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思 ◎唐捐
現在
沒事了
你站
起來
又坐下
寫字
劃掉
站
不起來
卻走得
出去
地上有
鉛
Coca-Cola
明信片
坐下
假寐
而真想
就說沒
事了
捏,碎
又想它
復原
--
◎作者簡介
唐捐,本名劉正忠,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生於嘉義。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現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曾主編台灣詩學學刊。曾獲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高雄市文藝獎、一九九八年度詩人獎、五四獎之青年文學獎等。著有詩集《無血的大戮》、《暗中》、《意氣草》、《金臂勾》、《蚱哭蜢笑王子面》,及散文集《大規模的沉默》。
--
◎小編 #三進 賞析:
分行的藝術,就是流暢度控管的技術。應該不會有人想把流暢度搞壞吧?不,相反的,有時弄亂,反而更符合詩人要傳達的情境。
次元切割尊者唐捐(這我擅自取的),除了會在同一行文字中,切出子母畫面(比如〈無饜的青春〉、〈小賦別〉,請自行翻閱《金臂勾》)。還會透過分行,微操斷句,來達成效果。〈無意思〉即是最明顯也最具啟發性的作品。
#碎裂的技藝
〈無意思〉全詩切得細碎,兩到三字就分行,一句話砌成絆腳矮牆。恰如心緒不安、心神不寧時的狀態。
心中有個掛念的念頭,雖然企圖把注意力轉向身旁瑣碎的事物,想從煩躁中分心。想寫東西卻寫不出來、想出門透氣卻並不想真的走出去。唐捐刻意用極瑣碎的斷句來還原此狀態,讀起來斷斷續續(實際讀出聲音會更有感),即便你還沒讀懂文字的意思,感受上已經夠煩了吧?
反之,那些令你讀起來覺得身心流暢的詩句,或許就是詩人細膩安排分行的結果。
說到分心的企圖,唐捐〈無意思〉與楊牧〈蘆葦地帶〉那種,透過繁複的描述,以敘述把思緒拉遠的方式,恰好形成兩種絕妙的對比。(但毫無疑問都是傑作)
#你也來拆拆看
拿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例子來實驗,如果把大家都讀過的楊喚〈夏夜〉,拿來修改會怎樣。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
來了!來了!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變成:
當街燈亮起來
向村莊
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
輕輕地
來了
來了
來了
從山坡上
輕輕地
爬
下
來
了
切成這樣的夏夜,欲言而又止,你覺得是什麼,正在從山坡上,爬下來呢?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唐捐 #無意思
楊牧作品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 ◎周倫佑
皮膚在臆想中被利刃割破
血流了一地。很濃的血
使你的呼吸充滿腥味
冷冷的玩味傷口的經過
手指在刀鋒上拭了又拭
終於沒有勇氣讓自己更深刻一些
現在還不是談論死的時候
死很簡單,活著需要更多的糧食
空氣和水,女人的性感部位
肉慾的精神把你攪得更渾
但活得耿直是另一回事
以生命做抵押,使暴力失去耐心
讓刀更深一些。從看他人流血
到自己流血,體驗轉換的過程
施暴的手並不比受難的手輕鬆
在尖銳的意念中打開你的皮膚
看刀鋒契入,一點紅色從肉裡滲出
激發眾多的感想
這是你的第一滴血
遵循句法轉換的原則
不再有觀眾。用主觀的肉體
與鋼鐵對抗,或被鋼鐵推倒
一片天空壓過頭頂
廣大的傷痛消失
世界在你之後繼續冷得乾淨
刀鋒在滴血。從左手到右手
你體會犧牲時嘗試了屠殺
臆想的死使你的兩眼充滿殺機
-
◎ 作者簡介
周倫佑,1952年出生於四川西昌,1970年開始現代漢語詩歌寫作,1986年與藍馬,楊黎等人創辦《非非詩刊》,發起了非非主義詩歌運動,為大陸第三代詩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作品被翻譯成英、德、日多種語言。作為詩學理論家,亦著述了多本書籍如《變構:當代藝術啟示錄》、《反價值》、《拒絕的姿態》、《紅色寫作》等等。主持編選《打開肉體之門》、《褻瀆中的第三朵語言花》等書。
-
◎小編淵智賞析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在先前曾經賞析過周倫佑的另一首詩〈鄰宅之火中想我們自己〉,寫到周倫佑寫詩之核心意旨,是為了替所有被結構所框限的道德,進行一場烈焰式的革命,尤其戟指由國家對於整個社會體制進行的掌控,而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也具有類似的命題。
這首詩完成於1991年1月四川峨邊沙坪茶場勞改所,當時的周倫佑因為被認定為思想犯而接受了中共的勞動教育改造,勞改所賦予他的空間與處遇,使他開始深刻地思索國家/個人暴力之間的邊界,同時也對自己的詩學進行了更深的叩問。也因為如此,他認為九零年代的「白色寫作」(以缺乏血性、喪失創造力的平庸、附庸風雅的風月文章、飄忽無藉的詞語來作詩)風氣缺乏了一個寫作者所應具有的鋒芒,因而大力提倡對立的概念「紅色寫作」,認為詩質的檢驗應由血色的濃度來進行考證。他的作品因此出現了大量的傷痕、暴力、流血的場景。而這首〈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也不例外。
首句便直接以刀子自戕的想像場景開始,「皮膚在臆想中被利刃割破/血流了一地。很濃的血/使你的呼吸充滿腥味」,然而這種血腥僅僅只是一種臆想,對詩中的「你」而言,卻也僅僅只敢讓手指在刀鋒上來回拂動,「終究沒有勇氣讓自己深刻一些」,楊牧曾經寫過:「悲觀的人有思維深刻的權利」,而在歷經了種種體制壓迫後,對周倫佑而言,深刻不僅僅是用來雙關刀鋒所割出的傷痕,更使得他思維的向度得以向著更深的意志前進。
敘述至此,周倫佑便開始轉向心靈的思考,「現在還不是談論死的時候/死很簡單,活著需要更多的糧食」,死亡固然可以解決許多個人所面對的不公不義,但正因這些暴力,活著才有其必要性,也才需要去尋求更多的「糧食」去維持生命,無論是基礎的生理需求、肉慾需求,然而對周倫佑而言,生存是基礎,「但活得耿直是另一回事」,也正因如此,他才需要抵押上他的生命,來去抵抗他所面對的一切暴力。
接著,周倫佑延續首段的場景,卻轉換了一個視角,從受傷的人轉換成施暴的人,認為施暴者所需要親眼所見的一切場景激發了諸多感想,因此「施暴的手並不比受難的手輕鬆」,這種轉換正正顯示了他對於暴力的看法,認為暴力並不應當單單歸咎於施暴者或受害者,而應該譴責暴力本身。這種觀點在最末便可窺見一二:「你體會犧牲時嘗試了屠殺/臆想的死使你的兩眼充滿殺機」,我們得以感知到受害者/施暴者的二元對立在這種同時發生於一個人的情境發生時所形成的矛盾,鮮血所誕生的生和死,在刀鋒開始滴血的時候才開始割開了暴力情境的表層,揭示了暴力本身所帶有的主體意識。然而,即使面對了如此劇痛,「世界在你之後繼續冷得乾淨」。暴力之後所帶有的一切傷痛便成為了一種荒謬,就此被隱藏於詩中。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周倫佑 #非非主義 #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紅色寫作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22.html
楊牧作品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暴風雨》節選 ◎著:#莎士比亞/譯:#楊牧
卡力班:
不用害怕,這島上到處都是聲音,
樂曲,和甜美的歌,愉悅而不傷人。
有時候我聽見一千種樂器琤瑽
在耳朵旁邊作響,有時是
各種詠嘆卻於我剛從長夢醒來當
下又將我催眠入睡,然後,夢中
恍惚覺得雲層打開了,對我顯示豐美
瑰麗隨時將墜落我的身體,使我——
每當覺醒——都哭著想回到夢裡。
---
詩人利文祺賞析:
楊牧的《暴風雨》翻譯出版於一九九九年。故事講述米蘭公爵頗羅斯倍羅被弟弟安東尼奧篡位,因而帶著強褓中的女兒米蘭達逃到了一無人島(an uninhabited island),在此,他擁有兩位奴僕,其中一位為怪物卡力班。如今,安東尼奧搭乘的船在頗羅斯倍羅法術的作用之下,撞到暗礁而沈船,他和一行人來到島上,遇到光怪陸離之事,最後知曉所有事情皆為兄長頗羅斯倍羅的法術所產生,而請求其諒解。故事的最後,是頗羅斯倍羅再次成為公爵。楊牧想透過故事中的頗羅斯倍羅和安東尼奧和解,以及卡力班的壓迫,提出在後殖民時期,台灣該怎麼自處。
楊牧的譯本,體現了後殖民「混雜」(hybridity)的特徵。比如曾珍珍指出了「多元漢語語體的隨機運用」,仿照了「楚辭九歌」的形式描繪頗羅斯倍羅施行巫術的過程,或是以《山海經》的形式描繪愛麗兒變換成怪鷹,以《詩經》中農事詩的方式描繪莊稼的收成和豐饒。此外,曾珍珍也認為楊牧譯本出現「台灣當代辭彙與多語現在的再現」,比如有台灣國語,台語(比如「無膽」一詞),日本殖民痕跡(比如「怪物先生樣」),甚至出現時代錯置的狀況,如當代辭彙「警察」、「衛生棉」。這些都體現了台灣詩人楊牧本身的後殖民風格,不僅是繼承了中國古典,也展現了台灣在地風格。曾珍珍更認為,楊牧有意讓讀者產生時空錯覺,彷彿這故事可以發生在當代,在台灣或者台灣外圍的小島上。
在閱讀《暴風雨》,可以先閱讀楊牧寫的序〈莎士比亞《暴風雨》的外延與內涵〉。楊牧首先指出,莎翁作品源自於地理大發現後,對於地球另一端可能有烏托邦,和平喜樂的社會之可能。在此鳥語花香,與世無爭,如岡札羅在故事中描繪的理想國:「文字學問一律廢除,富裕與平窮/之別,僱傭關係,不許存在;契約,繼承,地界,產業範圍,田畝/與葡萄園之類,取消⋯⋯//⋯⋯舉國/賦閑,婦女也一樣,天真而純潔:/沒有君權統御」。而這樣的社會,透過莎士比亞在詩劇中提到的「一無人島」成為了可能。
然而,楊牧追問,此地真的是「無『人』」島嗎?難道卡力班不是人?楊牧認為,卡力班是女巫和惡魔生下的混種,然而為何希臘神話中神與人生下的孩子可以被稱為人,如同海倫(Helen)或是阿奇勒士(Achilles),但卡力班卻被認為是怪物?他應該是人形人影,被稱為怪物是頗羅斯倍羅的偏見,或累積的怨恨。探究卡力班的語言,也可以發現他那真摯的一面,楊牧提到:「客觀檢討,卡力班除害怕主子魔咒恐怖疼痛,偶然表現得緊張,不寧之外,平時凡事本能,其行為簡單率直,反而缺少人類之陰鷙,貪婪,懦弱;他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當然是勇敢,高尚的。卡力班更如此熱衷於尋覓失去的自然資源,他的清泉,沃原,山楂和花生豆子,他的藍樫鳥,小猴子,鮮貝——而且樂於將這種種與人分享,在平等互信的條件之下。卡力班對天籟之聲極度敏感,生息俯仰其中而無心胸的阻隔,他的神經和骨骼血肉順其旋律運作,行止;他對音樂的領會是以全部感官,生物性的接觸,擁抱去完成。」
卡力班對自由的嚮往,以及渴望自己做管自己的島嶼,似乎隱喻了台灣民眾,不管是原住民,或是本省人。比如在劇中卡力班被頗羅斯倍羅罵為「賤奴」,似乎隱藏了《奇萊前書》中,楊牧在中學時期,看見本省同學被外省老師罵「無恥亡國奴」。卡力班對頗羅斯倍羅喊道:「這島本是我的,屬我媽媽夕可滑克絲/所有,被你奪去了」似乎隱喻了台灣被國民黨佔據。頗羅斯倍羅在來到島嶼後,教導卡力班語言,也讓人想起當初的「國語政策」,提倡國語,禁說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當卡力班大喊:「自由了,窪,慶祝!慶祝,自由了!」也似乎聽到台灣人渴望自由的呼喊。
除此之外,楊牧也特別提到和解的可能,他說:「《暴風雨》提示給我們的終極,最高境界是和解。」而楊牧將這樣的和解寄託給下一代,當頗羅斯倍羅的女兒米蘭達愛上了因船難而來的孚迪南,當米蘭達喊出「美麗的新世界」,似乎預示了下一代將是更和諧的世代。
----
設計:泱泱
圖源: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暴風雨 #莎士比亞 #利文祺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楊牧作品賞析 在 遇見一首詩:楊牧/雲舟-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凡虛與實都已經試探過,在群星後面我們心中雪亮勢必前往的地方,搭乘潔白的風帆或那邊一逕等候著的大天使的翅膀早年是有預言這樣說,透過孤寒的文本: ... ... <看更多>
楊牧作品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利文祺專欄 文學騎士歷險記] 松下 #楊牧 ... 的推薦與評價
[利文祺專欄·文學騎士歷險記] 松下◎#楊牧松下飲茶針黹的細葉飄落白瓷盤上有頃, ... 這首詩和我們認識的楊牧作品多少有些不同,畢竟詩人不如以往,探究當中的象徵,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