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絲跟我說,我被某社團打臉了,因為台灣第一座水庫是1863年的虎頭埤水庫,台灣水利之父應該是清朝人-台灣知府周懋奇,才不是八田與一
首先拿官員跟工程師比? 會不會太好笑了啊?
接著我嚇傻了,虎頭埤竟然變成了水庫,還是台灣第一座
啊,虎頭埤就不是水庫啊,你要把蓄水池擴大成水庫,他也輪不到第一,第十都排不上勒,在1741年,凱達格蘭族知母六蓋的 #霄裡池 還早虎頭埤一百年呢
虎頭埤的放水門和堤防還都是1906年日本人增建的
ps:「埤」是蓄水池的意思
#烏山頭水庫
然後我們來看看,有台灣水利之父之稱的八田與一和他的烏山頭水庫
烏山頭水庫不只是水庫,還是一個「嘉南大圳–三年輪灌」的水利系統,蓄水量達 1 億 5000 萬立方公尺,圳路超過 1 萬 6000 公里,灌溉嘉義、台南等地區約6萬6000公頃農田
而虎頭埤灌溉面積約500公頃,這還是1928年日本人統計的,中間都擴建不知道幾次了
烏山頭水庫之厲害之處不只是它讓嘉南平原沃野千里,而是在當時就是一個偉大工程,有許多創舉,八田與一和他的工程團隊到美國、加拿大與日本考察八個月,配上當時國力鼎盛的日本全力支持,才搞出來的東西。
#結論
比第一他差的遠,比代表性更是輸不知道幾條街
而且拿官員跟工程師搶xx之父? 是不是壞掉了
埤塘要當水利之父? 知母六早你一百年,好歹你也說知母六啊
當初漢人來台灣開墾的第一件事情,除了找土地外就是搞灌溉系統,所以各地都有xx埤 xx池真的不用太意外,你隨便都可以舉好幾個類似的地名,虎頭埤絕對不是第一個水埤,也沒代表性,但烏山頭水庫絕對是一個跨世代的創舉。
#偷換概念
#水庫的定義
有人喜歡拿水利署的文說虎頭埤是第一座水庫,那請看看水利署對於水庫的定義「為蓄水設施之一種,以人工方法構築壩堰,用以調蓄河川流量,俾供各種目的用水之設施。」
請問台灣三大圳,台北的瑠公圳、彰化的八堡圳及高雄的曹公圳哪一項不符合水利署水庫的定義?
它們還比虎頭埤更早
再退一萬步來說,好好好,虎頭埤是台灣第一,那請問開創性、代表性在哪? 比台灣三大圳更沒代表意義 還敢來搶台灣水利之父 我也是笑笑而已
(重點還是派一個官員來搶)
--
結果一個封閉的社團,我都不能留言反擊的地方,笑人人可留言的Cheap粉絲專頁是「綠皮自慰隊」 ,
噗!下次要打臉不要拿維基百科啦
你信不信我在這邊用維基當資料,保證被吳敬棠等網友電翻
對虎頭埤有興趣的,除了維基百科外,可以看看專家寫的文
虎頭埤的前世今生
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092613512955.pdf
延伸閱讀:
知母六的維基百科條目
https://tinyl.io/49OW
水庫放水定義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5不遠,台灣應盡速推動抽蓄水力發(02/04/2021 蘋果日報)
“..... 台灣目前是可以有條件利用既有水庫,進行抽水蓄能之抽蓄水力發電開發。它一般的運作模式是不受天候影響,在用電離峰時(通常為夜間),將水抽回電廠上方水庫,而在用電尖峰時放水,利用重力能發電並即時納入電網供電。抽蓄水力發電就如同一個水電池,一個可以隨時供電的巨大水電池。
抽蓄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比較,後兩者雖利用可再生能源,但風力或太陽能之提供變化性大,具有間歇性和季節性之差異;抽蓄水力發電則利用水位之高低差位能發電,較具穩定性,亦即可確保電源之穩定。
抽蓄水力發電設施使用壽命長、操作靈活性高,但開發的初設成本較高,所以恐受財政限制而未能開發,但後續的營運成本低,因為它不用購買燃油、燃氣化石燃料或煤炭來燃燒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機發電,所以也不會產生大量之溫室氣體。由於抽蓄水力發電的多種優勢,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電力來源,提供永續發展之巨大電力。....."
(★ 編按:雖然包括水力發電,無論是慣常式大型水力發電,或者是川流是小水力、為水力發電,都被認定為再生能源發電的項目,但是同樣利用水力高低位差動能來發電的抽蓄式水力發電本身所發的電力並沒有特定屬性,端看用來抽取發電蓄能用水的電力來源,若是採用再生能源電力來源作為抽水蓄能用電,那麼這樣的抽蓄式水力發電所發出的電力,就符合再生能源電力的定義。)
本文作者:周金柱/退休人員、中央大學博士
世界上之水力發電自1880年代開發利用已超過140年,1905年台北近郊的新店溪上游也建造了一座發電容量為500千瓦的水力發電站。歷經將近一個半世紀的歲月遞嬗,水力發電設施設計的創新和變化,並在全球各地的普及,實已非白頭宮女話當年可以一語道盡。
水力發電有數種類型,如利用河道、潮汐、抽水蓄能等方式。台灣目前是可以有條件利用既有水庫,進行抽水蓄能之抽蓄水力發電開發。它一般的運作模式是不受天候影響,在用電離峰時(通常為夜間),將水抽回電廠上方水庫,而在用電尖峰時放水,利用重力能發電並即時納入電網供電。抽蓄水力發電就如同一個水電池,一個可以隨時供電的巨大水電池。
抽蓄水力發電和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比較,後兩者雖利用可再生能源,但風力或太陽能之提供變化性大,具有間歇性和季節性之差異;抽蓄水力發電則利用水位之高低差位能發電,較具穩定性,亦即可確保電源之穩定。
抽蓄水力發電設施使用壽命長、操作靈活性高,但開發的初設成本較高,所以恐受財政限制而未能開發,但後續的營運成本低,因為它不用購買燃油、燃氣化石燃料或煤炭來燃燒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機發電,所以也不會產生大量之溫室氣體。由於抽蓄水力發電的多種優勢,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電力來源,提供永續發展之巨大電力。
抽蓄水力發電之開發屬於重大開發,除必須受現有相關法規之管理管制外,不免會讓相關民眾或團體對環境和社會之影響表示關切。目前要進行水力發電開發,必須先通過文化部水下文化資產審查,以及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而審查前的現地資料調查及審查的過程是相當耗費時日的。
台灣對於抽蓄水力發電的開發,近20多年是停頓的,為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新興經濟產業對能源的需求、能源應用的轉型、清潔能源的採用、環境污染的防治,以及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達20%的國家政策目標,台灣當前應盡快開始進行抽蓄水力發電的規劃,並且通過相關管制法規主管機關的審核,以及取得民意的支持,迅速進行開發。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204/QBZR2QQ42VHUHOPVNJ4C75K5PM
♡
水庫放水定義 在 行政規則 的相關結果
四、 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 蓄水利用運轉:以水庫蓄水調節供應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之運轉。 (二) 防洪運轉:颱風或豪雨情況,經由溢洪道或其他放水設施 ... ... <看更多>
水庫放水定義 在 經濟部主管法規共用系統-法規內容-明德水庫運用要點 的相關結果
四、本要點用詞之定義如下: ... 七)調節性放水:防洪運轉時,在水庫水位趨近滿水位時,經由溢洪道 或其他放水設施預先排放水量以調節水庫水位之放水。 ... <看更多>
水庫放水定義 在 阿玉壩水庫運用要點 - 水利法規查詢系統 的相關結果
四、, 本要點用詞,定義如下: 一、蓄水利用運轉:以水庫蓄水調節供應水力發電用水功能之需要。 二、防洪運轉:颱風或豪雨情況,經由溢洪道或其他放水設施放水之運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