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主題|#防災是社區最穩賺不賠的投資 社區因應氣候變遷 從養鴨開始?!】
防災策略能一體適用所有的社區嗎?一個完善的防災策略,應基於在地條件,依照各社區的差異,才能訂定「以社區為本」的防災策略。以馬拉威的社區為例,有工作團隊進入社區與農民互動,並記錄農民每天發生的事,長達18個月的災害觀察後,透過工作坊進行社區調適。其中有個有趣的防災改變,以前農民都養雞,後來紛紛改為養鴨,原來因為鴨子會游泳,遇到水災不會淹死,便可減少災害。
👉延伸閱讀:《國際安全社區》https://pse.is/3k5vbf
🔥動動手指,按讚追蹤社區力粉絲頁!🔥
#防災社區 # #韌性社區 #防災素養 #創新防災
氣候變遷 創新 調適策略 在 台灣公道伯 王金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大團結、大經濟、大未來】
#攜手共創六和的產業環境
今天台北熱鬧滾滾,許多重量級嘉賓聚集在馬英九基金會舉辦的經濟論壇,馬前總統特地邀請金平參加,但我在中部有既定行程,實在無法趕到,要對主辦單位及所有與會者致歉。
看到媒體報導論壇中提出許多寶貴意見,讓我也躍躍欲試,所以,我提出對於產業發展的想法,算是一種「逗鬧熱」的隔空參與,也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更多人的參與討論。
一、要和平共榮處理兩岸問題
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必須立足在和平的基石上。台灣內部不應該再以族群省籍作為分化彼此、激化仇視對立的手段;而兩岸之間更必須以血緣文化的傳承,作為進一步化解分歧、邁向和平的基礎。
二、要制定國家整體永續發展的政策綱領
化解國內對立與衝突,讓台灣再展經濟榮景。過去我們共同面臨一個對立、鬥爭、孤立、失望、焦慮、迷失的台灣黑暗期。台灣要再展經濟榮景,要優先解決國內對立與鬥爭,大力推展優化產業政策外,人力規劃、金融政策、租稅政策等,都要有最好的創新改革,從社會、經濟及環境各方面建立可長可久的制度。
三、台灣要開放再開放,讓世界看到新台灣,讓台灣走入全世界。
開放台灣,走入世界,讓經濟起飛。「人流、物流、金流、資訊流」的政策與法令開放,加速擴大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建置友善投資環境,吸引各國資金來台投資,設立營運總部。出鼓勵引導國外人才來台,並且改革包含教育政策、藝術教育、體育發展、技職教育等四大面向,突破目前台灣人才的困境。
四、以大和解的態度,加速解放、鬆綁孤立鎖國的思想窠臼。
過去台灣社會,在世代、階級、勞資、產業和族群間,產生無謂的對立與仇恨,造成台灣嚴重的缺氧。未來四年,是台灣最需要冷靜、理性、團結的時刻。我們不應再陷入統獨爭議、朝野對立惡鬥的死胡同,與各種假議題的糾葛。唯有藍綠和解、社會和解,才能開大門走大路,為台灣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
五、開展創新科技,加速產業的鍊結與整合
透過產業科技的創新結合,可以創造產業的價值與利益,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分享所有的勞動勞動者,勞資雙方都能達到共鳴共贏的雙贏前面,提升台灣的就業機會與產業新的局面。
六、創造經濟與環境融合共生的綠色生產環境
面對全球環境氣候變遷的挑戰,以及綠色經濟,制定「安全、穩定、合理、可行」的整體永續能源政策,面對循環經濟、合作經濟的時代趨勢,台灣必須以創新的精神,發展綠色產業,同時做好節能減碳以及環境變遷調適策略,兼顧環境保育與產業發展。這是共創創生經濟的新時代,讓環境保育和經濟發展從此不相互阻礙,翻轉成為相互共榮,相互幫襯的智慧台灣,開展幸福未來的美麗新台灣!
氣候變遷 創新 調適策略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臺北國際水環境高峰論壇 與世界各國城市交流水環境議題的治理創新作為與經驗
今日(30)下午主持2018臺北國際水環境高峰論壇開幕典禮,並擔任論壇第一場次的專題演講人以及綜合座談與談人,與各國城市代表交流水環境永續發展議題。
近年來隨著都市高度開發及全球氣候變遷影響,面對近期氣候變遷極端降雨挑戰,市區積淹水風險亦隨之增加;由於降雨分布不均、都市水資源涵養不足,因而衍生長期水資源穩定使用風險,在生態及永續發展國際趨勢下,營造民眾多元親水空間以及復育水環境生態棲地,成為水環境發展之重要課題。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紀維德代表致詞時提到,荷蘭面對豪大雨的機會非常多,但台灣所面對的極端降雨量更是驚人,因此也很高興能參加這次台北舉辦的水環境論壇,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從台灣的經驗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因為一起打造韌性城市是大家共同的目標。
南非聯絡辦事處Mr. R S Matsebe代表致詞時提到,水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了水與土地才會有生命的孕育,討論永續城市的議題就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可以長久的生存下去,現在極端氣候的影響,人類的生活環境已經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攜手合作,一同思考出好的發展策略,而這也是這次論壇最主要的目的。
我在致詞與專題演講時提到,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架構,都市「重建永續的水綠環境」已成為首要之務。對此,本市提出「海綿城市」願景,分為韌性水調適、永續水利用以及友善水環境三個目標,並導出提升防洪容受度、健全都市水環境、穩定供水有效用水、多元活絡水利用、生態多樣水棲地以及豐富魅力水遊憩等六項策略來因應,並於2015~2018年間藉由各種工程及管理手段,跨局處整合本府28個局處168項水環境相關計畫,將海綿城市的理念連結或延伸落實各領域,一步步將臺北打造成為宜居永續的生活環境,實現一個安全、永續、生態、親水的水岸城市。
我認為,臺北市與任何城市一樣,未來面臨極端氣候變遷的過程,將採取更柔軟、更調適、更韌性、更多元的治理方式,與水共生。而北市將在近十年來水環境公共建設的基礎上,持續藉由智慧科技的應用,擴大跟產業的鏈結,朝更具生態、永續、宜居的城市發展。其中,在水環境的治理方面,除智慧與科技的應用外,更重要的是跟自然生態學習,並與公民對話,師法自然生態及公民參與將是必然的路徑。臺北市本次也很榮幸舉辦本次論壇及產業展,在城市治理的經驗上,我們樂於與國際城市分享交流。希望透過本次的交流,奠定未來國際合作的基礎。本次論壇將以「智慧水管理」、「綠色基礎設施」、「循環經濟」、「永續水資源」4大主題進行研討,目的就是希望透過產官學界的交流研討,及公民團體的熱烈討論達成各種共識與推動策略,而這也將會是整個學術界、公私部門、產業界與全球人才、技術、市場接軌的最佳機會,亦將促使台灣的水環境產業更上層樓。
今日下午的論壇高峰會,除了我以外,還有另外五場來自世界各地代表針對水環境議題的專題演講,我也聽到了各國對於水環境治理議題的創新作為與經驗。
第二場的專題演講是由紐西蘭威靈頓市的Jill Day副市長,針對威靈頓市的水供應與韌性調適作說明。紐西蘭與台灣很像,有非常多的天災,威靈頓市因而提出了許多的韌性城市調適策略,例如在水供應的部分,由於紐西蘭有斷層通過的天災風險,因此如何穩固供應管線,以及設置多個臨時性的給水站,讓民眾有穩定的水供給來源,就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而政府也做了許多的宣導海報,讓民眾遇到災害時,可以迅速的找到應變的方式,讓城市有更好的恢復力。
第三場的專題演講,是來自荷蘭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紀維德代表,針對荷蘭的循環經濟政策與策略作說明。荷蘭政府為了讓循環經濟可以實際的執行,針對生物質和食品業、塑膠業、製造業、營造業以及消費性商品業者進行協商,利用以立法、建立智慧型市場獎勵制度、提供資金、鼓勵知識與創新以及國際合作的方式,讓循環經濟的理念有效的落實,至今也有了許多的成效。
第四場的專題演講,是中央經濟部水利署王藝峰副署長,針對我國水資源與願景做說明。台灣面臨著許多與水有關的天然災害,例如海岸退縮、水災、土石流以及乾旱等,對此,中央政府也編列了2500億的前瞻預算,並提出了水與發展、水與安全以及水與環境三種計畫,並透過智慧化的管理與應用,來有效的利用水資源,並針對災害作適當的調適與應對。
第五場的專題演講,則是泰國曼谷的大都會水管裡局的Assistant Governor Komkrit Dinakara Na Ayudhya先生針對曼谷都會區的水分配治理挑戰做簡報。曼谷地區的配水供給相當的具有挑戰性,因為大曼谷地區的水資源需求者高達有一千萬人,而這些都必須靠4個自來水處理場以及18個抽水站來玩成這項供水的任務,然而,面臨著目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地區洪枯的情況變的越來越嚴重,對此曼谷設置多個應變中心以及提出許多面對災害的應變措施,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的韌性,讓水資源的利用能更加的穩定。
第六場的專題演講,是印尼Faculty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的Prayatni Soewondo教授針對印尼的飲用水與家庭污水管理挑戰作說明。在印尼,政府管理所有的水資源運用,希望提供給人民一個良好的上下水使用系統。但是印尼的水污染情況非常的嚴重,包括家庭廢水以及工業廢水等,這個對於水資源的管理是非常大的挑戰。對此,政府列出了水利用的四大目標,包括水質、水量、水取用的可持續性以及可負擔性,實質的建設包括上下水基礎設施以及廢水與廢污泥處理廠設置等,希望在未來印尼能有個更好的水環境系統。
最後的綜合座談是由臺大的蔣本基教授以及台科大的林鎮洋教授擔任主持人,針對了荷蘭的治水推動經驗、印尼與曼谷的水處理系統建設、台灣的水源地保護與土地使用管制作了進一步的討論,我也提出了三點的看法作為一個總結,首先是水環境的推動如何協調跨部門的推動是關鍵,我們應該要儘速建立合作對話平台,才能讓韌性水環境的建設快速進行。再來,水資源的利用其實重點在於人民,因為他們才是真正的使用者以及政策支持者,所以韌性水環境的推動過程中如何真正的探求人民的聲音是應該被注重的議題。最後,好的政策推動背後應該良好的成本效益分析,我們應該在最少的資源下,達到最好的政策效果,因此循環經濟的理念也許可能成為未來的方向目標。
今日的高峰論壇收益良多,台灣目前某些的城鎮正在蒙受水患的侵襲,因此如何創造一個良好友善的水環境絕對是我們應該要持續重視的議題,明日的論壇亦有波蘭氣候變化適應能力、越南城市水域發展、日本800年的氣候調適、土耳其渗水管理、韓國水環境城市創新政策戰略、南非廢水處理實例、泰國水污染防治等,目標皆為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永續管理,期待藉由吸取各位豐富的經驗,共同討論達成各種共識與推動策略,以打造一個安全、永續、生態、親水的水岸城市。
氣候變遷 創新 調適策略 在 「氣候變遷-減緩及調適」 的相關結果
議題提供資訊、解決策略及創新方案,此機構於2006年發表一份國際氣候. 變遷調適策略之研究報告(Pew Center, 2006),本章節將彙整報告中提出之調. 適策略制定機制。 ... <看更多>
氣候變遷 創新 調適策略 在 氣候變遷下災害因應、調適的策略及挑戰 的相關結果
對. 於氣候變遷下的災害因應與調適因應,不能僅僅受限於傳統防災思維與手. 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政策創新、跨部門及公私部門合作。也期待未來政府的. 相關施政得以更高比例地 ... ... <看更多>
氣候變遷 創新 調適策略 在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 的相關結果
主要內容包括序言、臺灣氣候變遷的未來情境、衝擊與挑戰、願景與目標、調適策略、落實執行及結論與展望等。 在政策綱領的架構之下,各部會及所屬機關將持續進行調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