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快速民主化嗎」?】#兩岸三地的命運
你是否想過,是「因為有什麼樣的人⺠、才有什麼樣的政府」;還是「因為有什麼樣的政府,才有什麼樣的人⺠」?
作者認為,中共的「習近平政府」,自上任以來到現在為止面對(或造就)的政局,與明末、清末時期,有相當高的重合程度:均是內有政局動盪民心思變、外有強敵虎視眈眈,亂世之中政權崩潰——卻只是被另一個獨裁政體取代而已。
若期望亂局和平落幕,中國出現「改變(革)」,前人所提過的「民主化」或「聯省自治」等主張,有可能發生在近日中國嗎?
作者認為,民初的思想家胡適等人,曾經為中國指引出一條自下而上,以個人主義代替千年集體主義的明路。
例如胡適在《個人自由與社會進步──再談「五四運動」》中是這麼說的:「假的個人主義就是為我主義(Egoism),他的性質是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群眾的利益;真的個人主義是個性主義(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兩種:一是獨立思想,不肯把別人的耳朵當耳朵、不肯把別人的眼睛當眼睛,不肯把別人的腦力當自己的腦力。二是個人對於自己思想信仰的結果要負完全責任,不怕權威,不怕監禁殺身,只認得真理,不認得個人的利害。」又說:「一個新社會、新國家,總是一些愛自由愛真理的人造成的,絕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
然而遺憾的是,現實中,這樣的思潮並未擴大。集體民粹主義仍在威權治下於各地橫行,甚至越演越烈,終將導致災難性的結局。
▍集合吧!換日線之友 >> bit.ly/3gZCmjm
▍新刊上市《台灣青年在世界發光》>> bit.ly/2Yf4sQg
▍特別徵稿:教育換觀點 >> bit.ly/2DWSvHP
▍Follow us on LinkedIn >> bit.ly/2DYamy0
▍年度季刊訂閱 >> bit.ly/2Q0DTtC
「汪精衛翻案」的推薦目錄: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Re: [轉錄][文章]真實的汪精衛- 看板MdnCNhisto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如果你被汪精衛的這段演講說服那你就要小心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张鸣:民国汪精卫还能翻案吗?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汪精卫能不能翻案?对历史了解越多,我的判断越明确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並順利出版啦。 . 本書名為《時代下的犧牲者.尋找真實的汪精衛》 的評價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Re: [新聞] 汪精衛非漢奸蔣汪祕密解謎| PTT Gossiping - Tumblr 的評價
- 關於汪精衛翻案 在 为啥凯迪上n多人为汪精卫翻案– 1984bbs 的評價
汪精衛翻案 在 如果你被汪精衛的這段演講說服那你就要小心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汪精衛 #抗戰#民國更多精彩內容:蘇軍在東北的黑歷史:https://youtu.be/d2PW6O2u9GE 毛澤東之子毛岸英生前唯一活動 ... ... <看更多>
汪精衛翻案 在 张鸣:民国汪精卫还能翻案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张鸣:民国 汪精卫 还能 翻案 吗?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 ... <看更多>
汪精衛翻案 在 Re: [轉錄][文章]真實的汪精衛- 看板MdnCNhisto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zt讀林思云《《怎樣看待汪精衛政府》》一文有感
三八紅旗手
林先生文在開頭部分大篇幅講述了戰爭中“人”的因素第一。進而說明日本在二戰中不
是沒有可能戰勝美國。但本文論述的是汪精衛政權,這跟美日之戰有何關系?
再說既然人的因素第一,汪精衛為什麼不認為中國不是沒有可能戰勝日本呢?
林思云先生的觀點是“如果戰爭總是“物”的方面占優勢的,人多、槍多、錢多的一方
取勝的話,人類的歷史就變得非常簡單了。戰爭歷史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比
比皆是。”本人非常贊賞此觀點,并遺憾林先生跟汪精衛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否則汪精
衛必能接受林思云的觀點。他就不會去叛國投敵了。
如果二戰中德意日聯盟贏得勝利,做為抗日的中國一定會割地賠款,喪失領土。我們光
輝燦爛的中國文化也定會畫上休止符的。但汪精衛的叛國投敵能避免中國的沒落嗎?能
夠解人民之倒懸,能夠讓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強國嗎?
本人的回答:絕對不能。
林先生認為汪精衛從主戰到主和的思想轉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中國軍隊的怯戰,
(2)英美法民主國家的冷漠。
個人認為汪精衛認為中國軍隊怯戰是長城抗戰之后。當時國軍因為種種原因節節敗退,
可以說成是怯戰的。但汪精衛做為國府的二把手您不知道有“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這
句話嗎?
1937年8月13日?滬會戰爆發,中國參戰兵力約80萬,日本參戰兵力約27萬。此戰是抗戰
中最大規模會戰,國軍在戰略和戰術上的表現可圈可點。
首先在戰略上蔣介石正確的將會戰的地點選在上海。其原因一是避免日寇沿傳統中國內
戰時北軍的南下路線進犯長江流域,二是希望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干預,最低起到擴
大抗戰影響的作用,三是向全國表明自己的抗戰決心,上海是蔣介石的管轄地區,?滬會
戰投入的兵力也以蔣的中央軍為主,這有利于向國人和中國的地方實力派展示政府的抗
戰決心。這一步棋相當高明。
戰術上國軍雖然技術兵器不足,戰術有些呆板。但抗日將士的英勇給日寇造成了大量傷
亡。
?滬會戰意義重大,它影響了中日戰爭的態勢。國軍在劣勢和守勢的情況下取得了戰略上
的主動,使日寇在優勢和攻勢的態勢下不能決定戰略發展的方向和決戰的地點。此外此
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抗戰熱情和決心,狠狠否定了國際上公認的中國三個月必亡的結論
,國際社會開始向同情和支持中國抗戰轉變。
這個時候蔣介石的抗戰決心是很大的,宋美齡更是深入戰場去慰問參戰的國軍將士。將
士,愛國同胞的事跡大家都有了解我就不再占篇幅去詳述。
1938年初的徐州會戰更是沉重打擊了日寇,著名的臺兒莊大捷實際上就是徐州會戰的上
半部分。日寇的戰略企圖是在徐州附近圍殲中國軍隊主力,此戰略目標根本未達到。同
時日寇開始暴露出其先天的弱點。日寇參戰兵力多達25萬但在此戰中多次暴露出兵力不
足的弱點,最后讓中國主力撤退到西南地區,使得日軍必須要進行武漢作戰來消滅中國
軍隊。這樣日本就陷入了中國廣大的戰略空間。日軍不是不知道他們的戰略錯誤但沒辦
法,可以說喪失了戰略的主動權,從此日本只能盲目的希望中國失去抵抗的意志而屈服
,因為它沒有這個實力了。
汪精衛出逃河內是在38年底,?滬會戰和徐州會戰的情況汪做為黨國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
不會不清楚的。這一時期國民政府抗戰決心很大。國軍將士在裝備,訓練,后勤與組織
上均比日本軍隊差很遠。但表現出的英勇很值得我們這些后人欽佩。全國人民在抗戰的
口號下空前團結。人心的力量是巨大的。
你汪精衛難道看不出這些嗎?
此時的國際形勢確不樂觀。英法美等強國都沒有支持中國的抗戰。英法此時已受到德國
的威脅,他們自己正在搞備戰,備荒為人民。當時的英法領袖人物面對自己的威脅都要
搞綏靖主義,怎麼談的上幫助中國抗戰。他們還求著日本對蘇聯快點開戰,所以面對日
本的威脅說話腰桿也硬不起來。其實“三個月滅亡中國”是國際上的普遍看法不光是日
本的單相思。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日后的中國戰區參謀長)就是持這一看法的。外交
都是要講實力的,英法決不會為他們心目中注定要失敗的中國費什麼大力氣。至于美國
,這個一貫的實用主義國家現在正悶聲發戰爭財。英美法的冷漠也正說明他們戰略上的
短視,如果幫助中國抗衡日本,日本會這麼快就威脅到他們在遠東的勢力嗎?英美法對
中國幫助是不大,但至少還在表面上譴責日本的侵華。
這時蘇聯幫助了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之前國民政府曾謀求與蘇聯結盟或簽訂互助條約。
但在操作上因為中蘇兩個國家的價值觀意識形態不同,最后簽約時中國沒有積極的參與
而錯過了機會。
中蘇雖未結盟但蘇聯還是給予了很大支持,蘇聯政府承諾在1937至1940四年中給予中國
四億五千萬美元貸款。在汪精衛出逃前已經落實了至少一億多,同時在1938年蘇聯空軍
,陸軍的志愿人員和大批軍事顧問陸續到達。武漢會戰中蘇聯志愿航空隊的表現是非常
不錯的。蘇聯的支持不象中共的宣傳那樣是什麼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精神。實際上援助
目的是讓中國更有效的遏制日本。因為日本多少年來就琢磨著北進,這無疑是對蘇聯利益
和安全的重大威脅。
實際上當時中國在國際上并不是完全寡助的,蘇聯的援助,英法美民間團體的支持和愛
國華僑的援助力量非常可觀。并且汪精衛應意識到日本要在亞洲建立新秩序是遲早要遇
到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攔路的。
由此可見汪精衛從主戰到主和的轉變原因絕沒有林思云說的這麼簡單。
汪精衛1938年底出逃河內到1940年3月30日成立偽政府的這段時間里國際形勢可是有了翻
天覆地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日本參加了德意日的軸心聯盟。日本為取得資
源而南進的勢頭越來越明顯。汪精衛以前看不出來,現在差不多了吧。怎麼還是義無反
顧要建立偽政府,嘴里還喊著與“不管前面是萬丈深淵還是地雷陣都要義無反顧……”
相似的口號?
林原文寫到“抗戰爆發后英美法對中國的冷漠態度,以及中國軍隊的屢戰屢敗,使汪精
衛產生了只有對日妥協才能救中國的思想。在1938年,中國的抗戰根本看不到勝利的影
子。當時誰能預料到1940年美國會經濟制裁日本?誰能預料1941年美國會向日本宣戰?
誰能預料1945年日本會戰敗投降?”
真是笑話,有哪些戰爭在一開始就看到了勝利的影子?為什麼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就看到
美國參戰和日本戰敗投降?貴在堅持啊!汪主席已經認定:抗戰必亡,抗戰必敗”了,
他是不會去堅持的。
林思云說38年近衛內閣發表第一次聲明后“蔣介石也并非絕對不愿意和日本講和,只是
客觀形勢不允許他唱講和的低調。蔣介石在舉國上下高唱抗戰到底的愛國風云中,不得
不附和民意,而且還要把愛國的調子比別人唱得更高。汪精衛認為蔣介石高唱抗日和他
以往的所為格格不入,是被逼迫走上了他所不愿走的道路。”
這話可不對,蔣介石確實與日寇曾有講和的意思。他在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就表示過求
和的底線是:華北恢復戰前狀態,日本必須從中國撤軍。雖沒提東北的收復但還是滿足
不了日本的貪婪。蔣還發表過很多抗戰言論。七七事變”后十天,蔣介石就在廬山揮著
拳頭發表了著名的“對盧溝橋事變之嚴正聲明”。這個聲明中有一段人們熟知的名言“
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
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這段名言,曾極大地鼓舞了全國的抗戰士氣。再看汪精衛,
八字還沒一撇呢先跑到河內發“艷電”了。
蔣介石在9.18的時候可能還有動搖,但38年全面抗戰都開始了還瞎懷疑什麼人家的抗戰
決心啊?他一生學康熙用過兩次“地無分南北……”。一次是抗日期間,另一次就是決
心在臺灣反攻大陸時。汪精衛不明白,你林思云也不明白?
林思云引用周佛海“共產黨、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戰是倒蔣的唯
一手段。他們因為要倒蔣,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戰爭。”的話更是扯淡。
周佛海那反復小人說什麼林思云還真信什麼?
國民黨地方實力派在抗戰中的表現是應當肯定的。
“焦土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對日寇采取持久戰的戰略”就是以李宗仁為代表的桂系
首先提出來的。抗戰初期國軍一共90個軍的番號,地方部隊就有47個軍。基本各派都出
過漢奸,但總的成績是好的。桂系21集團軍在大別山區的敵后抗戰,滇軍著名的抗日勁
旅60軍,晉綏軍的傅作義和山西抗戰,西北軍的抗日名將張自忠等簡直數不勝數。在汪
精衛出逃之前您起碼能看到?滬抗戰川軍大場激戰的英勇表現,臺兒莊西北軍的勇猛頑強
。徐州會戰的總指揮李宗仁那會可沒想著顛覆老蔣。
地方實力派都團結在以蔣介石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英勇跟日寇做殊死斗爭的原因我看一
是受全國抗戰大環境的影響,二是蔣介石在?滬抗戰中把中央軍的精銳都拼了不少,地方
軍閥誰能不跟著拼。看到了處決韓復?這幫軍閥誰不敢拼。話說回來,要罵罵老蔣在抗戰
中對雜牌不仗義還可以。當時的環境下誰倒蔣有戲?西安事變把老蔣差不多捂被窩里了,
最后還不是把領袖送回南京。最后是誰倒蔣,全國民眾就跟誰急,包括共產黨。理由就是
破壞抗戰。蔣介石當時的權力是很穩固的。所以一向反蔣的汪精衛叛變跟蔣汪矛盾多少
是有一點關系的。
林思云文中最可氣的就是最后一段“客觀評價汪精衛政府”的主題。不知羞恥的把汪精
衛立漢奸政權當成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號稱中國是二戰中的雙保險國家。不知是林思云
無知還是信口雌黃,法國在二戰中不也是出了個法奸政權嗎?維希政府跟汪偽比有什麼
本質的不同?
林思云又說:“有人說1939年后日本沒有發動大規模對華軍事行動,是因為日本的戰線
太長,兵力不足。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后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幾百萬兵力全線出
擊,大舉進攻東南亞。而日本在1937年到1938年的侵華戰爭中,投入的最多兵力不過七
、八十萬。只要日本再投入200萬軍隊,打下重慶延安根本不是什么問題。正因為汪精衛
代表中國與日本建立了“和平友好關系,日本才沒有繼續進攻重慶。蔣介石和共產黨能
在8年抗戰中生存下來,靠的并不是國共兩黨軍隊的頑強
抵抗,而是靠汪精衛的“賣國”解圍。”
林思云特遺憾日本沒打下中國吧?1938年日本有多少軍隊?關東軍+朝鮮軍+臺灣軍+
支那派遣軍一共也就200萬。已經派到中國的就有7,80萬了哪再找200萬大軍去?就真有
200萬估計也是汪偽政權的“反共和平救國軍”。
日寇在39年以后沒對中國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是因為汪精衛的“客觀”救國?真是天方
夜譚!
中國人民抗戰的勝利不是來源于人民的殊死抵抗而是來源于漢奸的投敵?請林思云拿出
事實來證明:汪精衛的偽政府如何幫助了后方的抗日百姓,如何幫助了在第一線戰斗的國
軍將士,如何削弱了日寇的戰斗力?說話要負責任,雖然是在網上寫歷史文章也請注意
影響!
如果說汪偽政府在客觀上是“愛國”的,那麼國統區在客觀上是什麼?照你的邏輯,抗
戰在客觀上是“禍國殃民”的?
林思云在其文的最后部分更向我們闡述了汪精衛政府的“勤政愛民”,其驚人高論如下
:
“相反敵占區人民在汪精衛政權下的生活還過的去,基本生活物質供應穩定,市場物價
平穩,沒有聽說老百姓吃不上飯,大量餓死人的事件發生。”
“汪精衛統治下的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均得到保證,沒有出現發行糧
票布票的限吃限穿。”
“假如當時沒有汪精衛等人和日本人合作,日本兵把敵占區的物資全部搶光燒光,敵占
區老百姓即使逃過日本兵的子彈,也逃不過餓死凍死的命運。”
我要大聲的質問林思云,你還有點中國人起碼的良心沒有?
北京人民在淪陷期間是以何種“食品”充饑?我告訴你是日偽政府“充足”保障的“高
營養”食品-混合面!這種“營養”食品的制作方法是:將豆餅,樹皮,玉米莖,花生皮
,高粱面,玉米芯等混合磨成粉。有多少北京市民因長期食用混合面而死于營養不良和
急性的腸梗阻?看過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沒有?
中國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眼中是“支那豬”。但在林思云的眼里淪陷區人民連豬都不如!
因為那混合面是豬都不肯接受的,而林先生則認為混合面是保障生活的。
林君思云,你發表這觀點真的問心無愧嗎?
下面我簡單說說汪精衛政府的經濟,看看汪偽是不是救民于水火當中的。簡單說來汪偽
的經濟政策是瘋狂掠奪淪陷區人民的政策。
最有欺騙性,殘酷性的就是汪主席的金融。
在偽政府的成立之前,華中地區共有三種貨幣在流通:
1,梁鴻志老唯心政府的貨幣,發幣行是日本正金銀行扶植的華興商業銀行,貨幣的名稱
簡稱為“華興券”。此種貨幣的發行根本沒有物資保障,故在市面上形同廢紙。
2,臭名昭著的日本“軍票”,軍票的使用是日寇用暴力手法推行,所以只能在日寇眼皮
底下的城鎮大規模使用,一般情況下出了城門就成廢紙。
3,國民政府的法幣。
偽政府成立后,央行的名稱是“中央儲備銀行”,其發行貨幣簡稱“中儲券”。
1940年12月周佛海同日本駐南京大使館簽訂了<<關于設立中央儲備銀行之覺書>>,主要
內容有4項:
1,借華興銀行巨款做為中儲行啟動資金.
2,聘請日本顧問,并詳細規定偽央行核心業務如營業,理事會管理,外幣兌換,與外國銀行
關系,法幣軍票和日本通貨的兌換等都需要事先征得日本顧問同意.
3,中儲行所有外匯必須存入日本銀行,并由中日雙方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
4,確認日本軍票,華北聯銀券(偽華北王克敏政權發行)的流通事實,并維持其價值.同時中
儲券的流通區域應隨時與日方協商.
大家可以看出汪偽政府的金融命脈一開始就牢牢的攥在日寇手里了.
中儲券發行后與國民黨法幣同值.中儲券的發行馬上遭到淪陷區人民的抵制,偽政府在19
41年3月13日立即頒布了<<妨害新法幣治罪條例>>,規定:凡妨害新法幣流行,破壞新法幣
信用者處有期徒刑5年以上并5000元以下罰金,拒絕使用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5000元以下罰金.凡商號,錢莊等發現上述情況一律吊銷其營業執照.(注:汪偽新法幣就是
中儲券)
新法幣推行一年多后才勉強站住腳,但因老法幣(國統區法幣),軍票的流行使其非常脆弱
.1942年3月6日,日本政府通過<<華中通貨暫行處理要綱>>規定:
1,壓迫舊法幣,在不構成支持的情況下把舊法幣向國統區驅逐,并考慮禁止舊法幣的流通
.
2,立即廢止中儲券與舊法幣的等價兌換,并限制舊法幣存款.
3,廢除舊法幣的牌價基礎
4,剝奪舊法幣貿易通貨的職能
5,使中央儲備銀行成為日本軍費和其他必要資金的調劑銀行,整頓顧問制度擴充顧問隊伍
.采用圓滿積極的方法獲得中儲券.
汪偽中央銀行在日本政府表態后馬上開始統一貨幣的行動。此舉嚴重破壞了民眾生活并
為日本侵略者大大增加了財富.舊法幣因原是淪陷區的唯一貨幣所以在民間數量巨大.汪
偽的中儲券起先在價值上與法幣同值,但在兌換時汪偽采用行政手段強制使其貶值.在19
42年5月的一個星期里,偽財政部將舊法幣牌價連跌5次,使星期一的每100舊法幣兌換77中
儲券至星期五跌至每100舊法幣兌換50中儲券.
陸續回收的舊法幣失去了它的價值,它的價值已經被中儲券代替,那麼舊法幣應該是廢紙
一堆了。但實際上又不是,國統區依然使用法幣.日偽采用購買物資等手段又把回收的舊
法幣洗到國統區去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偽利用國民政府法幣可以與美元,英鎊,黃
金等硬通貨自由兌換的便利還大大發了一筆財.新舊法幣的倒來倒去受損失的一是淪陷區
人民,他們的財富縮水了.但受打擊更大的是國統區經濟,直接造成了抗戰地區的通貨膨脹
.國民政府和人民不僅要面對日寇的軍事打擊,更是受
到了日寇汪偽聯合的經濟打擊.
中儲券除要與法幣統一外,還有日本的軍票。軍票是日本正金銀行在日寇軍部的授意下發
行的,目的就是要解決軍隊的軍費問題,軍票只能在占領區使用。在日本本土是不能流通
的.因為它的發行日本政府是沒有一兩黃金做為保證的.就其價值而言是不值一文的廢紙
.既然汪偽在倒法幣的時候很賺了些財富,那麼軍票的問題也就好解決了.
在汪偽和日寇多次友好協商后拿出了這樣的解決方案.汪偽認可軍票的經濟價值,其價值
是軍票與日元同值。在兌換時依照42年5月的最初牌價為每100元中儲券兌換18元軍票.這
樣一來日寇增加了大量財富,印制軍票對于日寇來說是無本萬利的事.日寇沒花出去的軍
票全部兌換成”新法幣”后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在淪陷區花了.
誰倒霉?淪陷區的老百姓啊!!!
1942年8月10日,日本正金銀行與偽中央儲備銀行簽訂了<<軍票及中儲券之互相存放款契
約>>,先看這契約的名就知道不是什麼好玩藝。因為大家已經了解軍票的性質(無價值)
,軍票和汪偽淪陷區人民的貨幣(有實際價值)互相存放款能是好事嗎?
雙方在契約中是這麼約定的,當日本正金銀行需要中儲券的時候(正金銀行是中國派遣軍
的軍費支付者.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當大日本皇軍中國派遣軍需要錢的時候),日方可以在
偽央行存入若干數量的軍票.中儲行見到軍票后就要馬上按照中儲券對日元100:18的匯率
付給正金銀行現錢.
多麼的可怕啊!這正是日本軍國主義者”以戰養戰”思想的精髓.
友好協商了半天,軍票竟沒有立即停止發行.大日本皇軍軍用票是在1943年4月1日才在中
國占領區停止發行.請注意,停止發行后,市面上不認軍票了但在汪偽的中央銀行可是一直
的,因為有這個契約!從42年8月簽訂契約到停止發行的43年4月,這中間有9個月時間.正金
銀行利用這一段時間能印制多少軍票?汪偽的中央銀行見票發款,這些本屬于淪陷區人民
的財富就這樣無償提供給日寇,日寇用淪陷區人民的財富把自己養的人強馬壯,他們的強
壯對中國人民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寫汪偽的金融是針對現在很普遍的一種觀點.很多人認為,在汪偽政權成立后保護了人
民利益,以前日寇是瘋狂掠奪中國資源。而汪精衛來了以后,日寇要付給中國人民錢才能
取得資源。這種觀點又引申出第二個觀點:汪精衛叛逃是為了保護淪陷區的人民,是為了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使為了人民當了漢奸也要擺出一副功過自有后人評說的樣子
.
我看,日寇對中國資源的掠奪還不如讓他們明搶呢.打個比方大日本皇軍XXX師團某部需要
軍糧100斤,按鬼子以前的邏輯俺們參加的是大東亞圣戰是支那的解放者,“老子在城里下
館子都不用錢,要你100斤大米還敢收錢?搶了就走,刺刀不捅你幾個就算不錯了.如果是這
樣那麼只能更加堅定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但現在不同啊,中日是友好邦鄰了,俺們的政策
要互相提攜,中日共榮.俺們決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這100斤糧食的錢請老鄉一定要收下
……
淪陷區人民是受了蒙蔽。好象汪主席來了以后鬼子都象變了個人。汪主席的領導真是偉
大,光榮,正確。
當然了!鬼子那100斤糧食的錢是白來的,對于中國社會還不止損失了100斤糧食,那錢
對社會也是損失。
汪偽回收大量法幣需要巨額中儲券,正金銀行通過軍票兌換大量借支,透支高額的軍費,偽
政權除了要維持其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外各地還要清鄉反共。都需要錢,只有濫發紙幣這一
條路了.中儲券發行初期,周佛海說新法幣的準備金達到100的水平,又向日本大舉借款,可
還是不能保證統一貨幣后的超量發行。大家都知道濫發紙幣的后果就是通貨膨脹。
說道通貨膨脹我就來氣。林思云在他的大作中告訴我們淪陷區的經濟搞的很好。沒通貨
膨脹,沒供給制,淪陷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戰前還提高了。X塔麻的,林思云睜著眼睛說
瞎話!
上海(含租界)徹底陷落以后>等有影響的媒體都變成了汪偽政府的宣傳喉舌.盡管偽政府
對新聞嚴格管制,但我們還是能從汪偽自己的報紙上看到以下言論和數字.
上海的物價上漲指數:42年統計上漲了242,43年上漲315.9,44年上漲601.4,45年1-8月上
漲2476.1.
汪偽報刊的評論說:“自幣制改革,物價暴漲”,“黑市猖獗愈甚,百物愈漲愈烈,絕不
回頭,扶搖直上,昂首天外,真使人可望而不可即”,“時至今日,幾乎無一物不超過
五,六年前舊價百倍以上者。而平民收入或薪給不過增加10倍有余,至多不過數十倍而
已。”
(資料來源:<<申報月刊>>,1944年1月16日出版)
以上就是淪陷區人民生活的寫照,林思云憑的是什麼為汪偽政權歌功頌德?
汪偽強迫人民不等價兌換新舊法幣更是無異于對人民的明搶.在<<周佛海日記>>中,老周
自己寫到“以新幣一對舊幣二交換,使人民財產損失一半。”(我對老周的日記信任程
度本不高,但林思云先生總是引用,我也不妨一引了。)
中儲行更是把兌換來的大筆法幣交給日寇,運至前線收購軍用物資。偽央行真是鬼子的
好幫手。汪主席統一貨幣政治上的“好處”只有兩條:為日軍更佳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阻止了國民政府用法幣在淪陷區購買物資。
(據存于江蘇省工商銀行檔案記載,汪偽中儲行兌換了約18億元法幣)
汪偽政權在日本的授意下,在經濟方面采取的另一項措施就是加強物資統治。太平洋戰
爭爆發后,日本國內的經濟供應南下日軍都不夠。根本沒有多于的物資和運輸工具解決
中國駐軍的后勤問題。日軍大本營屢屢要求侵華日軍自己解決補給問題。這時的日本已
控制了偽政府的金融,通過金融又控制了中國的資本家。根據日本的意圖,汪偽在對英
美宣戰后的43年成立了“全國商業統治總會”。后來又相繼成立了“米糧統治委員會”
和“棉布統治委員會”等分會做為全國商統會的業務部門。商統會會對“全國”物資實
行嚴格管理,頒布了很多條例,細則等。對如糧食,汽車零件,燃料,染料,棉,糖,
機器,橡膠,通訊器材等25種敏感物資嚴格實行專賣。目的就是一個,嚴防這些物資流
入國統區。并通過嚴刑峻法懲罰那些“不法”商人。如抓到販賣糧食到國統區的商人,
最低10年有期徒刑直至死刑。這嚴重阻礙了抗戰的事業,華中地區是我國的富庶區,大
后方很難得到這里的物質支援,可見當時抗戰之艱辛。1943年8月9日,汪偽國防會議通
過了<<收買棉布棉紗暫行條例>>和其實施細則.這個條例的主要內容就是規定了收購棉布
棉紗的付款方式.不管收到多少貨,貨款的一半在一年中兩次付給,余款在三年內付清.還
規定當貨物所有人妨害或拒絕收買那就是1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罰金5萬,貨物沒收.
這叫貨物統治還是赤裸裸的掠奪?
林文認為汪偽的物資統治主要是為百姓跟日軍搶資源,但大批日本人在各級物統會直接
任職或擔任顧問,你相信日寇自己搶自己?別忘了不管是在偽滿還是在汪記政府里,日
本顧問的職權可能比一把手都要大。
43年汪偽的最高經濟顧問石渡莊太郎發表講話“為保證日軍增加戰爭上之必需物資,須
將全體國民生活必需品加以抑低”。隨即汪偽實業部部長陳君慧馬上跳出來表示大大的
贊成。實際上汪偽政權早在42年8月就已經在上海南京兩城市實施配給制,到了43年更是
變本加厲。所有生活必需品全要配給如火柴,糖,蠟燭,肥皂,卷煙,糧食,油等。
又是<<申報>>的一則消息,“上海在43年7月至9月,市面上無油可售達兩個月,9月15日方
復供應,但配給減少到每位市民4兩。”
(那個時候的兩是小兩,不同于我們現在概念的兩。那時的4兩相當于現在的2兩半左右
。)
汪偽對物資流通嚴厲管制,那麼貿易自然大受影響。沒有了貿易,政權的稅收從何而來
?鹽稅本是歷朝歷代政府的一大收入。但汪偽的實際控制區域又太小,算上所有的苛捐
雜稅僅僅一個華東地區能有多少錢?
這下農民又慘了。農民每種一畝田都有個畝捐。輿論對它的形容是“征收畝捐,月增年
加”。這還需要再多說點什麼嗎?國統區同樣捐稅重,不排除部分貪官污吏的搜刮,但
絕大部分還是用在抗日戰場上。
實在籌集不到錢,政府還可以大量發行公債。截至1945年6月汪偽已發行了200億的公債
。(未記地方政府)已經很貧苦的百姓能買多少,照常理還不是找有錢人來攤派。年年
攤誰能不急啊?我看即便是富人對汪偽政府也不一定滿意。假如一個人被強迫買了43年
上市的5年期公債,47年到期了,誰給你還本付息?蔣介石政府說800遍不承認汪偽了,
能指望著蔣給你錢?林思云怎麼知道人民群眾到了這時候一點苦都沒的訴?
言過其實!
日寇在全面抗戰爆發后為早日解決中國事變,制定了在政治上“以華制華”經濟上“以
戰養戰”的戰略。汪偽政權在經濟上,軍事上都有力配合了日寇。這是事實。
林思云寫的文章如<<真實的汪精衛>>等我都認真看過。如果說大家對歷史資料的看法不
同,非要研究研究汪偽的漢奸行為是否是其自愿或是一時受蒙蔽最后不得已而為之什麼
的(已經很無聊了,你又不是汪主席肚子里的蛔蟲,怎麼知道到底他是怎麼想的?事實
還不夠嗎?)還情有可原。但此類文章我奉勸您還是不要寫了。
我到現在仍不能理解林寫此文的動機。也不愿浪費時間去考慮諸如林思云是哪國人,林
思云是否漢奸的無聊問題。但林的寫作方式確實有商榷之處。為支持自己的觀點對歷史
任意解釋,言之無據等是他的一貫做法。比如汪偽統治下的人民生活的到底怎樣,其實
不用查閱太多資料。好比通貨膨脹吧,只要一查中儲行一共發行過多少中儲券就知道了
,起先號稱跟法幣等值。但一共發行了兩萬多億,那我問問你現在美元發行量是多少?人
民幣發行量多少?就汪偽那屁股大的地方就發行了兩萬多億,大家說有無通貨膨脹。還
用考證嗎?偽統治下大城市實行過配給制沒有,問個親身經歷過的老爺爺老奶奶就成了
。他們如果看見林思云把回憶中生活寫成“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不氣死才怪。
大陸歷史界對汪偽有很多專著,翻案性質的也有。但誰寫的也沒林思云寫的夸張。不顧
事實甚至對事實的任意歪曲是嚴謹的學風嗎?您寫完了,痛快了,但請考慮對社會的影響
。有很多網站和斑竹就把諸如<<如何看待汪精衛政府>>這樣的“文粹“大方的放在所謂
的“精華區”里。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對是非有很強的判斷能力,假如一不明真相的
看了這些文章一出門就跟人狂侃什麼“汪偽時代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這對社會的負
面影響多大啊!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是對的。標新立異,推陳出新更是社會前進的標志。但這新和
異一定要禁的起推敲。
講了這麼多廢話,我現在只想對那些以林思云,趙無眠為代表的,所謂富有“新思想”的
時代文人們說:
你們歇菜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1.77.192.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