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起飛」28片拚10億票房 楊丞琳「靈語」接棒
楊丞琳、吳可熙、是元介、鄭人碩、主演「靈語」,片中同樣面臨女兒失蹤的「雙后」吳可熙與楊丞琳,兩人在醫院情緒崩潰的哭戲渲染力極強,讓全劇組為之動容。敬業的楊丞琳完美演出失魂落魄的悲傷狀態,刻意節食。
年度靈異懸疑驚悚國片「靈語」結合連環失蹤案、箱屍命案與靈異元素,成為今年的話題之作。楊丞琳在片中因女兒失蹤一年毫無音訊而悲傷度日的母親。
楊丞琳「哭得撕心裂肺」!繼《紅衣小女孩2》再挑戰驚悚國片《靈語》搶先看5大亮點、2個破案關鍵角
《紅衣小女孩》、《杏林醫院》 、《血觀音》、《樓下的房客》⋯⋯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嚇人」需要深入了解人心最深處的黑暗跟痛點,台灣的驚悚懸疑片總是能夠嚇破我們自己人的膽,即將在5月上映的電影《靈語》集合了金馬提名影后吳可熙、金馬提名最佳女配角丁寧、再加上繼《紅衣小女孩2》後再度挑展恐怖片的楊丞琳,除了黃金演員陣容,「女童失蹤案」開啟的故事光是看預告就讓人毛骨悚然⋯⋯
這次全台冰友都有機會喔
請大家衝一波,分享一波吧
電影5/12上映當天生日的朋友有豁免權喔!
我也知道有些人有好幾個分身,甚至抽了拿去賣票的 這是犯法的喔
拜託啦 想看電影就配合一下遊戲規則囉,不要用抽獎帳號來抽
按例如果你很常來留言互動,不是只抽電影票才來,卻一次也沒抽到的朋友,請讓我知道,給你豁免權喔千萬拜託,很常來留言的朋友,中獎機率一定很高的!!
▍參加贈票活動 ▍
1. 追蹤狄志為臉書粉絲團,告訴我你最愛的鬼片是哪一部? 為何想看《靈語》
2. @你的好友,一起來抽《靈語》
3.公開分享在朋友看得到的臉書
4.看完 如果覺得好看 請分享心得在臉書,朋友看得到的,然後截圖私訊給我
作為下次被選上的依據
▍贈票資訊 ▍
片名:《靈語》5/12-5/14 全台上映首輪戲院
#一人中獎一人獨享
當然跟朋友一起去等於打對折啦
幫幫獨立片商囉
須知: 生日到時有中獎私訊身分證
1.千萬不要拿去賣會被告 也會被我封鎖
2活動時間即刻起至5/6晚上八點
3.好看幫忙寫觀後感好口碑散出去
4. 活動內容如有調整,會再行公佈(通知)
5. 得獎名單將於原文留言處公佈,請自行留意,恕不另行通知
6.中獎者到時可到TVBS自取或匯郵資28元普掛來取票
7.得獎者需主動私訊
#靈語
甲上娛樂
樓下的房客演員名單 在 九把刀 Giddens K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瘋狂嘲笑電影裡的霸淩很誇張,很兒戲,很無腦。
真好,沒見過地獄,也沒打算相信地獄。
現在,就讓曾經住在地獄裡的觀眾說說話吧。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上一次看完九把刀的電影《樓下的房客》,認真地發揮中文系藍色窗簾的精神,寫了幾千字的電影觀後感;這次看完《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我有預感自己會再打一篇什麼東西,可能還是一樣會打一大篇,但不同於上一次認真研究電影畫面的感想,這些東西可能更貼近自己的心。
說真的,一開始我根本沒打算看這部電影,因為我看了預告。
預告給我的感覺,是一部九把刀發揮他一直都很飽滿的想像力,打造出來的刀式風格電影-誇張、白爛、搞笑跟熱血之類的,那種產物。這些東西我很喜歡,但我只想等DVD。
於是我先看了影評,包括一些稍微爆雷的影評。
然後我才去翻了幕後花絮,看了九把刀及演員被採訪的片段,在某個影片裡,九把刀說「如果你的小孩會打同學、殺同學…(中略)請一定要帶你的小孩來看。」這句話好像是一句玩笑,但我們也可以把它當成「如果你的小孩會霸凌同學,請一定要帶你的小孩來看。」
所以,我去看了。
我已經不是小孩了,但我曾經是小孩。
也曾經是,霸凌同學的小孩。
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會整場都笑不出來。
即使在應該要感到好笑的畫面也是。
因為我太了解那種「覺得好玩的感受」,那是我以前也感受過的東西。
而這種感受會讓你記得一輩子,但,是痛苦的記著。
我們太容易代入被害者的感受,容易同情被害者,站在被害者的立場去想事情。
因為我們都想當好人。
或著說我們都想讓別人覺得我們是好人。
那是我們長大之後的事了。
人生中的某些階段,我們會盲目地崇拜邪惡,就像大多數人的叛逆期一樣,好像壞就是帥,反對就是力量。
一個人這麼想,可能只有他是壞蛋,當第二個人、第三個人都開始這麼想,邪惡的崇拜便會壯大,成為一個強大的組織,就像以段人豪為首的三人組那樣。
然後,本來應該不好也不壞的同學(旁觀者),出於盲從或出於崇拜或出於懼怕的各種原因,默默地允許了這樣的組織。
但就像沒有魔王的世界裡不需要勇者,沒有被害者的世界裡,加害者的存在就毫無意義。
所以我們(加害者)或有意的或無意地,挑選出我們的「獵物」。
會被霸凌的學生也許是課業很好,受到妒忌,或課業很差,拖累大家;也許是胖子,總是流汗或行動緩慢,或是瘦子,看起來一推就倒;也許是長得好看的(但這個也許太少例子了,真的,至少我是沒聽過或看過)也更多可能是長得不好看的;也許是長得高的,太過顯眼;或是長得矮的,永遠都可以用鼻孔看他…
也有可能,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美不醜、課業平均、什麼人也沒惹,總是乖乖地過自己的生活…但他就是被選上了。
霸凌,說是有跡可循,其實也根本無跡可尋。
電影裡,老師對著試圖拯救自己的林書偉說「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是你,不是別人?」時,我掐住自己的手(事實上,整場我的手指一直扭在一起,直到演員名單開始跑才鬆開)。他當然有想過!為什麼?
但他不會知道的,因為--沒有為什麼。
或著,因為「好玩啊」。
可當你真的能問問這些人「哪裡好玩?」而他們也願意去思考的話,你仍不會得到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加害者也不知道哪裡好玩。「就是好玩啊」
這種惡意,很單純,單純得讓人感覺不出來它是惡意。
他們(我們)是真的覺得「好玩」,雖然我們根本不知道「哪裡好玩」。
正因為這樣,惡意才會在不知不覺中無限地長大,變成「怪物」。
這部電影裡,沒有真正的壞人。
每個看起來很壞的角色,都有他可憐的地方。
好像很壞的段人豪,在被說出家庭背景時失去了他一貫的「無所謂的笑容」,一瞬間就讓你切身了解這個孩子為什麼變成這樣…但他隨後馬上將自己的憤怒發洩在小怪物身上,剛剛你對他產生的同情感瞬間消失殆盡。
被火燒得亂七八糟,還沒人肯救她的女老師(大家只顧著拍照,連旁邊喊沖脫泡蓋送的男老師看起來也很搞笑),這樣的下場很可憐,而且她在「被火焚燒」這件事情上,也是「被害者」,但她可恨之處,完全掩蓋了她可憐之處,所以觀眾可能不會有太大的同情感受。
好像很可憐一直被欺負的大小怪物,其實也做了很多可恨的事--她們吃人啊!可是,她們為什麼吃人,也是可憐的原因,九把刀也在他的Facebook貼了怪物過去的故事,這裡就不多贅述。
好像很可憐也真得很可憐的林書偉,就是劇中充滿了最多可憐與最多可恨的角色。
他的可恨,他的壞,在我們看來,都是被迫的,都是不得已。
一邊打掃、一邊欺負老人;一邊餵血、一邊虐待小怪物;一邊進行獵殺大怪物計畫,一邊偷偷地幫怪物營造逃生路線。
他在好與壞的翹翹板上來回奔跑,卻沒有辦法處於平衡的位置,他不僅是翹翹板上的唯一一人,也是翹翹板本身。
翹翹板一旦變成平衡木,便不再是翹翹板。
所以最後他毀了翹翹板,毀了整座遊樂場。
殺最多人的是他(或僅次於大怪物),可我們終究無法苛責他,因為他是如此的可憐--就我們看到的。
包括他拆下鐵皮讓陽光照進地下室之前,那句被背景音樂蓋過的「對不起」,也讓人無法責怪他。
他好像是個好人,但他確實做了許多許多壞事。
《告白》裡有這麼一句話:「人人都想當好人,但沒有那麼多好事能做呀,所以最簡單當好人的方式就是--懲罰壞人。」
林書偉選了最激烈的手段來「懲罰壞人」,那些壞人也包括他自己。
而高百合是他所認定的「好人」,所以不必被懲罰。
把湯丟掉的那一幕讓我聯想到一個網路上的老故事:一個女孩(還是女司機?)被公車上的惡霸侵犯了,整個車子裡,只有一個人出聲制止,而那個人卻被女孩趕下車,當我們還在感嘆好人沒好報的時候,女孩把整台公車開往了懸崖。
最後林書偉比的射箭(或開槍)手勢,和他們在進行獵殺計畫時的手勢一樣,有人發射、有人接下,然後往下一個人去。
高百合當然沒有接下林書偉的箭(或子彈),因為她不懂,她也「不是那樣的人」,林書偉向各個地方發射,然後,自己接下,可以看做是自己佈局的手勢,也可以聯想成因果或「你發出去的惡意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然後,不停地吼叫,變成怪物。
全部燒成一團的同學們好像很無辜很可憐,其實也都是可恨的旁觀者,間接加害者而已。
都是,共犯。
藉由一部電影來告解自己的事情有點卑鄙,所以如果只是單純想看關於電影的感想可以從這裡開始跳過,直接拉到分隔線那裡吧。
身為霸凌同學的「加害者」,那些往事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我。
我是在國小的時候霸凌同學的。
你可能會想,國小生還能幹些什麼,再怎麼樣也不會嚴重到哪裡去吧?
如果那些事情不是我做的,可能我今天也會這麼想。
我是一個早熟的孩子,也是一個個性強勢的人。
我的個性開朗大方,人緣好,這些看起來應該是優點的地方,便成為了我的武器。
而「人緣」通常也是加害者所擁有的武器。
(不只在學校,出了社會能利用人緣做多少事情,你們一個個都比我還要清楚。)
因為我知道,只要我討厭這個人,而且顯露出討厭的模樣給同學(旁觀者)看,他們便會與我「同一陣線」,即便他們從來就沒有討厭過那個人。
因為他們「喜歡」我。或也可能因為他們「懼怕」我,更多的可能是他們「懼怕自己和大多數人不同」。
我從小就是個胖子。
可是被我霸凌的人也是個胖胖的女同學。
說真的,就算我記得這段往事至今,而且也把自己做過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我仍然不記得自己為什麼要霸凌她。
因為沒有原因,因為我就是某天開始就想欺負她了。
所有你能想到的,欺負胖子會做的事情,我都做了。
我根本毫無同為胖子的同理心。
而我身邊也沒有人能(或是沒有人敢)嗆我說「妳自己胖還敢笑人家胖」。
當霸凌的行為開始一陣子,似乎被發現時,我曾被老師叫去辦公桌旁,跟我一起霸凌她的男同學也跟了過來。
老師說「你們為什麼要欺負她呢?」
我只是笑。
同學卻幫我回答「因為她很臭啊。」
老師說「胖胖的人都比較容易流汗,才會有一點味道啊。」
那個男同學卻直接摟著我的肩膀說「她(指我)就不會啊。」
然後我們繼續嘻嘻哈哈。
老師最後跟我說「妳是班上很有影響力的人,不能帶頭做壞榜樣影響同學。」
我沒聽進去。
霸凌的行為持續著進行。
看她難過或哭泣,我心裡就覺得很高興--真的,那就是「單純的惡意」,全然沒有自覺的惡意。
直到某天,她沒有來學校了。
那一天,我也沒有反省,甚至我還覺得很得意。
她過了幾天才來學校上課。
我沒有繼續對她做出什麼事,可是「排擠」的風氣儼然已形成。
有另一個班上同學,選擇和她走在一起,那是個以前和我不錯的同學。我沒想拉攏她,她也沒試圖說服我什麼,自然而然的她也成了被排擠的對象。
直到畢業,她們倆都是被排擠的人,連畢業紀念冊裡的團體照也沒人願意跟她們一組。
直到畢業,我也不覺得自己有錯。
國小畢業後,她在路上遠遠地看到我,她會繞路。
我從這個時候開始,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可是我還沒有完整地自覺。
上了國中我的人緣仍然很好,還當上了班長,似乎一如往常。
可我卻沒有再像以前那樣欺負同學了。
但,霸凌的事情仍然存在於學校,也存在每個班級裡。
我從加害者成了旁觀者。
有一個小小的契機。
國中三年級的某天,班上某個男生A在欺負一個胖胖的男同學B。在這之前B也已經被欺負了好一陣子了。
A把B推上講台,在全班的注視下挑釁著B,用手推他,一附希望他還手的模樣,還一邊笑著。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突然覺得很煩燥。
然後我站起來,往前走,推開A,擋在B的前面。
我不記得我說了什麼,只記得A說「關妳什麼事?」
但我沒有退讓,因為我知道A不敢欺負我,因為我知道自己不會像國小那個關心被害者的女生,也一起進入被欺負或排擠的行列。
於是A走掉了,這場糾紛便停止。
隔天,B的媽媽到了學校。
我記得B的媽媽和老師在教室外講了很久的話。
然後我被叫過去,B的媽媽送了我一個音樂盒,不停地跟我道謝。
B的媽媽說,B的舅舅還是哪個親戚是有在混的(大概是這樣吧),如果B出了什麼事就會來學校處理,「還好妳阻止了這樣的事情」她是這麼說,我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只記得這句話。
當時,收下音樂盒的我覺得異常尷尬。
而那種尷尬感,多年以後我才明白為什麼。
因為我應該可以更早阻止這件事。
因為我當了沉默的旁觀者,間接的幫助加害者很久了。
因為我也曾經是加害者。
那種尷尬感,就是罪惡感加上羞愧感而生的。
我也曾體驗過一小段被害者的感受,真的,只有一小段。
前面說了我一直以來都是個胖子。
升上高中的我剛開學被學長稱為如花,在那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班上,一開始男同學們(我沒有女同學)也曾想試著用言語欺負我。
但我踹飛了桌子,即時展現了自己並非弱者的個性。
可是被害者之所以會成為被害者,就是他們對於「反抗」這件事,較難做到。所以欺負和霸凌才會越演越烈。
多年以後,藉著Facebook,我加了那個國小時被我欺負的女同學好友。
我知道她後來還去了國外念書,她也瘦了變漂亮,還有一個疼愛她的男朋友,到現在一直都很幸福。
我真的真的真的,鬆了一口氣。
我的心裡有那麼一塊禁地,放著那一段回憶,沒有忘記,因為罪惡感,因為非常的害怕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會影響到她的人生,就算只有一點點。
我在心裡做過許多假設。
要是那天之後她就從此不再來學校,要是那天之後她就轉學了,要是那天之後她傷害自己了,要是那天之後…
我很害怕。
這是當時的我沒有想到的事。
可就算我因此鬆了一口氣,罪惡感仍沒有消失。
距離我的國小畢業已經快要二十年了,那些愧疚與罪惡感仍然沒有消失,還存在我的心裡。
去年,我曾做過一個夢,夢裡有她,還有我的其他朋友。
我們在玩一個生存遊戲,每個人要找到解藥,不然時間一到都會死。
而我在找到第一瓶解藥時,便保護著解藥,不是自己喝下。
別人要搶我的解藥時,我大喊「那是要給ooo的!」
ooo,就是她的名字。
醒來之後,我知道自己仍陷在那個後悔的漩渦裡。
我一直沒有和她道歉,即使到現在也沒有。
我總是想著她現在過得這麼好,我突然為了年代已久的往事和她道歉,不是很蠢嗎。或是想著我要怎麼開口,在心裡預演了好多次。偶爾我也會想像這樣公開在自己依賴已久的Facebook,但我也對自己的過去感到羞愧而沒有實行。
今天,是我的國中同學會。
我的國中班導師也來了,她問我們「想對15歲的自己說些什麼?」我開了玩笑說「不要隨便相信男人」。
國中的老師與同學都不曉得我國小的事,可能也不知道我國小是個霸凌同學的壞傢伙。
但我真正想給忠告的是11.12歲的自己。
「千萬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傷害別人,對別人做不好的事。」
「因為那些惡夢般的事也許不會影響到他們,但會跟著妳一輩子。」
功與過從來不是互相抵銷的。
善與惡也是,你做了一百件好事,的確是好事,但不會因此消去你做過的惡事。
真心感謝這部電影讓我有了藉口抒發心裡很深層的感受。
----分隔線----
回到電影吧。
如果任何一個電影中的「壞人」,最後沒死,活了下來,一定會被很多觀眾罵,怎麼惡人沒有惡報?
所以他們是一定得死的,好像天理循環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可是現實中,死了或許才是最簡單的贖罪方式。
有些罪惡就是會跟著你一輩子,即使你看起來是個局外人。
我們很喜歡教導被霸凌的人「如何不被霸凌」,或是對著霸凌別人的人「說明霸凌的邪惡」,但我們會忽略他們不認為霸凌是邪惡的事,而教導如何不被霸凌也是無稽之談,就算你照著做也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別忘了隨機挑選這回事。
反抗加害者是最難的,幫受害者反抗加害者更難,這代表你要從旁觀者跳脫,成為一個新的身分--「拯救者」。
太難,但那是我們都該學習的事,不是救被害者,而是救你自己。
---又是關於自己的事情分隔線---
最後再說一下,這部電影我是和國中同學去看的,在同學會結束之後。
而其中一個就是國中時被霸凌的同學B。
同學會時,某個同學說,當初B雖然都被班上同學欺負,但某次別班的人欺負B被班上男生知道了,他們全衝去找別班同學理論。
「只有我可以欺負你,別人不行。」
不過那時我們從未想過「那為什麼我們可以欺負你?」
電影裡林書偉問了為什麼,但是沒有解答。
你現在有解答了嗎?
好在B真的是一個好好先生,他笑著說都是過去的事了,大家只是情緒比較容易激動,喜歡鬧他而已(他真的這麼說,我都快哭了我)。
有時候我會在新聞上或什麼地方,看見因為被霸凌而傷害自己甚至結束自己生命的孩子。
那都讓我覺得,我很幸運。
我也覺得我的同學們很幸運。
能被原諒,真的是一種幸運。
樓下的房客演員名單 在 李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要來好好說一下沒得獎感言了,
其實我真的真的真的看很淡,
但還是有好多人來安慰我讓我有點不知所措😅
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覺得自己可以跟金燕玲那種等級的前輩們競爭同一個獎,
所以光是被擺在同一個名單內就已經讓我覺得我光耀門楣了😂
然後先說好這篇會長到哭,
但是你們還是要看完跟按讚😌
謝謝金馬獎,
謝謝評審,
謝謝我的朋友家人們,
尤其是和平女孩、貴人Tom & Pheebe、咪咪,
謝謝媽媽,
希望我沒有讓妳後悔容忍我一路任性到現在。
謝謝樓下的房客 The Tenants Downstairs全劇組,
你們真的非常辛苦;
尤其是史上最棒造型組&嘉義二人組對我的照顧,
我會愛你們到世紀末❤️
特別謝謝加加,
真的真的非常非常感謝妳對我做的一切一切😭
謝謝姚坤君老師跟朱宏章老師,
你們是我愛上演戲最關鍵的兩位老師;
謝謝我的對手演員莊凱勛 Kaiser - Chuang,沈哥,林北村(北村豐晴)跟林敬倫Sean,
如果不是你們帶給我極大的安全感,
也不會有這樣毫不扭捏的陳小姐;
謝謝導演崔震東 Adam Tsuei這麼勇敢這麼慧眼獨具的將樓下的房客成功展現,
你成就了我,
也成就了台灣電影很重要很關鍵的一個事實-
就是我們真的做得到這樣規模的製作,
這樣毫無保留的表演,
這樣極度想證明台灣電影不會輸給國際的野心,
也希望觀眾都可以感受的到。
感謝的話說完了,
接下來想要說一些比較心裡的想法,
我覺得如果自己是打從心底的熱愛一件事情,
就算現實很殘忍很無情的在打擊你,
你仍舊是會一直堅持,
你仍舊是會無法放棄。
就像八月的導演張大磊說的「可以堅持一件事是很奢侈的」,
我很幸運能夠擁有這種奢侈的享受,
我會一直這樣享受下去奢侈下去。
最後我想說的是,
「電影」是一個跟社會有很密切連結的產物,
不管是看戲的人還是拍戲的人,
都希望大家可以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有更多的關心,
對人可以有更多同理心,
尊重所有的生命,
支持婚姻平權,愛最大!!
謝謝昨天的夢幻之夜,
我以後一定會再回到那裡的✨
樓下的房客演員名單 在 楼下的房客的全部演职员 - 豆瓣电影 的相關結果
演员 Cast ; 任达华Simon Yam 演员Actor (饰张家俊(房东)) 代表作: 红海行动 ; 邵雨薇Ivy Shao 演员Actress (饰张颖如(颖如)) 代表作: 甜蜜暴击 ; 李杏Sophia Lu 演员 ... ... <看更多>
樓下的房客演員名單 在 《樓下的房客》尺度無上限!金鐘影帝莊凱勛、周孝安 - 美麗佳人 的相關結果
繼上回公布詭異房東任達華、同志教授李康生以及女房客穎如後,九把刀的黑色奇幻代表小說《樓下的房客》最新的7位神秘主演名單終於公布了!金鐘影帝莊凱勛、高人氣男星 ... ... <看更多>
樓下的房客演員名單 在 樓下的房客 - 維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角色名稱, 演員姓名, 介紹, 真實身分 ; 房東,喜愛偷窺房客。 警校147期第一名畢業,曾參與連續殺人魔黃四郎案子,為了證實黃四郎的精神狀況,自告奮勇去精神病院臥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