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romo #汞水俣 #環保署化學局 你可能知道熊本有隻熊本熊,但你知道曾經發生在熊本縣的「水俣病」嗎? 大約在 1956 年,日本沿海的水俣市出現一種怪病,導致當地魚類大量死亡,貓咪像跳舞般抽搐、投海自殺,附近居民出現失明、精神異常、肢體扭曲的情況。 這一系列的症狀接二連三的出現,全...
汞污染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政府才剛在今年4月中旬宣告,預計兩年後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 #核污水 以稀釋方式排入海中,引發國際譁然。5月7日上映的電影《#惡水真相》(Minamata)時機可說是相當應時而敏感。
由強尼・戴普(Johnny Depp)飾演尤金・史密斯,從他的攝影職業生涯的片段之中,再現這場超過一萬人受害、超過2000人死亡的水俁病公害案件。
【延伸閱讀】
🔗從《水俁公約》細說汞污染(上):工、礦業開發 大幅破壞自然界汞平衡
https://e-info.org.tw/node/94500
汞污染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 + 歷史】《惡水真相》Minamata
★★★★ 灌注靈魂的世紀之痛
.
若要說《白日夢冒險王》是班史提勒對過去底片的黃金時代的致敬,向數位時代來臨、快速消費行為以及資本主義下的勞資關係進行的一場反思;那麼《惡水真相》則是透過攝影師對記錄影像的行為進行解構,嘗試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過程中,找到照片中被拍攝者與拍攝者的良好互動方式。
.
對我而言,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還原真實歷史的電影,這是一部充滿人性溫度,對「攝影」專業及美學、哲學上有諸多描述的有趣作品。讓我們能夠重新用不同觀點和視角,去看看那些過去讓人們群起激憤的環境公害事件。
.
讓我驚訝的是,《惡水真相》透過曾揭發「水俁病」慘況的攝影師 - 尤金史密斯的眼睛,紀錄了過去在環境科學課本上冰冷生硬的水俁病;從人物紀實以及攝影旁觀者的角度,切入了這場人為悲劇。我們過去不斷試圖在工業發展以及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似乎往往沒有共識也無法交流對話;但電影將焦點拉回到「人」的身上,讓整部電影充滿溫柔和淒美的氣氛,是我個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
而電影故事前半段以強尼戴普所飾演的尤金史密斯為主體,一方面描述尤金陷入職業瓶頸而開始酗酒,另一方面描述尤金如何與妻子艾琳相遇,再到他們為何來到日本水俁市進行攝影工作,並開始觀察當地居民痛苦的生活。循序漸進的敘事進程,將這場因日本窒素公司所排放的汞廢水而造成的環境浩劫,超過半世紀的世紀之痛,描述地十分全面。
.
完整且通俗的劇本架構,沒有艱深難懂的專有名詞,而是在不同角色的觀點之間切換,對這個日本產業界或政府長久以來不願面對的真相,提出最嚴厲也最沉痛的控訴。你能夠在觀影過程中很清楚地感受到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無力感,也能夠同時感受到攝影師嘗試紀錄悲痛之際,又必須保持冷靜理性的情緒,電影的戲劇張力十分精采。
.
當然,強尼戴普詮釋真實存在的尤金史密斯,為本片注入了讓人驚豔的魔法;舉手投足之間,一個眼神和對白,都再再展現了強尼戴普充滿魅力且迷人的演技。特別是他對攝影師的詮釋,不論是在每個按下快門的瞬間,還是處理照片時的溫柔、對被拍攝者的關懷,對攝影作品的愛護,都讓人重新思考「攝影」的本質到底為何?
.
「攝影」絕對不只是拍照,也絕對不只是紀錄,而是透過侷限在相紙尺寸裡的影像,傳達出拍攝者想要說的故事。一張張扭曲的關節、排放廢水的管道、母親溫柔地替天生失明失聰的女兒洗澡:電影不僅還原了多張尤金史密斯真實拍攝過的照片(特別是那張以《智子入浴》的經典之作),也同時創造了每張由尤金史密斯所拍攝的照片,背後動人的故事。
.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推出《最後晚安曲》的導演 安德魯列維塔斯,《惡水真相》做為他的第二部編導長片作品,明顯在節奏掌握和整體的執行力上進步許多;他對於片中角色的塑造﹑劇本所創造的衝突更顯立體。或許,正如同電影裡尤金對著激動的艾琳說道,「拿起相機,不帶任何情緒;拍下你想要傳達的東西,這是我們攝影師的責任」。安德魯列維塔斯嘗試透過動態的影像,述說了一個他認為人們都應該知道的故事;而電影最後一張張,來自世界各地知名環境污染事件的照片,說明了電影創作者對環境議題的關心,也告訴了我們水俁病的慘痛經驗,似乎人類到目前為止仍學不到教訓;而照片、相機,絕對是警告世人正視真相的最好武器。
.
.
《惡水真相》Minamata
台灣上映日期:2021-05-07
采昌亞洲電影世界 CAI CHANG Asia
采昌國際多媒體
.
.
#惡水真相 #Minamata
#強尼戴普 #johnnydepp #水俁病 #汞污染 #環境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汞污染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romo #汞水俣 #環保署化學局
你可能知道熊本有隻熊本熊,但你知道曾經發生在熊本縣的「水俣病」嗎?
大約在 1956 年,日本沿海的水俣市出現一種怪病,導致當地魚類大量死亡,貓咪像跳舞般抽搐、投海自殺,附近居民出現失明、精神異常、肢體扭曲的情況。
這一系列的症狀接二連三的出現,全都因為附近的窒素肥料工廠將含有 #甲基汞 的廢水排入海灣。
在這場汞中毒悲劇之後,喚起世界對汞污染的重視,聯合國在 2013 年通過 #汞水俣公約 ,臺灣也依公約期程,自 2021 年起禁止生產及進口 9 類含汞產品。政府也會針對食品抽查含汞量,同時監測河川、土壤與空氣中的汞污染。
延伸資料:
環境監測資訊網
https://topic.epa.gov.tw/hg/cp-96-144-32c76-3.html
汞公約網站
https://topic.epa.gov.tw/hg/mp-3.html
汞污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汞污染 在 科技大觀園- 【科技新知】不得不慎!談汞污染的來源與危害汞 ... 的推薦與評價
【科技新知】不得不慎!談汞污染的來源與危害汞是一個沒有味道、容易蒸發之物所以它的危害常常發生在我們所忽略的地方我們更應該小心的處理含有汞的產品ex:溫度計不然 ... ... <看更多>
汞污染 在 汞危害:令全村發狂的惡水真相|Light 科學-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promo #汞水俣#環保署化學局你可能知道熊本有隻熊本熊,但你知道曾經發生 ... 在這場汞中毒悲劇之後,喚起世界對 汞污染 的重視,聯合國在2013 年通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