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資料庫有外流疑慮嗎
來函照登
=================
蘇醫師你好
我之前有在禾馨做nifty 因為檢體不用送香港
看到這個新聞想再跟您確認一次 因為基康居然是跟華大合作...非常震驚...
慧智的資料庫應該都在台灣沒有外流疑慮吧?
=================
說實話這個新聞前幾個月在國外已經燒一陣子了
但說實話我發現在台灣好像沒什麼人在乎呢(笑)
今天趁這個機會就來跟大家聊一下這件事情好了
在NIPS這個技術上
資料庫是很重要的
畢竟
這是運算的基礎
有了資料庫你才有辦法去比對
那資料庫怎麼來?
還記得前幾年我們自己剛研發的時候
很辛苦
畢竟台灣不夠大
但我們還是想辦法自己建起來了
但後來為了往其他國家推進
所以我們選擇了跟世界這方面硬體最強的illumina合作
但我們還是堅持必須自行具備開發運算的能力
所以我們合作的基礎是技術轉移
也就是什麼都必須留在台灣我們自己做
比較燒錢
但卻是根留台灣
自然也沒有資料庫外洩的問題
畢竟這樣這才是繼續往前推進的基礎
不然什麼都靠別人到了下一個世代你還是跟不上
但其他人怎麼辦?
你不可能一開始大家都建自己的資料庫啊
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對技術本身都很熟悉
所以尋求國外供應商的合作就是一條捷徑了
有些人是選擇把檢體直接送去國外做
有些人是在台灣做完基因定序之後然後送去國外進行分析
至於都送去哪裡呢?
不好說
有興趣的大家可以自行研究一下喔
其實說實話還是一樣的事情
一分錢一分貨啦
我們堅持自主研發這麼多年下來
成本自然是比較高
所以賣給其家醫院診所的價格自然也比較沒有彈性
所以或許為什麼到最後大家接受檢測的價格都一樣
但有時候醫院診所還是會選擇比較便宜的供應來源(畢竟利潤比較高啊)
這就是我們比較辛苦而且無奈的地方
不過
我還是會堅持下去的啦
品質
才是我最在乎的事情(再笑)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基因檢測服務廠商威健生技即將於1月底掛牌上櫃,作為海外基因檢測大廠總代理商,威健擅長為醫院客戶搭配不同基因檢測業務,並結合大數據分析服務,與客戶一起瞄準未來精準醫療商機,提供婦科、產前、癌症等領域基因檢測一站式購足解決方案。威健生技成立於2003年,目前主要產品與服務營收占比上,去年前三季代理儀器銷...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我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跑步越來越慢,覺得奇怪,在高一時確診,才知道我罹患了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得知之後傷痛萬分,但怕家人與朋友擔心,仍然強裝鎮定,陳醫師回想,「我高中畢業時還向同學誇下海口,說我有三大目標:第一,當醫生,希望治癒我的病;第二是唸博士班,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的機制;第三,是開漫畫店。」他笑著說。但隨著唸書過程,發現該疾病沒有治癒的方法,便萌生退意,總覺得無須多花心力在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因為內心的抗拒,陳醫師後來選擇的研究方向也都與該病無關,直到三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某一天,指導教授對他說:「你兼具『醫師、病友及家屬』的三重角色,不研究這個太可惜了 !」後來,陳醫師換個角度想,疾病能治癒當然最好,但若沒有辦法,只要有任何方式可以減緩其發展,還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帶著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陳醫師毅然決然踏上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之路,也在今年和日本相關單位聯繫,打算赴日進修肌肉病理學。
不過,他也感慨地說道:「前幾天我到台中參加一個神經肌肉病理的研討會,遇到當初診斷我的楊智超醫師,至今已過了十八年,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欣然接受,當我繞了一圈終於又回到這條路上時,楊醫師也要退休了。」在台灣,研究該領域的學者相當少,這類病例也因為不多,所以醫院並沒有資源額外培養一位該科的醫師。
因此,陳醫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或許有機會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而他也和我們分享,近年來在研究上愈做愈能發掘出有意義的成果,即使無法投稿論文,卻能滿足他探索問題的好奇心,甚至發現以前看似無關的所學,都能相互融通,能運用的資源也相對較一開始就投入肌肉研究來得多。言談中,陳醫師道盡一路走來的波折,但從他略帶喜悅的表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重回崗位」的堅毅決心[1]。
■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2]
■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
陳醫師接著說明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通常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有兩大因素,一是肌肉細胞本身無法正常運作,二是神經傳導出問題。醫師會透過臨床症狀和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來區分這兩類。分析過後,若判斷屬於肌肉類問題,牽涉到的基因大約有 150-200 個。
然而,早期的基因檢測並不發達,頂多鎖定特定一、兩個基因,採用桑格定序 (Sanger sequencing) 檢驗,效果不彰,所以即使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疾病類型,仍不曉得是哪個基因出問題,加上當時也沒有資料庫的概念,所以分析結果也就束之高閣,無法多加利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問世,檢測以組合基因 (panel) 的方式,一次可偵測多個基因位點,較過去更有效率。但是,陳醫師也點出其中的挑戰:「萬一測完結果是陰性,變成還要再找其他的組合 (panel) 來做,而一次檢測的費用大約四萬,多次檢測的醫療花費相當可觀,也會造成病患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即便病人願意自費,醫師也無法保證一次的檢測結果就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和治療方式。」
即使如此,基因檢測依然有其重要性。在看診過程中,陳醫師發現許多患者仍渴望孕育生命,也有家屬擔心自己帶有隱性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而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基因檢測,因此他決定自掏腰包,默默協助病友。
後來,病理科主任在跟陳醫師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此事,鼓勵陳醫師以募款方式執行,「基因檢測公益計畫」也就應運而生。起初,僅得到醫院同仁的支持與贊助,資源並不多。直到某一天,陳醫師接到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的電話,表示希望一起響應,並協助募款,後來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籌辦的攝影比賽,以及攝影作品的義賣,終於募得了兩百七十萬左右的資金,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3]。
■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群和基因遺傳相關,臨床上緩慢進展、逐漸惡化的肌肉疾病,可影響四肢、軀幹、顱面肌肉,並且在顯微鏡下,顯示有肌肉組織的不正常退化及再生。
而所謂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LGMD),指的是一群異質性的進行性肌肉失養症,主要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近端肌肉,以體顯性/隱性遺傳為主,與常見的性聯遺傳肌肉萎縮症(Duchenne裘馨氏/Becker貝克氏肌肉萎縮症)有所不同。LGMD最早是由兩位英國籍的醫師,John N. Walton以及 F. J. Nattrass,於1954年提出。據統計LGMD是第四常見的肌肉失養症,保守估計其盛行率約為20,000分之1。
罹患此病的患者,其共通點為近端肢體無力、萎縮,早期會發現患者爬樓梯有困難,或是蹲下後再站起來,需要以手撐地、撐膝蓋(高爾現象, Gowers Sign)。患者走路時會左右搖擺,呈現蹣跚步態(waddling gait),要把手舉高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並且觀察其肩胛骨會有左右不平均的現象(翼狀肩胛,scapula winging),小腿肌肉可能會假性變大(pseudohypertrophy)。
一般而言,兒童期發作的患者以骨盆帶的近端肌肉為主,而成人發作的患者會同時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肌肉,容易造成肢體活動度的限制,甚至須坐輪椅。大多數LGMD的患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並且臉部的肌肉、遠端四肢的肌肉在疾病早期不受影響。抽血檢驗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Creatine Kinase, CK)顯著上升。
依據患者的不同基因病變,其發病時間、疾病進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預後各有不同。依照基因遺傳方式的不同,可概分為體顯性遺傳(LGMD1),以及體隱性遺傳(LGMD2)兩大類,其中以LGMD2為大宗,病患數量相對較多。
LGMD有各種不同的亞型(subtype),是由於不同的基因突變影響不同的肌肉蛋白所造成。依據影響的肌肉蛋白不同,可概略分成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 的 病 變 (LGMD2C-F,P) 、 肌 小 節 (sarcomere) 相 關 蛋 白 的 病 變 (LGMD1A; LGMD2A,G,J)、肌纖維膜上(sarcolemma)運輸蛋白(Trafficking)相關突變(LGMD1C,2B)、核蛋白病變(LGMD1B)、醣基化(Glycosylation)相關蛋白的病變(LGMD2I)、泛素-蛋白酶體路徑(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病變(LGMD2H)等,目前已發現有超過25種亞型。
■為肌萎症研究鋪路,做到不能動為止
肌萎症基因檢測的費用每例3萬元,一開始陳燕麟醫師打算自掏腰包、每月挪用一部分薪資去做這件事。「3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太貴,但對許多病友來說,因病沒了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拿錢做基因檢測,想減輕病友的負擔。」陳燕麟說,自己經濟狀況算好的,還有工作,只要能溫飽,其它的錢想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任馬鴻均獲悉後深受感動,「陳燕麟醫師這股傻勁讓我和醫院同事們非常敬佩,但這公益之事,應集合社會之力,一起推動。」馬鴻均向院方呈報此事,耕莘醫院大力支持這項計畫,並成立專門的肌肉罕見疾病核心實驗室,也期待善心人士共同響應這個公益檢測計畫。
陳燕麟感謝醫院支持,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做多少算多少」。下位研究者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往前走,如同鋪路一樣,前面鋪好了,後面的人只要接力進行就好。
因為疾病曾經畏懼死亡,陳燕麟體悟生命脆弱,「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遲做總比沒做好,即早找到方向,或許這輩子不見得達到終點,但至少可以離終點近一點。靠近一點,看到的東西一定不同。」
關於肌萎症這個疾病,陳燕麟說,研究的前輩很多,很棒的研究者也很多。但他自信對於這件事的堅持無人能比,希望盡己所能,貼近這個疾病、找出更多可能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不過他相信,只要開始走,終點線就不遠[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2]
(大愛電視 DaAi TV)「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5f3f80d0bdde990006f93df9
[3]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4]
(罕見疾病基金會)「把疾病留在這一代!肌萎症醫師陳燕麟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http://www.tfrd.org.tw/tfrd/library_d/content/id/2541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罕病電子報 第35期」:https://dpt.cch.org.tw/upload/site_news/4614/1098/35_%E5%BD%B0%E5%9F%BA%E7%BD%95%E7%97%85%E9%9B%BB%E5%AD%90%E5%A0%B1%20%E7%AC%AC35%E6%9C%9F-Muscular%20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20(limb-girdle)-20200108.pdf
圖說:骨骼肌蛋白相關的肌肉失養症病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肌萎症 #肌肉萎縮症 #陳燕麟 #罕見疾病 #LGMD
罕見疾病基金會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 大愛電視 DaAi TV
罕見疾病基金會 / 彰化基督教醫院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全台罕見疾病發聲出版計畫:https://bit.ly/3sLwktw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業新SHOW⭐ | 亮點在台灣-先見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預防勝於治療!」相信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但往往人們在發現病徵後才做出應對與接受治療,有什麼辦法能及早知道身體的資訊呢?今天創業新秀要介紹給各位的「先見基因科技」透過基因檢測的方式,破解每個人身體裡的DNA密碼,提出翻轉基因醫療產業市場趨勢的商業模式,讓我們能做到提早預防與精準治療潛伏在身體內的疾病!
#基因檢測vs一般型健康檢查
基因檢測與健康檢查的不同在於,基因檢測能看出源自於父母的基因排序方式,通常不會有太多改變,除非因為外在環境刺激、飲食及生活習慣等,啟動了基因上不同的表現方式才可能變化,而健康檢查則是顯現近期的身體狀態。
#儲蓄健康靠這招
先見基因科技以「銀行」為概念,讓客戶進行檢測後將檔案建立於基因銀行中,透過每個月的定額存款為自己每年的健康檢查儲蓄「健康幣」,並有利息孳息。銀行每年會提醒客戶到合作的健檢中心透過健康幣進行健康檢查,也透過檢測結果來評估客戶是否需要定期接受特定高風險疾病的檢測,以掌握自身健康狀態並及早預防治療。利用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及微陣列平臺(Microarray)等技術,為亞洲人提供了專屬的基因檢測,大幅提高檢測精準度,檢測項目針對個人基因而包含:用藥與營養補充須知、常見癌症風險評估及老年失智等多項疾病。日前也因應疫情趨勢,推出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基因檢測服務,讓各位及早知道身體資訊,避免曝露在高風險的環境!
#掌握潛力人才與研究
臺灣有許多生技相關領域的學生畢業後即中斷原先的研究,使許多具有潛力的計畫戛然而止,先見基因科技發現這點後,並於103年開始與成大進行產學合作,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將成大研發的基因定序技術轉為商業模式並創立公司,延續更多生技相關研究,也為學生們帶來就業機會。
反轉市場區的商業模式與檢測技術的結合,讓先見基因科技榮獲109年度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破殼而出企業』的殊榮!
「透過基因檢測,每個人的生活品質可以更美好。」江淑華期許,基因銀行將翻轉過往醫療觀念,從預防端到治療端,打造完全客製化的精準醫療藍圖,提供民眾完整的守護健康方案。
創業亮點:https://taiwangov.com/fPiuq
#新創圓夢網 #亮點在台灣 #基因檢測 #破殼而出企業獎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基因檢測服務廠商威健生技即將於1月底掛牌上櫃,作為海外基因檢測大廠總代理商,威健擅長為醫院客戶搭配不同基因檢測業務,並結合大數據分析服務,與客戶一起瞄準未來精準醫療商機,提供婦科、產前、癌症等領域基因檢測一站式購足解決方案。威健生技成立於2003年,目前主要產品與服務營收占比上,去年前三季代理儀器銷售佔約24%、檢驗試劑銷售約佔27%、基因檢測服務約占47%,後續業務上,威健生技也積極在與診所、科技公司發展B2B業務,未來掛牌後,也將擴大與海外代理商合作,拓展東協等海外基因檢測市場。
#威健生技 #陳富鈐 #林怡杏 #基因檢測 #婦科 #產前檢查 #檢驗試劑 #精準醫療 #癌症檢驗 #次世代定序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癌症治理 - 精準醫學 (Precision Medicine) 及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NGS) - 李宇聰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一)甚麼是「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00:01
(二)甚麼是次世代定序分析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00:57
(三)次世代定序分析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在癌症治療中擔當甚麼角色? 01:58
(四)在治療肺癌上,會如何應用次世代定序分析 (NGS) ? 02:38
(五)為甚麼次世代定序分析 (NGS) 仍未被廣泛使用? 03:41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 K. Ferryman, M.Pitcans. What is Precision Medicine: 2018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Concerns Primer. Data & Society
2. G. Casey, D. Conti, R. Haile, D. Dugga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a new era of medicine. Gut 2013; 62:920-932.
3. F. Randy Vogenberg, CI. Barash, M. Pursel. Personalised Medicine Part 1: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into Theranostics. (2010).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 35(10):560-562, 565-567, 576
4.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types/precision-medicine (Assessed on 28 March 2019)
5. S. Ari, M.Arika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Future. 2016. Plant Omics: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pp109-135
6. https://www.welgene.com.tw/service/ngs/NGS_overview (Assessed on 1 March 2019)
7. http://163.21.2.100/a004/htm/8/hgp.htm (Assessed on 1 March 2019)
8.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Luo, S. Y., & Lam, D. C. (2013). Oncogenic driver mutations in lung cancer. Translational respiratory medicine, 1(1), 6.
9.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2018
10. Emmet JJ, et al. Cancer Discov 2017;7:596-609
11. https://www.esmo.org/Guidelines/Lung-and-Chest-Tumours/Metastatic-Non-Small-Cell-Lung-Cancer (Assessed on 1 March)
12.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nscl_blocks.pdf (Assessed on 1 March 2019)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什麼是「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查,如何應用在肺癌? - 康健雜誌 的相關結果
什麼是「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查,如何應用在肺癌? ... 次世代的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是把人體細胞DNA密碼的順序,用生物化學及 ... ... <看更多>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當全民健康覆蓋體系遇到次世代定序檢測之給付挑戰—日本的經驗 的相關結果
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 NGS) 技術納入健康保險給付體系中。其中,以日本. 為例,多項運用次世代定序(NGS) 技術的基因套組檢測,於2019 年獲得日本厚生勞. ... <看更多>
次世代定序檢測 在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健保邀集專家討論 - 衛生福利部 的相關結果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26)日邀請國內癌症專家召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專家會議,對於攸關癌症診療的新一代基因檢測納入健保給付模式提供建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