處亂跑就會會再傳給別人。
5️⃣ #採檢:醫事人員採集檢體時,可能因技術差異,病人當時的狀況及合作度等,採不到有病毒的檢體,算是一種「採檢上的假陰性」。除了醫療院所針對有症狀疑似感染者作PCR檢驗外,現在加入快篩站的服務。
所謂快篩,指的是檢驗COVID-19病毒的表面蛋白質(一般是和ACE2的受體結合的部分),由於所使用的是抗體抗原結合的方式,操作方便而且速度很快(一般十多分鐘內就可以有結果)。可惜沒有PCR的放大效果,敏感度和特異度都不是很高,在感染盛行率不高的族群,會有假陰性及假陽性的困擾。
只有疫情突然在某個特定地區的特殊團體爆發流行時,才會用來快速找出感染者。篩檢站如果設置地點方便,有些被通知的民眾可以就近受檢,也有些人自行前往快篩以求心安。
篩檢站設立愈多,檢體增加愈快,但採檢人力有限,因此而加重工作負擔,甚至造成塞車。在等待篩檢結果的期間,以及篩檢後「假陰性」的病人,到處活動,反而造成另一波傳染。
6️⃣ #檢驗:PCR的檢驗專業又費時,須送到疾病管制署或其指定的參考實驗室檢驗。本來台灣只有零星個案數時,檢驗人力足以應付,但現在每天送來上萬劑的檢體,也難快速補充訓練有素的人員,演變成「塞車」的情況。
如果缺乏有系統的規劃,每天的檢驗結果有新有舊,因此用實驗室確認的時間作為每日疫情資料分析,當然會產生低估及時間差。只好「校正回歸」,讓民眾一頭霧水,連中央及地方官員,也難以靠這些資訊作出最佳決策。
7️⃣ #通報:檢驗人員完成檢體的檢驗後,要依規定將結果送到疾管署,作最後確認及資料整理,由於輸入的資料繁雜,累積個案又多,如果軟體又不易上手,就會讓實驗室的行政人員疲於奔命。
通報塞車的結果,等指揮中心拿到完整資料,可能又慢了兩三天。然而,這種行政缺失最容易改善,政務委員唐鳳就及時出手,把原本要輸入28項的資料,減少到8項,輔以較為友善操作的軟體,延宕的情況應很快能改善。
以上提到一系列問題,如篩檢場所的配置及方便性、篩檢專業人力的調配及不足、檢驗人力的訓練及增加太慢、報及資料確認軟體、行政流程效率等,過去看似沒問題,現在都是塞車的原因之一。不但牽涉疫情數據公布,也影響到資料分析、趨勢研判及政策決定。
一個人從被感染到發病,潛伏期平均約5天(3到7天或更長);從症狀發生到去看病的時間差,平均約2至3天;醫師依病人説明旅遊史等因素,會有不同的診斷,及是否採取檢體作PCR檢驗的決定。
快篩的方便與否也會影響採檢的時間(1至3天);疑似個案的檢體得到檢驗的時間,決定於檢驗的數量及檢驗人力,可能又慢了3天(從校正回歸的日期來看,可能不只三天)。最後從實驗室將結果通報到疾管署做最後確認,因行政流程也可能拖延1至3天。
👉依上圖流程整理如下:
感染➡️症狀:5天
症狀➡️就醫:2天
就醫➡️採檢:1天(3天)
採檢➡️檢驗:1天(3天)
檢驗➡️通報:1天(3天)
通報➡️公布:0.5至1天
括號內是在數量龐大時,可能造成塞車所延宕的天數。從感染後發生症狀,到就診、採檢、檢驗結果出爐,過去可能花上10天;現在案量突然暴增,每個環節塞車,延宕時間更長,甚至高達半個月。我們今天得到的資料,可能是16天前的感染狀況。
因此,我一直強調,解讀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確認感染數字時,要考慮上述的各種因素,不宜逕行決定政策。
✍完整全文請見 今周刊 專欄:https://reurl.cc/R04QE6
決策 流程圖 在 科技農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農聞分享 你看到的是人工智慧還是工人智慧?
【人工智慧,哪裡智慧。PPT製圖版】
💬「人工智慧的農業管理」是許多大公司追求的目標。似乎只要有在田裡安裝感測器、再將數據傳輸上網、搭配機械化管理與自動化設備,就能號稱「AI農場」。
💬「可看、可聽、可讀、可移動、可決策」,是目前主要的產業發展方向,這些技術包含「影像辨識、自然語言分析、智能機械、機器學習演算法」。
換句話說,「AI農場、或是AI管理平台、AI決策服務」都是建立在這些技術之上的產品!
#科技農報 去年繪製了 #一張圖看懂人工智慧 的流程圖,今年推出2021重製版,粉絲們可以快檢查號稱AI的故事,看看那些是才是『真。人工智慧』。
決策 流程圖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透過預先建立的8類62種範本以及關聯式提示與祕訣,輕輕鬆鬆開始使用 Visio。使用智慧圖形提升生產力,並運用新推出的佈景主題與效果快速自訂並完成專業外觀的圖表。本次課程介紹基本流程圖、交互功能流程圖、甘特圖、辦公室配置、原因與效果圖、組織圖、組織圖精靈、統計圖表、腦力激盪圖、樞紐分析圖、甘特圖、行事曆、時刻表、資料庫模型圖、網站地圖、基礎網路圖、詳細網路圖與機架圖表等圖表,讓您輕鬆應用在公務上的視覺圖繪製。

決策 流程圖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透過預先建立的8類62種範本以及關聯式提示與祕訣,輕輕鬆鬆開始使用 Visio。使用智慧圖形提升生產力,並運用新推出的佈景主題與效果快速自訂並完成專業外觀的圖表。本次課程介紹基本流程圖、交互功能流程圖、甘特圖、辦公室配置、原因與效果圖、組織圖、組織圖精靈、統計圖表、腦力激盪圖、樞紐分析圖、甘特圖、行事曆、時刻表、資料庫模型圖、網站地圖、基礎網路圖、詳細網路圖與機架圖表等圖表,讓您輕鬆應用在公務上的視覺圖繪製。

決策 流程圖 在 孫在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透過預先建立的8類62種範本以及關聯式提示與祕訣,輕輕鬆鬆開始使用 Visio。使用智慧圖形提升生產力,並運用新推出的佈景主題與效果快速自訂並完成專業外觀的圖表。本次課程介紹基本流程圖、交互功能流程圖、甘特圖、辦公室配置、原因與效果圖、組織圖、組織圖精靈、統計圖表、腦力激盪圖、樞紐分析圖、甘特圖、行事曆、時刻表、資料庫模型圖、網站地圖、基礎網路圖、詳細網路圖與機架圖表等圖表,讓您輕鬆應用在公務上的視覺圖繪製。

決策 流程圖 在 2022流程圖符號-酒店飯店,精選在PTT上的開箱討論及優惠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2022流程圖符號-酒店飯店,精選在PTT開箱討論和優惠推薦,找流程圖符號,word流程圖 ... 决策- 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操作,有两个分支,即“是”“否”。, ... ... <看更多>
決策 流程圖 在 雲端ERP B2教學會計總帳決策中心- 系統簡介- 系統作業流程圖 的推薦與評價
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 流程 規劃一氣呵成!鼎新e-Go ERP http://b2.digiwin.com/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