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冇諗過我最後都會「入坑」睇《#大叔的愛》】
#長文慎入
真心我唔知幾多年冇睇過港劇,對上一次應該係《天與地》,又咁啱都係有黃德斌。有時唔係唔睇港劇,而係作為影迷,你一星期五晚分分鐘夜晚都喺戲院,或者一套或者兩套直落,散場返到屋企都點幾。唔理你viutv又好,(你仲係會睇時期嘅)CCTVB又好,你都唔會喺屋企,所以點都追唔到,極其量食飯屋企人睇我又望兩眼,真係「追」就冇。到我開始追劇,已經變咗睇HBO同Netflix。
坦白講,事前身邊人係咁叫我追《大叔的愛》,我知好有話題性好好睇但都的唔起心肝睇,而且我同期係睇緊《Loki》、《American Horror Stories》、《全裸監督》、《恐懼大街》(我當佢係劇),再加埋正場嘅戲,我根本唔會有時間插多一套,本身我唔係好有興趣必睇嘅劇。最後我因為個好癡線私人原因走去睇,初頭都冇乜認真睇,陪太子讀書心態,一路開住一路做自己嘢,點知睇睇吓都投入埋,將我全部追緊嘢放埋一邊,仲睇到半夜三更,當年一日睇一季《紙房子》都冇咁癲。
冇睇過日劇做唔到對比,但就咁用港劇嚟睇,我諗Viu係成功在一個好大膽嘅嘗試同肯去創新。唔止係香港首套BL劇集咁簡單,拍法都將傳統肥皂劇婆婆媽媽三角戀(當然呢套唔止三角戀咁簡單)拍得咁輕鬆可喜,有搞笑有感人位你仲會想去追看佢點樣發展、代入到角色內心世界,用半幽默半浪漫方式包裝,唔係好老套單純典型鬥氣冤家最後一定一齊套路;將日劇嘅七集篇幅撐到十五集,都融入到好多local元素,最少你唔會覺得佢係撐緊,亦唔會有地域文化差異「水土不服」情況。
大量實景如大澳紅橋(大澳居民往後幾星期辛苦了)、赤柱海濱、尖東天橋、9號碼頭等等,完全俾你感受到係一個香港實景發生故事,都可以融情入景。兩位主角嘅屋企唔係CCTVB式「全香港都係有錢人式大宅」,典型年輕couple式style都會令你睇得好舒服,你或者身邊朋友間屋都係咁,唔係個個有天台有露台有花園,「貼地」係一樣有共鳴要素。
或者呢一點可能要歸功於日劇原作,但後天改篇都成功在冇去妖魔化同性戀。喺CCTVB劇集入面,同性戀唔係搞到乸型,就九成九係幕後變態兇手(仲要一出場你就知道佢係「奸」果種),然後句句對白都會出現「死基佬」之類形容。套劇嘅同性戀角色可以拍到好純愛,亦唔會刻意去物化男性或女性,都係同你同我一樣咁樣生活,甚至令你唔係同性戀都可以代入到個角色。作為一套同性戀題材,香港電影入面唔係冇,但大部份都拍得好壓抑好悲情(其實一如西方作品),呢套極其量會令觀眾感到虐心,絕未去到要生要死地步,我諗唔止係劇集,連香港電影都可以借鏡。
網上有人對比田田同金城安,我諗都係套劇抵讚一環。要設計略帶傻氣嘅搞笑角色,係要誇張嘅,但唔駛太過火,適時誇張適時都可以俾返少少貼地、人性化感覺佢。當你睇金城安會睇到覺得呢個人係智障,田田你極其量會覺得佢係傻吓傻吓,亦有好嘅一面,絕對唔會覺得佢係智障。
要宣傳一套劇集,唔係一味靠洗腦式東張西望或者係咁上綜藝節目,再整個自嘲式See See 乜乜乜就得。今時今日要make noise唔係自己圍圍喂,要喺網路上爆紅,先可以做到「現象級」盛況。君不見Disney+每套星戰同Marvel劇集可以做到「全球現象」,集集一上架冇幾個鐘就全球自自然然有人討論,當然你可以話佢係Marvel係星戰點同,但前期後期宣傳功夫,點樣善用各種social media、做live、做訪問、微量劇透,率先帶動到話題同期待度(當然都有盡天時地利人和夾到最當紅組合),一切自己慢慢推出嚟,適時做倒數,再搵劇中演員打破四面牆同大家做唔同交流。今時今日宣傳係要咁樣玩,好嘢自會有口碑帶動,唔駛洗腦、唔駛要幕後諗爆頭都諗唔到爆點,然後同一篇宣傳稿同一堆問題問幾廿次:「阿邊個同邊個幕後有咩趣聞先?」喂冇人想知囉。唔係話Viu已經去到Disney+級數,但真心同一星期香港social media上討論度,《大叔的愛》結局篇絕對拍得住《Loki》大結局,甚至有大量改圖cap圖,市場推廣絕對係成功一環。
演技方面我唔刻意讚好讚差,應該點講都會俾人圍到我要執page,真心最鍾意係黃德斌嘅演出。喺CCTVB嘅佢,你就覺得佢係一個「男一」,冇乜特別,但估唔到佢可以咁可愛、都可以放下身段去演呢啲角色(初頭只係覺得佢一出場有笑位,最後呢幕堅心痛),睇到我驚佢會唔會從此定咗型,做唔返一貫硬朗形象😂
當然仲有簡慕華個角色,男人窮一生遇到一個咁好女人,應該係幾生修道積福。
前日我係癲到搭咗程短的士返屋企睇《Loki》大結局,今日喺車上面已經睇緊。
當然,《大叔的愛》絕對未去到完美地步,有好多沙石、進步空間都唔少,但作為一套肯創新、肯扭轉傳統價值觀嘅題材,確係值得支持,個人覺得點都好過隔離台晚晚嗌交仲講大男人大女人嘅《寶寶大過天》。#利申屋企人晚晚睇唔係我睇 #啲對白聽到都覺煩
《大叔的愛》觀後感全文可看留言連結。
#我原本諗住寫幾句點知愈寫愈多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氣柱的共鳴問題與討論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城市天際線屬於誰?】
文:李雨蓁 Lí Ú-chin
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舊公園路鐵橋旁一起計畫中的15層樓建案,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在地團體紛紛大樓恐遮掩柴山天際線,以及破壞當地文化景觀價值,希望市府應把關。然而,也有部分意見認為私人產權應受尊重,或是不認為柴山天際線的保留特別重要,到底天際線該不該受管制呢?
#天際線可以管嗎?
世界上當然有很多高度限制,最實用的理由自然是飛航限制,但除此之外,許久以前就有多個城市限制建物不得超過某些紀念物,例如帝俄時代,聖彼得堡的建築不得高於冬宮,就是要彰顯城市中的權力關係;而雅典的建築不得超過帕德嫩神殿、羅馬城內的建築不得超過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當然是歷史保存的緣故。
至於以天然景觀而言,加拿大的蒙特婁保護皇家山的景觀(限高200m但有例外)、溫哥華保護「#景觀廊道」來確保北岸山脈景觀(但有超額機制)、漢米爾頓規定建築不可高於尼加拉斷崖、美國波特蘭限高保護胡德山與西山景觀都是類似原因。
相對的,也有城市要求市中心建物達到一定高度,營造集中的天際線,最近的例子如台北信義計畫區有些街廓有「#限低」就是一例。
京都在制定城市景觀政策就強調,建築雖是私產,#但地景是公眾利益,需要市民共同來守護。為了在這兩者間取得平衡,各個城市就得制定能兼顧開發需求與景觀的各種遊戲規則。
#高雄的天際線有法可管嗎?
天際線的管理,大致可分為「硬規則」與「軟規則」,前者如透過法律明定全市或分區限高,後者則是透過建築許可審查等方式來進行。
高雄目前並未有針對都市景觀的規範,但在都市設計及土地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中,就會討論建物高度、造型與色彩對城市景觀風貌的影響。而本案其實尚未進入都審機制,連計畫都還沒提,市府現在也無從反對起。
問題就來了,針對高雄的歷史或自然景觀街區,有沒有需要明文法令來管理呢?
#市民對高雄城市景觀有共識嗎?
在哈瑪星開發案中,許多論者曾提到京都的景觀政策。京都是日本、甚至世界上對於景觀管理最嚴格的城市之一,早在1930年就劃定各風致地區,包含市區週邊的山林和有歴史資產的區域,進行建築管制。而在戰後快速成長期,因為京都塔等開發案的爭議,因而在1967年在《古都保存法》之下劃定特別保留區,1972年推出全日本第一部城市景觀政策。更在屢經檢討修改後,在2007頒布了更嚴格的景觀限制令,將全市建築高度分區限制在10~31m以下。不只限高,京都的景觀政策還包含建築設計管理、眺望景觀與借景維護、戶外廣告管制、歷史街區保護,合為「#五大支柱」。這是奠基於市民、政界乃至商界高度的共識之下。
舉例而言,從平安時代(起源說法不一)持續至今的五山送火,就在京都的景觀規範政策內,要確保在市內都能看見,甚至在某些特定觀看點,要透過視線模擬的方式,清出「遠距離景觀保留區域」。
比起京都民眾的高度共識,歷史僅百年的高雄,由於市民多為移入、城市景觀變遷快速、過去鄉土歷史保存意識不被重視,居民對於代表性「城市景觀」的共識較低。近年標誌性的高雄意象,往往是霸氣的新建築,更讓市民難以對歷史景觀保存有所共鳴。
#利益的調整不是零和
對此,針對市民熟悉,被大量傳播的「特定觀看點」(例如忠烈祠眺望)來討論景觀保存,增進市民對城市認同,並且在「限高」以外,也在都審等機制中,討論建築語彙與色彩設計、歷史街區保護、人本街區營造等方向,更能喚醒市民對地景保存的重視。
另外我們也要強調,文化保存與開發利益並不衝突,與其叫文化局去檢討都發局已經依法頒布的「增額容積」規範,不如討論更彈性的容積轉移(例如可以額外轉往市中心其他區域),與其說不能蓋15層高樓,不如討論如何減少量體、如何退縮,在保留最大樓地板面積下(其餘可轉移),避免影響景觀。或比照溫哥華等城市,對於保留歷史建物之地主,進行額外的容獎,讓他處基地的容積與高度可以突破。
唯有在誘因上做好管理,才能在維護城市景觀、保護歷史建物同時,繼續讓大眾運輸場站沿線具有相當的發展價值!
氣柱的共鳴問題與討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中生閱讀心得6之3
「中學生閱讀心得比賽第1091010梯次」得獎的作品中,竟然有六篇是在寫《ICU重症醫療現場》的讀後心得,高中生對本書的領悟,太令人感動了!!!希望這樣「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能夠一直擴散下去~
「活著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善終是留給自己最美的祝福。」
天啊!這篇太催淚了~
=====
我深深的覺得:活著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善終是留給自己最美的祝福。看完這本書是項挑戰,看書時是種煎熬,一則是書中描寫的場景,二則是防佛看到五年前的自己,每每書中情節與回憶發生共鳴,我的眼淚就會一邊看一邊不聽使喚地掉下來,心想如果能早一點看過這本書…我們的悲傷和遺憾或許就能少一點、阿公的痛苦是不是就能少一些。
猶記得意外發生在我小學生日的隔天,那晚我眼巴巴地看著時針指到了九,卻沒有看到半個人影來接我放學,我開始有點心慌,卻又有點期待,心想家人是不是正忙著為我準備生日驚喜…媽媽跑來告訴我阿公發生車禍,阿嬤跟阿姨都很難過,你不要哭你要安慰她們,我在心中吶喊:不可能,不會吧! 我跟阿公過馬路的時候,他總是牽著我、告訴我要看左右的來車、要小心要注意安全,可是他怎麼自己沒有做到!我以為這就像電視劇播的那樣,大家哭一哭、等待奇蹟,然後奇蹟就會出現,阿公就會好起來。可是並沒有,夢中的阿公對我笑,叫我照顧好自己;我問他什麼時候回來,他只是笑笑的,什麼也沒有說…。
小小年紀的我都沒有哭,但是到現在,其實我 真的很難過。阿公在台電前過馬路被高速行駛的重機衝撞,如演出動作片般,人離地翻騰數十圈後墜地,從腦部爆出大量鮮血。如今新竹火車站台電前的車道分隔線上,新設許多黃色立柱,阿公用他的犧牲換得後人的用路安全,然而對我來說,那些卻像是一隻隻扎入胸膛的劍,刺穿每幕怵目驚心的過往。
一、死亡套餐
救護車把倒地的阿公送到最近的急診室,啟動「插管、電擊、心臟按摩、心肺復甦、注射藥物…」這些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在書中的全套急救程序,這就是醫界俗稱的「死亡套餐」。在阿嬤聲嘶力竭請醫生全力搶救之下,人終於救回來了;我到醫院看阿公,ICU裡頭住的全是命懸一線、處境危急的病人,看到全身插滿管路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的阿公,我忍不住埋怨:阿公為什麼你這麼不小心,快點起來吧,別鬧了好嗎…出乎醫生預期高齡的阿公睜開了眼睛,他有呼吸、有心跳、有血壓,只是再也沒辦法與這個世界有所回應與連結,但我依然堅信奇蹟會再度降臨。
阿公在脫離呼吸器拔管時併發敗血症血壓一路狂跌,再次啟動醫療「死亡套餐」,升壓劑讓他再度回到我的身邊。病情穩定,媽媽立刻安排轉院,從這家ICU轉到另一家ICU,接受全台最好的醫療資源期待康復,阿公從這個「鬼門關」進到另一個「鬼門關」;為了降低肺炎奪命的風險、為了續命,決定讓阿公「氣切」,看到阿公抽痰整臉漲紅、肌肉緊繃痛苦的神情,雖然於心不忍,但我依然選擇相信,這是阿公恢復清醒必經的歷程,痛苦會有代價的。幸運地,阿公踏出「鬼門關」轉到一般病房,再出院到具醫療等級的護理之家療養,等待甦醒的那一刻。無論颳風日曬爆雨,我們全家總動員, 365天不曾停歇,日日夜夜分梯輪番上陣跟阿公說話(醫生說他的聽覺功能是好的)、勤幫阿公翻身拍背做被動關節運動,讓他醒來時可以有靈活的四肢使用,我想對他而言家人的陪伴是最大的幸福。
二、救與不救都是問題
好景不常,重傷的阿公病情起起伏伏,因長期臥床反覆感染肺炎,也因多重抗藥性細菌感染,用到沒有抗生素可用,縱然肺炎的致死率高達9成以上,好幾次都在鬼門關前徘徊,也都安然過關,到了後期進出醫院越顯頻繁,從這家ICU再轉那家ICU,之後因呼吸過喘轉入呼吸照護病房,醫生及醫療團隊不只一次的提醒著:阿公的狀況很不樂觀,你們要有心理準備,可能熬不過這個禮拜,大家討論一下如果血壓往下掉、心跳停止時,還要不要「急救」。忐忐忑忑下,病情又穩定下來,只是身上又多了幾條洗腎的管子,阿公被維繫生命的機器包圍,只是人依舊不曾醒來。醫生再次發出病危通知,要我們做好最壞的打算,趕快告知是否「放棄急救」,在醫療團隊殷殷的晤談引導下,表達不讓他臨終受「凌遲」的心意。原以為這次會像以前一樣僥倖沒事,沒想到剛看完阿公,半夜就接到通知說阿公血壓直掉。
「插管、電擊、心臟按摩、心肺復甦、注射藥物…」醫界俗稱的「死亡套餐」,這套標準急救技術對溺水、車禍、高血壓、異物賭塞呼吸道…等情況的急救確實有它的功效,然而有些患者是救回來了,但人卻也回不到原來的樣子,需靠著儀器維繫生命,吃喝拉撒全在床上。
在書中可以發現,醫病雙方經常為了病人是否需要進一步救治,而兩難、衝突;之前我在ICU最常聽到醫生和家屬討論的問題是:病人這樣的情況,要不要救?九成以上的家屬,大都因為無法負荷病人長期臥床的費用與人力,而選擇放棄。我說,選擇沒有對與錯!對家屬來說,每一個決定都是天人交戰,經歷過的才知道箇中甘苦;「氣切」不會變成植物人,氣切代表的是需要長期照護的未來,需要繼續投入高額的醫療資源、時間與人力成本,媽媽曾說縱然傾家蕩產也要把阿公救回來,然而回顧過往數百萬的養護支出,確實是一筆沉重的經濟負擔;「拔管」不是放棄急救,而代表放手,終止造成患者痛苦的無效醫療,準備迎接可能的死亡;我明白醫療有它的極限,透過安寧醫療積極減少患者的不適,同時增加患者與家人陪伴的時間,讓患者走得有尊嚴,讓家屬了無遺憾。
三、善終
接到醫院通知火速趕到ICU,阿嬤哭喊請醫生救命,不停質問有沒有做「CPR」,護理長安慰地答:有,我們剛剛都有輕輕地按壓心臟。沒有了大大小小的管子,躺在床上的阿公顯得額外的輕鬆快意,我們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道別,「謝謝你把我們把這個家照顧得這麼好」、「阿公,我們愛你」、「請原諒我頂嘴、任性,對不起,而你始終愛我、包容我,謝謝,我愛你」、「你病都好了,請你放心,我們會照顧好自己」、「阿公,你要往有光的地方去,菩薩會來接你」;向阿公四道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之後,心跳緩緩終止輕鬆安詳地長眠。慶幸來得告知醫生:如果救不回來,放棄電擊、放棄壓胸!
人生是無常的,悲歡離合在所難免,但真正遇到該放手的時刻,任何人都需要時間作心理準備,阿嬤在阿公過世後依然自責、懊悔著:都是因為氣切讓阿公醒不過來,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病人是要延續生命才氣切,如果原本的疾病是無法治癒的,氣切後本來是昏迷的,大部分還是維持昏迷。病人是因為重大傷病而死亡,並不是因為拔管;對於近期內死亡已是無法避免的病人而言,維生設備與反覆的「死亡套餐」,不過是延長無效醫療、延長痛苦死亡的過程,無效醫療延長了生命,也延長了痛苦,只是陷在當下的我們任誰也聽不下去,不計一切代價延長生命。面對至親的意外與離世怎麼可能不難過,只是天下沒有不散得宴席,生老病死在所難免,如今阿公無病無痛,生命化彩蝶悠遊新世界;這本書讓我如釋重負,跳脫親人過世後因為悲傷無助,而無理性的歸因與自責,請讓我們一起珍惜活著的當下,少滑幾分鐘手機,有空多陪陪家人,讓人生多點愛與溫暖。
=====
新竹香山高中高二 林X翎 「生命化彩蝶,悠遊新世界」優等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2543229
《ICU重症醫療現場》Momo 66折
https://reurl.cc/q8X0MR
《百大良醫》投票
https://reurl.cc/6lYV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