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近日林鄭一反過往「香港缺地論」,指「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以「程序繁複」的理由,開始將土地問題的矛頭轉戰「壓縮城規發展程序」。有大量近年已開始/即將落實就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及綠化上蓋面積、樓宇間距及樓宇後移等精簡審批的措施,亦有各種地產界、建制政黨及智庫提出更激進建議,包括修改城規條例、《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條例》,甚至揚言「簡化」公眾參與程序、「改革」補地價制度等,近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提議大規模放寬濕地緩衝區周邊的高度限制,向既有城規制度進行大手術,以期加快土地發展。
以上精簡流程的討論,流於實際的技術操作討論,艱澀難明,所以目前民間缺乏面向公眾的說明,使大家無法掌握相關技術改動,究竟正將香港城市規劃帶往何方。是次 #肢解城市規劃 專題特意邀請了幾位富有參與規劃程序的前線專業人士,透過深入小組探討各項精簡措施的關鍵課題,深入淺出解讀以上精簡城規措施對土地發展的成效、含義與潛在影響。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要掌握精簡措施的關鍵,需要先知道現時一個土地發展項目,由白紙一張到取得新地契,直至完成樓宇興建整個發展流程,究竟需要經過多少部門、法規及程序。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8月專研系列 #肢解城市規劃 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問題] CAD出圖比例- 看板Cad_Ca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AutoCAD 批次出圖實務篇2 模型空間繪圖+配置空間批次出圖 的評價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autocad 從模型批次出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AutoCAD 模型空間+圖紙集批次出圖應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AutoCAD粉絲團- 以下分享外掛程式,可以批次列印模型空間中 ... 的評價
- 關於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Mobile01: 首頁 的評價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724新加坡聯合早報
*【颱風逼近日本列島 可能影響奧運賽事】
24日,日本將有颱風逼近,據日本氣象廳消息,23日上午9時,南鳥島附近海域出現熱帶氣旋,預計24日上午將發展為颱風。 下周前期,必須留意颱風路線。如果颱風覆蓋日本列島,預計26日到28日左右的天氣很不穩定,會影響戶外賽事。26日的戶外賽程裡,有衝浪和帆船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4-1172993
*【約100名東奧會美國運動員沒接種疫苗】
美國奧會表示,在參加東京奧運會的613名美國運動員中,約100人沒有接種疫苗。美國奧會醫療主任芬諾夫說,567名運動員填寫了他們的健康史,絕大多數人回答說他們接種了疫苗。芬諾夫說,“83%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我們對此非常滿意。”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58
*【日本天皇宣佈東奧會開幕】
東京奧運會因冠病疫情延期一年舉行,東奧當天晚上8時在國立競技場以不接納觀眾的方式舉行開幕式,現場只有數百名官員和政要以及幾千名運動員參加。東奧開幕式共三小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57
*【東奧開幕式為1972年慕尼克奧運會被殺的以色列人默哀】
東京奧運會開幕式23日為在1972年慕尼克奧運會上,被巴勒斯坦槍手殺害的以色列奧運代表隊成員默哀。這是在奧運會上首次舉行默哀儀式。11名遇難者家屬長期以來一直要求國際奧會在奧運會開幕式上默哀一分鐘,但在週五前一直被拒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50
*【NHK:東奧主辦方面臨冠病檢測儀短缺問題】
據日本NHK報導,東京奧運會主辦方正面臨冠病檢測儀短缺問題,導致住在東京奧運選手村的運動員無法按計劃每日進行檢測。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43
*【以色列衛生部數據:預防冠病感染降至39% Delta毒株拉低輝瑞疫苗有效率】
以色列衛生部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受變異冠病病毒Delta毒株的影響,輝瑞疫苗在以色列預防冠病感染的有效率降至39%。不過,這疫苗預防感染者發展到入院治療的有效率為88%,預防重症有效率為91.4%。不過,以色列衛生部發佈的資料也指出,輝瑞疫苗預防感染者發展到入院治療的有效率為88%,預防重症有效率為91.4%。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4-1172922
*【歐藥局建議批准青少年接種莫德納的冠病疫苗】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23日建議批准在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中使用莫德納的冠病疫苗。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這款名為“Spikevax”的疫苗在青少年中的使用將與18歲以上的人相同,並補充說該疫苗產生的抗體反應與18歲至25歲的人相似。莫德納在5月份說,它的疫苗在青少年中安全有效。歐洲藥品管理局安全委員會表示,雖然青少年接種疫苗後的常見副作用與較年長的人群相似,但由於研究規模較小,該試驗無法檢測到新的罕見副作用或估計已知的風險,如心肌炎和心包炎。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55
*【雪梨部分地區疫情列國家緊急狀態】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州長貝雷吉克利安說,該州雪梨部分地區疫情已可被列為“國家緊急狀態”,呼籲聯邦政府緊急發送更多疫苗和資源。貝雷吉克利安23日也收緊抗疫限制措施,宣佈雪梨特定地區的非必要工作人員必須留在家中。她說:“我們有義務代表國家控制病毒。毫無疑問,這些數字並不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如果澳洲政府宣佈某某地區進入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就可為這地區發放救濟金和提供其他援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4-1172925
*【馬國證實有民眾接種疫苗被打空針 凱利:人為疏忽非關黑市買賣】
國家冠病免疫計畫協調部長凱利說,有關打空針事件發生在吉打州一個“得來速”(Drive-thru)冠病疫苗接種中心,涉及的護士被指打假針;當局展開調查後,該名護士承認本身疏忽,並受到紀律處分。凱利為此向全民道歉,並允許民眾今後接種疫苗時可錄影存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24-1172915
*【累計病例已過7萬 柬埔寨加速接種疫苗】
柬埔寨冠病新增確診病例持續處於高位,當局持續加緊推進疫苗接種,爭取早日達到群體免疫水準。柬埔寨自2月底出現的新一波社區感染仍在蔓延,雖然近兩周的新增病例逐漸減少,但過去一周平均單日新增仍有800多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24-1172920
*【25日起至31日 菲禁止從馬泰出發訪客入境】
菲律賓在Delta變種病毒導致冠病病例越來越多之後,決定對內對外都收緊把關,除了再次收緊馬尼拉大都會的防疫限制,也禁止從馬來西亞和泰國出發的訪客入境。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洛克在全國講話中說,從25日起至31日,在過去14天裡曾到過馬國和泰國的人一概不准入境。從海外歸國的菲律賓人將不受限於此禁令,但他們在入境後必須接受14天隔離。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724-1172918
*【泰國新增1萬4575起冠病確診病例 連續第七天破萬】
泰國23日新增1萬4575起冠病確診病例,再破單日紀錄,這也是泰國新增病例連續第七天破萬。泰國累計病例46萬7707起,其中九成為過去三個月的新增病例。該國當天新增114起冠病死亡病例,累計3811起。在新增病例中,有6085起來自首都曼谷和鄰近省份,由於傳染性高的Delta變種病毒的蔓延,這些地區受最新一波疫情的打擊最大。曼谷從週五起有更多場所被令關閉,以遏制冠病病例的攀升。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47
*【中國外交部:世衛第二階段溯源工作受政治化干擾】
針對世界衛生組織秘書處提出的第二階段冠病溯源工作計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說,這份工作計畫同第七十三屆世衛大會決議要求不符,同中國—世衛組織冠病溯源聯合研究報告的結論和建議不符,受到了嚴重的政治化干擾,是一份丟失科學客觀原則、缺乏合作精神的檔。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4-1172994
*【世衛組織呼籲各國合作調查冠病起源】
世界衛生組織23日說,所有國家必須合作調查引發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起源。中國週四全面駁斥病毒從實驗室洩露等說法,並抨擊世衛組織的第二階段冠病病毒溯源調查計畫透露出“對科學的傲慢態度”。世衛組織發言人Tarik Jasarevic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簡報會上就中國拒絕進行此調查說:“這與政治無關,也不是互相推卸責任。”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45
*【江蘇新增本土確診12例 無症狀感染者四例】
江蘇省昨天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2例(均在南京市定點醫院治療)。當日新增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四例,新增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一例,解除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一例。據“健康江蘇”微信公號報導,截至23日24時,江蘇省正在集中隔離和醫學管理的無症狀感染者42例(其中境外輸入23例,本土19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4-1173001
*【防疫不力 江蘇東部機場集團董事長馮軍被停職】
南京機場爆發疫情,中共江蘇省委決定,暫停馮軍東部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由錢凱法代理其職務。據新華日報報導,21日晚,東部機場集團公司黨委連夜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認為,這次南京機場發生的疫情,影響巨大、教訓深刻,對整個集團是一次深刻的教育。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4-1172981
*【知情人士:美暫無計畫就駭客問題制裁中國】
知情人士透露,針對美國指責中國涉嫌用駭客攻擊微軟系統一事,拜登政府暫時沒有計劃立即以經濟制裁中國官員的方式回應。據彭博社報導,兩位知情人士說,行政當局一些人擔心制裁在阻止中國未來發動網路攻擊上不如其他方法有效。但他們表示,美國沒有排除今後實施制裁的可能性。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4-1172996
*【氣候模型低估其強度 熱浪頻繁發生最讓科學家擔心】
氣象預測技術雖逐年提升,但仍有種種氣候謎團令科學家深感困惑,而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反常似乎成為了一種新常態。全球頂尖氣候學家、法國西蒙•拉普拉斯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沃塔德指出,在眾多氣候謎團當中,最令他擔心的是熱浪;他還指出,現有天氣預測模型往往低估了熱浪的強度。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724-1172927
*【菲律賓呂宋島附近海域發生規模6.7地震】
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發佈的消息報導,此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清晨4時49分,震中位於呂宋島八打雁省卡拉塔甘西南16公里處海域,震源深度116公里。當地時間清晨4時57分,同一地區發生規模5.1餘震,馬尼拉有震感。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說,這次地震為構造地震,可能還會發生餘震,預計不會引發海嘯。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4-1172982
*【印度暴雨造成山體滑坡 死者增至67人】
印度當局說,該國西部季風暴雨造成山體滑坡事故,導致馬哈拉斯特拉邦已至少67人死亡。印度西海岸的部分地區在24小時內降雨量高達594毫米,導致大壩的水量可能會溢出,迫使當局將人們從脆弱地區疏散。海軍和陸軍正在幫助沿海地區開展救援行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52
*【世界氣象組織:近50年來與水有關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最大】
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一份聲明中稱,與水有關的自然災害已在最近50年來造成人員和經濟損失數量方面災害清單中佔有主導地位。報告稱:“根據即將發佈的《世界氣象組織天氣、氣候和水極端事件(1970-2019年)造成的死亡和經濟損失圖集》,在此期間10次最大的自然災害中,造成人員損失最多的是乾旱(65萬人死亡)、風暴(57萬7232人死亡)、洪水(5萬8700人死亡)和極端溫度(5萬5736人死亡)。”造成最大經濟損失的十大自然災害中包括風暴(5210億美元)和洪水(1150億美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32
*【海地總統葬禮發生抗議活動 外國政要撤離現場】
已故海地總統Jovenel Moise的葬禮外有抗議者開槍並使用氣體,美國代表團和其他政要趕往他們的車輛。路透社的目擊者看到了氣體,並聽到了他們認為是槍聲的爆炸聲。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61
*【韓美副外長同意須緊密合作重啟對朝對話】
韓美兩國副外長在首爾舉行第9次戰略對話。韓聯社報導,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長)崔鐘建和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就韓美同盟、地區和全球合作、韓半島問題等進行了深入討論。崔鐘建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雙方一致認為,為推動韓半島完全無核化和永久和平取得實質性進展,韓美需緊密合作,早日重啟與朝對話。對於有關促朝重返對話的努力,崔鐘建表示,考慮到疫情形勢,韓美耐心等待朝方回應的同時,通過多種管道拓展合作空間,希望朝方能儘快作出回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24
*【報告:澳洲大多數穆斯林遭遇過偏見或歧視】
澳洲人權委員會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該國生活的大多數穆斯林都遭遇過偏見或歧視。這一報告對全澳穆斯林社區進行了廣泛調研,還開展了一個線上調查,來自澳洲各省和領地的1000多名穆斯林參與調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26
* 從法國進口的四款Le Gall奶油芝士因含有殺蟲劑,目前被召回。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昨天(7月23日)發出的文告,受影響的產品是150克包裝的Le Gall原味、大蒜香草和草莓口味奶油芝士,以及一公斤包裝的Le Gall天然奶油芝士。由於產品含有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即一種殺蟲劑,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通報系統
四款法國Le Gall奶油芝士含殺蟲劑 食品局下令召回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10724-117300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新加坡60歲以上年長者的冠病疫苗接種率有待提高,全科醫生表示會設法與未接種的年長者及家屬保持聯絡,瞭解並回答他們對疫苗的疑慮。
家庭醫生劉志華每周可為約100名70歲及以上的年長者看診,他通常會詢問他們是否已經打了疫苗,目前所有被問及的年長者都已接種。不過,一些來看病的年輕人則透露父母還未接種,主要是擔心身體過於虛弱,承受不了疫苗的不良反應。
「我們必須提高公眾對冠病疫苗的意識,疫苗對各年齡層的影響不一,一些年輕人接種後出現的不良反應較少發生在年長者身上,例如心肌炎。」
義工積極走訪年長者住家 上門說服或帶他們接種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表示已致函全科醫生與基層醫療業者,讓他們打電話勸導年長病患接種。義工也積極走訪年長者住家,上門說服或帶他們去接種。
劉志華說,當局起初說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不適合接種,如今又說可以,這讓公眾產生疑慮。他會這樣解釋:「由於當時沒有足夠的研究結果,我們只能採取格外謹慎的態度。如今已證實疫苗對有某些過敏反應的人也是安全的,醫生會在評估接種者的健康狀況後才決定他們是否適合接種。」
全科醫生聯繫年長者 解答疑慮鼓勵接種疫苗 https://www.zaobao.com/news/singapore/story20210724-117289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德國總理梅克爾週四出席了任內最後一場夏季記者會。她回顧了執政16年帶領國家應對五場危機,強調下一任德國總理將得重拾科技發展的步伐,確保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可以在數位時代保持競爭力。
在梅克爾看來,她執政期間先後帶領德國應對了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2015年難民危機、氣候變化和冠病大流行五場危機。
執政16年最後一場記者會 默克爾回顧帶領德國克服五場危機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24-117292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中國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連日暴雨引發洪災,冀豫兩省目前已啓動10處蓄滯洪區分洪。
河南洪災已致56人遇難 冀豫兩省啓用10個蓄滯區分洪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10724-117293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印度當局週五(23日)說,該國西部季風暴雨造成山體滑坡事故,導致馬哈拉施特拉邦已至少67人死亡。
印度西海岸的部分地區在24小時內降雨量高達594毫米,導致大壩的水量可能會溢出,迫使當局將人們從脆弱地區疏散。海軍和陸軍正在幫助沿海地區開展救援行動。
印度暴雨造成山體滑坡 死者增至67人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85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命運多舛的2020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今天終於登場。雖然現場觀眾不多,但今天傍晚在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的開幕式節目豐富多彩。
運動員在日本知名電玩如《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怪獸獵人》《尼爾》的配樂進場,象徵了本屆奧運的數位化特色,大家也在這特殊時期化身為電玩英雄。
不同於以往,這次奧運會受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延宕一年,大會也借開幕禮為疫情中的死難者默哀。舞蹈家森山未來的獨舞,更為1972年奧運慕尼黑慘案致哀。提醒大家奧運會宣揚人類超越性之余,仍有沈重和不可輕忽的部分。
【圖集】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登場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3-117284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拜登週四(22日)抨擊古巴政府鎮壓追求自由的古巴抗議者,並對古巴軍方負責人和領導襲擊示威者的古巴安全部門負責人實施制裁。
拜登譴責古巴當局鎮壓抗議 制裁相關官員和實體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3-117263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泡沫可怕,創業融不到錢而死亡更可怕
過去的一年,黑天鵝漫天飛,在投資領域有的賽道需要擠泡沫,有的賽道則需要重振旗鼓,尋找新的機會點。在近日投中網的專訪中,我做了相關分享,我認為,中國大陸將迎來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期,To B企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其中產業醫療產業重塑、工業自動化將是最大的機會之一。針對泡沫化的提問,我認為資金熱是雙刃劍,創業最可怕的是融不到錢死亡。創業者應該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適當廣積糧,合理儲備好過冬的彈藥,讓自己在賽道上跑得更快速更長遠,文末也給即將踏出校園的年輕人一些第一份工作的建議。
文章經投中網授權轉載。
回望過去二三十年,所有的熱點都有周期,即便不遺餘力的為AI奔走,但李開復依然認為,現在AI行業有些過熱。面對資金熱,李開復認為是把雙刃劍,「如果行業內估值不平衡,就會讓創業者在融下一輪時面臨很大的問題和挑戰。但如果有很多錢融進一個領域,也必然會讓那些能夠跑出來的公司,有更多的資金彈藥讓他們做更多的事情,增加他們的競爭力」。但他同樣提醒,比起資金熱,更可怕的還是創業公司因為融不到錢而死亡。
▎談趨勢:醫療產業重塑、工業自動化等領域仍有機會
投中網:過去一年,你的主要精力分配在什麼地方?以及2021年,你有發掘到什麼樣的趨勢?
李開復:過去這一年,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和前沿技術、自動化、醫療、消費互聯網、B2B和企業升級、教育等多個領域都在開花結果。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驅動下,中國大陸產業重塑迅猛推進。在所有產業重塑中,醫療以及生命科學產業是最大的機會。在醫療賽道,創新工場在數據AI、服務、器械、生物製藥等領域都進行了佈局,這些企業採用的很多技術都能創造出很多價值,能對產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宏觀上的影響。我也在快速地學習、在擴張我們的專業投資團隊。
技術方面,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大語言模型等,我認為都有很大的潛在價值。
教育方面,過去有一些機會現在有一些飽和了,但是有一些新的機會仍在不斷產生,我們也在持續捕捉這些機會。
從投資的階段來看,隨著我們資金體量的增大,我們逐步走向全階段、全鏈條的投資組合佈局。現在除了在早期投資之外,也在看增長期的投資機會,我們也有了規模更大的新基金來投更大的案子。比如知乎,我們是它的第一個機構股東,連投5輪一直押注到D輪。所以創新工場要做一個更全能的、更與時俱進的新賽道捕手,一個更全週期的參與者。
投中網:前不久知乎上市,作為知乎的天使投資人,在知乎上線之初就發掘了這樣一家“獨特”的互聯網企業,且最早一筆投資回報已經超過600倍。在早期投資階段,你如何一直保持敏銳的嗅覺?
李開復:針對不同的周期,有不同的投資邏輯和方法論。早期項目,我們主要看發展路徑是否樂觀,創業者是否特別優秀。這兩個條件對了之後,再根據具體案例微調一些條件。現在我們主要精力放在A-B輪,我們還要看公司的產品模型、發展方向、未來空間,所處的賽道是不是夠長,公司是不是能夠成為這個賽道的領導者等,這些都非常重要。
定位Tech VC的創新工場是技術型投資人,所以對於技術很強的項目,他們會特別認可我們,他們認為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優勢;對於那些技術不那麼強的團隊,他們也很喜歡我們,因為他們覺得在自身短板上,我們可以幫他補強。
投資知乎時,我們特別認可周源這位創始人,他有人文關懷,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在團隊初期技術能力可能有一些不足,我們就幫他的團隊補足。知乎走的這個賽道不僅夠長,而且對社會特別有意義。所以當時是基於這些理由,創新工場成了知乎的第一個機構股東。
投中網:從2009年創立至今,你一直不斷捕捉具備前瞻性的賽道,動作總是快人一步,比如AI、金融科技、教育等等。在一個賽道成為「熱點」之前,你做「押注」決策的判斷因素是什麼?
李開復:一個賽道之所以能成為好的賽道,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是政策紅利、有時候是市場紅利、有時候是技術驅動。所以我們要非常的細膩的去關注外界的變化。
投資人一定要隨時保持它的靈敏度,觀察到任何熱點事件,有趣的新知識,新的人群,新的市場,新的場景,或者國外的一些趨勢,都要保持靈敏度。讀的新聞也好,文章也罷,都要想這件事情如果發生,對我們的投資理念有什麼影響,會帶來什麼樣的新機會?
創新工場最獨特的是,我們能夠在技術領域,關注到一些好的機會。我們會通讀所有的學術論文,檢索能夠落地的可能。還會去看世界巨頭最頂級的應用是在什麼領域,如果我們發現這些巨頭成功把某一種技術,首次落地到一個場景,我們就會深度思考它的第二次落地可能在什麼場景。比如當年看到Facebook做了第一批人臉識別,我們就想除了在社交識別圖片裡的人臉之外,這樣的技術還能落地在什麼場景,有沒有投資機會。
▎談熱點:泡沫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創業融不到錢死亡
投中網:你一直不遺餘力為AI技術而奔走,現在看來,你會不會覺得這個賽道有些過熱了?
李開復:從過去的二三十年來看,其實每一個特別火的賽道都曾有「過熱」的階段。因為整個市場就會是這樣的現象,有一些特別有洞見的投資人,會做出一些價值主張的決策,然後市場會去追隨某些賽道。
如果突然有一大堆VC,帶了一大堆錢進一個領域,那一定會有些過熱。而後進來的VC,如果沒有對這個領域做深入了解,就會用更高的估值投一些不該投的項目,或者是把一些他們認為評估項目的一些標準經驗,「張冠李戴」錯誤用在某些項目上。總之,帶來的結果是,投了一些不該投的項目,或者以三五倍的估值投了一些項目。其實,如果行業內估值不平衡,會讓創業者在融下一輪時面臨很大的問題和挑戰。但另一方面,如果有很多的錢融進一個領域,也必然會讓那些能夠跑出來的公司,有更多的現金彈藥幫他們做更多的事情,增加他們的競爭力。所以,資金熱是一把雙刃劍。
AI當然有碰到過泡沫,我在2017年就預測,在未來的兩年會看到泡沫,我們現在確實看到了泡沫,甚至有一些融資很多、估值挺高的公司,現在都面臨一些發展的困境。碰到問題的公司,可能來自於創始人太誇大、太激進,或者用錢不夠節省。也可能是因為它走的賽道不正確,犯了一些其實可以提前預判的錯誤,或是投資人給了錯誤的建議。但在今天的人工智能賽道內,有10%-20%的企業面臨困境,這其實是市場選擇的必然,是正常的。
▎投中網:泡沫多時,有哪些應對策略可以保持投資回報率?
李開復:當泡沫很多的時候,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投資最終還是要回歸「創造價值」:創造財務價值,創造用戶價值,創造社會價值,這個本質永遠不可以偏離。我會不斷地告訴我們的創業者,不要太過度地去追逐最高的估值,或者被誰融了更多的錢,心裡感到不平衡。你最重要的事情是專注你的用戶,專注你的業務,發展出有價值的產品。
我們也不可能無視於這個泡沫,泡沫多往往意味著市場行情特別火。如果有投資人願意以合適的溢價來投資一些公司,那我們也會鼓勵我們的公司,適當合理地去拿這樣的錢,當然我覺得過度地去拿了五倍的估值,這反而會帶來麻煩。但如果是市場特別認可這個技術,我們會鼓勵創業者仍要去融資。因為融資本身不是一個我能夠錢花18個月,快花完了,再去融一輪,其實市場不是這麼理性的,市場會有過熱和過冷的情況。我們在市場很好的時候去多融錢,不是去要吸附別的VC,或者佔他們的便宜,而是說我們能在在更少稀釋的情況下,適度地能夠拿到我們要的「未來資金」。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避免當市場過冷的時候,融不到錢而死亡。因為創業只有一件事情是災難性的,就是融不到錢而死亡,而市場過熱、過冷,就會導致融資容易或者很困難,那既然知道有時候會很難,我們就要在在市場環境很好的時候要去融資,適當合理地增加融資速度和額度,未雨綢繆地補足「過冬」的彈藥。
▎談生活:家庭與事業,“工作狂”也要兼顧平衡
投中網:你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投資人,還是一位公認的優秀的父親。你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的關係?
李開復:家庭永遠是最重要的,這代表著當家庭有特別需要我的時候,面臨了比較大的挑戰的時候,我要放下一切去幫助家人,度過難關。這是我幾年前生病之後,最大的感受。
過去,我的做法是工作之餘,看看家裡需要做什麼。而現在,則是家裡有重要的事情,我一定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家庭和工作都要平衡,我覺得家庭和工作並重,確保我把工作裡重要的事情,也都能做好。
我們其實都是工作狂,過去更是工作狂。在我得了癌症之後,才了解到,假如生命只有100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一點都不想工作了,才會發現自己過去把98%的時間都放進工作,是一個非常愚蠢的做法。
投中網:這一段闡述,突然感受到你身上非常柔軟的那一部分。在你生病前後,你的生活飽滿度會跟之前有什麼變化麼?這個飽滿度不一定與事業是直接對等的關係,可能是你內心的一些新的體驗。
李開復:生病之後,其實還是有很多體驗的。剛才談到會重新對工作和家庭的關係進行排序。此外,我的健康生活理念也有很大改變。年輕時我認為我不運動,愛吃肉,晚上睡五個小時,也從來沒有生過病,因此就不會生病。生了病之後,才知道過去的想法也是這麼愚蠢。因為作為一個學科學、學理工的人,怎麼能用一個樣本來武斷決定自己是百毒不侵的呢?所以現在無論是在運動方面、飲食方面、睡眠方面,我都會想盡辦法去豐富自己的知識,因為如果能健康地多活十年,那麼這十年可能有一半的時間可以放進工作裡面,這樣就彌補了之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擠壓出來的工作時間,也能兼顧家庭生活。
至於工作方面,其實也有一些改變。過去的工作更多是按照一個定性、客觀的指標,更多考慮怎樣能夠有最高的財務回報,怎樣能夠有更多的人買我的書、聽我的演講。但現在想來這其實是片面且膚淺的東西。現在我更多考量如果我們成功投資了一個案子,是不是真的能夠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所以,生病之後,我更覺得投資這件事情財務回報是要關注,但同時也希望每個投資都能為世界創造一個正面的價值。
▎談就業:人生22歲-32歲,讓自己能夠像海綿一樣
投中網:最近又臨近畢業季,對於年輕人走出校園的第一份工作,你會給什麼樣的職業建議?
李開復:大學剛畢業,其實只是你的事業剛剛開始,千萬不要認為你的學習已經結束,過去你在大學裡面學到的知識,在十年以後再來回顧,會發現大學裡學的東西只是你的5%,95%的知識和積累都需要在實際工作的時候,經過實踐而學到的知識。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學習已經結束,現在就要去最大化自己的經濟價值。
對於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一定是不斷累積自己的學習能力,畢竟人生22歲-32歲這一段時間,需要讓自己能夠像海綿一樣,去吸收周圍所有有價值、有營養的經驗,然後了解真正有用的事情,這些東西不是讀幾本書就可以達到的。也不要太急躁地去認為我一定馬上要去創業,學習才是當下最重要的目標。
如果你最終的目標是創業的話,我會建議你倒過來,先想創業之前,自己該做一點什麼事情,才能最大化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然後提早創業的時間。如果一定要創業,我建議你做一個兩步的計劃,首先問問自己,「我需要學習什麼事情才能讓我創業成功有更高成功的概率?」你就會發現如果最終你要創業,最好加入一個創業型的公司,讓你能夠體驗各個不同的領域,各個不同的部門,從業務、行銷、產品、財務都要懂,這樣你才能夠去創業,否則你不懂的,就會成為你的短板。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般不斷的吸收新知,越來越多的「為什麼?」「這是什麼?」,需要我們提供不同知識,讓孩子持續擴充語言認知能力;同時,孩子的小手也不斷探索新事物,手部也隨著認知、感覺和操作發展,開始發展更進階的運筆、工具使用等能力。
今天,特別挑選了可以讓爸媽們帶著孩子擴充認知、運筆等能力的讀本和教材(包括寶皇共讀/操作時間也很喜愛的),年齡層涵蓋1-6歲,非常值得爸媽參考看看:
💟詳細圖文:https://bit.ly/2UizLHE
💟優惠團購:https://reurl.cc/v1AO4a
✅手指點讀書(有3個主題)
不用筆就可以點讀,只要用手指頭按壓書本就會發出聲音,相當科技與方便,學習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很適合1.5歲以上,要累積詞彙理解或擴充詞彙量的孩子使用喔。
✅寶寶認知黏貼書-擴充詞彙⨯認識圖片
認知黏貼書一共有4個主題(可愛動物、交通工具、趣味形狀、認識顏色),並附同圖案的著色本。每個圖片為魔鬼氈設計,且為厚圖卡較耐用,可以讓孩子練習手部撕貼促進精細動作
✅兒童小百科系列-認知學習⨯擴充知識
兒童版的百科全書,內容比較適合兒童理解,爸媽可以在親子共讀中大量擴充孩子各類知識:汽車、花卉、船艦、昆蟲、海洋生物、動物、狗狗、火車等,共17冊。非常推薦汽車小百科給車車控孩子,順著興趣可以擴充很多詞彙和知識喔~
✅馬賽克貼紙書(共2冊)
孩子先觀察白色處的顏色與形狀,然後貼上對應的貼紙,填滿圖畫。可以訓練手部精準度、視知覺、認知能力。
✅幼兒DIY小手工
共有3個主題:動物、交通、恐龍,免裁切的兒童版紙模型,練習摺紙、黏貼等技巧,有些會有零件的組合,考驗孩子空間建構概念與手部操作
✅IQ趣味擦寫書
這套總共20冊,但是價格卻超級親民喔,而且可以重複擦寫,深得我心! 這系列都是可重複擦寫的運筆練習本,會搭配有趣的描述和可愛圖案,讓孩子同時學習認知概念,增加趣味度。
#食尚夫妻獨家團購優惠
❤滿額大禮3選1(圖片詳見留言處):
組合A:經典童話繪本組(市價1000元)
組合B:專注力遊戲14冊(市價966元)
組合C:動物奇觀18冊(市價1440元)
凡購買滿$2000即選贈1套,$4000選2套以此類推,累贈無上限喔!但每組限量50套,送完為止,有喜歡手腳要快!
#請記得下單時需在結帳處的【訂單備註】想要獲得滿額禮的優先順序(若有贈品已贈送完,會依順序贈送)
❤️購買滿800元免運(包含離島,但離島開放全家,沒開放宅配)
❤️ 書名標示[嚴選]就是食尚夫妻推薦商品,老闆已給最優惠團購價。而全館其他商品,只要透過食尚夫妻的團購連結就可享8折優惠(進入購物車的結算處可看到食尚夫妻粉絲優惠促銷折扣)。
【團購說明】
(1)團購時間:即日~11/19(四) 23:59
(2)付款方式:『刷卡』或『超商貨到付款』
(3)運費:宅配與貨到付款單筆運費:80元;取貨免付款:63元,滿八百免運(包含離島,但離島僅開放全家取貨)
(4)出貨:
➡現貨-結帳後3個工作天內出貨,
➡預購-預計12月中旬出貨,若訂單有現貨及預購商品,將分2批寄,運費只算1次。
(5)所有開團教材與玩具皆經曼曼兒童職能治療師依專業和臨床經驗嚴謹評估。每個季末我們會把當季開團部分收入+個人捐款做公益,讓爸媽們團購育兒好物的同時,還能將愛心一起傳遞出去做公益。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曼曼職能治療師的育兒紀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孩子的大腦就像海綿般不斷的吸收新知,越來越多的「為什麼?」「這是什麼?」,需要我們提供不同知識,讓孩子持續擴充語言認知能力;同時,孩子的小手也不斷探索新事物,手部也隨著認知、感覺和操作發展,開始發展更進階的運筆、工具使用等能力。
今天,特別挑選了可以讓爸媽們帶著孩子擴充認知、運筆等能力的讀本和教材(包括寶皇共讀/操作時間也很喜愛的),年齡層涵蓋1-6歲,非常值得爸媽參考看看:
💟詳細圖文:https://bit.ly/2UizLHE
💟優惠團購:https://reurl.cc/v1AO4a
✅手指點讀書(有3個主題)
不用筆就可以點讀,只要用手指頭按壓書本就會發出聲音,相當科技與方便,學習的內容卻非常豐富,很適合1.5歲以上,要累積詞彙理解或擴充詞彙量的孩子使用喔。
✅寶寶認知黏貼書-擴充詞彙⨯認識圖片
認知黏貼書一共有4個主題(可愛動物、交通工具、趣味形狀、認識顏色),並附同圖案的著色本。每個圖片為魔鬼氈設計,且為厚圖卡較耐用,可以讓孩子練習手部撕貼促進精細動作
✅兒童小百科系列-認知學習⨯擴充知識
兒童版的百科全書,內容比較適合兒童理解,爸媽可以在親子共讀中大量擴充孩子各類知識:汽車、花卉、船艦、昆蟲、海洋生物、動物、狗狗、火車等,共17冊。非常推薦汽車小百科給車車控孩子,順著興趣可以擴充很多詞彙和知識喔~
✅馬賽克貼紙書(共2冊)
孩子先觀察白色處的顏色與形狀,然後貼上對應的貼紙,填滿圖畫。可以訓練手部精準度、視知覺、認知能力。
✅幼兒DIY小手工
共有3個主題:動物、交通、恐龍,免裁切的兒童版紙模型,練習摺紙、黏貼等技巧,有些會有零件的組合,考驗孩子空間建構概念與手部操作
✅IQ趣味擦寫書
這套總共20冊,但是價格卻超級親民喔,而且可以重複擦寫,深得我心! 這系列都是可重複擦寫的運筆練習本,會搭配有趣的描述和可愛圖案,讓孩子同時學習認知概念,增加趣味度。
#食尚夫妻獨家團購優惠
❤滿額大禮3選1(圖片詳見留言處):
組合A:經典童話繪本組(市價1000元)
組合B:專注力遊戲14冊(市價966元)
組合C:動物奇觀18冊(市價1440元)
凡購買滿$2000即選贈1套,$4000選2套以此類推,累贈無上限喔!但每組限量50套,送完為止,有喜歡手腳要快!
#請記得下單時需在結帳處的【訂單備註】想要獲得滿額禮的優先順序(若有贈品已贈送完,會依順序贈送)
❤️購買滿800元免運(包含離島,但離島開放全家,沒開放宅配)
❤️ 書名標示[嚴選]就是食尚夫妻推薦商品,老闆已給最優惠團購價。而全館其他商品,只要透過食尚夫妻的團購連結就可享8折優惠(進入購物車的結算處可看到食尚夫妻粉絲優惠促銷折扣)。
【團購說明】
(1)團購時間:即日~11/19(四) 23:59
(2)付款方式:『刷卡』或『超商貨到付款』
(3)運費:宅配與貨到付款單筆運費:80元;取貨免付款:63元,滿八百免運(包含離島,但離島僅開放全家取貨)
(4)出貨:
➡現貨-結帳後3個工作天內出貨,
➡預購-預計12月中旬出貨,若訂單有現貨及預購商品,將分2批寄,運費只算1次。
(5)所有開團教材與玩具皆經曼曼兒童職能治療師依專業和臨床經驗嚴謹評估。每個季末我們會把當季開團部分收入+個人捐款做公益,讓爸媽們團購育兒好物的同時,還能將愛心一起傳遞出去做公益。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AutoCAD 批次出圖實務篇2 模型空間繪圖+配置空間批次出圖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如果您是習慣 模型空間 放置圖框繪圖作業,透過這回的教學也可以享受配置 出圖 的高速效率,還可以延伸使用圖紙集讓 批次出圖 在上一個檔次喔 上 ... ... <看更多>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autocad 從模型批次出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配置 出圖 的教學https://youtu.be/4Xj3oXACtQo喜歡我的頻道,請幫我按讚,訂閱,分享,並且開啟小鈴鐺若有什麼問題想要了解,也歡迎留言在下方讓我知道 ... ... <看更多>
模型空間批次出圖 在 [問題] CAD出圖比例- 看板Cad_Ca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看過幾家公司的圖框
在出圖的時候都發覺有一樣的問題
那就是
假設是張1:30的圖,按佈滿圖指時 比例會顯示32.15 單位(U)
可想而知,手動改成1:30預覽,原圖面繪製的圖框會無法完整呈現
---
請教一下,這是代表當初在繪製圖框的時候,尺寸就錯誤嗎?
還是圖紙大小設定的差異問題??還是印表機設定的差異問題??
目前繪製作品集,礙於家中沒印表機
所以我都是轉PDF後拿去7-11印出來(我都是習慣 圖紙大小 設定成 ISO A3)
請大大們不吝指教,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10.2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