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只有兩件事:生與死。
好生、好死,才是圓滿的人生。
.
生與死不是對立,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死亡是生命最後一個環節,很重要。
好好的走、你這一生才是真正「圓滿」。
.
死亡是需要理解、需要準備的,如此你才能「好死」。
無奈,
多數人對死亡是「無知」的、充滿「恐懼」的,
所以,花很多能量在:恐懼死亡、抗拒死亡、否定死亡,
因此讓我們、
無法好好「善終」、好好跟家人「道別」。
-------------------
畢醫師這場演講實在太精彩了。
#斷食死亡是十分先進的觀念,
畢醫師的媽媽非常有智慧,也很勇敢,自主選擇「斷食死亡」,
當然,畢醫師的家人也很有「智慧」、並充滿愛,
因為愛,才能「成全」母親的善終遺願。
因為愛,他們希望母親不要走的有太大的痛苦。
.
在最後21天,祖孫四代陪伴畢媽媽走向死亡的歷程,真的好溫馨,好美啊
畢媽媽真的「死而無憾」了(她自己說:「我好滿足」),
(沒來現場的朋友,請參考畢醫師的部落格分享,精采故事都在這裡喔:https://bee1955.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
.
我在想,
如果更多的家庭、都能具備這樣「善終」觀念,
那麼,台灣的醫院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插管病人、在醫院等死了
(好浪費醫療資源啊)。
.
這些全身插滿管子、被無效醫療折磨得半死、痛苦萬分、死得很沒有尊嚴的人,
如果他知道,#原來我是有選擇的,
如果病人家屬知道:
原來我可以幫助我的家人減少痛苦、有尊嚴地「好好走最後一程」,
並且學習到:「放手,才是慈悲。放下、才是大愛」,
我想,
不只是病人本身輕鬆,其實家屬更輕鬆。
.
所以,放手,如何善終,是大智慧,更要學。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
感謝畢醫生分享她自身寶貴經驗,現場感動滿滿,有人聽到哭了。
.
今天演講大爆滿,來了一百多人,
據說這場報名有280人,很多人都擠不進來。
期待畢醫師未來可以繼續多多分享,
這樣的「新知識」絕對可以造福很多家庭,
我想、中南部的朋友也很需要的,是嗎?
.
「斷食死亡、尊嚴善終」這個的觀念太重要了。
(如獲至寶)
本文歡迎分享喔。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單程旅行社,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台」日本人來啦!! 從原本只會講一句中文, 到能從台藝大畢業,並指導了多部超「台」電影, 甚至出了一本全中文自傳書? 0:00 精彩預告 1:38 影片開始 2:02 什麼契機讓導演留在台灣23年? 2:30 跟隨女友就讀電影系,戀情卻因劈腿收場?! 3:47 居住台灣23年,仍不習慣台灣馬...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在 單程旅行社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台」日本人來啦!!
從原本只會講一句中文,
到能從台藝大畢業,並指導了多部超「台」電影,
甚至出了一本全中文自傳書?
0:00 精彩預告
1:38 影片開始
2:02 什麼契機讓導演留在台灣23年?
2:30 跟隨女友就讀電影系,戀情卻因劈腿收場?!
3:47 居住台灣23年,仍不習慣台灣馬路亂象?!
5:37 死前想要完成的100件事,前三名是成為Youtuber
8:01 與前妻的愛情故事拍成電影,拍攝當下兩人卻形同水火
8:33 與前妻離婚後仍然同住原因?!
11:36 社長印象深刻《阿嬤的夢中情人》中片段
今天的【社長相談室】,
邀請到了金鐘導演,北村豐晴導演!
一起聊聊他超精彩的人生故事!
P.S. 這次訪談因為真的太好笑了,
訪談時都是我們的笑聲,
大家稍微見諒一下!真的忍不住嘛~~~
感謝北村導演來我們頻道拍攝❤️
看看其他社長相談室:
【《社長相談室》EP01:脫稿訪談!Joeman 哪時錢賺最多?但是OO 竟然比錢還重要?】
► https://youtu.be/EEj9t0WaaVs
【《社長相談室》EP02:探討死亡的MV?舞步竟是參考喪禮?!李竺芯、又仁如何面對離別?】
► https://youtu.be/VXa2dayN3xw
#社長相談室 #北村豐晴 #導演 #金鐘獎 #小冬瓜 #單程旅行社 #冬瓜行旅
—
💻 冬瓜行旅官方網站:
https://owt.com.tw
冬瓜行旅部落格:
https://dkfuneral.blogspot.com
📱 臉書粉絲專頁: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www.facebook.com/dk0926555558
單程旅行社
https://www.facebook.com/owt2016
📹 YouTube 頻道:
冬瓜行旅_小冬瓜
https://pros.is/melonlifetravel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相信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把很多本來應該很重要的事,都先放下,以後再說。像我就是本來應該去照胃鏡的,但想到要去醫院,就想還是以後再說,結果防了肺炎,來了個胃炎。我的胃非常不爽,我是二娘生的啊?
在國家來講,很多重要的事,也都被丟到後面。
像在美國東南部的喬治亞州就發生一起白人槍殺黑人事件,本來這種涉及跨種族的案件,在美國超級敏感,但因為疫情的關係,凶手逍遙法外整整74天,在現在疫情稍微緩和了一點,媒體終於有版面上這條新聞了,馬上引爆全美怒火
時間回到今年2月23日下午1點鐘,喬治亞州一名25歲的非裔美國青年「亞伯里」(Ahmaud Arbery),像平時一樣在自己家附近社區慢跑,然後,他就死掉了,我不是在開玩笑,亞伯里跑著跑著,突然有一對白人父子檔駕著車、提著槍尾隨他,還下車連開三槍把手無寸鐵的亞伯里打死了!
這起命案發生當時,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沒有獲得太多關注,但5月5日這段影片曝光後,立刻掀起輿論撻伐,但更令人火大的是,犯案的父子檔竟然是影片曝光後兩天,也就是5月7日才被警方逮捕,這空白的兩個多月,檢調機構是睡著了嗎?
這對開槍的父子檔被捕後向警方表示,他們住的社區最近常常發生竊案,當天他們看到亞伯里跑進一個工地,懷疑他就是小偷,才會拿武器駕車尾隨,還指控亞伯里先動手攻擊他們,他們只好開槍自衛。
但隨後曝光的工地監視器畫面,清楚顯示亞伯里兩手空空,看一看就離開,而曾經是運動好手的亞伯里,本來就有在這條路線上慢跑的習慣,也不是第一次跑進這個工地,屋主事後檢查,從來都沒有東西遭竊,監視器還拍到,這個開放的工地原本就有不少居民進進出出,包括孩童和白人情侶,父子檔的說法聽起來有夠沒說服力,但檢調卻非常買帳,讓這起命案差點被「和諧」掉!
原來父子檔中的父親「葛瑞格里」,曾經是當地警局員工,還曾經在地方檢察官辦公室擔任調查員,直到2019年退休。巧合的是,亞伯里過去曾犯下持槍、竊盜案,負責的檢察官就正好是「葛瑞格里」的同事,很多人就懷疑,恐怕是因為亞伯里有案底,「葛瑞格里」才「未審先判」認定他是竊賊,就決定動用私刑!
這個情節,不用太多法律常識,也覺得謀殺的可能性很高吧?但父子檔本來真的差點沒事耶。第一個檢察官在案發4天後就聲請迴避,因為「葛瑞格里」在她的辦公室工作了30年,但在迴避前她曾經指示現場員警,不要逮捕父子檔。
第二任檢察官接手後,還是和父子檔口徑一致,認定亞伯里心理不健康、具有侵略性,是他先出手攻擊,父子檔正當防衛,但這名檢察官的兒子,就這麼剛好也是「葛瑞格里」的同事,還曾經審理過亞伯里的竊盜案,他隨後也聲請迴避。
是一直到兩個多月後,命案影片曝光,父子檔才終於被逮捕。一連串的迴避和包庇,讓美國民眾超傻眼,各地上演示威活動,要幫亞伯里討公道,亞伯里的教練也發起「陪亞伯里慢跑」活動 #IRunWithAmaud,號召民眾出門慢跑2.23英里(約3.6公里),全美不分膚色種族的網友,都紛紛響應。
一名白人男子更故意打扮得像「鬼鬼祟祟」的竊賊上街慢跑,嗆聲白人嫌晃沒事,憑什麼黑人就該死?
亞伯里做了什麼該死的事?他什麼都沒做。
讓人最難過的是,當地很多非洲裔對這麼離譜的事,並不是太驚訝。《紐約時報》指出,亞伯里所居住的「格林郡」(Glynn County),居民大部分是白人,只有27%是黑人,這地方就像美國南方很多地區一樣,有著19世紀對黑人任意動用私刑的悲慘歷史。接下來情節,非常的殘忍,有觀眾如果覺得不恰當,請在一分鐘後回來。
在1899年的喬治亞,一個名叫豪斯的非洲裔,在兩千名白人群眾的圍觀下,手指耳朵生殖器被切掉,臉皮削掉,再活活燒死,死後屍體還被支解賣掉。
在1918年的喬治亞,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年輕非裔女性透納,被用腳踝吊起活活燒死。還沒死的時候,一個白人將她的腹部切開,嬰兒落地後,被踩死。當時也有群眾圍觀。
一百多年後的現在,當地除了能合法擁槍,還能隨身攜帶槍枝上車、去酒吧、進公園,完全不必向任何人報備之外,喬治亞州依一條1863年的法律,仍然允許居民逮捕現行犯,也就是所謂的「公民逮捕權」,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執法人員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抵達案發現場,才有這樣的法律,但亞伯里事件發生後,越來越多人呼籲廢除這項過時的法律,況且父子檔只是「懷疑」亞伯里犯罪,根本不構成公民逮捕的要素。
但遺憾的是,父子檔最終也不會被判處,因種族因素犯下的「仇恨犯罪」。被定為仇恨犯罪時,刑期加重很多,但因為喬治亞州是目前美國「唯四」沒有「仇恨犯罪」相關法令的州,當地民權組織只能期盼原本的司法調查和審判「正常運作」,給亞伯里家人一個交代。
美國廢奴已經155年了,但歧視問題依舊無所不在。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2019美國種族》報告顯示,45%的民眾認為美國在種族平等方面沒有足夠進展,56%的受訪者認為川普讓種族關係惡化,而且美國的種族歧視,血淋淋反映在貧困率、犯罪率、教育程度、和醫療衛生上。
根據美國勞工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管理階層工作中,82.4%是白人,只有8.2%是黑人;2016年美國白人家庭平均資產(17.1萬美元),足足是黑人家庭的10倍(1.76萬美元),而這樣的差異,還導致美國黑人在Covid-19疫情中,死亡率出奇高,尤其芝加哥市的黑人死亡率,是白人的7倍,難道病毒還會挑膚色?
大家要知道,美國沒有像台灣全民健保這種東西,看一次病或是單純的病毒篩檢,就很有可能讓經濟拮据的民眾傾家蕩產,而非裔美人經濟條件普遍不寬裕,健康狀況不佳,往往住在人口密集區,做的也不是白領工作,常常需要跟人接觸。當不少白人抱怨在家工作好無聊的時候,非洲裔面對的是沒工作、沒收入、沒飯吃,生了病沒能力看醫生,更別提有些醫院直接放棄救治非洲裔的病患,把醫療資源留給白人使用。
好端端跑個步,都會有人懷疑你順手牽羊,美國的種族歧視就是這麼赤裸裸。歐巴馬就曾經表示,「幾乎所有非裔美人在購物時,都曾被跟蹤或密切注意」,包括他本人在內。這點我老公蘿蔔頭就相當有感觸,他是墨裔,小時候只要一走進商店,店員就從頭到尾跟著他,怕他偷東西,讓他非常受傷。結果現在都已經六十歲的人了,走進商店店員如果太“努力”服務他,他都會懷疑對方是不是動機不單純。
根據紐約警方數據,黑人和拉美裔民眾被警方攔查盤問的案件,是白人的至少7倍。我後來想想,紐約反恐的時候,我進地鐵,常常被”隨機“叫去查包包,我以前老是覺得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現在想想,還是因為我長得美的關係。我讓我自己好受一點不行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黑人私刑再現 #種族平權開倒車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有無諗過死?」
在防止自殺志願機構「撒瑪利亞會」當了義工十三年、有份接聽防止自殺熱線的賴美芳(May)表示,機構會向每一通來電的求助者問這問題。對於一個想自尋短見的人來說,再談死亡不是應該要有顧忌嗎?
「當然唔係要推佢去自殺,而係話畀佢知我洞悉到呢件事,我明白你內心感受。如果呢句說話放嘅位置啱,來電者會覺得有人明白佢,會將心入面嘅感受話晒你聽。」May解釋說。
義工一直短缺
May直言,雖然義工招募的成績不俗,但當中不少人在訓練後,都因不認同這處理求助者的手法而選擇離開,令接聽熱線的義工數量一直不足;加上不少義工做了四、五年,亦會因抵受不住壓力而離開,May估計要維持熱線中心24小時服務,需要超過200人,但現時恆常義工卻只有約80名。
她承認,當接線義工的確不是優差,形容是承載別人的眼淚,「因為有同理心,起初做其實唔慣,人哋喊我又一齊喊。」May用了約兩年時間才能調整心態,「每日生活壓力已經咁重,返嚟又要聽啲沉重嘅嘢。」但她覺得事情有意思,因此不會輕言放棄,「生有好多人做,但死就好多人忌諱而唔做,正正係無人做,我有一種感動想繼續行落去。」
有自殺念頭不是錯事
回望最初,May記得自己加入是因為身邊要好的朋友,在毫無先兆下自殺離開,令她一度自責。她想起當時自己對自殺的想法也是「咁使唔使死?」,但成為義工後,逐漸覺得自殺並不是傻事,「我會多咗一份體諒去明白啲有自殺傾向嘅人,有自殺念頭唔係錯嘅事,而係點樣同信任嘅人講。」
社會高壓氣氛造成負面情緒
聽了多年熱線,May粗略估計10個來電中,有7個是要情緒支援多於危急狀況,她認為是與社會高壓氣氛有關,「社會上謾罵聲音太犀利,好多時我哋撳低唔開心嘅情緒,因為好多人話有負面情緒係唔啱,但其實唔係。」
她又留意到社會對青少年的期望大了很多,「譬如一個青年人一定要有用。」學生選科時揀選一些科目會被大人批評「搵唔到食」,而批判則造成壓力,認為青少年壓力問題值得關注。
校園的「守望者」
於是機構2010年起走入校園,招募中學生成為「守望者」,透過教授辨識抑鬱症、自毁自殺傾向徵兆及聆聽技巧等,希望學生之間可以互相關注情緒問題,從而減少自殺機會。負責統籌活動的May表示,接觸過不少的學生,都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有些更對她說因為功課實在太多,有時候真的抑壓了自己的情緒,沒有時間去想。
May期望社會正視青少年情緒問題,如投放更多資源讓青少年去認識自已與情緒,「例如要認識自己有無講唔出、埋藏心底嘅情緒,而唔係最後先爆發出嚟。」又冀自殺議題早些讓青少年知道,「其實愈傾訴,愈唔會催促自殺。」
聆聽重於提供意見
她寄語學校要給予青少年空間,「無論點樣,聽咗先,我唔會好快要佢哋(青少年)聽唔同嘅意見,因為佢唔係要活出我嗰一套,佢要自己去搵自己要行嘅路。」
陪伴與聆聽,非常重要,對學生如是,對來電求助者也如是。
今集《港。故》說說義工在通往自殺路途上的救人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在 怪咖系列【花開富貴】正片All Money Back Me Home (Full ... 的推薦與評價

【本片簡介】 台灣有哪些植物在被保育?面對這一題,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裡都不會有任何答案出現。因為我們真的距離自然太遙遠了。 ... <看更多>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在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 Jelaja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死亡教育真的太重要了at Facebook.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