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號稱是「性別平等」奧運,你知道為什麼呢?
這得從歷史來看。
前天我去參觀「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看到一百年來女性在運動上的推進,相當感動。
#54年前女性仍被禁止參與馬拉松
Kathrine Switzer是一位熱愛跑步的女性,雖然她的教練堅持女性無法完成馬拉松,但她仍努力訓練並代表俱樂部報名1967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Switzer以原本貫用的中性縮寫註冊成功、取得參賽資格,進行賽事。但跑到一半時,被賽事人員發現她是女性,試圖阻礙她、要將她趕出比賽,但Switzer仍堅持跑完全程(你可以想像那畫面嗎?)
當時波士頓田徑協會主任對此表示:
「女人不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因為規則禁止這樣做。我們不遵守規則,社會將陷入混亂。…..如果那個女孩是我的女兒,我會打她。」
這次賽事後,勇敢的Switzer和其他女選手努力與田徑協會溝通,希望開放女性參與的機會。
在她們的努力下,五年後,波士頓馬拉松終於開放讓女性跑者正式參賽,而且,連之前努力要把Switzer趕出比賽的賽事人員也幫助推動女性參賽!
#奧運的性別平等推進
其實不只是田徑,許多現在大家習以為常、女性能自由參與的 #運動空間,都是這樣一步步辛苦爭取而來,並非從天而降。奧運中的女性,當然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1896年 首屆奧運有女性運動員,但無參賽權。
1900年 女性取得少部分奧運項目的參賽權。
1928年 奧運首度開放女性參與田徑項目。
1981年 國際奧運組織首次出現女性委員。
1991年 奧委會制定的新規章,所有新增加的項目必須男、女選手都可參與。
1997年 國際奧會首位副主席由女性擔任。
2012年 首次所有奧運參賽國皆有女性參與。
2014年 國際奧會改革議程中,將性別平等列為重要議題,將參賽選手男女性別比各佔50%列為目標。
2020年 首屆「性別平等」的奧運。
東京東奧在性別平權上的突破包含:
🏅女性運動員達48.8%,為歷屆奧運最高。
🏅增加9個男女混合項目,總數提升到18個。
🏅獨木舟、賽艇、射擊、柔道、帆船、舉重項目,首次實現男子及女子項目一致。
🏅首次開幕式上鼓勵各代表隊任命各一名女性及男性擔任掌旗官(以往旗手一位且多為男性)。
🏅規定每個代表隊運動員至少有一位女性及一位男性運動員(過去曾有部分代表隊禁止女性參加)。
🏅在《奧林匹克憲章》中通過納入禁止性傾向歧視。
🏅為歷屆奧運中最多出櫃LGBTI+選手(據Outsports統計共168位)。
本次東奧開始前,國際奧會便宣示:
「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體育活動,作為奧運的領導者,國際奧會正不斷採取行動促進性別平等。」
#台灣男女選手都傑出
#台灣女性選手超亮眼
台灣過去歷屆奧運共得到24面奧運獎牌,其中女性共獲15面(4金、4銀、7銅),佔62.5%。
本次東奧,台灣68位參賽選手中有35位女性,人數超過一半。
台灣獲得的12面獎牌中,女性獲得6.5面(1金、1銀、4.5銅,銅牌包含混雙),可見不分性別,台灣選手表現皆相當傑出,和東奧設定的標準比,台灣女性選手的表現,又更為突出!
#從基層開始支持更多女性進入運動領域
奧運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但 #體育深耕 不能只停留在奧運,更要從小且從基礎做起。
我在立法院內多次對此質詢及提出預算案,便是希望能從基層體育開始,在學校教育、全民運動到選手培訓等面向,打造更加友善、更加平等、不受暴力傷害的運動環境。(歡迎參考:https://bit.ly/2XIX7v5 , https://bit.ly/3qk4cec , https://bit.ly/3D1BfLB , https://bit.ly/2N6a8Kf , https://bit.ly/2W7r3As , https://bit.ly/3D34ihN , https://bit.ly/3szL3rb )
只有每個孩子不分性別,都愛運動,都能擁有平等的機會以及支持來發展,台灣的體育潛能才是真正發揮!
#遺憾與歧視仍然有
#改革和突破要繼續
這些年來,台灣體壇和奧運在性別平等上都有進展,我們很開心看到許多女性自在發揮運動專長,不再需要像過去許多女性選手,必須刻意隱藏自己的女性身分。
但,性別平等這條路上,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像本次東奧籌備及舉辦期間便發生許多重要的性別事件:
🔎東京奧運主席因發表歧視女性言論,在輿論批評下辭職,改由前奧運選手橋本聖子接手,東京奧組委因而檢討將朝增加女性參與決策的方向邁進。
🔎美國體操隊核心運動員Simone Biles在比賽期間察覺需要先處理自己的身心狀態,所以在決賽前決定退出比賽。
她的決定和說明,促使大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議題,以及體育領域的性侵害、性騷擾問題及 #MeToo 運動。(2017年美國體操隊爆出史上最嚴重的性侵案,上百位選手站出來指證遭隊醫性侵,Biles是其中一位長期受害者,也是唯一一位現在仍繼續參與國際賽事的倖存者。)
🔎為了抵制體操界性化女性的現象,德國體操隊選擇穿著覆蓋大腿的長褲型緊身衣上場。
🔎韓國射箭選手安山(An San),只因為剪短髮、就讀女子大學,便遭許多韓國網友列為「女性主義者」及「仇男」,並被嚴重攻擊。
⠀
以上列出的,只是有被報導的部分事件。
在台灣,我們偶爾還是會看到針對女性是否賞心悅目、男性運動員是否能有陰柔動作等各種爭論;也還是有女性運動員遭遇性騷擾等事件、從小訓練期間遭受性侵害的事件;各種數據也顯示女性在基層參與運動的比例仍然較低。
這些現象都提醒著,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當下,前方還有更多的路要大步邁進。
就像勇敢「破壞社會秩序」報名參賽的女選手Kathrine Switzer在跑道上被驅趕的50年後,再度參與波士頓馬拉松時所說的:
「看看過去50年我們做的改變,未來的50年,我們肯定會做得更好!」
下一屆2024巴黎奧運的Logo已經揭曉,法國作為主辦國,決定用一張女性臉龐,向女性運動員致意,並呼應1900年的巴黎奧運,就是首度開放女性參賽的奧運!
曾經是大學田徑校隊的我,親身體會過運動帶給我的許多挑戰、成長與快樂。期待三年後的巴黎奧運,以及未來台灣基層的各種運動場域,都能看到更多人,從小到大,不分性別,在運動場上自在翱翔,揮灑汗水,為更好的自我而突破。
也提醒大家,帕運會緊接著將在8月24日開幕,歡迎大家和我一起關注,繼續為台灣選手加油!
最後,一定要向大家推薦我去看的這個「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展覽,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去了解與感受女性參與運動的突破過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的體育發展更加平等、友善與茁壯!
【探索明天:運動中的女性】
展期:2021/08/05-12/12,09:00-18:00
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
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中正紀念堂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管理處、臺灣國家婦女館、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歷屆奧運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香港應否繼續獨立參加奧運?
文章日期:2021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因疫情而被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圓滿結束了。恭喜香港取得歷來最好成績,中國隊亦取得38面金牌,只差美國一面,是歷屆海外奧運最好成績的一次。當然,如果把香港和台灣的金牌加在一起,其實整個中國拿得的金牌數目已超過了美國。
在漫長疫情中,奧運的確為我們提供一點渴望已久的體育娛樂,甚至可說有助提高全球人民精神。但這場為期只有17天的奧運,代價也非常沉重,是否真的有價值呢?
今屆東京奧運超支4倍有多,估計東京或將虧本超過300億美元!但日本付出最重要代價並非金錢,當然是更寶貴的健康和生命。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講法是今屆奧運控制疫情工作已做得非常好,直接有關的COVID個案只有400多宗,大部分為本地工作人員,並非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事實上,從7月開始,日本新冠疫情急速惡化,每日確診已升至超過1.4萬宗,比上兩波的峰值高一倍多,怎可能與奧運完全無關?即使奧運村的疫情氣泡有效,病毒並非由運動員直接傳播出去,但必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採訪記者等等,怎證明他們並沒有播毒?
在舉行奧運期間,日本總COVID確診超過17萬宗,死亡人數最少178人。奇怪的是這一浪的死亡率遠比早前兩浪低,如屬實當然是不幸中之大幸,但我實在有點懷疑。日本人口老化,疫苗接種率偏低,只約25%,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Delta變種病毒傳染性超高,致命率不見得比其他病毒株低,為何死亡率彷彿突然下跌了90%?是否治療方法大有進步?或者死亡只是滯後,遲些仍將大幅上升……還是日本政府故意造假?
日本人民並非無知,一直非常反對舉行奧運,開幕前夕的反對率高達85%,連日皇德仁都表態有保留,最大贊助商豐田(Toyota)決定抽起所有以奧運為題的廣告,CEO更杯葛開幕典禮,但政府仍一意孤行,妄顧人民健康和生命,談何民主?日本政府企圖把責任推給IOC,即使IOC真的在合約上,擁有最後決定權,但日本是一個強大主權國,如以保護人民生命為由而毀約,IOC又奈得日本什麼何?最多不就是賠一點錢?
國際奧委會多次爆出貪腐醜聞
那麼為何IOC又執意堅決迫使日本舉行奧運?官方答案是推廣什麼奧運精神,但真正答案當然是金錢和權力。IOC的唯一存在意義就是舉行奧運,超過70%經費來出售轉播權,只計美國NBC已付出77.5億美元,買下至2032年的奧運轉播權。如取消東奧,IOC豈不是需要回水?據報道,IOC運作模式尤如主席巴赫(Thomas Bach)的個人獨裁小王國,他是德國律師,但出身是位曾奪奧運金牌的劍擊運動員,個子小,但出名拼命,永不放棄。IOC主席一職,理論上是義工,但亦有相當豐厚的房屋和各種支出津貼,更當然擁有崇高國際社會地位,整天與世界政商領袖打交道,實屬肥缺,足可滿足一些人的虛榮感。
除此之外,更醜陋的是多年來,IOC是出名有嚴重貪腐問題的,幾乎每屆選擇主辦城市,都出現賄選醜聞,今屆也不例外。日本奧委會前主席竹田恒和(Tsunekazu Takeda),被指控在2013年,經新加坡一家顧問公司Black Tidings輸送了800多萬美元賄款,收買各IOC委員的投票支持東京舉辦權。竹田恒和因此被迫辭職,在2019年更在法國被落案起訴。2016年的巴西奧委會前主席,亦早已因此類似罪名而被捕。
奧運的五環標誌,代表世界大同和平等友誼,但其實代表歐美的兩環是比其他三環大很多的。歷史上IOC的九任主席,全都是白種男士,8名來自歐洲,1名美國人。不少IOC委員更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子、酋長和貴族等,所以對運動選項都非常保守,且充滿保護色彩,不能做到與時並進。馬術、射擊,即使劍擊都是極為小眾,充滿十九世紀歐洲貴族色彩的運動,是否真的符合全球大多數人的興趣呢?
我不介意觀看游泳比賽,但真的值得分為35個不同距離、不同泳式的個人和接力項目嗎?同樣邏輯,為何跳水不分為3、4、5、10、15米彈板和高台項目呢?為何乒乓球(官方名稱為桌球)只分5項,連男女子雙打都被取消,改為團體賽,只新增混雙?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 收視率不斷跌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所以全球觀眾也逐漸失去興趣,過去幾屆收視率不斷下跌。今屆開幕典禮和之後比賽收視,美國數據顯示,對比上屆下跌近50%,比倫敦奧運時更跌了三分之二。全球收視亦肯定下跌了最少30%,主要原因有4個:
(1)奧運最大市場仍是歐美,今屆地點卻在東京,時差問題嚴重,所以收視差是可以理解的。
(2)部分全球觀眾被形容為「woke」,即是有社會良知,所以杯葛奧運,認為如收看,即代表贊成和支持此「不道德」行為,更將充滿犯罪感。
(3)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網上化和碎片化,誰會真的花數小時觀看賽事直播,最多只會看數分鐘的精華片段。
再加上Esports(電子競技)的崛起,不止對奧運,連對籃球和美式足球等傳統主流運動,都有極大影響。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本以為NBA和NFL的收視率會直線上升,但事實是剛剛相反,收視反而跌了不少。疫情期間,很多比賽停了一段時間,已有影響,另外美國運動員不少為黑人,有些表示支持BLM(Black Lives Matter),令部分白人觀眾反感亦是原因之一。無論如何,受惠的是Esports,吸收更多觀眾,據研究顯示,年輕人平均每周收看超過4小時Esports,比收看傳統運動的約2.5小時還要多。
年輕人收看Esports時數超傳統運動
(4)奧運也企圖扮作跟得上潮流,今屆就加入了滑板、滑浪和攀石等項目。我觀看了部分滑板比賽,感覺上組織得頗差,場地簡陋,比賽沉悶,運動員水準亦不高。下屆巴黎奧運將引入Breakdancing(奧運稱作Breaking),是與時並進嗎?我的反應是使我懷念Michael Jackson!為何不加入比傳統體操更精彩和創意的Parkour,以及直接引進Esports?
我認為奧運做得最差的是虛偽地扮作非政治化,但事實上幾乎每個環節都充滿政治!首先如真的想去政治化,運動員應代表個人,為何代表國家?
好幾屆奧運,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都遭大規模杯葛,明年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已有不少美國政客鼓吹各種杯葛行動。其實我不介意西方杯葛,因為中國從來不是冬季運動大國,如美、加、瑞典等運動員不出席,中國得獎牌的機會將大大提升,多謝!
不過,西方國家也要小心,冬奧是沒有多少城願意舉辦,擔保虧本的「冷煎堆」,今屆只有兩個城市競爭,所以才由根本下雪不多的北京贏得。如再麻煩多多,將來更少城市有興趣申辦。
港隊豐收 惟獎牌平均成本非常高
今屆奧運,香港可說豐收,一金兩銀三銅。香港政府龍顏大悅,馬上決定增撥11億元支持發展體育。但這數面獎牌的成本已非常高,每年港府花近8億元培訓所謂精英運動員,5年下來即已超過30億元,即每面獎牌的成本超過5億元!興建一個單車比賽場館velodrome,已花了超過10億元,有多少個普通市民使用過?
今年港府財赤超過2500億元,再加碼培養少數精英運動員,真的有價值?觀察香港市民和甚至電視台評述員對今屆奧運的反應,似乎只集中支持港隊,對國家隊的反應有目共睹。我甚至懷疑如繼續容許香港單獨參加奧運,是否一個有利團結香港和國家的明智決定。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歷屆奧運時間 在 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奧運談根部中心】
2020東京奧運終於在剛過去的星期天落幕。在環球疫情肆虐下舉行的這次奧運會,本身已經極具歷史意義,透過自身就已經盡顯不屈不饒、堅持不懈的奧林匹克精神。而更值得高興的,當然是香港與台灣皆獲得了前身未有的好成績,相信能夠在這動盪不安的大時代,帶給大家一點安慰與振奮。
能夠踏上奧運這終極舞台,並最終贏得獎牌的選手們,必定每位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士,擁有常人無法媲美的強大心臟(拳擊術語,代表無法阻擋的求勝意志,如何被擊倒都有力量再次站起來)。然而,看著選手們的精彩比賽,不禁讓我疑惑到,他們的Human Design 人類圖設計究竟長甚麼模樣?根據Human Design人類圖的區分系統,有說到開放根部中心的人(空根)比較不擅於抗壓,那奧運奬牌得主是否會比較偏重有定義根部中心的人呢?
在好奇心和市場調研職業病的驅使下,我決定做一個客觀的研究分析,挑選了6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歷屆奧運奬牌得主,跑他們的圖來看看他們的設計差異。
這60位選手皆曾經在奧運比賽中贏取過奬牌,也橫跨了不同的年代、國籍與比賽項目,以求盡量減低sampling bias(取樣偏誤)。此外,除了少數能夠找出準確出生時間的選手(依據 Astrodatabank),其餘大部份選手我都會替他們每隔6小時跑一張圖,確保得出的結果具可靠性。
在這60個樣本當中,有31位選手根部中心有定義,其中包括「台灣聖筊」麟洋配二人、為香港拿下第一金的張家朗、1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牙買加飛人Usain Bolt(保特/博爾特)、以及曾拿下三面奧運銀牌的「大馬羽球一哥」李宗偉等。
開放根部中心的則有16個,其中包括為香港拿下兩面銀牌的飛魚何詩蓓、被譽為羽球壇GOAT(Greatest of All Time)的林丹、曾於2016里奧奧運拿下四金一銅但這次因為精神健康而選擇臨場退賽的美國競技體操選手Simone Biles(比列絲/拜爾斯)等。
另外的13位,由於無法呈現出一致結果(同一天的部份時間為有定義,部份時間為開放),所以無法解讀。
➡️➡️ 如果有興趣知道詳細分析結果,歡迎前往網頁版並滑到最底下查看明細:https://bit.ly/3yK0xLS
驟眼看來,31比16(66% vs 34%),奬牌得主看來彷彿真的比較傾向擁有有定義根部中心。然而,當考慮到人口中根部有定義的本來就偏多(60-68%),剛好與以上選手有定義比例相符合(fair share的概念)。換句話說,根部中心有定義與否,似乎並不影響這選手在奧運做出好表現並贏得奬牌的機會。
若是如此,那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有定義與開放根部之間的差別呢?
首先,開放根部中心,並不代表一定無法在壓力下發揮,只是代表他們比較沒有穩定的方法去面對壓力,因此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反而會呈現出兩極化的表現,要不超水準,要不失場。
在近代NBA中,出現了三位歷史級超巨,分別是Michael Jordan(佐敦/喬丹)、Kobe Bryant(高比/柯比)以及 Lebron James(大帝占士/詹姆士大帝)。他們經常被球迷拿來作比較,而且就算不太懂籃球的人大概也聽過他們的大名,所以用來作例子正好。
Michael Jordan 與 Lebron James 兩者的根部中心皆有定義。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場均得分大約是27-30,歷史最高單場得分分別為69和61,而得分少於20的場次只佔總場次的14-18%。
相比之下,開放根部中心的Kobe則有著很不一樣的表現。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場均得分為25,略少於前者,但差異並不算太明顯。但有趣的是,他的得分更顯兩極化,他曾經單場砍下81分(1963年後的最高記錄),但得分少於20分的場次卻佔總場次的30%,比例明顯比前者高。
當然以上只是很片面的數據分析,既沒有理會數據的完整分佈(data distribution pattern),也無可避免忽略了很多難以量化的影響因素(傷患、職業生涯的長短、關鍵時間的得分)。
但無論空根也好,兩極化的得分也好,我以上所說的,並沒有意圖否定Kobe的偉大。剛好相反,我反而覺得Kobe的偉大,正正在於他能夠從自己的不穩定中,領悟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打球智慧。
面對壓力的不穩定性,只是開放根部中心的一個特質,並不代表比較不厲害,也絕非甚麼需要改善的缺點。現實是,只要能夠讓自己回到內在權威與策略,開放根部中心的人其實也能夠減低壓力對他們的負面影響,在轉化壓力成為推動力的同時,不會被壓力壓垮。
擁有20-34通道的Kobe正正是這樣的一位偉大球員。他曾說過,當他專注在比賽中,他會忽然進入一個心流的境界(being in the zone)。時間會放慢,你再也聽不見週邊的聲音,只專注在當下眼前這事情上,彷彿一種入定的狀態。就是這樣的一套打球心法,讓開放根部中心的Kobe最終成為了籃球世界中的傳奇。
換句話說,根部中心有定義與否,影響的並非最終的表現或成就,而是你展現才能的模式。
回到這次的奧運賽事觀察體驗中,上星期看著小戴與陳雨菲的羽球冠軍戰,也同樣讓我得到很深刻的感受與領悟。
看著小戴不斷猛烈進攻,和陳雨菲的穩守突擊,讓我不禁好奇他們有著怎樣的Human Design人類圖設計。我本來最想看的就是小戴的圖,但偏偏因為出生時間不明,只知道她必定是顯示者,卻無法確定她根部中心是否有定義。但她的對手陳雨菲則一整天都是開放根部中心。這確實讓我感到挺訝異的。
雖然我也很想小戴可以擊敗陳雨菲,拿到金牌,但無可否認的是,陳雨菲的防守真的很厲害。尤其無論落後或領先,她總是一直能夠穩定地、不慌不忙地執行相同的策略,就是一直防守等待對手出錯。
這不禁讓我疑惑到,開放根部中心的人,面對壓力時真的能夠如此穩定嗎?壓力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然後我發現到,壓力其實是一件很個人的事,全看個人的心態。
同樣的一位奧運選手,如果他覺得自己能夠走到這裡已經很滿足,真心相信輸贏與否已經不再重要,因此只想盡情享受高手過招,那壓力應該會比較少;但如果他覺得自己非拿到奬牌不可,就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如果他更自覺能力比不上對方,那壓力就自然更大。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壓力絕非一個可以由旁人客觀量化的指標,也因此可以透過心態的改變作出調整。
一個空根的人,或許可以透過作出充足的準備,讓自己壓力減少。當他已經把對方的招數研習清楚,當他認定雙方實力程度有明顯的差距,那壓力自然會降低。
同樣地,一個空根的人,也可以透過接受抗壓鍛鍊,讓自己對壓力變得麻木,去提升自己的抗壓力。(當然這只是一種可以提升抗壓力的可能性,或許的確能夠讓選手在大賽中獲得好表現,但對空根的人來說,絕非好的做法,因為長期下來身體或許會付出代價)
當然,我們都不知道陳雨菲在背後經歷了甚麼,經過了甚麼鍛鍊,才能夠在壓力下保持穩定,但從她、Kobe和其它空根奧運選手的例子中應該能夠看出,空根絕非弱點,擁有這設計的人更不一定無法承受壓力,做出驚人的表現。
只要學懂跟自己的身體相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用適合各自的方法,把壓力轉化為推動力。
#東京奧運 #Tokyo2020 #小戴 #戴資穎 #陳雨菲 #Jordan #喬丹 #佐敦 #Kobe #柯比 #高比 #Lebron #大帝 #根部中心 #空根 #定義與開放
---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 職場引導服務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ervice
.
🔍🔍 若對走進Human Design人類圖的世界,對學習基礎知識很感興趣,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Living Your Design 人類圖初階課程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若對靈魂、意念和催眠感到興趣,歡迎追蹤 靈魂事務所專頁,獲得最新的課程和服務資訊。
歷屆奧運時間 在 回顧歷屆夏季奧運會徽(logo)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回顧 歷屆 夏季 奧運 會徽(logo). 3.4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藍火柴 ... 08/02總編輯 時間 倫敦 奧運 PK北京 奧運 張景為點評. CTIASIA 中天亞洲台•8.1K ... ... <看更多>
歷屆奧運時間 在 奧運等世界運動比賽一直以來被視為振奮國家/都市經濟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顯示,從1950到2005年的歷屆奧運,主辦國的GDP都沒有實質成長。 ○ 2016年 ... 2004年雅典奧運時間蓋的兩千多間選手村,現在有一半是閒置的。2008年北京觀光客的 ... ... <看更多>
歷屆奧運時間 在 淺談棒球2012奧運被取消- 看板Basebal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棒壘球為什麼被取消?
從IOC發表的報道來看,並不是大家說的水準的問題,
前面也有網友提到過,最大的問題在於「普及率」。
世界上有約220個奧運會員國,但是卻只有一半的
約110個會員國有棒球協會。
從普及率來看,就產生了下列問題:
1 收視率:奧運會自1984洛杉磯奧運後,就算是一個擁有大型商機的
運動會,多家的贊助商投入大筆資金,為獲取廣告效益。而棒壘球的
收視率不佳,無法吸引大家的目光。
2 棒壘球設施:在普及率不佳的情況下,為了棒壘球而興建球場,
對棒壘球不盛行的國家來說,是非常浪費資金,而且將來的管理問
題更是讓人頭痛。
就這兩點來說,就足夠讓非棒球會員國投下反對票了,雖然歐洲有些國
家也有棒球協會,但是這些國家的奧運委員投的是反對還是贊成,是無
法知道的。
就其他運動來說,多項運動的國際總會,像足球(FIFA),他可以訂出統
一的時間舉行國際賽,排球(FIVA)也有統一的時間來辨如世界女排大獎賽
,但是棒球(IBF)至目前為止都無法憾動MLB、NPB,要求他們把時間統一
來辦一場大型比賽,有人會問明年的「世界經典大賽」,其實看穿了,
主要是MLB在主導這項比賽,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和韓國會猶豫是否要參加
這項比賽,避免被MLB取得主導權,這樣的國際大賽照理來說應由IBF來主
導才對,就像世界盃足球賽一樣是由FIFA來主導。但是至今IBF似乎無法
插手這項比賽,主要還是由大聯盟事務局和大聯盟選手會來主導,
比賽日期也排在各國職棒春訓的時候,屆時各國的職業選手是否會為了
這項比賽而更改調整訓練的時間來參加比賽,目前還不得而知。
說了這麼多,當2012年倫敦奧運失去棒球後,至少未來3~4屆奧運會
可能不會出現棒球的蹤影。
DYANGJP 05/07/0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3.9.4.17
※ 編輯: DYANGJP 來自: 133.9.4.17 (07/08 18: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