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莉亞Ⅹ南投武界_摩摩納爾瀑布秘境】
.
《文章分享》
https://blog.xinmedia.com/article/193138
.
南投仁愛最美的秘境武界….
也是近幾年才逐漸開放的原始秘境,
.
不論是參觀全台最長武界引水道,
或是武界居然也有鐘乳石壁秘境,
微淡土耳其藍武界壩美的如此夢幻。
.
最後來到武界之泉摩摩納爾瀑布,
青銅色佐紅橘色岩壁藍綠色池水,
眼前畫面如此不真實卻令人著迷。
.
欣傳媒Xinmedia
雄獅旅遊Lion Travel
「武界壩位置」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西莉亞玩樂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BikepackingTaiwan 陪你玩台灣 - 體驗單車露營的美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遊記] 南投仁愛武界部落訪武界壩、摩摩納爾瀑布、新引水道 的評價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在武界壩完工後遷來此處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武界壩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武界壩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武界壩露營不合法? 觀光局卻推溯溪行程挨批太扯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武界壩位置 在 [新聞] 武界壩露營女兒身亡、丈夫失聯她大哭要 的評價
武界壩位置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年9月13日才發生南投武界壩下游河床露營民眾遭大水沖走,導致四人死亡的事件。然而在昨天清晨,有民眾在臉書社團張貼照片,又有大批民眾在溪床野營,現場停放超過20部車。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指出,無法從照片來辨識確切位置,目前在溪床野營確實是無法可管,只能針對車輛是否有違規進入河床來處罰。
▶️新聞事件背後 藏著什麼秘密?
https://fb.com/ptsinnews/
↑↑↑ #獨立特派員出動 ↑↑↑
武界壩位置 在 BikepackingTaiwan 陪你玩台灣 - 體驗單車露營的美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聊聊我對武界水庫意外事件的看法
#逆風文
圖文好讀版:http://likeafish.com.tw/case-study14
Podcast聲音版:https://sndn.link/LifeguardsDaily/LykSpR
--
9月13日,來自台中市的2個家庭共6人,分別帶著妻子及兒女一同前往南投縣仁愛鄉武界栗栖溪河床露營,凌晨4時上游的武界壩因機械故障放水導致溪水暴漲,賴男、盧男兩家人帳篷遭沖走,其中賴男自行游上岸,盧妻因睡在車上躲過一劫,截至今日目前累計4人死亡。
這起意外事故發生至今已過了數天,網路上有不少的專家發表意見,網民風向一面倒,一瞬間大家都變成「溪床露營」專家,撻伐死者家屬無視入口的禁止進入告示牌,在河床露營釀成慘劇。
關於這起意外,我們應該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討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界栗栖溪戲水其實是相當有名的觀光行程
或許很多人是第一次聽到「武界」這個地名,也第一次知道這裡有水庫在使用。但對於許多戶外玩家來說,武界其實是相當知名的朝聖路線,更是觀光局推廣的在地觀光行程。
沿著武界的栗栖溪一直往前走,可一路通到南投的另外一個部落「巴庫拉斯」,整段路程大概約32公里,在冬天枯水期是相當有名的off road單車撩K路線,堪比「登山車界的武嶺」,是許多登山車友的夢幻口袋名單。只要上google或youtube查詢「五八公路」或「武巴公路」,就會有相當多的資訊。
因此,只要冬天的周末假日就會有非常多商業團帶隊進來玩水,不管是步行、騎單車、還是開四輪傳動車進來;甚至在武巴公路最有名的景點「一線天」會有部落居民搭炊事帳賣東西,晚上也有部落的人會進來打獵。
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在這裡也曾經差點出意外,幸好巧遇有人進來打獵協助。
延伸閱讀:https://bikepackingtaiwan.com/experiencetalk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溪流立禁止下水告示牌有用嗎合理嗎?
網路上有一說法:「明明有立了告示牌,為什麼玩水出事還要全民負責?」,此說法正巧打中台灣人的媽寶與卸責心態。
首先,請問告示牌立在哪?整條溪床這麼長,如果我進入溪床的地方沒有立告示牌,請問這樣算合法嗎?
再來,請問告示牌所屬的有效範圍有規範嗎?到出海口都算禁止範圍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以後政府單位為了卸責,在所有溪的最上游都立告示牌禁止下水,發生事件時再說明上游有立告示牌,這樣當事人會服氣嗎?
最諷刺的是,大家都只看到網路上瘋傳的禁止入溪告示牌照片,卻沒看到告示牌左後方的電線桿上就貼著一張「一線天半日遊接駁車」的廣告文宣。
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個「先禁國家」,山難禁山、海難禁海、溪難禁溪,教育民眾太難,禁止最容易,立告示牌後政府就能卸責,民眾還會幫忙說話帶風向,最後變成人民什麼地方都不能去。警示標語固然能讓民眾更加了解狀況,但從意外案例中去分析發生原因,再給予大眾正確的相關安全知識,這才是能真正減少意外發生的辦法。
這次剛好意外放水的時間是在半夜四點,只有露營的人在現場;如果是白天遇到水庫放水,相信只會有更多戲水民眾遇難,因為看得到也跑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問台灣有哪些露營區合法?
網路上又有一種聲音:「露營區這麼多,為什麼不去露營區而跑去溪床露營?」
根據觀光局露營專區網站查詢的結果,台灣目前有登記的露營區有1985筆資料,而公有合法的露營區僅有55筆。也就是說:在台灣只有2.8%的露營區合法。
有些人或許會說:「至少其他不合法的露營區不會設置在溪邊,有整理過的營區也不會遇到毒蛇、虎頭蜂等野生動物,相對較安全。」
也許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換句話說:「支持這些非法露營區經營,破壞水土保持、破壞生態平衡、排放化學廢水至山林,進而造成土石坍方等環境浩劫,有比較好嗎?」
環境的影響不是即刻就能顯現出來的,只是把風險轉嫁到其他人或生物上。
觀光局露營專區:https://gis.tbroc.gov.tw/TTE/index.j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雨等於溪水暴漲等於出意外,真的嗎?
此次造成意外的原因是因為水庫無預警放水,而不是溪水暴漲;不管是水庫放水還是溪水暴漲,基本上都不一定躲得掉,前者更是。不過,因為這次意外就無限上綱成「怎麼可以在溪邊紮營,遇到溪水暴漲怎麼辦?」,是非常無知的想法。
從山上下雨到溪水暴漲,是有時間性的,因為土壤也會吸水,一直要到超過土壤吸水成載量以後才會產生溪水暴漲。越靠近上游因為越少支流匯集,當然越不用擔心溪水暴漲問題,也就是說玩水找支流會比找主流更安全。
在溪邊遇到下雨應先判斷:
• 雨下在上游下游?
• 人在上游下游?
• 山上有沒有集水區?
• 集水區的大小?
• 雨下多大多久了?
• 有溪水上漲的徵兆嗎?
最近有一支網友分享的山區下雨、平地溝渠暴漲的影片,就能很明顯看出匯集到最下游的溪水容易暴漲,但當時山上的溪有沒有暴漲?很難說。
延伸閱讀:【遇到溪水暴漲怎麼辦》三項徵兆幫你闢開洪流】
http://likeafish.com.tw/case-study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底能不能在溪床紮營?
據意外事故當天的其他遊客表示:「現場白天除了受害的露營家庭以外,還有一些乘坐當地業者的四輪傳動車進來旅遊的民眾。當時河床溪水相當淺,大概只有到成人腳踝,估計頂多只2、30公分深。他曾造訪武界數次,印象中當地溪水從未超過他膝蓋,兩家人露營搭棚並非位於水流處,而是已在河床最邊較高的位置了。」
從以上資訊判斷,其實受害的民眾多少有溪床露營經驗且知道要如何選擇營地,無奈遇到了水壩的機械故障意外放水。
我自己平常有在從事野營活動,在溪邊紮營次數至少20次以上。如果以「紮營最常遇到的危險」來討論,除了虎頭蜂跟毒蛇以外,最怕的的確是溪水暴漲。不過,台灣什麼時候發生過因為溪水暴漲導致露營的人被沖走致死?至少我的印象中並沒有。多數溪水暴漲只是造成去溪邊戲水的人受困,連人被沖走的狀況都很少聽說。
不管是豐水期的夏天還是枯水期的冬天,溪床紮營當然都有相對應的風險。懂得判斷風險並把可能造成發生意外的機率降到最低,並且知道意外來臨時要如何應對處理,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事。
紮營時需注意的事項:
• 觀察「帳篷位置與溪流的高度差,而不是距離溪流的遠近。」
• 紮營在溪流內圈較外圈好。(不要在對沖彎邊)
• 尋找支流紮營。(主流匯集多條支流,較有暴漲風險)
• 紮營的地方有沒有長草。(沒草代表水可能會常淹過)
• 紮營的地方是否土質鬆軟。(鬆軟代表可能常被淹過)
• 不要紮營在山凹口邊。(靠岩壁邊有落石風險)
• 找尋有撤退路線的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真的被溪水沖走怎麼辦?
這次的死亡民眾皆為溺水致死,不過此次事故跟平常溪邊溺水的新聞發生狀況不太一樣。
根據我自己帶團及救生的經驗,通常被水流沖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想辦法「保護好頭部安全」。因為當你不小心被沖走後撞上大石頭昏厥後,將無法保持頭在水面上呼吸,而結果就是溺水身亡。
被水沖走的應對方式有兩種:
• 攻擊式 - 會游泳的人,逆流而上往45°角游回到岸上。
• 防守式 - 手抱胸口臉朝上、腳朝向下游抬起來做仰漂。腳抬高的目的一方面可以避免身體撞到溪床底部造成人往前翻,另一方面可以蹬開岩石倒木等水中障礙避免直接撞上。另外記得避開水中可能會把你卡在溪中的障礙物,以防被吸住無法脫身。
延伸閱讀:【秘境苦花潭溺水事件:如何判斷渦流、翻滾流與渡溪安全】
http://likeafish.com.tw/case-study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雖然夏天炎熱也是消暑旺季,但夏天豐水期且容易午後雷陣雨,在溪床紮營的風險相對冬天高很多。社會大眾應當懂得如何判斷天氣資訊、瞭解水域安全觀念、學會水中自救技巧,政府也不要只會一味的立禁止告示牌來嚇阻民眾。
當大家都做到對自己負責以後,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懂水的海洋國家。
武界壩位置 在 在武界壩完工後遷來此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來到這邊除了誠心一拜外,這個位置也是俯瞰壯觀的武界壩最好的位置。 **拉拉米司瀑布從武界部落市集往上走,穿過好漢坡,並經過土地公廟後分叉往右上 ... ... <看更多>
武界壩位置 在 武界壩露營不合法? 觀光局卻推溯溪行程挨批太扯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記者邱瓊玉,南投武界壩日前清晨無預警放水,沖走在下游河床露營的民眾,釀成1人輕傷、4人身亡的 ... 請看告示牌位置這是龍鳳谷旁邊的溪流雨後景觀. ... <看更多>
武界壩位置 在 [遊記] 南投仁愛武界部落訪武界壩、摩摩納爾瀑布、新引水道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網誌版 https://bimeci.pixnet.net/blog/post/230011608
南投仁愛。武界部落訪武界壩、摩摩納爾瀑布、新引水道、栗栖溪一線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界,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的布農族部落,座落在武界山與干卓萬山之間、濁水
溪上游武界水庫下方一處廣大的沖積平原與河谷階地,海拔高度約在760~820公尺。由於
地理環境孤立加上交通不便,昔日武界部落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直到公路隧道貫
通直接連結了埔里與武界,不僅大幅改善交通路況並縮短路程,也使曾經神秘的深山部落
如今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武界部落景點風情畫】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統一治理布農族原住民,令卓社群各部落族人集中移居至武界
部落現地,從西元1919年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關於「武界(布農族語Buqaiz)」地名來源
說法有二,一說這裡曾是布農族與泰雅族議和劃定之武力的界線,二說為布農族語Bogai
之譯音,意指「翻越一座山或一條界線」。武界因清晨常現雲海繚繞而有「雲的故鄉」美
譽,我們也慕名而來一探武界部落風貌,雖然沒能看到雲海,但也尋訪了思源吊橋、武界
壩、曲冰古道、摩摩納爾瀑布、新武界引水道、栗栖溪一線天等武界景點之美。(2020年
十月)
【武界「栗栖溪一線天」合影】
【武界部落旅行Map】
【鄉道投71線「卓社隧道」】
【鄉道投71線俯瞰武界部落山谷】
南投縣仁愛鄉自今年初公告解除山地管制,進入武界部落已不用申請入山證了。武界
有兩條對外公路,一條是從霧社走鄉道投83線,途經萬大、親愛、萬豐等村落南下,路程
遙遠;另一條則是從埔里走鄉道投71線,穿越卓社隧道、由西向東直達,交通便利,我們
即取此路抵達武界。「卓社隧道」總長約1.1公里,於西元2006年開通,為原產業道路截
彎取直工程,鑿穿武界山而過,此後由埔里市區至武界公路里程僅約15公里、半小時車程
。
【武界部落碑】
【武界部落眺望界山一景】
武界部落位於在濁水溪上游武界水庫下方一處廣大的沖積平原與河谷階地,海拔高度
約在760~820公尺,放眼望去一片高山深谷、風光明媚風景。部落又分圓山、界山二社區
分別座落東、西岸以濁水溪為界,依西元2019年調查大約200餘戶定居,總人口可達1000
人。
【界山社區武界吊橋】
【界山望圓山社區】
【界山望濁水溪上游方向】
界山社區為武界部落族人主要的生活區域,住家、教堂、學校、衛生所、商店、工坊
等組成了社區巷弄,而對岸的圓山社區則多為農田和果園,產業以農耕為主種植各種蔬菜
和水果。近年來,武界部落的觀光蓬勃發展,新興民宿、山莊、小木屋、餐廳、土產街、
接駁車,修建吊橋、步道、露營區、停車場等,部落轉型結合經營在地景點與觀光產業。
【武界部落指示牌】
【「萬豐隧道」進入鄉道投83線】
西元2009年,全長361公尺的「萬豐隧道」貫通,不僅連接鄉道投83線公路通往萬豐
村、奧萬大、霧社等地,也成為武界第二條對外交通道路。由萬豐隧道北端出口展望武界
水庫美麗的山水風景,我們尋訪武界景點的第一站就是武界壩。
【鄉道投83線眺望武界水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源吊橋、武界壩
從圓山社區遊客停車場沿村中步道前往武界壩,首先來到武界壩後方的「思源吊橋」
,吊橋橫跨濁水溪河谷,對岸可見武界壩三座排沙口、索道及鐵管吊橋,武界部落的灌溉
及民生用水即由鐵管輸送過來,上方可見台電工作站廠房建築。
【前往武界壩步道】
【武界壩後方】
【思源吊橋】
【好漢坡】
通過思源吊橋爬上好漢坡之後來到制高點,這裡有台電大觀發電廠操作武界壩的工作
站廠房,從這裡往西可展望濁水溪月牙灣河谷風景及武界部落,然後步道繞過廠房續行。
【台電大觀發電廠武界壩廠房】
【武界壩廠房往西展望風景】
【眺望武界部落】
步道繞過廠房,可先登上在地土地公廟「安寧宮」觀景台,欣賞武界水庫美麗的山水
風景,只見晴空展望之下,湖面呈現一片祖母綠色平靜光滑,反映出周圍的綠山風光,而
下方水庫壩體建設即為「武界壩」。
【土地公廟觀景台展望武界水庫風景】
【土地公廟「安寧宮」】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規劃日潭、月潭作為水力發電廠之蓄水庫,為了增加並穩定日、
月二潭之儲水量以維持運作發電,於是制定了濁水溪引水計畫,武界壩則是該水利工程中
關鍵的「濁水溪攔河堰」。
【武界壩】
【武界水庫】
武界壩採混凝土重力壩設計,功能為攔截濁水溪主流及其支流萬大溪,以人工堰塞湖
造成武界水庫,然後透過15.118公里的「武界引水隧道」,將武界水庫之蓄水送至日月潭
儲蓄、調節,再導入日月潭第一發電所(今台電大觀發電廠)進行水力發電。
【武界引水隧道略圖-摘自《台灣地形發達史研究》富田芳郎著】
西元1934年武界壩完工引水後,日、月二潭水位開始上升,也直接導致了日潭、月潭
結合,形成今日的日月潭地貌。(編按:包含天然與人工,目前台灣所有湖泊中最大者為
曾文水庫,接下來依次是烏山頭水庫、翡翠水庫、日月潭,前三座為全人工,日月潭則半
天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冰古道、摩摩納爾瀑布
【武界部落曲冰古道GPS地圖】
武界壩之後沿武界水庫西岸往北續行「曲冰古道」,是日治時期「中之線警備道路」
的一部分,往來聯絡曲冰、武界之間,不過921大地震時古道中段被震毀,就此把曲冰
古道分為南、北兩段,武界部落出發至摩摩納爾瀑布終點即為南段路線。
【曲冰古道一景】
【曲冰古道看濁水溪河谷】
【潭上吊橋已廢棄】
曲冰古道單趟里程約2公里,全程林蔭涼爽、平緩好行。據說昔日曲冰古道共有10座
吊橋,然而經過多年歲月的蹂躪,及921大地震的破壞,武界段就只留下這座「潭上吊
橋」的遺跡。
【曲冰古道續行】
【曲冰古道便橋】
【拉拉米司瀑布】
【上溯溪谷】
曲冰古道續行接著左轉「曲冰峽谷」山徑進入山澗溪谷逐漸變得原始,通過2座便橋
、經過「拉拉米司瀑布」,我們涉水踏石上溯小溪抵達終點「摩摩納爾瀑布」,從思源吊
橋至此步程約1小時。
【抵達摩摩納爾瀑布】
【摩摩納爾瀑布】
摩摩納爾瀑布位於曲冰峽谷上游,瀑布水落高度約20公尺,宛如絹系白絲藏身狹壁深
處流洩而下,瀑布水潭侷促,周圍石壁因鐵質而呈現神秘橘紅色澤。光暇掩映、綠藤懸谷
、紅石絕壁、徹水清潭,一幅難得一見的秘境瀑布景致。
【摩摩納爾瀑布狹壁水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武界引水道
曲冰古道折返返回武界部落午餐之後,我們繼續尋訪下一個景點「新武界引水道」。
沿部落指標走產業道路,來到位於部落南邊約2公里處的新武界引水道之設施,鋼筋混凝
土建築入口鐵門深鎖,可通入山體內部的引水隧道,水聲轟隆迴盪,隧道西向穿出山體,
連結外部橫跨濁水溪的過河段拱橋,形成台灣水利工程的特殊景觀。
【新武界引水道鋼筋混凝土建築】
【新武界引水隧道入口】
【新武界引水道過河段拱橋】
由於武界引水隧道年久失修,功能逐漸喪失,為了維持日月潭輸水穩定,「新武界引
水道工程」於是從西元1985年開始動工,2016年完工啟用,取代原引水道負起日月潭供水
發電的重責大任。
【原、新武界引水道略圖-摘自《濁水溪流域水力發電之開發過程與展望》林進村著】
除了開通另一條全長16.5公里的「新武界引水道」(編按:其中山洞隧道總長13.96
公里,是除了地下化鐵路隧道之外,全台灣隧道之最),新引水道工程也包含興建於栗栖
溪的栗栖壩、栗栖溪引水隧道,一併引導濁水溪支流栗栖溪水源至日月潭。
【新武界引水道穿出山體】
【新武界引水道眺望濁水溪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栗栖溪一線天
【武界栗栖溪一線天溯溪GPS地圖】
「栗栖溪一線天」位於濁水溪支流栗栖溪匯口處,也是來武界必訪熱門景點,武界部
落有經營付費接駁車可導團遊客來回一線天,不過我們選擇自行徒步河床溯溪路線,體驗
濁水溪河谷風光。界山社區靠濁水溪西岸有產業道路可通往河邊,溯溪啟程望新武界引水
道拱橋、河谷入口就在遠處,通過引水道拱橋之後續行下游方向。
【溯溪啟程】
【濁水溪下游方向河谷入口】
【濁水溪上游方向武界部落】
【新武界引水道拱橋】
【續行濁水溪河床】
【濁水溪溯溪風景】
【遇兒童越野車隊】
新武界引水道之後進入河谷,由於河道迂迴、淤積沙石成為大片河床平地,不僅溯溪
一路平緩好行,也是單車、越野車、吉普車的熱門越野路線。經過「青蛙石」後尋車輪路
徑左上河岸即抵達栗栖溪一線天景區。
【青蛙石】
【前往栗栖溪一線天方向】
【栗栖溪一線天景區】
景區不僅設置了停車場與接駁車隨叫服務,還有販賣部和公廁,可見武界部落在地經
營之觀光規劃。「栗栖溪一線天」位於景區後方、濁水溪支流栗栖溪匯口處,只見一道夾
壁隙谷關卡迎面而來,武界部落啟程溯溪至此步程約5公里、1個半小時。
【抵達武界栗栖溪一線天】
【栗栖溪一線天西端】
【栗栖溪一線天東端】
武界「栗栖溪一線天」長度僅約50公尺,不過栗栖溪貫流其中切開了岩體,形成約30
公尺高、寬度不到10公尺的峽谷一線天奇特美景。除了狹谷關卡景觀,兩側岩壁也呈現獨
特的平行岩層轉垂直走向,地質造山運動讓水平沉積岩層隆起甚至翻轉,河流經年累月侵
蝕成為今日地貌,令人讚嘆。
【仰望栗栖溪一線天】
【栗栖溪一線天石壁】
回首栗栖溪一線天,我們完成了初探武界部落尋訪之旅,豐富的自然、人文、水利建
設、歷史與原民部落產業轉型結合觀光之典範,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再會武界栗栖溪一線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228.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ravel/M.1604363079.A.607.html
※ 編輯: shonn (59.124.228.82 臺灣), 11/03/2020 08:25:13
※ shonn:轉錄至看板 Nantou 11/03 08: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