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週末比特幣大跌,科技股領跌,道指跌123點或0.36%,標指跌0.53%,納指跌0.98%。上週美股強勢出現技術性超買,週一回吐算是一次技術性調整,至今標普500間公司,已有9%公佈了首季度業績,盈利平均增長12%,當中以銀行業增速最快,達38%,在銀行股帶頭開局下,上週道指標指連環創新高。目前約81%業績是優於預期,主流分析認為在經濟復甦下,這股勢頭可延續至第二季,已有大行調高下一季度盈利預測。
美股強勢,標普500預估市盈率升至23倍,雖然高處不騰寒,高盛出報告指在歐美股市的空倉量正在急速減少中,其中歐股空倉比率由去年3月最高的2.95%,下降至現時的1.65%,貼近歷史低位。過去一年,資金四出尋找回報,股市易升難跌,對沖基金想靠沽空贏錢已是難上加難,更甚是年初WSB一眾散戶向這班沽空大戶挑機,結果戰勝巨人,對沖基金賠上巨款,更令對沖基金意興闌珊,現時即使遇上一些股價十分偏高的股份,再不敢再次輕易出手沽空。雖說少了空倉有助股市上升,但空倉量過低也不是一件好事,市場沒有了制衡力量,會偏向一面倒,更易發生災難式悲劇,所以過度悲觀或樂觀都並非好事。
BlackRock再度看好新興市場,報告中指出隨著經濟重啟,美元上升週期會暫告一段落,將有助緩解這段時間新興市場的資產壓力,經過2個月資產遭洗禮後,新興市場現水平有一定吸引力。
美匯回落至91,人民幣回升至6.5,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上週錄得自2月以來最大升幅,區內股市也錄得連續3週回升。富時羅素將於10月底,將中國債券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之內,權重高達5.25%,代表由今年10月起,將有1500億美元分36個月分批流入買入中國債券,一旦資金東來,將有助提升人民幣資產價格上升。
外資看好人民幣資產也不是順口開河,過去兩個月即使A股遇上了明顯調整,阻外資仍不離不棄買入,3月份市況淡靜但外資仍淨買入高達753億元A股,雖說是4個月以來最少,也是過去三年來少有的高買入量。
圖太郎上週已多次強調外資買入相當積極,過去一週便買入高達362億元的A股,怎料週一更勇,單日淨買入超過190億元,這是自2021年1月以來最多的單日買入量,反映BlackRock之睇法並非空談。在外資強勁買盤帶動下,A股創指大升4.14%收市,上證再度力迫3500大關,兩市成交回升至8615億元,成交大增24%。
回說港股,恒指在A股助攻下,一度升破29200防線,最高見過29310,正有機會向上突破之際,下午沽壓增加,升幅縮減並回落至29106收市。原來收市後美團(3690)配股CAP水500億,是繼月初騰訊(700)大股東減持套現1200億後,再一次有大型抽水活動。
早於上週市場已傳出美團配售消息,估計經過多日消化後,影響不大,只是timing上剛好遇上恒指想破關之際,少少打亂向上步伐,不過近日外資流入買中港股票,相信資金上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有傳蘋果有意找寧德時代(300750)為Apple Car作電池供應商,股價大升9%,同時帶動港股一眾電動車概念股反彈,不過週一晚TSLA因意外令股價下跌3.4%。若短期內再有蘋果這大戶加入電動車戰團,只怕市場競爭更大,僧多粥少各廠商更難獲利,且看今日一眾車股表現又如何。
希望大家多一點👍及多share支持一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圖太郎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股票」的推薦目錄: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股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吳旭:特朗普將連任的十大指標
觀察者網
10/26 10:00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吳旭】
吳旭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政治傳播學博士
吵吵嚷嚷的美國大選,還差一周就要揭盅開示,全世界的眼睛都關注著這兩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誰能率先沖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終點線。
受美國主流媒體——特別是像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幾家“逢特朗普必反“的大牌媒體的影響,中國國內眾多關於美國大選以及大選結果的預測,堅定地認為拜登穩操勝券,必將把特朗普趕出白宮,還美國政壇以清靜與平穩。
這種看法,是對美國國內民情民意的誤讀,更是沒有深刻理解特朗普之所以能夠在四年前橫空出世、給美國政壇帶來一場完美風暴的深層原因。
簡而言之,雖然因為郵寄選票暴增和新冠疫情的干擾,今年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延遲,甚至局部地區會因為選票結果引發爭議,但筆者認為特朗普最終仍能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黨對手拜登,順利獲得連任。
很多人馬上會問,“哎,不對呀,美國民調結果一直在說拜登大幅領先,特朗普根本沒戲,只能做垂死掙扎啊?”是的,別忘了:2016年大選前一天的全國民調結果,也是希拉蕊大幅領先特朗普,而且其領先幅度甚至超過現在的拜登。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看看2016年大選前夜的預測結果(圖/美媒)
在2016年大選的當天晚上,《紐約時報》給出的希拉蕊勝選概率是92%。但是,結果如何呢?特朗普最終以選舉人票306-232的壓倒性優勢入主白宮,同時把“民調專家們”和所謂的“美國大選專家們”的眼鏡震碎了一地。
美國大選的民調,特別是關乎評價特朗普等一系列政治敏感議題的民意調查,因為其抽樣方法和問題設計的結構性缺陷,無法準確、客觀、公正地還原和呈現美國真正的民情民意。
一方面,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所有的抽樣樣本中,都是被嚴重低估誤算的;另一方面,因為嫌棄、鄙視那些偏自由派媒體及民調機構對於特朗普的“詆毀和中傷”,很多特朗普的“沉默支持者們”故意用說謊來隱瞞其真實態度,從而誤導民調結果,使其不僅不可信,而且往往與真實結果背道而馳。
既然關於大選結果的直接問卷不可信,那麼,還有什麼指標能夠預測美國選民們的真實投票意向呢?
事實上,除了那個被美國媒體不厭其煩、津津樂道的單一問題:“你將投票支持特朗普還是拜登”以外,幾乎所有的其他相關民意指標、大選歷史慣例和週邊事實數位,都毫無例外地指向現任總統將獲得連任,而且將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對手。
篇幅所限,以下僅列出十大相關指標,來作為以上論斷的佐證。
一、新增註冊選民人數
美國大選的一項歷史資料顯示,在大選前錄得更多新增註冊選民人數的黨派和候選人,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獲得選舉的勝利。
道理很簡單——新增選民數量這一指標,客觀顯示了黨派支持者的參與熱情,顯示了基層競選機構挨家挨戶鼓動徵召支持者的效率和成果,更顯示了候選人政策立場的帶動力。
很顯然,在過去幾個月中,特別是在關鍵的幾個搖擺州,包括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北卡羅萊納、賓夕法尼亞等州(以上幾州,特朗普在2016年都是以微弱優勢獲勝),特朗普在這一指標上都是遙遙領先。
以佛羅里達州為例,從三月份黨派初選至今,民主黨新增了10萬個新註冊選民,而共和黨增加了超過20萬個,是民主黨的一倍;再看賓州,截至九月底,民主黨新增選民六萬人,而同期共和黨新增14萬人。這一整體趨勢,可以推展至美國其他州。
二、競選集會的聲勢與規模
新冠疫情的蔓延肆虐,無疑衝擊打亂了美國大選前密集造勢集會、總統候選人穿梭各州、月臺登場合影演講的歷史傳統。
以拜登為例,過去半年中,除去非常特殊的公開場合造勢外,他基本上都是以靜制動,呆在德拉瓦州自己家裡(用特朗普團隊的挖苦說法是,“躲在地下室裡面視頻競選”)。
而特朗普則不然,從八月初開始,他就不顧大型公共集會可能加重新冠疫情大幅傳播的風險,馬不停蹄地到各大關鍵州和城市,有時候甚至一天三個城市,舉行有上萬人參加的公眾造勢集會。
美國各大媒體、民主黨大佬們和很多傳染病專家,都紛紛指摘特朗普不負責任,為個人政治前途而置選民的健康與安危於不顧。這些抨擊、指責暫且放在一邊,有一點連特朗普的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特朗普的帶動力和號召力是驚人的——
天上下著大雨,在機場搭設的臨時競選集會現場,兩三萬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大雨中群情激昂地聆聽特朗普嬉笑怒駡,抨擊虛假新聞媒體與“睡眼惺忪”的拜登。這一場景不斷在愛荷華、俄亥俄、佛羅里達、亞利桑那、賓州等地重複上演。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競選集會現場(圖/Facebook)
這是特朗普一周前在賓夕法尼亞州(圖/Facebook)
這與拜登在亞利桑那、俄亥俄等州舉辦的幾場造勢集會前稀稀落落的參與者、跟隨記者人數甚至超過參會人數的寥落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同一時間,拜登在俄亥俄州的兩場競選集會現場(圖片分別出自《紐約時報》、Twitter)
三、美國股市連創新高
美國總統大選、特別是現任總統尋求連任時,有這樣一個兩百年來形成的規律:在大選當天,如果美國主要指數(道鐘斯指數或是標普指數)超過四年前現任總統當選時的20%,則現任總統有高達87%的概率獲得連任;而且,股市上漲的幅度越高,獲選連任的機會越大。從喬治·華盛頓第一任開始,共有16位總統謀求連任時其相關的股票指數升幅超過20%;其中,14位成功連任。
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股市的繁榮意味著選民財富的增加,意味著經濟基礎的強勁,意味著投資者信心的充盈。
2016年11月3日特朗普勝選當日,美國標普指數的收盤價是2100點左右。截至2020年10月23日收盤,標普指數的收盤價是3465點;美國股市在特朗普任期的四年間,雖然受到世紀級疫情的衝擊,仍舊上漲了高達65%。雖然特朗普仍有13%的可能打破這一連任規律,但是,他的贏面顯然更大。
圖片來源:穀歌截圖
四、黨派凝聚力和向心團結性
雖然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時,特朗普沒有面臨任何強大的挑戰者,但是在最終的黨內初選投票時,特朗普還是創造了多個記錄:其吸引的黨內投票人數,不僅遠超布希兩任任期的人數,而且更是超過了奧巴馬兩任任期的人數(一般來說,在民主黨總統任內,共和黨初選因為會有多名競爭者參選,往往經過多輪廝殺,所以本黨內參與熱情會更高)。
舉例來說,布希2004年競選連任時,威斯康辛州共和黨初選投票的人數是158933人;在奧巴馬2012年連任時,共和黨初選投票人數是293914人;而今年特朗普的投票人數是創紀錄的616705。同樣,在佐治亞州,布希(2004年)是161374人,奧巴馬(2012年)是139273人;而特朗普(2020)是925212人,是前兩任的五倍以上!
不僅參與熱情爆棚,而且特朗普在黨內的支持度也是一直超過90%(這不是民意調查,而是實際選票結果),這一結果超過了小布希、老布希、雷根、尼克森等所有近五十年內共和黨的前總統候選人在同時期的表現。
五、大選最關鍵、選民最關注的議題
美國大選既是選人,更是選事——也就是競選人在關鍵議題上的政策立場。
很多人一定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當今美國最重大的議題肯定是如何控制新冠疫情啦!當然,如果真是這樣,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自己也在幾周前中招住院的特朗普,肯定是棋輸一招了。但事實不是這樣。
美國多個調查機構的最新結果顯示,排在美國人最關注議題第一位、遙遙領先於其他議題的選項是:法律與秩序(占比超過40%);排在第二位的是重振經濟(占比超過30%);而疫情控制僅排在第三位,占比剛剛15%。而僅就“維護法律秩序”與“重振經濟”這兩點而言,這都是特朗普的強項。
可能有人會指出:你不是說民調不可信嗎?這個議題排序也是基於民調啊?是的,民調失真,是一個帶有系統性、結構性的問題,它反映出整個民調行業在社交媒體氾濫、民意碎片化、瞬息萬變的輿情環境下的落伍與失位;但其失真程度是因人、因事而異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凡是事涉特朗普本人的任何問卷和問題,都會因為“政治正確”、“沉默螺旋”、“錯進錯出”等美國輿情的特有壓力環境,而大幅失真——這是因為特朗普本人所帶有的“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性別歧視”、“性醜聞”等特定政治符號和道德撕裂因素,所帶來的附生效果。
換句話說,只要是跟特朗普無關的民意調查,一般來講,其失真度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誤差範圍內的。
六、黑人與少數族裔的支持度打破歷史框架
與美國偏自由派的主流媒體所描述的情形不同,特朗普執政以來所採取的大規模減稅、放鬆聯邦政府管控(比如,在其任內,特朗普政府刪減了超過2000多項限制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止非法移民對於美國社保體系和社會治安的衝擊等政策,都從根本上改善了少數族裔中那些從事商業、服務業、企業管理等具有穩定工作人群的收入與福利。即便是疫情的衝擊打破了過去三年來持續上升的勢頭,以黑人和西班牙裔為首的少數族裔仍是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
當然,特朗普在有關員警暴力執法、種族衝突等議題上,時時說出一些種族主義意味很濃的話;但是,絕大多數美國的少數族裔更關注的是法律與秩序,以及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改變。所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特朗普在黑人中獲得了超過15%以上、在西班牙裔中獲得將近40%的支持率。
要知道,在美國現代歷史上,共和黨領導人從沒有在黑人群體中獲得超過10%的支持率。特朗普打破了這個種族的藩籬。要想打敗特朗普,拜登必須獲得90%以上的黑人選票,以及60%以上的西班牙裔選票;而從目前的資料和趨勢來看,拜登遠遠達不到這一最低標準。
七、實踐競選承諾比率
特朗普是以“政治素人”的身段和人設,橫空出世,在2016年打敗共和黨內16位強勁的候選人,並最終在與“政治豪門”希拉蕊的對決中,順利勝出的。他在競選中最擲地有聲的一句競選宣言就是,“我不是政客;我不會說一套、做一套;我承諾的,一定會做到。”
上任以來,四年時間不到,特朗普大鬧天宮一般,攪擾得國內、國際秩序天翻地覆;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實踐了大部分當初的競選承諾——不管這些承諾當初聽起來是多麼的荒誕不經:
(1)成功大幅減稅;(2)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3)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4)在美墨邊境修牆;(5)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並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6)推動以色列與中東國家建交,並將美國駐以大使館移到耶路撒冷;(7)壓迫北約盟國提升國防費用;(8)與金正恩兩次見面,至今使得朝鮮沒有再次試射導彈與核子試驗;(9)精確制導刺殺美國在伊朗的宿敵蘇拉曼尼將軍,等等等等。
這上面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美國以往的政客和總統候選人,多次承諾但從沒有做到的。然而在短短的四年內,特朗普都做到了。先不管這些政策實施的最終效果和戰略意義如何,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特朗普不同于傳統的美國政客,確實說到做到。
八、“隱形”特朗普支持者
如前所述,特朗普鮮明突出的“白人至上主義”和“種族主義”標籤,以及其個人在私德、品質、人性等方面的明顯瑕疵,使得很大一部分信教守禮、道德意識感強烈的美國人,無法在公眾和私下場合透露自己對特朗普的支持——雖然從很多政策立場上,他們強烈相信特朗普是唯一能解決美國華盛頓官僚腐敗機制的“毒藥”,正所謂“以毒攻毒”。
這部分“隱形沉默”的特朗普支持者,無法從直接的民調問題中檢測出來;但是,稍微動動腦筋,改變一下問題的角度和切入點,這部分潛在特朗普支援群體就立刻昭然若揭了。
比如,成功預判了特朗普2016年當選的“民主研究院周日快報” (Democracy Institute Sunday Express)就換了一個提問角度:“你覺得你身邊的朋友、親戚、同事會投票給特朗普嗎?”高達77%的受訪者回答“是的”,而只有23%的受訪者說“不是”。一個更令人震驚、但也順理成章的問題結果是:78%要投票給特朗普的美國人不願意自己的同事、朋友和親戚知道自己的投票意向;而只有13%要投票給拜登的美國人會在意這一點。
九、特朗普的對手太弱了
從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至今,拜登已經在美國政壇上活躍了將近半個世紀。雖然一直覬覦總統大位,但是拜登多次參選,都沒能闖過民主黨初選的門檻——2008年敗給了初出茅廬的奧巴馬;2016年自忖不是希拉蕊的對手,拜登根本沒有出場。
這一次民主黨的初選過程,拜登也是步履蹣跚,在民眾的調動力和個人魅力上,遠遠落在本党對手桑德斯和沃倫的下風。其最終能夠勝出,與其說是拜登擊敗對手,不如說是民主黨捉襟見肘,新人黯淡,最後只能矬子裡挑將軍,把老廉頗請了出來。
試想,12年前,還算精力旺盛的拜登都無法調動民主黨內的熱情;12年後,年近八十、精力頭腦都每況愈下的老政客,如何來挑戰一個精力無限、新冠確診住院三天就滿血復活的特朗普呢?難怪特朗普在總統辯論場上的一句話,讓拜登無言以對——“我47個月裡做到的事,超過你47年在華盛頓做成的事。”
資料圖:視頻截圖
十、美國人認為疫情應對的錯漏,不能全怪在特朗普的頭上
單從今年新冠疫情的應對來看,特朗普政府的成績單,確實是讓人難堪沮喪、顏面無光的。從二月份開始,美國國內的疫情不僅沒有控制住,而且愈演愈烈,目前可以說已經大面積失控。最新的單日感染人數逾8萬,超過6、7月份的高點。死亡人數超過20萬,新冠疫苗遙遙無期,經濟復蘇緩慢無望,這肯定需要特朗普來承擔主要責任。
是的,民主黨支持者及美國自由派媒體,一直也是這樣來抨擊特朗普的;但是,美國的民意主體似乎並沒有把責任全怪罪在特朗普頭上。為什麼?
一來,這次世紀級的大瘟疫,恰恰擊中了美國政治體系架構以及個人自由主義傳統的軟肋。不僅美國如此,其他西方歐洲國家在疫情應對上,也基本上是不及格的。如何改進美國三權兩黨制度在應對突發危機事件上的效率,如何說服那些崇尚個人自由、天性抗拒政府管控的美國人來重新調整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換一個黨派執政、或者換一個領導人就能馬上改頭換面那麼簡單。
二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非常成功地將疫情的肇始及原罪,算在了中國的頭上。他更在多個場合重申,這個賬,將來一定要跟中國算的。很顯然,大多數美國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是認可這個立場的。由此也可以預見,一旦特朗普成功連任當選,中美關係會走上新一輪更危險、更緊張的衝撞週期。
綜上所述,雖然美國民調機構還是每天不厭其煩地重複著“拜登遙遙領先特朗普”的老調子——就像四年前一樣,但從我觀測和掌握的指標資料來看,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特朗普贏多贏少的問題。雖然一周後的大選會有拖延和爭議,但特朗普勝選連任,幾無懸念。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股票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BC中文網】疫情陰霾持續 中港股市大漲從何而來
新冠疫情還沒完全消退,中國股市在7月初則迎來一輪暴漲,港股也幾乎同步放量上漲。
截止本月8日,中國股市滬深300指數已連續七個交易日上漲。七天內,滬綜指連續突破3000點、3100點、3200點、3300點和3400點五個整數關口。創下五年來高位。
其中,本月6日放量收升5.7%,創下五年最大單日漲幅。
在不少人看來,這一幕似乎匪夷所思 — 疫情帶來的衝擊此起彼伏,全球經濟大範圍停滯和萎縮,媒體頭條充斥「堪比大蕭條」,「全球負增長」等觀點;而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卻在此刻卻氣勢如虹,衝向歷史高位。
多位分析師表示,為了救市的寬鬆政策,使大量資金湧入估值較低的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再加上市場建立其對經濟復蘇的預期,使本輪股市上漲。但也有聲音認為,目前經濟狀況並不支持這種程度的暴漲,恐重蹈2015年「股災」覆轍。
資金流入和補漲雙重作用
路透社的分析認為,量能走強以及外資大舉流入開始帶動中國股市上漲。中國股市部分板塊低估值水平亦受到全球資金青睞。
投行高盛在周二發佈報告也持相似觀點,稱過去幾個月通過貨幣工具及信貸政策緩解了金融狀況、企業盈利有改善趨勢、股票估值不高及散戶參與增加均有利股市上揚。
具體而言,一方面,疫情之後包括中國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出台極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托底經濟。
首創證券股票分析師張彥蕓認為,大盤股連續上漲有賴資金面的寬鬆,目前資金價格處於低位水平,預計短期以大盤股為主市場風格有望持續。
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施行一系列降息政策,使銀行基凖利率下調,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降低,資金開始青睞收益較高的資產,股票顯得更具吸引力。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持此觀點,認為上漲的動力在於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降低,進一步強化資金追逐資產的現象。由此看好後市,「突破3300,靜待3500」。
另一方面,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在全球資本市場看來,屬於估值窪地。
新時代證券股市分析師孫唯表示,券商、保險、銀行、鋼鐵等行業基本屬於低估值品種,料將受到資金的青睞。最近兩個月大量公募基金集中發行,也會首選溢價程度較低或跌破淨資產股票。
經濟復蘇預期
在分析師們看來,暴漲更大的背景是中國經濟復蘇的前景較好,奠定了投資者對"牛市"的預期。
重陽投資團隊分析認為,中國一方面在全球率先快速復產復工,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共同發力,足以對經濟構成有力支撐,同時中國並沒有實施財政赤字貨幣化等極端措施,為後續的相機調整留出了餘地。因此,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的前景正逐漸明朗。
投行高盛的報告稱,導致這波升幅的原因有多種,包括中國內地經濟正全面恢復運轉、疫情再爆發的風險得到控制令重啟經濟較為順利,並且預期未來一至三個月由流動性驅動的上行空間可達15%。
實際上,這種「疫情未退,股市先漲」的情形也出現在美國。雖然美國正在經歷疫情反彈,但美股已自3月低點反彈40%,近期上漲勢頭不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近期撰文解釋,在很大程度上,股市的走勢不是由消息本身推動,而是由投資者根據其他投資者聽到消息後的反應所作出的評估而推動。美國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出爐,一切似乎都與當年應對金融危機過後經濟大衰退時的舉動十分相似。而彼時,標普500指數10年間上漲5倍,因此投資者會認為現在也是類似情形,因此害怕錯過這輪牛市的情緒佔據了上風。
也有人對這輪暴漲提出憂慮。前海開源基金聯繫董事長王宏遠表示,全球經濟基本面很差,不支持全球股市目前的估值水平,投資者要留意自我控制風險,短期博弈過程中盡量不要加槓桿,投資時量力而行。
不過他也承認,中國經濟基本面雖然艱難,但相對是全球最好的,會是幾年以後全球最先實質性復蘇的大經濟體,值得基於幾年週期的長線布局。
「金融保衛戰」
港股也出現大幅上漲,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一個交易日恆生指數收報25124.19點漲2.85%,在此基礎上,港股又多日連漲,截止到7月8日幾日內恆指再漲4%左右。
其中內地在港上市企業起到拉動作用。主要原因被認為是,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企業,A股股價上漲下,內地資金南下香港,購入同一公司還未漲到同一水平的港股股票。
港股中,內地企業佔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一半,佔總市值也接近八成,使A股對港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此外,也有分析認為政治因素在起到作用。
路透社分析,在「七一」香港回歸紀念日以及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的敏感時刻,港股與A股聯袂上揚,尤以權重較大的金融股率先領漲,或隱含了中國「金融保衛戰」背後穩定包括港股等金融市場的良苦用心。
香港國安法6月30日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香港政府當日深夜11點刊憲,公開港區國安法的具體條文,並在即日晚上生效。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與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衝突。
「香港是聯繫匯率制,而在港股上市的中資金融類股中,外資持股比例較高,試想一下在今年這種敏感時刻,如果外資集體拋售中資概念股,後果會怎樣?」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型券商高層稱,此次「七一」前後的中港股市上漲,尤其是在當前特定的政治環境下,股市拉升的背後更是一輪金融保衛戰。
上述人士認為,至於漲勢能持續多久,取決於後續資金能否跟上,畢竟拉抬權重股所需要的資金不是一筆小數目,且從此輪操作手法看,資金的進入也不是慢慢進去築底拉抬,有刻意而為的痕跡。
2015股災記憶猶新
伴隨這輪暴漲的是大量的中國散戶排隊入場。從7月6日開始投資者開戶就已出現擁堵,已有媒體報道,一些券商App因開戶過多而宕機。
相似的情形也出現在2015年,彼時中國股市狂漲過5000點,月均新增投資者開戶數量超過400萬人。
國元證券的龍愛華表示,散戶競相開戶的狂熱情緒讓人想起2015年,當時中國試圖通過刺激股市上漲,來彌補疲弱的經濟增長。當年中國股市一度漲至七年高位,但之後因缺乏宏觀面的支撐,以及散戶加槓桿過度,股市大跌45%。
2015年股災中散戶加槓桿,意味著投資者通過少量資金,能夠撬動數倍乃至數十倍資金進場交易,獲得超額收益。然而一旦股市下挫,投資者也將承受相比本金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損失。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周二在香港表示,中國監管機構目前還不會過度擔心。「舉例來說,如果我們開始看到人們做槓桿押注股市,如果槓桿又開始飆升,那麼我認為監管機構可能就打算出手給股市降溫了。」
中國媒體財新報道,打著5-12倍槓桿的各種線上場外配資網站也再次活躍起來,並不斷彈出廣告。財新援引一位券商營業部負責人稱,證監會在吸取2015年「股災」教訓後,對券商外部信息接口三令五申,不准為場外配資提供任何便利,有任何異常交易賬戶券商也會第一時間問詢,他認為當前的場外配資與2015年大有不同,無法掀起什麼風浪。
#經濟 #投資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股票 在 美股漲幅排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美股漲幅排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半年漲幅排行,美股熱門股,美股單日最大漲幅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美股漲幅排行在2023的熱門內容 ... ... <看更多>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股票 在 林一鳴的投資世界- 這幾天太多人問應該怎樣做......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重點四︰就算在熊市的周期內,其實有一半的交易日,當天股市都是往上升的,只是升幅通常較小,但跌幅就很大,每次升完後都會跌穿上次低位,形成「一浪低於一浪」的格局 ... ... <看更多>
歷史單日最大升幅股票 在 美股漲幅排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美股漲幅排行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半年漲幅排行,美股熱門股,美股單日最大漲幅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美股漲幅排行在2023的熱門內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