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拿划算的那個....
#桃園航空城 #土地
★加入【台北】重劃區社團→ https://bit.ly/35CP4S3
央北/江翠/林口/土城/淡海 重劃區新建案討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石磨腸粉是繼廣東腸粉後又一個熱門早餐美食,石磨腸粉在廣東雲浮最為普遍。石磨腸粉採用傳統石磨作為米漿生產工具,用“石磨”磨制的米漿,口感更加細膩,香滑,有彈性。腸粉內可加入雞蛋、瘦肉、火腿、豬肝、蝦仁、叉燒、大腸、粉腸等餡料,以滿足顧客需求。英西峰林景區內的明逕拱橋建於明代,風格獨特,譽稱“英西小趙州...
江 翠 及第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上午,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以「跨世代見證」為主軸,為第三及第四波撤銷名單上的政治受難者舉辦公告儀式。藉此機會,特邀曾攜手普及轉型正義概念的三人深談推廣此一議題的困難。
楊翠說:「『跨世代』這個主軸有多重意涵,要見證的不但是對於臺灣長達 47 年威權統治時期的蔓延性,還有不同世代家庭成員所承受的政治暴力創傷。」身為受難者第三代,她很早就開始做家族史:「我媽媽 1999 年精神疾病發作,應該說是『政治創傷疾病化』。」與父母對話的過程中,楊翠感受到受難者第二代背負有罪標籤的艱辛,貧困狀態下還得面臨親友走避,活在恐懼之中。
發起製作轉型正義動畫的 中華文化總會 副會長江春男則說:「當汙名是以一個家族為單位去冠上的,傷痛便是以一個家族為單位去形成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受難者家屬,生氣的對象通常都不是國家,而是朝向家人,最後演變成一種相互指責。」
「所以,如果沒有公布真相,沒有讓大家知道是『國家做錯了什麼』,而非『上一代做錯了什麼』,創痛者不能跟自己和解,家庭不能和解,更不可能跟社會和解。」
20世代的 臺灣吧 - Taiwan Bar 蕭宇辰沒有切身經歷,但深刻理解人們對於真相的追求:「沒錯,這些事情很遙遠。可是我們這些年輕人知道這個社會原來有著不同世代,他們經歷了這些不公不義,當社會要往前進,我們就必須了解前面這些世代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 http://bit.ly/2RZfqFj
#BIOS專訪|#轉型正義|#楊翠|#江春男|#蕭宇辰
江 翠 及第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戰火人生 ◎陳潤明著,蔣為文、蔡氏清水譯
白天裡有黑夜的影子
黑夜裡有日光的身影
欣然的氣象經過花草在運行
經過多少尋找之後
我宣布
我不是我自己。我什麼也不是……
現在的雲朵,千年前已經飛走
所有的爭奪最後成為虛無
那閃亮的月光
已遮蓋過所有的星星
這青翠地球的存在
完全是偶然而已……
如偶然有我這人生
連我的詩歌也是偶然
像蛇鱗一樣的閃爍
金字塔站著不動仍聲名遠播
善於砍樹的人總不需要斧頭……
全部變化得很快
儘管時間依舊從白天到晚上
我不改變
愈新穎愈老舊
走過戰火人生
滿臉傷痕
我僅夾帶著一個金庫
裡面全是月亮的光輝……
--
◎作者簡介
陳潤明(Trần Nhuận Minh)
公元1944年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現定居於廣寧省下龍灣市。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曾任廣寧省文藝協會會長、《下龍灣報》主編等文藝要職。長期從事文學工作,擅長用詩描繪社會運作和轉型的脈絡。
本段簡介來自《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一書。
--
◎作者簡介
陳潤明(Trần Nhuận Minh)
公元1944年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現定居於廣寧省下龍灣市。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曾任廣寧省文藝協會會長、《下龍灣報》主編等文藝要職。長期從事文學工作,擅長用詩描繪社會運作和轉型的脈絡。
本段簡介來自《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一書。
--
◎譯者簡介
蔣為文(1971年9月15日-),臺灣語言學家、作家、台語文運動的推行者及越南研究專家。英文名「Taiffalo」,為「Taiwan Buffalo」(臺灣水牛)的簡稱。出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住於台南市。目前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也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台灣南社副社長、台灣教授協會南區召集人、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董事、台文筆會秘書長、台越文化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台南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台越文化協會第一、二及第五屆理事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第一屆副祕書長及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
蔡氏清水,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系兼任教師,專長越南語教學、越南文化介紹、新移民、台語羅馬字研究
--
◎小編山羌賞析
詩人陳潤明於1944年——二戰結束前夕誕生。10年後,越南戰爭開打,1955至1975。1976,北越統一全國。他的青少年與黃金歲月,便是在動盪蜩螗的內亂中顛簸走過。
對戰後出生的臺灣人而言,戰爭總在遠方。即使在東南亞。這塊土地不再大規模燒傷,雖然威脅一直存在,內外俱存,但多半沒有流血,沒有真正的戰火,可以把生活燒焦,焚燒生命的樂譜,製造失序走調的逃亡,以及無法建立的認同;即使踩在土地上持續成長,卻無法真正擁抱「國家」。
戰爭不問晝夜,故詩人開篇才在白天與黑夜中找到彼此的殘影,像鬼的殘餘。帶著威脅逃亡,經過生命力強韌的花草,即使它們無法逃跑,承受戰爭的蹂躪,卻兀自帶來新生的氣象。經歷漫長的逃生,主角向存在的不穩固投降,失去家園、信仰,無法紮根。逃生時一次次抽乾自我,存活是唯一且必要的,就像身旁其他雙奔走的腳,所有逃亡者都是平等而無面貌的。戰爭,將人的自我集體毀容,於是他不可能再擁有逃亡之外的生活與身分。
他仍清澈地識見萬物數是年如一日。白雲不分晝夜與古今,也像瘂弦〈深淵〉說「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甚至是不精確地抄襲,使日子看似相同。白雲走過千年,一切爭奪看進眼底,結論都是虛無。月光耀眼地帶來邊塞詩式的憂愁,和白雲同樣在天上,成為疏闊之人共同的依憑,就連生死兩隔,屍首與生還者,同伴與敵人,抬頭都是同個月亮。月光卻將星星都屏蔽,失去方位,失去願望,連殞落都一併遮掩,皎潔變得蒼白,神聖變得軟弱。但或許這也是偶然,就像這顆青翠地球的存在,就像中南半島上不同陣營的人們,只是偶然,卻堅持要拼死拼活。
跨過「偶然」的背脊,爭奪都是虛無的自嘲。
詩人在此偶然性中自述與慨嘆,後設般說這些詩歌僅是偶然。這是否是杜甫式的兩難?身為詩史一面記載戰爭的歷史,卻無力減少損傷。兵燹四起,陳潤明與杜甫,將戰爭浸泡在詩歌裡做成標本,可能摻入幾滴無能為力的悲憤。
詩人的視野跳接至埃及金字塔,古代文明的偉大遺跡,帝王的陵寢。他描述建築在烈日下耀射金光,如蛇鱗閃爍,但它其實一動不動,便蜚聲國際。人類文明的弔詭性,埋在建築金字塔耗損的生命與資源裡,從帝王尊貴的死裡慢慢長出一座金字塔。他讓活人肩負艱難的任務,讓世界記得這座建築,住著像他這樣一個帝王,不曾提及揮灑血汗、付出性命與時間的名姓。文明濫觴的源頭,一如戰爭抹除人的面孔,於是他說:這善於砍樹的人,不需要斧頭。
開槍的都不是主謀,卻讓人一群一群為他開槍。
末段,詩人將自己抽離戰火瀰漫的過往,放到一條履帶上,直到他書寫的當下,回望,一雙炯炯的眼看得太過清楚,風景密集地聚集又駛離。他感到時間如白天黑夜,儘管自然的規則依舊,身體與心智的時間感,卻在「愈新穎愈老舊」的斷語間撕扯開來:在自我與現實之間。「我不改變」究竟要屬上讀,共用那個「儘管」,還是能堅決地獨立成一句抵禦老舊的話?沒有答案,矢志不移遇上身不由己,真能說不變就不變嗎?
半生之後的時間都是殘剩,走過如此人生,滿臉傷痕,是時間所鑿刻的皺紋?是亂離中意外留下的印痕?是由心底的蒼老湧上面龐的一切難言創痛?還是戰火人生之後,使勁也無法刮除的焦痕,吹不散的餘燼?
他沒有說明滿臉傷痕,他的臉與詩歌就是一座戰爭博物館,而漫長的記憶如金庫,裡面是月亮的光輝,遍照世間一切指涉,關乎鄉愁或被消滅的星光,它也高掛在這躺坎途的上空,和詩人的光輝歲月,一起塵封在槍炮、哀嚎與死亡失控的跫音中。
全詩彷彿亦遭戰爭洗禮。戰爭遠離的年代,傷痕仍緊緊攀附國家身上,身為國民必須看見,而詩人又更能留下創傷的原樣。詩人由回憶之井費力汲取一桶桶水,試圖在詩歌裡滋養不再年輕的生命,也澆灌那些來不及老去的逃亡。在愈新穎便愈老舊的倖存者身上,人們能看見文明中的野蠻,及進步的代價,也揭露世界的本質其實毫無變動,生滅循環,一則則相似的悲劇,像詩中四度使用刪節號,那些完成都未完成,因為人們總是健忘,歷史擅於自我重複……
--
美術設計:泱泱
圖片來源:https://burst.shopify.com/photos/person-with-long-shadow-in-parking-spot
#陳潤明 #越南 #山羌 #戰火人生 #戰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5/20190609.html
江 翠 及第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石磨腸粉是繼廣東腸粉後又一個熱門早餐美食,石磨腸粉在廣東雲浮最為普遍。石磨腸粉採用傳統石磨作為米漿生產工具,用“石磨”磨制的米漿,口感更加細膩,香滑,有彈性。腸粉內可加入雞蛋、瘦肉、火腿、豬肝、蝦仁、叉燒、大腸、粉腸等餡料,以滿足顧客需求。英西峰林景區內的明逕拱橋建於明代,風格獨特,譽稱“英西小趙州橋”。它座落在明逕鎮北2公里處,是按力學原理以石壘成,不用沙漿,沒有橋墩,只是一個優美的弧拱,就橫跨小河兩岸,十分靈巧輕盈。小橋周圍,翠竹掩映,倒影婆娑,河岸怪石叢生,遠處群峰起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清秀的小橋流水山景。黃花鎮因全鎮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園山間皆遍佈黃花,故因而得名。從地形地貌上看,鎮區地處粵北石灰岩山區,屬石灰岩盆地地形。全鎮山地環繞,群峰林立,地形地勢十分複雜。該鎮地勢北陡南緩,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嶺,又有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緩山丘。四周山巒層層疊翠、此起彼伏,線條柔和而曲折。盆地內峰巒拔地而起,峭壁千仞,峰石情趣盎然,形態萬千,有如碧蓮出水,惟妙惟肖;駱駝情侶,耳鬢斯磨;五佛會峰、筆尖峰、觀音閣……奇峰間怪石嶙峋,溶洞凸現,暗河幽深。北京大學陳傳康教授在英德旅遊開發研究過程中給予英西峰林很高的評價,稱之為“英西峰林遊廊”,並以詩贊之:“飛借桂林山,灕江換明逕,遊廊迎奇景,簪峰鎮九龍”。中山大學彭華教授在《粵北旅遊資源地質評價與開發》一文中亦有“喀斯特盆地的峰林景觀,以其優美的造型和豐富的層次結構山水相映,動人心扉”的評價。英西峰林是廣東唯一的峰林遊廊,被譽為“南天第一峰林風光”。2002年5月,清遠市獲得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榮譽稱號。"黃花閨女"一詞,普天下幾乎人人皆懂,但與此鎮無關。其由來出自於金陵: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了,便躺臥於宮殿的簷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就常將梅花貼在前額。壽陽公主這種打扮被人稱為"梅花妝"。傳到民間,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都爭著效仿。但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於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設法採集其他黃色的花粉製成粉料,用以化妝。這種粉料,人們便叫做"花黃" 或 "額花"。由於梅花妝的粉料是黃色的,加之採用這種妝飾的都是沒有出閣的女子,慢慢地,"黃花閨女" 一詞便成了未婚少女的專有稱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