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葉毓蘭教授要柯文哲不要再提死亡之握。
忽有感慨,今年1月我,在柯文哲拿死亡之握謿諷馬總統後,我曾發表《死亡之握殺了誰》一文,提醒大家死亡之握這様的説法,「殺的是人心裡的那一份厚道,殺的是就事論事的理性,殺的是對喪家與往生者的同理心與同情心。」這篇文章,獲得「廣大」罵潮,PTT上一面倒對我發動如潮般的人身攻擊,罵得不夠,還把我的臉書檢舉到停權。
但現在回頭來看,已經沒有多少人會拿死亡之握亂開玩笑了,當初對我人身攻擊的那群網軍,現在也消聲匿跡了。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而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覺得對的事就去説、就去做,不用害怕一時一刻的酸言圍剿。因為,時間會站在道理的這一邊。
《「死亡之握」殺了誰?》于2015年1月2日
關於「死亡之握」,我想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可怕的311大地震,地震加上海嘯,造成上萬民眾往生。
那一天,我在做什麼呢?那一天,蔡英文主席宣布參選總統,參選宣言中對馬總統有諸多批評,我是總統府發言人,基於職責必須回應與澄清。
我的辦公室,不管我在做什麼事,電視永遠開著,鎖定在新聞台,以便掌握最近動態,了解電視新聞目前在關心什麼。但那一天,我正專心準備回應蔡英文的相關資料,把電視切成了靜音。忽然我聽到辦公室外傳來了驚呼聲。我把頭一抬,此時我的目光對上了電視,我完全無法置信眼前的畫面。
而電視上甚至播報著,海嘯將於數小時襲台。
我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向總統彙報相關的輿情狀況。也展開了一整天的危機處理,雖然,「海嘯」抵台時,浪高大約十公分左右,危機解除,但在確定沒事之前,一顆心都得懸著這件事。
因為,那一天我同時在處理這二件事,所以,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蔡英文宣布參選的那一天,日本發生了可怕的311大地震。
但下一個要問的問題是,那時候,有誰把311大地震算給蔡英文嗎?沒有!因為,那樣連結,是非常惡質惡劣也不厚道的事情,這不但對蔡英文不厚道,對日本眾多因海嘯往生、受苦的人更不厚道。即便蔡英文是將來馬總統競選連任的對手,藍營也沒有把這二件事情連在一起,因為,這是厚道,也是待人看事的基本態度。
然而,這一份厚道,綠營的人以及許多網友,並沒有用在馬英九總統身上。「死亡之握」就是其中最惡質的耳語!
「死亡之握」的公式是這樣的,馬英九相處過的人、事、物中,只要在近期(三個月、半年、一年不等)之內發生不幸的話,喔喔,你看馬英九有多「帶賽」!經典之作是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去年以87歲的高齡過世時,有網友舉出她在1987年曾和時任國民黨副秘書長的馬英九握手,來舉證死亡之握的「威力」。
於是,任何台灣的名人如果發生不幸,而恰巧和馬總統有過互動,就又會變成「死亡之握」的「證據」。如果在什麼典禮場合,馬總統要和別人握手而被拒絕時,「死亡之握」又會再度被拿出來當成對馬總統的消遣,說對方是怕被死亡之握詛咒,所以不握馬總統的手(當然,也很可能,對方只是不認同馬總統,所以不想握,和死亡之握無關)。
從機率來看,生老病死乃人生之必然,國家元首每天接觸的人那麼多,硬要牽托,絕不怕找不出例子。甚至,我們不妨這樣問,許多被列入馬英九「死亡之握」的「證據」的不幸者,這些人的手蔡英文都沒有握過?
網路的威力在於,當部份「網友」把一件損人的事做得好像很有趣、很好笑時,他就可以在網路上把這個人「定性」。「死亡之握」雖然是無稽之談,但是的確成功的把馬英九定位成了「帶賽」,目的就是一種完全的人格封殺與尊嚴貶抑,讓馬英九變成人人喊打的落水馬。
或許有人會覺得,只是開個玩笑,何必那麼認真?「認真就輸了」沒聽過嗎?
是的,也許我太認真。但這個玩笑,怎不向蔡英文去開呢?或者這樣說,依民進黨目前的氣勢,2016年蔡英文很可能會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那時候,民進黨接不接受類似「死亡之握」的笑話去調侃蔡英文,叫蔡英文不要太認真呢?
但我要說的是,你以為「死亡之握」殺的是馬英九的尊嚴與人格嗎?不是的。
死亡之握,殺的是人心裡的那一份厚道,殺的是就事論事的理性,殺的是對喪家與往生者的同理心與同情心,因為,不消費別人的悲劇是對人的基本尊重,更不要說,還利用喪家的悲劇,做為政治打擊別人的手段。
你可以不喜歡馬英九,也可以譏諷馬英九,但請不要踐踏,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同理心與尊重,那是屬於台灣的一份厚道!
http://udn.com/news/story/6656/134704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9萬的網紅啾啾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參考資料: 加拿大研究認證! 存在"死亡之握" http://www.sharpdaily.tw/index/article/4343/ 每日郵報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080776/Weak-handshake-shows-hig...
死亡之握ptt 在 啾啾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參考資料:
加拿大研究認證! 存在"死亡之握"
http://www.sharpdaily.tw/index/article/4343/
每日郵報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3080776/Weak-handshake-shows-higher-risk-heart-attack-Poor-grip-signal-chances-major-illness-premature-death.html
研究論文:
http://www.thelancet.com/pdfs/journals/lancet/PIIS0140-6736(14)62000-6.pdf
其他參考資料:
http://readforjoy.blogspot.tw/2014/08/sleeper-effectspontaneous-trait.html
http://mr6.cc/?p=545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676XhjyZy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