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排少睇戲,無乜新戲分享。啱啱喺@ColdDoorMovies IG ACC見到呢個Q&A表,幾有趣,借黎用用。
1. 呢排都係答《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
2. 早幾日翻睇咗《未來報告》Minority Report。呢套戲我當年係咁戲院睇,而家翻返先發覺原來自己一直Get錯咗戲入面Tom Cruise 殺人嗰部分嘅劇情;
3. Billy Wilder, Martin Scorsese, 杜琪峯, Jacques Demy, 黑澤明, 李滄東, Damien Chazelle, Terrance Malick, Abbas Kiarostami, Douglas Sirk, Charles Chaplin, Sergio Leone, Frank Capra, Roman Polanski, Woody Allen, Stanley Kubrick, Ernst Lubitsch, Christian Petzold, Luchino Visconti, Jean-Pierre Melville, Jafar Panahi, Stephen Chbosky, Todd Haynes, 張作驥, 成瀨巳喜男, Luis Bunuel, 今敏, 宮崎駿, Steven Soderbergh, Steven Spielberg, Clint Eastwood, Ken Loach, Kenneth Lonergan, 山田洋次, David Lean, Charlie Kaufman, Adam McKay 排名不分先後;
4. 講野;
5. 信服到我點解套戲好/唔好;
6. 我諗浪漫愛情片好啲;
7. 如果係睇開戲但少睇舊片嘅,咁我會話係30-60年代荷里活一堆片廠導演; 如果係只睇現今主流電影嘅觀眾,咁我會介紹Sean Baker, Stephen Chbosky, Ira Sachs 呢幾位;
8. 《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雖然有喺香港上映過,但呢套戲值得更多人留意;
9. 應該係電視劇 The Office;
10. 《星聲夢裏人》La La Land;近年睇唔少同公義有關嘅電影都有被戲中主角感動到,不過唔太記得邊套有喊邊套無;
11. 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 , Babylon, Don't Look Up, Dear Evan Hansen, Red Rocket, 《電影之神》(山田洋次),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宮崎駿);
12.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 《失蹤罪》Gone Girl;
13. 近年都係答《柔道龍虎榜》,可能因為我覺得我地需要呢套戲;以前最鍾意《神探》;
14. 我記對白好差,不過我好鍾意《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最尾呢句 "Nobody's Perfect";
15. Harry Potter 入面嘅Ron Weasley。拍攝過程應該好玩、拍咗8部戲可以退休、唔使好似HP咁孭重飛壓力細啲,(戲入面)溝到Emma Watson;
16. Steve Carell, Jack Lemmon, Alain Delon;
17. Barbara Stanwyck。現今活躍嘅會揀Kate Winslet;
18. 通常唔食;
19. 《魔鬼怪嬰》Rosemary's Baby,第二係《閃靈》The Shining;
20. 其實全部戲都係。但如果一定要揀一套就係《沙漠梟雄》Lawrence of Arabia,早幾年前睇HKIFF文化中心嗰場,不得了;
21. 根據我喺IMDb嘅紀錄,應該係1965年嘅粵語片《999神秘雙屍案》,得我一個人投咗票;
22. 腦海閃過《阿嫂》。唔係最難睇,但落差好大;
23. 人定勝天;
24. 《濁水漂流》;
25. 《畢業生》The Graduate(畢咗業咁多年都仲係咁,真慘LOL);
26. 不斷咁回憶以往睇過嘅佳作;
27. 入戲院睇應該係西班牙片《80分鐘死亡直播》[REC];
28. 唔太想拍戲,想睇戲多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死亡 直播 imdb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刪除,保留,刪除,刪除,保留,刪除,刪除,保留,保留,刪除,原來我們每天所接觸的社群網站,無論是臉書,推特或是YouTube,我們所看到的內容,除了演算法等程式的篩選外,其實都經過內容審查員的過濾。
哪些畫面?哪些影像?決定刪除或保留,在那短短的幾秒鐘,對於每天承接大量你我無法想像的自殺,死亡,暴力,色情,恐怖攻擊等海量的內容,朝自己的視覺不斷的像海浪般的襲來。
對於內容審查員來說,內心得要築起一道、一道又一道的心理堤防,以避免被這些負面的海嘯所吞噬。
這樣的工作,絕非只是看似機械式的刪除,保留,保留,刪除的指尖動作。
而是對每一位內容審查員來說,得需要具備極大的抗壓性以及心理界限,以避免讓自己在這樣的工作當中,造成身心靈的不可逆轉。
對於每一位內容審查員來講,在那幾秒鐘內的判斷,有時也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或者是一場戰亂,是否因此開始或結束。實在無法想像,這些平台內容的篩選,所造成後續的結果。
當然,你我心裡可能有一些疑問,到底這些內容是否該由人為的來進行操作?每一個人所把持的一把尺,是否又存在了偏見?
然而,當這些內容無法過濾,它所造成社群平台上,對於整個社會又形成怎樣的危害?
道德上的兩難,倫理上的兩難,人性上的兩難,讓內容審查員左右為難。—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網路清道夫》(The Cleaners)(2018),CATCHPLAY+,播映。
【延伸閱讀】
🎬日本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スマホを落としただけなのに)(Stolen Identity)(2018)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想手機大概永不離身了。機在,人在。機不在,那人就~~~不敢再想像下去了。在網路時代,我們都依賴了手機,人生,成也手機。毀滅,也手機?!請確認你的手機現在,在不在?—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電影《#直播風暴》(The Circle)(2017)
如同楚門的世界,當我們的隱私被公佈且開放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所有的這些資料訊息到底被誰所掌控、利用、營利?我們期待被看見,但是又是在哪一種狀況被看見?到底被看見的是什麼?被看見之後,然後呢,那一個才是屬於真正的自己?表象的自己,內在的自己,虛擬的自己,現實的自己。分享是出於自願或是被迫?隱私與分享的拿捏就在那一線之間,在人性的道德之間。—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加拿大紀錄片《#網路正義魔人》(Rise of the Trolls)(2016)
一部關於網路酸民的心理學解釋,言語霸凌威脅的後果承擔,與捍衛言論自由之間爭議的紀錄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南非、澳大利亞、美國紀錄片《#臉書效應》(Timelines)
三個女孩的生命故事。車禍意外後,被廣為流傳的願望清單,眾人代為實現。因遭霸凌而上吊自殺,鼓舞眾人發出被霸凌求救伸援。罹患罕見疾病,期待度過21歲生日的願望,讓眾人珍視當下。青春年華嘎然消逝,透過臉書傳播效應,激起眾人對生命的改變。—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韓國電影《#恐怖攻擊直播》(The Terror, Live)(2013)
與其說是一場恐怖攻擊直播,倒不如說是一場人性複雜險惡的直播。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人與人之間最為黑暗的一幕血淋淋的呈現在眼前。我們太過於相信眼前的表象,卻總是容易忽略那不為人知,卻確實存在的人性善與惡。-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中國紀錄片《#虛你人生》(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2018)
我必須說,在虛擬世界,其實,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甚至於更是殘酷。
網路時代快速的轉變,直播,已經成為許多人熱衷,追求,關注,或投入的場域。在期待被看見的那背後,隱藏著是名聲?是利益?是關係?
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之下,其實,隱藏在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複雜人心,更是令人難以捉摸。
中國紀錄片《虛你人生》(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2018),非常寫實地,掀開了火紅的直播主,起起伏伏的表面人生,與螢幕下,你不得不面對的,陌生的自我。-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以色列🇮🇱德國🇩🇪紀錄片《#爆紅影片公式》(100 Million Views)(2019)
我們先不談商業模式,或獲利。
雖然,這對許多YouTuber來說,是很實際的事。
我們來看看,在這些社群平台上,期待被看見的初衷是什麼?
在網路社群時代,我們如同孔雀開屏一般,趨之若鶩的,期待被看見。
在這當中,是否曾經思考,我們在這平台上,是要做什麼?
被看見,到底是被看見什麼?
同樣的,在按讚數,訂閱率,衝流量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自己的起心動念。
當我們流連在這上面,是否也讓自己忽略了,現實生活中,那真真切切的,卻也日漸模糊的自己。
虛擬世界非常的迷人,但也如浮雲般,時而令人感到不甚踏實。
思考,絕對是好事。
善用社群平台的優勢功能,也有所必要。
沒有絕對,無關是非。
只期待,時時按下暫停鍵,找回真實的自己。—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Netflix劇情式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2020,美國)。
看了這部Netflix劇情式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是該讓自己停下來思考,社群網站(FB、IG、推特等,此片主要以FB為例)如何影響著全球每個人的生活,事業,工作,感情,甚至於每一個人看待生命的方式。
我們在不知不覺,受到社群網站的支配與影響,無論是帶來了正面的改變,當然也造成你無法想像的世界演變。
社群網站,如同一刀兩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今,社群網站的發展,似乎讓人類開始感到無法招架與控制,如脫疆般,如潰堤般,如失速般,讓全球的人被帶到一處你無法預知的未來。
這條路,無法回頭,無法停止。
但我們卻得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漸漸失去了一些想法。
我們是否習以為常,全盤接受這一切所帶來的改變。
但自己卻沒有思考到,自己為何走到這個地方。
社群網站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決定你,哪些事情要讓你看,哪些事情要讓你接觸。
也持續透過大數據資料庫,透過演算法,來找出每一個人的認知,想法,情緒行為,以及自己生活周遭,或者是虛擬世界每一個人之間的關係。
更重要,也更可怕的是,社群網站可以來改變你,決定你的下一個動作與反應。
但你卻全然不知,而且還信以為真,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
這當中,還牽扯著龐大的商業利益,以及複雜的政治、社會、宗教、文化等改變。
說真的,世界的快轉,來到了目前這個狀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就如同今天,先透過臉書追蹤的貼文,發現了美國總統川普感染的新冠肺炎這則新聞。
當然,長期以來,每天所獲知的資訊,不止這些。其中,也包括難以分辨的假新聞。
好複雜的社會,好複雜的人性,好複雜的虛擬世界。
也因此,是該停下來(好吧?偶爾停下來也行),好好喘息一下,好好來思考,自己該如何來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社群網路世界。
走到現在,就讓我們好好的善用社群網站所帶來的良性改變,期待整個世界往好的方向前進。
真的也只能期待,畢竟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
很複雜的人性與科技倫理議題,值得好好的思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圖片來源:IMDb)
死亡 直播 imdb 在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刪除,保留,刪除,刪除,保留,刪除,刪除,保留,保留,刪除,原來我們每天所接觸的社群網站,無論是臉書,推特或是YouTube,我們所看到的內容,除了演算法等程式的篩選外,其實都經過內容審查員的過濾。
哪些畫面?哪些影像?決定刪除或保留,在那短短的幾秒鐘,對於每天承接大量你我無法想像的自殺,死亡,暴力,色情,恐怖攻擊等海量的內容,朝自己的視覺不斷的像海浪般的襲來。
對於內容審查員來說,內心得要築起一道、一道又一道的心理堤防,以避免被這些負面的海嘯所吞噬。
這樣的工作,絕非只是看似機械式的刪除,保留,保留,刪除的指尖動作。
而是對每一位內容審查員來說,得需要具備極大的抗壓性以及心理界限,以避免讓自己在這樣的工作當中,造成身心靈的不可逆轉。
對於每一位內容審查員來講,在那幾秒鐘內的判斷,有時也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或者是一場戰亂,是否因此開始或結束。實在無法想像,這些平台內容的篩選,所造成後續的結果。
當然,你我心裡可能有一些疑問,到底這些內容是否該由人為的來進行操作?每一個人所把持的一把尺,是否又存在了偏見?
然而,當這些內容無法過濾,它所造成社群平台上,對於整個社會又形成怎樣的危害?
道德上的兩難,倫理上的兩難,人性上的兩難,讓內容審查員左右為難。—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網路清道夫》(The Cleaners)(2018),CATCHPLAY+,播映。
【延伸閱讀】
🎬日本電影《#原本以為只是手機掉了》(スマホを落としただけなのに)(Stolen Identity)(2018)
看了這一部電影,我想手機大概永不離身了。機在,人在。機不在,那人就~~~不敢再想像下去了。在網路時代,我們都依賴了手機,人生,成也手機。毀滅,也手機?!請確認你的手機現在,在不在?—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電影《#直播風暴》(The Circle)(2017)
如同楚門的世界,當我們的隱私被公佈且開放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中,所有的這些資料訊息到底被誰所掌控、利用、營利?我們期待被看見,但是又是在哪一種狀況被看見?到底被看見的是什麼?被看見之後,然後呢,那一個才是屬於真正的自己?表象的自己,內在的自己,虛擬的自己,現實的自己。分享是出於自願或是被迫?隱私與分享的拿捏就在那一線之間,在人性的道德之間。—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加拿大紀錄片《#網路正義魔人》(Rise of the Trolls)(2016)
一部關於網路酸民的心理學解釋,言語霸凌威脅的後果承擔,與捍衛言論自由之間爭議的紀錄片。—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南非、澳大利亞、美國紀錄片《#臉書效應》(Timelines)
三個女孩的生命故事。車禍意外後,被廣為流傳的願望清單,眾人代為實現。因遭霸凌而上吊自殺,鼓舞眾人發出被霸凌求救伸援。罹患罕見疾病,期待度過21歲生日的願望,讓眾人珍視當下。青春年華嘎然消逝,透過臉書傳播效應,激起眾人對生命的改變。—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韓國電影《#恐怖攻擊直播》(The Terror, Live)(2013)
與其說是一場恐怖攻擊直播,倒不如說是一場人性複雜險惡的直播。透過鏡頭讓我們看見人與人之間最為黑暗的一幕血淋淋的呈現在眼前。我們太過於相信眼前的表象,卻總是容易忽略那不為人知,卻確實存在的人性善與惡。-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中國紀錄片《#虛你人生》(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2018)
我必須說,在虛擬世界,其實,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甚至於更是殘酷。
網路時代快速的轉變,直播,已經成為許多人熱衷,追求,關注,或投入的場域。在期待被看見的那背後,隱藏著是名聲?是利益?是關係?
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之下,其實,隱藏在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複雜人心,更是令人難以捉摸。
中國紀錄片《虛你人生》(People's Republic of Desire)(2018),非常寫實地,掀開了火紅的直播主,起起伏伏的表面人生,與螢幕下,你不得不面對的,陌生的自我。-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以色列🇮🇱德國🇩🇪紀錄片《#爆紅影片公式》(100 Million Views)(2019)
我們先不談商業模式,或獲利。
雖然,這對許多YouTuber來說,是很實際的事。
我們來看看,在這些社群平台上,期待被看見的初衷是什麼?
在網路社群時代,我們如同孔雀開屏一般,趨之若鶩的,期待被看見。
在這當中,是否曾經思考,我們在這平台上,是要做什麼?
被看見,到底是被看見什麼?
同樣的,在按讚數,訂閱率,衝流量的情況下,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自己的起心動念。
當我們流連在這上面,是否也讓自己忽略了,現實生活中,那真真切切的,卻也日漸模糊的自己。
虛擬世界非常的迷人,但也如浮雲般,時而令人感到不甚踏實。
思考,絕對是好事。
善用社群平台的優勢功能,也有所必要。
沒有絕對,無關是非。
只期待,時時按下暫停鍵,找回真實的自己。—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Netflix劇情式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2020,美國)。
看了這部Netflix劇情式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是該讓自己停下來思考,社群網站(FB、IG、推特等,此片主要以FB為例)如何影響著全球每個人的生活,事業,工作,感情,甚至於每一個人看待生命的方式。
我們在不知不覺,受到社群網站的支配與影響,無論是帶來了正面的改變,當然也造成你無法想像的世界演變。
社群網站,如同一刀兩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今,社群網站的發展,似乎讓人類開始感到無法招架與控制,如脫疆般,如潰堤般,如失速般,讓全球的人被帶到一處你無法預知的未來。
這條路,無法回頭,無法停止。
但我們卻得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漸漸失去了一些想法。
我們是否習以為常,全盤接受這一切所帶來的改變。
但自己卻沒有思考到,自己為何走到這個地方。
社群網站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決定你,哪些事情要讓你看,哪些事情要讓你接觸。
也持續透過大數據資料庫,透過演算法,來找出每一個人的認知,想法,情緒行為,以及自己生活周遭,或者是虛擬世界每一個人之間的關係。
更重要,也更可怕的是,社群網站可以來改變你,決定你的下一個動作與反應。
但你卻全然不知,而且還信以為真,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
這當中,還牽扯著龐大的商業利益,以及複雜的政治、社會、宗教、文化等改變。
說真的,世界的快轉,來到了目前這個狀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就如同今天,先透過臉書追蹤的貼文,發現了美國總統川普感染的新冠肺炎這則新聞。
當然,長期以來,每天所獲知的資訊,不止這些。其中,也包括難以分辨的假新聞。
好複雜的社會,好複雜的人性,好複雜的虛擬世界。
也因此,是該停下來(好吧?偶爾停下來也行),好好喘息一下,好好來思考,自己該如何來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社群網路世界。
走到現在,就讓我們好好的善用社群網站所帶來的良性改變,期待整個世界往好的方向前進。
真的也只能期待,畢竟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
很複雜的人性與科技倫理議題,值得好好的思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圖片來源: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