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新潮流,要時尚也要很環保!
產品想要銷售到歐洲
你可能要先準備這張「綠色身分證」!
常常聽到的「#產品環境足跡(PEF)」
是歐盟推薦給企業展現「#循環經濟」績效的工具
可以分析出產品對環境的衝擊程度
再透過改善,來讓產品更環保🍀
台灣知名紡織布料工廠 #和明紡織
👑為國內第一家
依據歐盟「T-Shirt產品環境足跡類別規則」
完成「環保抗菌T-Shirt」產品環境足跡計算的企業
其16項環境衝擊指標計算結果
遠優於歐盟公告的基準值
顯示該產品對環境非常友善💯
透過PEF這種自我檢視的評估方式🔎
不但沒有影響產品和公司的競爭力
反而提供了重要的關鍵熱點改進機會
並創造客戶、企業、環境三贏的新藍圖!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詳美軍全面撤出阿富汗之後,早已浮上檯面的阿富汗難民大出逃,恐怕會持續好幾年。鄰國巴基斯坦、伊朗等已經提供數百萬美元的援助,但也警告,他們不會長期收容更多難民。 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63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
歐盟環境足跡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塑化、鋼鐵業的大麻煩!歐美開徵「碳稅」箭在弦上 台灣還有哪些沒準備好?(08/09/2021 今周刊)
歐盟與美國在近期釋放出將課徵碳稅的計畫,歐盟甚至提出全球第一個「碳邊境稅」計畫,尤其是對低環保標準國家的水泥、鋼鐵、鋁等產品課徵碳稅,一旦通過此法案,開徵碳稅將從2026年起分階段實施;此外,美國國會也正在研究推動對高碳排進口產品開徵碳稅的可能性,以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以出口貿易為主的台灣製造業可謂壓力山大!尤其是塑化、鋼鐵,甚至是資通訊產業強烈意識到,在整個製造生產環節,必須大幅降低他們的排碳指數,提高乾淨能源的使用,必要時必須投資於新的碳權交易作為避險工具。簡言之,降低碳排對於台灣的一級製造業而言,將攸關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及未來的行業發展。
隨著全球碳中和壓力和公司內部對ESG的日益關注,企業或機構投資人正在轉向進入碳排放交易市場。在歐洲,碳權交易基金市場是過去一年表現最好的商品市場之一,僅次於木材。歐洲碳權價格在過去一年中漲了數倍,並創下歷史新高。下圖是國際知名KraneShares全球碳權ETF價格走勢。
既然世界各國已經陸續訂出碳中和的達標時間表,那麼完整的碳權交易市場框架,建構企業對於碳權供給與需求的平台,將可以促進整個碳權市場的交易效率以及價格透明度,最終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完整交易市場框架 有助於企業碳權買賣
國際碳權交易的合約規格,基本上分為兩種(Carbon Credit)類型,一是自願減排(VER),在非規範或自願市場中交換的碳抵減;二是經認證的減排(CER),通過監管框架創建的排放單位(或信用額度)。基於此兩大類碳權規格,所謂完整的碳權交易市場框架,必須包含三個層次的交易市場。
1、除碳(或碳抵消)現貨市場(Carbon Offset Spot Market Place):主要目的是解決產業的碳權供需買賣、碳權國際認證問題及協助企業找到各種潔淨能源、技術資源等等。
2、碳衍生品交易市場(Carbon Derivative Exchange):主要目的是碳權價格發現及投資機構(或企業)的避險需求。
3、數字化的綠色金融交易所(Digital Green Finance Exchange):主要目的是容易進行跨國碳權買賣、加速碳權市場發行及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第一層是市場除碳(或碳抵消)現貨市場,例如北歐的Puro.Earth、新加坡今年5月剛成立的Climate Impact X(簡稱CIX)交易所,以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這三家交易所都屬於碳權現貨交易市場。首先我們來介紹Puro.Earth。
Puro.earth是世界上第一個提供工業除碳工具的市場,這些工具可通過開放的線上平台進行驗證和交易。該平台已經為一些世界領先的公司提供除碳服務,包括微軟和SEB(瑞典北歐斯安銀行)等等。
今年6月,美國那斯達克併購了這個除碳交易平台。那斯達克與Puro.earth的合作,將使全球企業能夠進入一個獨特的除碳市場,並使Puro.earth能夠通過那斯達克網路和技術平台,創建一個全球化、透明和經過認證的除碳現貨市場。
Puro.earth擁有嚴格的碳權驗證流程和驗證除碳方法的可信度,那斯達克將與 Puro.earth合作,通過建立一個由產業、學術界、買方和供應商代表組成的外部諮詢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綠能與新除碳技術方法的檢驗。Puro.earth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注於除碳的B2B市場。
至於Climate Impact X是一家由星展銀行、新加坡交易所、渣打銀行和淡馬錫聯合成立的碳權交易市場。Climate Impact X主要包含兩項服務功能,一是提供企業投資自然保育計畫;二是提供企業交易大規模高品質碳權的交易場所,該交易平台主要服務對象是跨國公司和機構投資人。
今年5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在媒體表示,CIX有望解決東南亞「碳權交易市場分散」、「市場流動性低且碳權品質堪慮」的問題。
國家級碳權交易平台上路 中國進一步實現碳中和
第三家是近期開始交易標準化碳權合約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2021年7月7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決定7月擇機啟動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的標準交易合約。最後,中國國家級碳權交易平台於7月16日正式開市。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在其官網上發文表示,根據生態環境部相關規定,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帳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中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又邁出實質一步,此次選擇發電行業作為碳市場的優先實施行業,後續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亦將陸續跟進。
第二層市場是碳衍生品交易市場,例如那斯達克商品交易所(Commodities Traded on Nasdaq),這是那斯達克在北歐的單一金融能源市場。在2010年11月1日之前,它被稱為「北方池」(Nord Pool)。
「北方池」是歐盟最大的電力衍生品交易所,也是歐盟排放限額(EUAs)和全球認證減排(CER)交易的第二大交易所,這個交易所提供各類能源的衍生品交易,例如天然氣、潔淨綠能等等,主要提供企業及機構進行期貨、選擇權避險買賣。
第三層市場是數字化綠色金融交易所,例如持有新加坡合規交易所牌照的Cyberdyne Tech Exchange (CTX)。CTX是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准的牌照並受其管制的數位資產及綠色金融交易所。該交易所成立於2018年,為合格的資產所有者和機構投資人,提供全方位服務基礎設施,包括資產型及綠色金融產品通證的初次發行、二級交易、結算和托管。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CTX交易所,其目標是成為全球綠色金融中心,以及成為第一家為發行商和投資者提供碳足跡揭露的交易所。就在5月份,CTX獲得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批准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及認可市場運營商牌照。鏈聞媒體曾報導,CTX即將推出的資產支持代幣交易所,預計開啓其專有的碳中和代幣(CNTs)跨境交易。
世界主要先進工業生產大國,陸續訂出碳中和的具體實現目標及時間表,台灣在加速邁向碳中和的過程,必須考慮完善整體碳權交易市場框架,一次到位、具體佈署。產業、金融機構、碳資產管理公司、諮詢機構、主管機關、碳權監測機構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協助企業面對未來減碳的挑戰,以及達到碳中和甚至零排碳的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108090001
♡
歐盟環境足跡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歐盟環境足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詳美軍全面撤出阿富汗之後,早已浮上檯面的阿富汗難民大出逃,恐怕會持續好幾年。鄰國巴基斯坦、伊朗等已經提供數百萬美元的援助,但也警告,他們不會長期收容更多難民。
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63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ITYbkRyJaM/hqdefault.jpg)
歐盟環境足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追求真相.深度紀錄.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6rvNbIadjw/hqdefault.jpg)
歐盟環境足跡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英國知名搖滾樂團『酷玩』Coldplay,近日發行睽違四年的專輯時,向外界投下震撼彈,表示未來他們會先暫停世界巡迴演唱會的計畫,直到能找到『碳中和』的旅行方式,謹慎思考舉辦巡迴演唱會對全球環境帶來的傷害。
因為光是 Coldplay 最後一次世界巡迴演出,就僱用了 109 名工作人員, 32 輛卡車,跟 9 名巴士司機,這些人前往五大洲,在 122 場音樂會上為 540 萬人演奏,而且他們都是搭私人飛機,人均碳排放量是一般商用客機的 40 倍。不過要計算 Coldplay 的碳足跡很不容易,但根據音樂行業的最新數據顯示,現場 live band 演出,每年在英國產生 40 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問題的不僅僅是航班,還有往返現場聽演出的粉絲也都是污染源,這些累積下來都是相當可觀的環境成本。
而在今年的馬德里氣候會議上也公布了年度的全球均溫,目前全球均溫已經上升 1 度,就快達聯合國警告的增幅標準,而且全球碳排放量比 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通過時,上升了 4 %;因此歐洲議會也正式通過表決,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宣示『氣候緊急狀態』的大洲,新任歐盟執委會主席更誓言,將在就任百日內提出『歐洲氣候法案』,全球都在因應氣候變遷做出努力。
雖然近年來,其實也常看到很多品牌、很多組織在推廣環保減碳的行動,也帶動環保袋、環保吸管,這些設計物的銷量,大眾意識確實逐漸提高中,不過在台灣,人均碳排放卻還是高居全球前 25 名,減碳是勢在必行,不過也因為環保、永續議題的推廣,容易出現『高認知度、低行動影響力』的落差。在一般民眾的認知都認為,我們要環保、要減碳,但個人心理面就不是這樣了,我們很容易對於氣候變遷、環保議題有『表裡不一』的立場,因為氣候變遷是累積性的,但我們通常很少有這種耐性,去等待幾十年後才發生的『改變』。
在歐美最近也有年輕人發起不搭飛機救地球的活動,瑞典的環保少女桑柏格也是為了參加馬德里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花了 20 天橫跨海洋,身體力行減碳救地球。但不搭飛機真的比較環保嗎?
雖然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只占全歐盟總量的 3 %,但每人平均飛一公里就釋放 285 克二氧化碳,碳足跡是所有交通工具最高的。單程飛行造成的二氧化碳,可能相當於一年開車通勤產生的量。但哪個交通工具比較環保,會根據旅途距離,還有乘客數量變化,如果是短程旅途,火車排碳量可能比飛機高,如果是長途旅行,甚至可能兩種交通方式排碳量差不多!
你對於降低碳排放有什麼看法?
為了節能減碳你又做了哪些實際行動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igIoaDZpb8/hqdefault.jpg)
歐盟環境足跡 在 #4#借鏡歐盟:環境足跡指標整體改善環境衝擊#黃文輝-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淨零趨勢下台灣農業的預期情境分析研究計畫#財團法人中正農業科技社會公益基金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