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 】之「中斷的影像」
最近有不少有關亞洲社會議題的電影,無論於各地電影節或獎項都得到很大迴響,但偏偏在所描述的城市未能上映,反而顯得更為諷刺。
每逢世界局勢風雲變色,無論是發生意識形態衝突、政權更迭或社會動盪,電影也難獨善其身。「M+ 網上放映︰擱置與重生」以此為出發點,探討影響各地電影文化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狀況。第二部分「中斷的影像」將於5月6日至16日舉行,呈現4齣來自摩洛哥、阿根廷、伊朗及柬埔寨的電影,深思電影人留予後世的作品,是如何受時代環境影響,並從存留下來的流動影像作品中尋找啟發,發掘創作的可能性。放映包括《無關痛癢的事件》、《拍不完的電影》、《伊朗電影︰消失的一章》及《金映歲月》。
===========================================
◤電影推介:《無關痛癢的事件》
《無關痛癢的事件》描畫和強調公民的不忿和高漲的抗爭意識,當年上映後旋即被政府禁映,散佚近四十年,直至2016年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電影資料館的檔案中尋回負片拷貝,才告重見天日。
《無關痛癢的事件》是在1970年代中摩洛哥經歷政局動盪後攝製,以紀錄式劇情片的形式拍下卡薩布蘭卡的工人社區。一群電影人在酒吧拍攝,又在街頭訪問途人對摩洛哥電影的期許。當劇組目擊一個忿忿不平碼頭工人殺害工頭,故事發展便突然轉向,他們開始爭論該如何呈現這宗事件,以及國家整體的就業危機。本片於1974年由一群畫家、音樂人和詩人獨立製作,虛構故事和赤裸現實間的鋪陳交疊迸發張力,撼動心弦。
網上放映另設多場座談會,將探討與選映電影相關的主題與概念。
日期:2021年5月6日至16日
詳情:https://mplus.org/3sa506c
費用:免費,須預先網上登記
#Mplus #意識形態衝突 #無關痛癢的事件 #電影 #電影文化 #座談會 #免費活動 #網上放映 #擱置與重生
M+,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相片由加泰隆尼亞電影資料館提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檔案 資料館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她四處奔走尋求挽回那個她奉獻半生的學術聖地,最終卻無力回天】閱讀全文:https://bit.ly/3wr7KzE
#熊景明 生於雲南昆明,原是當地澄江中學的英文老師。#文革 時期,因有親人在美國,她被批判為「修正主義苗子」,被遣往軍墾農場。經歷文革折磨之後,她抱著剛出生的女兒前來香港。
最初來到,她驚訝地發現,狄更斯、托爾斯泰的小說竟然隨處可見,她連忙將所能找到的世界名著一一買回,這樣當她女兒長大的時候就可以讀。也就是抱著同樣的信念,在被聘為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的助理後,她力盡心血地填補中心的館藏,甚至自墊資金,網羅親朋好友等「雜牌軍」幫忙。
當中最驚喜的,是採購人員在北京一家專門從廢品收購站收集書刊的機構,帶來了一套1949至1964年、每週一冊的《#內部參考》。至今這份標有「絕密」字樣的內部文件仍是世間孤本。另一次,她拿到1978年出版的《#新文學史料》的時候,自言是「開心到發神經。」
包攬中國近2800個縣,以至數千條鄉鎮及村級的紀錄,收藏了一整套始於50年代初的中央及地方報紙、雜誌……中心千方百計把偏僻的縣的縣志都收集在內。讓熊景明頗為自豪的是,「中心最大的貢獻,就是作為一個中國20世紀下半葉最完善的檔案資料館,」
2008年,熊景明退休之後,新聘的助理主任再無她當年的實權,中心慢慢沉寂下來。時代變了,2020年末,她在中大宣布「重組」中心之前數天才收到消息,之前校方並無任何諮詢。78歲的她到處奔走聯絡,查詢中大決定的原因,最終卻沒有任何回音,也沒有挽回的希望。
她沒有想過,這個學術聖地落幕的一刻,如斯倉促...… https://bit.ly/3wr7KzE
#延伸閱讀
專訪政治學者馬嶽:20多載研究香港選舉,「我的範疇被DQ了」👉 https://bit.ly/3qzdJy4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香港大離散 #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研究 #學術聖地
檔案 資料館 在 哲看新聞學日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廣島原爆隔年的老照片 90歲老翁現身指認是自己和妻子】#哲看新聞學日文
-
■被爆翌年撮影の恋人は「私と妻」 広島の男性、写真出版で名乗り
■原爆隔年被拍的戀人是「我和妻子」 廣島男子藉相冊出版自報姓名
-
🇯🇵原爆投下の翌年に広島市のデパート屋上から焼け野原を見つめるカップルを捉えた白黒写真。米国の大学で日本人研究者が約4年前に発見して以降、2人が誰なのかは謎だったが、人工知能(AI)でカラー化した写真集の出版がきっかけで同市南区の元カキ養殖業川上清さん(90)が「写っているのは私と後に結婚した妻」と名乗り出た。
🇹🇼一張黑白照片,捕捉到了在原子彈投下後的隔年(1946年),一對情侶在廣島市的百貨公司頂樓上,俯瞰著化為焦土的城市。在美國的大學,一位日籍研究者在大約4年前發現這張照片以來,照片中兩人的身分一度成謎,但藉著人工智慧(AI)彩色化後的照片集出版為契機,廣島市南區的前牡蠣養殖業者川上清(90歲)出面指出,「拍的是我和後來結婚的妻子」。
-
🇯🇵写真は2018年の広島原爆の日にツイッターに投稿され、被害のすさまじさと若い男女の姿の対比が話題に。男性は「亡き妻との思い出がよみがえった」と喜んでいる。
🇹🇼該照片在2018年的廣島原爆之日被發佈到Twitter上,原爆損害的慘景和年輕男女的身影形成對比,成為話題。川上清高興地說:「回想起了與已故妻子的回憶。」
-
🇯🇵隣の女性は51年に結婚し、娘1人を産んだ妻の百合子さんで、1月に90歳で死去した。
🇹🇼身旁的女子是在1951年結婚、生下一女的妻子百合子,在今年1月以90歲的高齡去世。
-
【新聞小檔案】
▌広島市への原子爆弾投下(ひろしましへのげんしばくだんとうか):
・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廣島市投下原子彈的歷史事件。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襲行動。
・原子彈爆炸造成廣島市超過10萬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毀滅性打擊。
・約有7萬人,因核爆的熱輻射和衝擊波當場死亡,包含時任廣島市長粟屋仙吉。
・到1945年底,估計因燒傷、輻射和相關疾病影響而死亡之人數,約有9萬至14萬人。
・至1950年止,共有20萬人因癌症和其他長期併發症死亡。
・截止2019年,統計的死亡人數達32萬4129人。
・美國在3天後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
・日本於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9天後,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1954年4月1日,位於廣島市中區中島町的廣島和平紀念公園開放。
・1955年8月,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開館。
・在日語中,如果將廣島縣、廣島市的「広島」用片假名寫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則通常是在描述廣島市原子彈爆炸的事件。(來源:維基百科)
-
【新聞單字片語】
★被爆(ひばく)⓪〔名〕:遭受爆炸
★翌年(よくとし/よくねん)⓪〔名〕:隔年
★出版(しゅっぱん)⓪〔名〕:出版
★名乗り(なのり)③〔名〕:自報姓名
★原爆(げんばく)⓪〔名〕:原子彈
★投下(とうか)①〔名〕:投下
★屋上(おくじょう)⓪〔名〕:屋頂上
★焼け野原(やけのはら)③〔名〕:焦土
★白黒写真(しろくろしゃしん)⑤〔名〕:黑白照片
-
【新聞關鍵字】
#広島|#原爆|#原爆ドーム|#原爆の日|#ヒロシマ|#写真
-
【新聞連結|#共同社】
https://this.kiji.is/685664651159929953
-
■FB:哲看新聞學日文
■IG:https://www.instagram.com/ay_japanesenews/
-
#台湾 #台湾人 #台日友好 #日台友好 #台湾好きな人と繋がりたい #日本 #日本語 #ニュース #報道 #記事 #日本語勉強中 #日本語勉強 #日本語翻訳 #中国語 #日文 #日語 #日文課 #新聞 #報導 #學日文 #日語學習 #日文翻譯
檔案 資料館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