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do no harm】:2020年3月,突然間,美國跟著歐洲之後新冠肺炎病例突增,對於排山倒海而來的疫情,應接不暇,而陷入醫療超載、崩潰的窘境。
然而,檢驗能量與防疫裝備的擴充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到的。在這時候唯一能夠控制疫情持續擴散,降低死亡率的方法,就是徹底施行社交隔離措施,其代價就是經濟活動的停頓。
美國總統 川普在3月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後,美國因為沒有超前部署,也尚無做好防疫的準備,致使成千上萬人民的死亡。對於人類完全沒有治療經驗的新型冠狀病毒,沒有人知道要如何治療,才能幫助到病人。
在第一線工作的醫療人員,只能根據過去處理肺炎的經驗治療病人,當標準的治療方法,得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眼看著重症病人一個個被肺炎打敗時,難免就想試著舊藥新用來應變。
■ 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
因此,有人將目前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註1】拿到實驗室試驗,發現它可阻擋新冠病毒進入細胞,於是,就有人將它用在新冠肺炎病人身上。
但是,醫療研究人員,早就知道,在試管或培養皿的試驗結果,並不表示將它用於人體時,也會得到相同的效果。事實上,從試管或培養皿引用到人體時,大多無法複製成功。
更何況,抗瘧疾藥物的副作用,對心臟的傷害性並不低。在中國、法國所做的臨床試驗,因時間倉促,病人數目及實驗設計的嚴謹度,都有問題,很難做出有效或無效的結論,所以,醫療專家都尚未證實其效果。
川普的醫療顧問,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主任佛奇(Anthony Fauci)也曾説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病毒的效果,僅具傳聞式的證據(Anecdotal evidence)。
有些專家甚至認為,如果因藥物的副作用而造成病人的死亡,反而違反了「首先,不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的醫學倫理準則。
結果,《華爾街日報》在4月11日報導,法國尼斯地區醫療警戒中心主任德尼奇説,從他們接獲的通報顯示,使用美國總統川普推崇的抗瘧疾藥物治療新冠病人後,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案例激增,近兩週有54名確診病人,在服用抗瘧疾藥物後,出現嚴重心臟問題,其中七人心跳驟停,四人因而死亡。
美國疫管局(CDC)也已將該網站對於如何使用抗瘧疾藥物於新冠病人的建議,下架了【註2】,並特別註明,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目前尚未有任何藥物有足夠的實證結果。(資料來源:【註4】)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
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許多非必要的「過度醫療」行為,不僅浪費醫療資源,更可能傷害病患健康。(資料來源: 【註5】)
有時醫療是一刀兩刃,不見得越多越好,有時反而是少一點更好。醫療的首要原則是「不傷害」(Do no harm.),其次才是療效。(資料來源: 【註6】)
■對危機有警覺性、做足準備,是台灣最厲害的地方
一篇發表在重要國際期刊的論文【註3】,3月4日一早便在台灣人的各大Line群組上瘋傳。這篇論文不僅引起國際矚目,更成了當天陳時中主持中央流行疫情中心例行記者會的壓軸環節。
這篇文章在美國時間3月3日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論文題目是〈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重點強調台灣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如何快速有效防疫,並保護人民的權益,成為典範。這是美國三大醫學期刊之一,每天平均有500萬人傳閱,讓全球忙防疫的氛圍下,台灣的努力被世界看見。
論文指出,台灣政府的三大防疫優點,包括「及早確認危機、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以及傳遞簡單明瞭的訊息」,在疫情升溫時期,透過傳遞及時、精準且透明化的資訊,安撫民心。
王智弘指出,成功防疫其實有非常高難度,但台灣在2003年SARS以後就已有所準備。「台灣政府從2003年SARS經驗中學習,建立了公共衛生反應機制,2004年就在衛福部疾管局的七樓設立指揮中心,因此在接下來的危機中,能夠快速採取應對措施。」王智弘說,受過訓練、有經驗的官員能夠很快確認威脅,啟動緊急管理系統,防堵疫情進一步蔓延。(資料來源: 【註7】)
■ 防疫獲國際肯定 陳建仁:台灣曾走過SARS死蔭幽谷
副總統陳建仁說,在武漢肺炎防疫上,台灣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黑雲總是鑲金邊」,台灣曾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台灣知道怎麼走過來,也願意幫助大家。
台灣防疫工作是從慘痛經驗學習,特別是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當時台灣沒有準備好因應新興傳染病疫情,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都相當缺乏。
2003年發生SARS,台灣受創嚴重,陳建仁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長(衛生福利部前身),帶領台灣抗疫。他說,SARS之後,政府發現台灣防疫工作需要全面改變,所以,這次武漢肺炎防疫工作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
陳副總統說,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幾件重要工作,包括加強防疫組織架構,修改當時的衛生署組織法,增加長照處,對老年人照護機關有比較好的管理,並設置國際合作組,強化收集相關國際疫情,公開透明交換。
他說,其次是加強疾病管制局(現在的疾病管制署)組織再造,讓人員任用更有彈性,除了公務人員,包括技術人員、醫事人員、教育人員都可任用,並設立感染症醫師制度;此外,成立國家健康指揮中心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架構,向民眾說明疫情。
陳副總統強調,防疫無國界,需要大家心連心、手牽手,台灣一直希望扮演好世界公民角色,與各國一起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台灣從嚴峻挑戰、痛苦教訓中學習到很多經驗,最近不少國家一直在講為什麼台灣有些東西值得學習效法,「黑雲總是鑲金邊,我們曾經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走過來,我們也願意幫助大家。」(資料來源:【註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羥氯奎寧」是歷史悠久的人工合成藥物,它的前身「奎寧」(quinine),是由金雞納樹的樹皮提煉製成,曾是日治時期治療、預防瘧疾的唯一聖藥。
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說:「羥氯奎寧除了能對抗瘧疾,還可以用來治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日光疹等等,簡單來說,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
∎【註2】
(4/24 FDA)FDA cautions against use of hydroxychloroquine or chloroquine for COVID-19 outside of the hospital setting or a clinical trial due to risk of heart rhythm problems(FDA,2020/04/24,https://bit.ly/2LJZy7y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強調,羥氯奎寧可能導致心律不整,造成猝死,一般人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千萬不要輕易服用。
∎【註3】
( JAMA - Response to COVID-19 in 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New Technology, and Proactive Testing)
➥〈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
➥台灣對抗新冠武漢肺炎 COVID-19 的方式與經驗,發表在JAMA 雜誌供世界各國參考。
➥ http://bit.ly/38oIzjG
∎【註4】
(遠見雜誌)「CDC下架使用羥氯奎寧的建議!川普的焦慮」 - 作者-黃達夫/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 和信醫院董事兼院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內科教授:: https://bit.ly/3bPUatU
∎【註5】
今周刊「過度醫療」: https://bit.ly/2ZkpXRi
∎【註6】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 【醫療資源使用之效益評估】(低效益醫療之探討):http://bit.ly/2Nkjb5c
∎【註7】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台灣抗疫登國際期刊!】 https://bit.ly/3bK3mA1
∎【註8】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防疫獲國際肯定 陳建仁:台灣曾走過SARS死蔭幽谷:https://bit.ly/2Xdoeub
➤➤照片
∎( WikiMedia )Statue of Hippocrates with the words, "First do no harm" :https://bit.ly/2TtePOi (Wikimedia / Wikimedia Taiwan )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First, do no harm #抗瘧疾藥物 #羥氯奎寧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 #JAMA#及早確認危機 #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 #傳遞簡單明瞭的訊息
陳建仁 Chen Chien-Jen / JAMA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疾病管制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3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Vo27n8QY4EE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保持手的清潔最重要】
美國華盛頓州社區醫院一位來自台灣的菜鳥營養師孫志銘,2020-02-03在臉書發文說,美國人不曉得新型病毒快速在美國蔓延的嚴重性!
他抱怨他工作的醫院差不多只有 1/4 的醫護人員有戴口罩,他「是口罩一個一個換,因為進去一間丟掉出來再換新的,走在樓層間大家看到你戴口罩真的會多看你一眼!」孫志銘不清楚美國公衛醫療準則,他不知道他「口罩一個一個換」完全不「能」杜絕感染,徒然浪費醫療資源而已。
個人防疫重點根本不在口罩。台灣防疫做得好,不是因為「人人都戴口罩」。王智弘教授發表在JAMA論文早就指出,台灣政府的三大防疫優點,在「及早確認危機、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以及傳遞簡單明瞭的訊息」。沒有一個防疫優點與戴口罩有關。
美國公衛醫療規範,強調認真洗手。個人防疫重點不是戴口罩,健康的人戴口罩不「能」杜絕帶原者飛沫傳染,戴口罩主要作用是阻擋你的手去摸口鼻。帶原者戴口罩可減少飛沫傳染給別人。
何大一說:「口罩對已經被感染並且希望阻止病毒傳播給別人的人很有用,對需要與感染患者保持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也很有用。」但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在地鐵上或在街道上行走戴口罩並沒有意義。
與感染患者保持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需要戴口罩,營養師並不需要戴口罩。戴卸口罩需注意調校口罩的綁帶或耳圈時,手一旦碰觸眼鼻口,便會中鏢。戴上卸下口罩越多次,中鏢機會越高。況且,病毒不會只停留在你棄置的口罩,你的眼鏡、頭髮、衣物都很容易沾上飛沫。
新冠病毒有很多無症狀感染者,這些感染者可以傳染給別人。但健康的人只要沒有密切接觸帶原者也沒有摸口鼻眼,就不至於傳染。把每個人都當成「已經感染的病患」,可能會變成神經質的恐慌,疑神疑鬼,無益防疫。
在人多、封閉的地方戴口罩,其實無法杜絕飛沫傳染;杜絕飛沫傳染關鍵不在戴口罩,關鍵在認真洗手。除非是醫護人員工作需要,也要避開在人多、封閉的地方活動。口罩漏風破口很多,只要孫志銘密切接觸感染者,他換再多口罩,也遮不住感染的機會。
想像台灣數十萬人長時間跨縣市移動的媽祖遶境沒有取消,想像台灣也有李萬熙的新天地教會,那任憑「人人都戴口罩」與陳時中肝膽俱裂的守護,也擋不住群聚感染的疫情井噴。
延伸閱讀:
何大一告誡民眾如何克服恐慌應對新冠病毒 (2020-03-06)
https://www.voachinese.com/a/david-ho-coronavi…/5317676.html
《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Response to COVID-19 in 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New Technology, and Proactive Testing)》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62689
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抗疫登國際期刊!】
(論文作者王智弘:對危機有警覺性、做足準備,是台灣最厲害的地方)
台北時間3月4日,從美國傳來台灣一則爆炸消息,美國最權威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發表了一篇關於台灣防疫成果的論文〈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瞬間讓台灣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連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在下午記者會上表示感謝。本文主要作者是出身台灣,目前擔任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遠見雜誌》越洋採訪他,談他發表論文的緣起,以及對台灣與世界防疫的建言。
📋 ( JAMA - Response to COVID-19 in Taiwan Big Data Analytics, New Technology, and Proactive Testing)
➥〈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
➥台灣對抗新冠武漢肺炎 COVID-19 的方式與經驗,發表在JAMA 雜誌供世界各國參考。
➥ http://bit.ly/38oIzjG
一篇發表在重要國際期刊的論文,3月4日一早便在台灣人的各大Line群組上瘋傳。這篇論文不僅引起國際矚目,更成了今天陳時中主持中央流行疫情中心例行記者會的壓軸環節。
這篇文章在美國時間3月3日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論文題目是〈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重點強調台灣這樣一個民主國家,如何快速有效防疫,並保護人民的權益,成為典範。這是美國三大醫學期刊之一,每天平均有500萬人傳閱,讓全球忙防疫的氛圍下,台灣的努力被世界看見。
讓台灣防疫經驗登上國際期刊,連陳時中都表示感謝的,是來自台灣的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和兩位共同作者Chun Y. Ng、布魯克博士(Robert H. Brook)一同發表。Chun Y. Ng是王智弘的研究助理、目前在台灣和信醫院進行研究,是一位香港裔美國學者,布魯克博士則曾任職全球最大智庫、蘭德研究所(RAND)衛生部門主管長達19年,對美國政府決策深具影響力。
論文強調,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台灣所採取的防疫政策具有建設性,足以作為其他國家的借鏡。」
論文指出,台灣政府的三大防疫優點,包括「及早確認危機、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以及傳遞簡單明瞭的訊息」,在疫情升溫時期,透過傳遞及時、精準且透明化的資訊,安撫民心。
王智弘指出,防疫其實非常高難度,但台灣在2003年SARS以後就已有所準備。
「台灣政府從2003年SARS經驗中學習,建立了公共衛生反應機制,2004年就在衛福部疾管局的七樓設立指揮中心,因此在接下來的危機中,能夠快速採取應對措施。」王智弘說,受過訓練、有經驗的官員能夠很快確認威脅,啟動緊急管理系統,防堵疫情進一步蔓延。(完整文章,詳 ( 遠見雜誌 ): http://bit.ly/2PPyLJ8 )
#2019COVID19News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國民健康署
【Reference】
1. 資料/照片來源: ( 遠見雜誌)【獨家】台灣抗疫登國際期刊!專訪陳時中感謝的論文作者王智弘:http://bit.ly/2PPyLJ8
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2月03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Vo27n8QY4EE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第四波疫情屢現地盤爆疫,機場第三跑道群組成為最新焦點。地盤工地交叉感染風險大,工人出入頻繁,散工眾多,流動性高,一旦有人染疫,病毒很容易擴散,近期舊區接連爆疫,追源溯本,都與地盤群組有關,現時政府圍封爆疫大廈強制檢測,主要針對傳播鏈下游,不從上游着手,很難正本清源。政府大型工程地盤疫情反覆出現,更有同一地盤「一爆再爆」,意味一定存在重大防疫漏洞,發展局等相關部門的角色,值得檢視。地盤工人「手停口停」,建築商擔心延誤完工要賠錢,難免有不想停工的心態,如果當局也因為「基建趕工」,控疫工作得過且過,漏洞很難切實堵塞。當局應要求地盤工定期強檢,若地盤有多人確診,必須停工14天。
蘋果頭條
晚上7時正,多輛警車抵達南昌街及基隆街進行封區部署,拉起封鎖線阻止非該區的住戶進入。多間商戶得知政府封區立即拉閘關門,其間一名姓陳市民在髮型屋內染髮,突然被警員通知基隆街南昌街一帶稍後將會封區,他只能頭包保鮮紙「染到一半」,無奈地離開髮型屋,「入咗去半粒鐘之後就話要走,其他人都跟住走,我都冇得留啦」。他指昨日已在黃大仙進行檢測,結果呈陰性,離開髮型屋後只能返回長沙灣家中洗頭,「冇辦法啦,鬼叫有疫情」。另外,在場亦有一名男子染髮期間被告知必須立即離開,只能在滿頭染料、未洗頭的情況下離開,非常狼狽。
東方正論
歲晚回望,又是埋單計數的時間。疫情肆虐逾年,經濟嚴重受挫,末世氣氛籠罩,不法之徒鋌而走險,2020年總體罪案總數為63,232宗,較2019年上升6.8%,猶幸破案率錄得上升。市民活在水深火熱,仍要面對治安惡化的威脅,更加需要法治來保護人身安全,執法及司法人員角色舉足輕重。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昨日向立法會匯報,罪案數字增加主要來自詐騙案,去年共有15,553宗,較前年劇增89%,其中網購騙案更激增204%,而勒索、刑恐、行劫爆竊等均有上升。
星島社論
高中四大核心科目課程與評估的優化方案,昨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學界諮詢,經歷多年爭議的通識教育科,終極改革方案首度曝光。現行六大單元減半為三大主題,其中國情教育相關部分,佔了三分二的內容,建議新科或命名為「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等。課程發展議會主席譚嘉因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國家安全等議題為基本概念,學生須對國家發展有一定理解;不認同新科變相為「國民教育科」,強調課題跨領域,由個人延伸至社會、國家以至世界。
經濟社評
港府一連封鎖4區強制檢測後公布,倘懷疑無應門單位內有人,或申請手令破門進入。非常時期需出動非常手段,外國亦有強行執法,但為數始終不多。公眾衞生政策難免要顧慮民眾觀感,當局引用極端措施的門檻不宜過低,更要仔細研究涉事人士為何拒檢和怎樣應對,且以情理兼備的解說,促請各方合作,令未來行動加倍順暢。4批圍封強檢的大廈昨日解封後,港府發聲明公布,約121戶或17%沒人應門,有理由相信多個單位有人。當局警告,可能逐離或驅逐個別人士,或向裁判官申請手令破門進入單位,亦會按法例繼續禁制所有人進出,甚至圍封單位,由對方負責費用。
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 在 #每天對民眾進行匯報 - 发现|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的抗疫英雄陳時中,這次登上國際期刊,是因為背後也有一個支持他的幕後英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他的論文分析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危機有警覺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