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賽克特改革─中德合作的巔峰
1933年,一個德國人無法忘記的時刻,這年的1月30日,興登堡總統任命希特勒為總理,正式開啟所謂的「納粹掌權」時代。
很快的,希特勒開始不遵守凡爾賽條約的內容開始大規模擴軍,這對當時的歐洲,特別是昔日死敵的英法兩國無疑是個充滿壓迫的壞消息,但對當時的中國卻反而是個良機。
由於德國缺少原物料,尤其是當時高科技工業必備的稀土,擴軍的納粹政府必須尋找到穩定的貨源,那猜猜哪一個國家擁有最多的稀土?答案就是中國,而且還非常多(中國的稀土蘊藏量占了全世界的90%)。而且對於正在蓬勃發展的德國國防工業,它們也亟需開闊海外市場,一直與德國合作且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革的中華民國,無疑是個誘人的客戶。
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完全不甩凡爾賽條約限制的納粹德國政府,將可以進行更大規模極力度的軍事合作,這無疑是利大於弊的好消息。
於是中德兩國政府簽訂《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顧問團的性質也從最初的民間志願組織,轉變成有國家力量支持的軍事組織。而賽克特正是在此背景下來華擔任顧問團團長,這代表……他比之前任何一位團長擁有更高的權限以及更豐沛的資源,更何況他就任之前就深獲老蔣信任,而他也懂得如何使用以上所說的資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建軍問題上,賽克特反對蔣介石及國軍將領打算整編60~80個師的計畫,他認為「與其打造量多質差的大軍,不如先組建量少質精的精銳」,所以他提出只需先整編6~8師的新軍,之後再擴大規模至18個師(約30萬人)。
這個方案立刻遭到眾多國軍將領反對,其中以宿將─陳誠最為激烈,他認為:「中國那麼大,賽克特組建軍隊規模太少,根本不符合我國國情呀!就算要追求品質,起碼也整編30個師的規模比較洽當吧。」
其實老蔣也覺得賽克特的建軍方案不合己意,所以他順水推舟的將反對意見傳遞給賽克特,結果賽克特只是一句:「如果不按照我的方案,那我寧願辭職回國。」眼看對方態度堅決,老蔣只能批准賽克特的方案。
之後,賽克特奉命組建江南的防禦系統,除了建構出要塞及防線等硬體設施草案,他另外主張:「應當在江南地區鋪設鐵路,一方面這能解決剿共結束後被遣散軍人的失業問題,另一方面這是解決日後作戰時的運輸問題。」
從以上建議可看出,賽克特的眼光不只侷限於戰場,而是將國防與經濟及政治進行高度的結合。而且更厲害的一點,是賽克特後來推薦德國廠商負責鐵路相關事宜,如此就能為母國賺取收益,還能更綁緊中德兩國間的合作利益。一個建議能達到多項收穫,可見賽克特的才智之高。
接下來,賽克特繼續強化中國軍工產業,讓老字號卻殘破不堪的漢陽兵工廠恢復生產量並能生產新式的毛瑟步槍;擴建金陵兵工廠,並使之生產機關槍及衝鋒槍;又在鞏縣兵工廠設置中國第一個化學兵工廠,讓國軍擁有製造防毒面具以及毒氣的能力;另有株州炮廠、南京兵工署軍用光學儀器設備廠等新式工廠開始動工,這都成為之後抗戰重要的國防資源。
除了以上貢獻,賽克特任內最引起我關注及興趣的措施,則是裝甲兵團的擴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軍的裝甲部隊成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民國18年3月1日,當時稅警部隊將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移交給教導第一師騎兵團使用,但這批戰車的狀況不佳,以至於出現「鐵牛鐵牛,一走三拋錨」的揶揄。
後來魏澤爾強化特種兵的分類時,這批超輕型坦克就轉移至交通兵科,並搭配汽車、卡車等裝備進行搜索任務。
坦克雖然是兼具攻擊、防禦、速度的陸戰霸主,但造價昂貴而且極耗資源(比如在二戰時期的德國,打造1輛主炮口徑88mm的虎式坦克所耗用的鐵,可以用來打造21座105mm口徑的火炮),這對於國力貧弱的中國實在是很難用的奢侈品,所以國軍本來對坦克部隊不甚重視。
但後來國軍在與日軍的諸多衝突中,發現日軍坦克在戰場上威攝力極大,於是在1934年11月,國軍購買32輛坦克擴充實力,分別是16輛的英製維克斯六噸坦克,以及16輛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裝甲部隊的規模也隨之擴大。
新購入的武器中,維克斯六噸坦克搭載47公釐火炮,是國軍第一款擁有火炮攻擊能力的坦克(之前超輕型坦克只有配備機槍)。而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則是蠻有趣的存在,看名字也知道它擁有渡河的能力,由於國民政府核心統治區域是中國東南一帶,當地水道縱橫,這或許是國軍購買該款戰車的原因。但這款戰車的武器只有一挺機槍,11公厘的裝甲厚度則會被反坦克步槍輕易貫穿,真要說有何特長,除了水陸兩棲外,大概就是速度比維克斯六噸坦克以及卡登·洛伊德超輕型戰車略快了(英國的數據是時速43公里,國軍則說他們曾經催到64公里的時速)。
雖然客觀來看,國軍採購的坦克不算優質,但在資金有限的狀況下,政府已經是盡量擠出預算企圖提昇坦克部隊的實力,這樣的用心還是很值得肯定的。而經過一番補強,戰車隊擴編成為戰車營,下轄三個連(第一連裝備維克斯六噸坦克、第二連裝備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第三連裝備卡登·洛伊德輕型戰車),以及警戒排、通訊排、戰車偵查排等輔助單位。
話說到此處,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不是中德合作嗎?怎麼國軍是採購英國坦克?
這時就要跟大家介紹一下一戰到二戰之間的國際形勢。
首先,德國在一戰戰敗後被規定「不得成立坦克部隊」,所以德國直到1933年希特勒執政前,德國軍隊是沒有裝備坦克的,日後以閃擊戰聞名的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曾在他的回憶錄提到,德國最初只能用紙糊的假戰車當作演習,所以有些前來參訪的87學生還會拿鉛筆戳穿紙坦克,可見德國早期坦克裝備及研發上的弱勢。
另外,英國是全世界第一個製造出坦克的國家,所以在最初,英國坦克的質量其實較有優勢 (補充一點,即便後來德國在二戰中曾運用閃擊戰擊敗英法聯軍,但在坦克的攻防能力上其實是處於劣勢的。在古德里安的回憶中,德國坦克射出的炮彈,完全被法國的B1坦克彈開;而在相同距離下,法國的坦克炮卻能擊破德國坦克。所以真正成就德國坦克部隊威名的關鍵,在於德軍將坦克集中使用,運用高機動力打穿對方防線並包抄到敵軍後方,形成迅捷有力的鉗形攻勢。所以德國在二戰初期的勝利,更多是來自訓練的精良以及突破傳統思維的出奇制勝)。
不過既然是中德合作,沒有德國坦克就實在太說不過去了(畢竟德國不少軍火業者可是等著賺錢呀),於是在1937年,國軍採購17輛德國一號坦克A型(火力是兩挺機槍,裝甲厚度7~13公厘,時速約40公里),並裝備於戰車營第三連。至此,戰車營的編制為:
3個戰車連
(第一連裝備維克斯六噸坦克;第二連裝備維克斯水陸兩棲輕戰車;第三連裝備德國一號坦克B型)
1個補給連
(負責燃料、彈藥、衛生、行李運輸)
另有通信排、特務排、搜索連等單位。
只可惜當國軍採購德國坦克時,老將賽克特卻無法看到裝甲部隊真正落實德國化的場面了......
圖片為:
抗戰之前,國軍裝備的坦克型號
機關槍 型號 在 森爸的街頭攝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段影片內容是探討「為什麼 Leica M10 的反應速度會那麼慢」,影片中的攝影師將 Leica M 與 N 牌單眼做比較。看完這段影片想要說說自己的感覺。
首先,你拍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商業攝影或拍攝專業模特兒,Leica M 的速度以及手動對焦的確無法勝任,通常要反應速度快的自動對焦單眼或無反。Leica M 的定位原本就是街頭,紀實,一般我們認為步調相對較慢的人文攝影。當然 Leica 光學的成像很紮實之外,喜歡用 Leica 的攝影師是享受拍攝的過程,否則如果只是要快速的捕捉影像,比 Leica 快的相機市面上可多了。
我不懂的是為什麼很多攝影師希望把其他相機的功能全部加進 Leica M 裏,像是錄影,更快的連拍,更高的像素,自動對焦.....這樣去使用其他品牌的相機或使用其他型號不就好了何必要用 Leica M 呢?
這段感想不是特別為 Leica 說話,而這位分享者的出發點根本就歪了。期望攝影師們不要再把拍攝的工具拿來做一些無謂的比較,像是網路上一堆相機跟手機的畫質比較我也覺得很無謂。相機就是相機,手機就是手機,就如同徠卡就是徠卡一般,每個工具跟品牌都有自己的個性跟樣子,挑選適合自己需求的工具才是最重要的吧。
-
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想要出什麼樣的感覺。例如運動,一般都會想到大砲般的鏡頭跟連拍,但 Leica M 也可以拍運動,想想過去沒有自動對焦的年代,那些攝影師照樣拍攝運動項目。講到速度,如果對工具夠熟悉,Leica M 也是可以用來拍攝運動,但絕對不是像機關槍那樣的連拍,而是不同的風格,所以重點是你想要拍出什麼樣的感覺。
到底是你在用工具?還是工具在用你?
下面是一些我在騎公路車時背著 Leica M 拍攝的照片。
http://thisisethan.com/leica-m10-cycling/
#Leica #LeicaTaiwan #LeicaM
機關槍 型號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二支影片出爐!這次的主角是步兵的主要作戰武器─步槍。
一戰及二戰,手栓式步槍(也就是需要手動退彈殼的步槍)是各國步兵的主武器,直到二戰後期,各國才都紛紛讓士兵裝備半自動步槍(可以自動退彈),手栓式步槍這才慢慢退居配角(不過手栓式步槍因為擁有較穩定的瞄準度,所以現在被當作狙擊槍使用,仍活躍於戰場之中)。
中華民國國軍在抗戰前配備許多款式的手栓式步槍,或者應該說......配備太多種了!
這也是現代中國發展的悲哀,清朝末年給洋人胖揍了好幾頓,直到八國聯軍後,清朝才開始全國性的推動改革。在此之前,不同派系、不同省份、不同官員在武器裝備上各有選擇及喜好,所以在大清時期,武器的裝備已經相當雜亂(例如北洋新軍裝備德制武器、一些南方軍隊喜歡裝備較便宜的日式武器,而國產的漢陽造也是許多軍隊願意裝備的選擇之一)。好不容易,清朝在八國聯軍過後的庚子後新政加大改革力度,甚至已經有選定步槍型號打算統一裝備全國,卻沒想到一個擦槍走火,清朝竟然迅速滅亡,全國制式武器的構想也就暫緩下來。
接下來,中國民國除了最初的袁世凱執政時期還能維持統一,之後就是不斷的分裂,於是各勢力只能更憑本事搞裝備,武器型號也就更加混亂了。
武器的雜亂,代表後勤系統的負擔非常大,作戰也很容易發生不必要的誤差。所以抗戰前,國民政府終於宣布要以毛瑟M24步槍的改版作為全國統一的制式武器,這就是國軍第一款制式武器─中正式步槍。
可以的話,我其實蠻想拿中正式步槍拍片,但是一來我買不到中正式步槍(有錢的時候買不到,有管道可買的時候沒錢),二來我手上的毛瑟Kar98k是由臺灣的怪怪公司生產的拋殼版本,它非常棒地還原手栓式步槍的操作手感,尤其是把彈殼拋出的那一霎那,啊撕!我感覺超爽的!所以為了呈現手栓式步槍退彈的真實感(再加上Kar98k跟中正式步槍頗為類似,還且國軍有在抗戰中少量裝備),這就成為這次拍片的主角。
話說,我現在的裝備也就是步槍跟手槍各一,如果可以,真想買更多抗戰時的武器,像是:M24手榴彈、捷克式ZB26輕機關、MP18衝鋒槍。甚至我還想買許多經典二戰武器,例如:美國的湯普森衝鋒槍(黑幫的最愛)、德國的MG42機關槍(也就是電影搶救雷恩大兵在搶灘時虐殺美軍的經典槍種)、日本軍刀(好啦,我知道它實戰性很差,但它帥呀),但現實是......我沒有發大財,所以沒錢。
雖然目前的重演影片也只能拍到這,但希望以後自己有足夠的資源以及良好的構想後,能夠在嘗試看看這類型的影視作品,畢竟......我覺得挺好玩的呀。
機關槍 型號 在 機關槍型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機關槍型號」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FN MAG通用機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FN MAG(法語:Mitrailleuse d`Appui Général,意為:通用機槍;經常 ... ... <看更多>
機關槍 型號 在 機關槍型號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機關槍型號」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FN MAG通用機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FN MAG(法語:Mitrailleuse d`Appui Général,意為:通用機槍;經常 ... ... <看更多>
機關槍 型號 在 (淘寶開箱)玩具機關槍/軟彈槍/型號JF-75A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玩具 機關槍型號 -JF-75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