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俗傳奇(一百零四)
中國想盡辦法要消滅台灣,不願放棄武力犯台,在國際上打擊台灣,壓制台灣,最使人遺憾的是有一些人不願承認台灣,情願認賊做父,甘願認中國當乾爹,這是台灣人的悲哀;中國始終認為台灣是中國一個省,到底台灣與中國是什麼關係!?其實台灣在1683年以前,跟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也非中國之一省;這段歷史台灣人要了解,台灣是在鄭成功的王朝被施琅消滅之後,才被清朝接收,這是1683年的事情,300多年前的事情。
以前台灣對於清朝來說,根本不放在眼裡,鄭成功將台灣做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像蔣介石一樣,利用台灣當成踏板想要反攻大陸;那時滿清政府有人啟奏康熙,要解決台灣,永絕後患,有人反對,有人認為要攻台灣困難。
台灣、中國隔一條海洋,最重要的就是收復台灣沒有經濟價值,而且大陸到蒙古不時有土番叛亂,康熙認為先平亂最重要,台灣沒什麼威脅,暫時放一邊;1682年,清朝平定三番之亂,滿清入關接收中原足足100多年都有內亂,1682年才平靜,因為施琅為了公報私仇,報復鄭成功,他奏板一天拿到晚,那時剛好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登基,主幼國虛,是攻打台灣的好時機,請皇上速速定奪,以免夜長夢多,康熙皇帝,封施琅領兵大元帥,攻打台灣,為什麼施琅一直要消滅台灣?這牽連到他與鄭成功的一段恩怨。
先說施琅這個人,施琅與鄭成功\到底有什麼仇恨!?施琅是福建人,明朝時他官拜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精通水性,他是海戰之專家,是一個人才,明朝換清朝,改朝換代之後,施琅投靠鄭成功;這個人因為野心大,背叛鄭成功,被鄭成功抄家滅族,他二個兒子與72個有血緣關係之家屬,全部被殺死,因為這點恨,所以康熙皇帝特別相信施琅。
雖然施琅是明朝的前朝遺臣,因為有這段與鄭成功的抄家之恨,所以康熙命施琅為總兵大元帥,領兵從澎湖攻打台灣;鄭克塽那時才12歲,當然會緊張,馬上要大將軍劉國軒領二萬兵馬,二百台戰船,在澎湖外海迎戰,施琅的清兵,在1683年,施琅佔領澎湖;澎湖戰事非常慘烈,施琅所領的清兵戰船,將近是劉國軒之五倍,勝敗老早就分明,劉國軒的部將死一萬多人,5000人投降,有的失蹤,200隻戰船全軍覆沒!澎湖這戰,使得鄭成功王朝朝開始搖搖晃晃,整個民心士氣崩盤,這個其中牽連一段施琅假借媽祖神意,利用台灣迷信、脆弱的心理弱點的故事。 滿清政府開出條件,只要投降的既往不究,而且可以享受滿清的俸祿,文武百官,一律配給田園屋宅,可以自由剃頭,留短頭髮,不必留旗人的長頭髮;一時之間,明朝這些烏合之眾紛紛舉白旗投降,而第一個投降的人就是鄭克塽!最怕死的人就是鄭克塽,他是台灣的皇帝,台灣的王,他先帶頭投降,鄭成功的王朝到這此結束。
歷史就是這是,台灣正式與中國有關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鄭克塽投降滿清,馬上被康熙封為一等公爵,享受榮華富貴,要是不肯投降的,全部革殺無論,一些會看勢面之人都會投降,剩下一些死忠派等人死得很淒慘!施琅結束鄭氏王朝之後,康熙封施琅為靖海將軍,施琅的天年足足在台灣有200年,這200年可以說,吃台灣人的肉,吸台灣人的血,啃台灣人的骨頭,無法無天,無惡不作!台灣人被剝削,台灣人被欺負,可說是天怒人怨,但是滿清全然不知,康熙因為太相信施琅,所以施琅一手遮天,台灣不見天日!
台灣有很多人拜鄭成功,施琅很少人拜,只有在澎湖有一間祠堂裡面祭拜施琅,『人死留名,虎死留皮』,有人無法名留千古,寧願遺臭萬年,施琅就是如此!台灣幾百年來,一直受外來政權統治,台灣人可比煙花女,誰都要接受,無拒絕之權利,不管歡喜不歡喜。
滿清統治台灣,常常有人造反,那時有一句話說:『台灣三年一反,五年一大亂』,前前後後統計起來,自滿清佔台灣開始,總共發生過一百多件的造反,其中最出名的三大事件就是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戴潮春事件,從這三大事件,大家可以了解台灣人長期以來不團結的原因,以及族群之間存在的矛盾。
台灣歷史上,最轟動又出名、慘烈的革命事件,就是朱一貴事件,當時參加革命之人數超過三十萬人,聲勢非常驚人,險些改變台灣歷史,可惜後繼無力,台灣人自相殘殺,泉州人與漳州人不合,客人與河洛人內亂,最後兵敗如山倒,非常可惜!朱一貴發動革命,差不多十天的時間,台灣之滿清官員,險些全軍覆滅,但是因為內部不合、內亂,兵力分散,若不內亂,那時可能就會改朝換代,台灣人免受外來政權統治,造成今日政治不穩定;因為內亂,滿清政府救兵一個一個到,朱一貴部隊開始節節敗退,一直退,退到新營的鐵線里,來到滿尾莊,結果又被台灣人出賣!
當時莊內有二兄弟,一個叫楊旭,一個叫楊雄,兄弟自稱是朱一貫的信徒,帶著六名壯丁,非常熱情迎接朱一貴,這六名壯丁,負責朱一貫安全;當暗殺豬屠牛,辦桌慰勞朱一貴部隊;楊旭、楊雄兄弟,一面招待朱一貴,一面派人通風報信,暗中通知清兵,而且將朱一貴部隊之大砲的砲管全部入沙,朱一貴也太大意,都沒有發現其中有詐,當部隊放鬆戒備,喝醉酒時,楊旭、楊雄二兄弟,放煙火當暗號,滿清的兵馬,趁朱一貴無戒備之下,攻進來,哇~有夠慘!
朱一貫在這被抓,綁在牛車,押往台南府,由施琅的後代,施世驃問罪;朱一貴在公堂,施世驃叫他跪下,朱一貴不肯,施世驃生氣,命人打斷他的腳,朱一貴是一條好漢,死都不肯跪,後來被押上北京,去到北京,更加悲慘,聽說清朝朝廷是一塊一塊割肉與凌遲,總共割肉3357刀,大家想想,一個人割肉割3357刀,會受得了!這種人才勇敢,絕對夠格當台灣歷史英雄,可惜台灣的歷史,一直被遮掩、真相不白!
朱一貴革命事件從他的成功到結束,前後差不多一個月,很短命,所以流行一句話在說朱一貴的短命王朝:『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衫,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革命十天成功\,五月初四,朱一貫登基,號稱中興王,國號叫大明,一個月後被抓,在北京凌遲至死。
台灣有一句俗語:『鴨母王走到溝仔尾(台語)』,意思是:死路一條;你若要賭博,『鴨母王走到溝仔尾(台語)』,死路一條!你若不戒毒,『鴨母王走到溝仔尾(台語)』,死路一條!這句話意就是如此。
「楊洋鄭爽不合」的推薦目錄: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ETtoday星光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李柏鋒的擴大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心得] 微微一笑很傾城和你是我的榮耀- 看板Chin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鄭爽是不是徹底沒救了? -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楊洋鄭爽明年3月結婚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楊洋鄭爽明年3月結婚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楊洋鄭爽明年3月結婚的評價和優惠,PTT、YOUTUBE、DCARD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low君】low君带你刷新剧之6分钟看完《微微一笑很倾城》1 ...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影音∥楊洋與鄭爽私下是這樣的- 微微一笑很傾城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心得] 微微一笑很傾城觀後心得notdust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楊洋鄭爽不合 在 China-Drama - [心得] 微微一笑很傾城和你是我的榮耀 - Mo PTT 的評價
楊洋鄭爽不合 在 ETtoday星光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沒有楊洋大神的日子,該怎麼辦...已得廢人症.....T^T(#喬喬)
#一言不合就親親 <3 #快催眠自己就是蘆葦微微
#恭喜大神終於畢業 #顧漫大大可以給我們第二季嗎
【楊洋《微微》激吻鄭爽37秒!「臉紅床戲」大結局甜炸】
http://star.ettoday.net/news/771106?from=fb_et_star
楊洋icon 楊洋 (男演員) 楊洋台灣粉絲後援會 鄭爽 微微一笑很傾城 #請分享 #肖奈大神 #蘆葦微微
楊洋鄭爽不合 在 李柏鋒的擴大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長,推薦閱讀,對於中國歷史與台灣歷史的發展與爭議會有更全面的認識
重訂課綱,吹響號角
一、 我是政大彭明輝,不是清大彭明輝
新世紀以後,清大彭明輝教授從部落格開始的評論書寫,頗引起媒體和閱聽人的關注,其文章論題廣泛,時事,科技,教育,經濟,人文,幾近無所不包;文章中有些論點我贊成,有些論點則有所扞格,有些不明就理者,誤以為是我,我從未出面說明,蓋因本家哥哥的文章,贊成不贊成都怪怪的,亦就隨它去,反正知道的知道,不知道的也沒關係。
2016年1月24日,清大彭明輝教授在部落格發表〈失去真相的台灣史〉,引發網路的一些討論,我再次被點名,略云清大彭明輝不是政大彭明輝,我覺得自己有必要說幾句。
現代中國從192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出德先生與賽先生以來,民主和科學成為救國救民的萬靈丹,亦即現代中國和臺灣所努力追求者。民主姑且不論,科學則形成學術上極度傾斜的唯科學是尚,即郭穎頤所謂的唯科主義(科學主義,我名之曰大理工主義)。部分理工學者常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無所不通,乃至常常越界而不自知。我的本家哥哥清大教授彭明輝是理工學者,行文難免有些大理工氣,〈失去真相的台灣史〉顯然越界談了他所不懂的知識領域,故爾引發爭議。
我無意在這篇短文討論〈失去真相的台灣史〉,只是藉此說明我是政大彭明輝,不是清大彭明輝,我要討論的是我的本行歷史學和歷史教科書。
2016年1月27日,教育部長吳思華在看守內閣過渡期間,宣布教育部預計2月將公布十二年國教領域課程綱要,吳思華表示,只有「社會領域」因各界歧異大,最快要到五、六月公布。但全家盟和全校協等教育團體均呼籲暫緩公布,否則恐又引爆學運,多位地方教育局長也認為課綱影響教學甚大,應該更充分溝通,別急著上路。2016年1月28日學生反課綱團體在立法院群賢樓前舉行記者會,提出兩項訴求:一、撤回微調課綱;二、暫緩十二年國教課綱。
記得2015年7月高中歷史課程微調課綱爭議如火如荼時,即有人嗆聲,有本事你們在下次選舉時贏回來,就可以修改課綱啦!台灣俗諺有云,嬈擺沒有落魄的久,話還熱著哩,人家真的在選戰中大贏,而且磨刀豁豁,吹響修改課綱的號角。
二、 微調課綱,引發爭議
2015年7月23日,教育部兵分四路,同一天在臺灣師大附中、新竹高中、彰化高中、台南一中召開高中歷史課綱微調座談會,學生們因不滿教育部的回應頻頻跳針,深夜時分,一群抗議學生衝入位於台北的教育部長辦公室,共33人遭警方逮捕,其中包括3名記者。
這場闖入教育部事件,將自2014年1月17日以來的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事件,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此事件起源於2014年1月17日,教育部召開公聽會,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教育部花兩周時間完成課綱微調公聽會、審議大會等程序,並逕行公告實施。因公聽會時間過於倉促,行政程序多有瑕疵,教育部又堅持不公開檢核小組成員名單和會議紀錄,引發黑箱爭議。台灣人權促進會及教育團體等向臺北地方法院具狀告行政法院,一審於2015年2月12日宣判教育部敗訴,判決書3月5日首度公開。判決書指出黑箱作業會造成大眾不安與猜忌,甚為不妥,要求教育部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法,透明政府決策。但教育部仍一意孤行,歷經蔣偉寧、吳思華兩任部長,仍堅持2015年8月1日上路,於是引發高中學生闖入教育部事件。
程序不正義,委員不專業,是學者和高中生質疑微調課綱的關鍵,程序不正義係指原本的檢核小組,經主席朱雲鵬的臨時動議,改成微調小組。原本因檢核而聘請的委員,忽然華麗的轉身成為微調委員,微調小組再大調課綱,引發其後種種問題。其間包括會議記錄的合法性,計票的爭議,公聽會舉行的時間倉促,公告時間太短,教育部長蔣偉寧卻斷然宣布微調課綱已然通過實施。這些行政程序都太犯規,實乃長久以來課綱擬訂歷史中從所未見。
部分學者與民眾有疑慮的課綱,教育部何以一意孤行,堅持通過就必須執行,是另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之處。並不太久之前,2008年通過的〈98課綱〉,教育部長杜正勝己經在該年1月正式發布,3月總統選舉,5月新政府上路,8月教育部長鄭瑞城暫停歷史與國文課綱。據媒體報導,原訂於2009年8月上路的〈98課綱〉,教育部長鄭瑞城以內容有問題為由,擱置國文、歷史二科課綱,並組成專案小組編修。與會的歷史科召集人周樑楷教授和林富士教授曾發言抗議,但不受採納。故爾教育部以行政命令發布的課綱,教育部可以停止實施,蓋已有前例可循,並不存在不能停止的問題,而是教育部長要不要停止。
在委員不專業部分,14位微調委員中僅有兩人是歷史專業,要調整所有的高中歷史課綱,包括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課綱微調“十人檢核小組”的歷史專業一直飽受批評;雖然其中並非完全沒有歷史學者,海洋大學黃麗生、世新大學李功勤,以及後來加入的世新大學喻蓉蓉等人,均具歷史學博土學位,但非臺灣史專業,卻大膽微調甚至大篇幅重擬台灣史課綱,調整的方向即1890年代以來以國族主義所建構的大中國概念,將臺灣史置於大中國框架下。特別因引發爭議最大的臺灣史,微調委員未有臺灣史專業,很難說服說臺灣史領域的學者專家。而反微調課綱的幾位要角,多為臺灣史專業,實其來有自。臺大歷史系花亦芬教授講得很直接:「王曉波等人把歷史教育和“國家認同”關聯起來,要用歷史教育來塑造國家認同。」然而,就像花亦芬、金仕起教授分析的,這套觀點完全可能讓學生遠離老師、遠離歷史學習;那麼,他們又怎可能認同歷史課本裡建構出來的那個“偉大國家”呢?要培養國家認同,顯然是死胡同。
有部分學者、媒體或個人,指責綠營不該把學生推上火線,甚而將微調課綱轉移到藍綠問題上,我認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當媒體或個人指責學者教授龜縮不出的信息排山倒海而來,許多人忘記了2014年2月高中歷史微調課綱甫出,3月9日即有百餘位歷史學者、教授聯署,反對此行政程序不合法,委員不專業,內容不符學術研究成果的微調課綱,這些均見諸媒體報導。但因2014年3月18日的太陽花學運,淹沒了學者連署的信息。當太陽花學運告一段落,2014年5月以後,學者們又再次抗議高中歷史課綱微調的適法性,直到2015年5月,學者們的努力從未間斷,他們包括發起連署的薛化元教授,振臂高呼的周婉窈教授,長期關心此議題的陳翠蓮、花亦芬、金仕起教授;對微調課綱深入研究的台大歷史研究所博士生吳俊瑩。高中學生自主反課綱,是2015年5月以後的事,從5月一路燃燒到7月,學生占領教育部,此事件方始成為媒體焦點。我相信很多人是到2015年7月媒體大肆報導後,才注意到微調課綱的問題。
高中歷史課綱微調,絕非單一事件,在更早以前的1997年國中實施認識台灣課程,早已埋下伏筆。而認識台灣課程之所以引起爭議,與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以後,長期將台灣型塑為中國文化的最後堡壘有關,在政統上以中華民國為中國的代表,在思想文化上以中國文化的傳人自居。
三、 歷史教科書細說重頭
在動盪的時代,晚清士人醉心於西方政治、軍事、經濟,以及各種西方學術思想的新說,惟有關西方19世紀初葉以後所發展的科學派史學,似未曾引起太多注意。1902年梁啟超發表〈新史學〉,猛烈抨擊傳統中國史學,掀起極大波瀾;此文同時積極介紹西方史學,雖然以今日的學術眼光來看,不免浮淺誇大,卻打開了西方史學輸入中國之門。
西方史學輸入中國後,引發改編國史運動,章節體歷史教科書開始出現,加上傳統中國史學的資鑑思想,使得晚清新式學堂的歷史教育產生重大改變,一方面在教材上使用西方式的章節體教科書,另一方面則將歷史教育與國族建構相結合。因此,壓縮式的、簡明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成為改編國史運動的主體;而因當時對西方的認知亦屬急迫,翻譯西文簡明教科書或改寫西洋史教本,成為此時期的另一個特色,其目的希望能在短時間內,使學習者獲得簡明的、廣泛的、多面向的中國與世界史地知識。
二十世紀初年所編纂的歷史教科書,數量眾多且種類繁富,除一般通史性的著作外,亦出現鄉土歷史、兵法史和財務掌故史等教科書,以及有關史學理論、方法論方面的著作。整體而言,此時期所編纂的歷史教科書,具有下列共同特色:(一)編纂體例受西方史學輸入中國的影響,大部分著作採章節體;(二)西洋史教科書大部分譯自西文簡明教科書,亦有改寫自西文教科書或日文教科書者,中國史部分則受日本學者影響甚大,部分著作甚至逕以日本學者所撰東洋史教科書為藍本;(三)教科書不僅記述傳統中國以政治、軍事為內容主體的資鑑史學,並且開始注重社會、宗教、文化、思想等面向;(四)強調社會歷史進化的因果關係,以及人類文明發展的狀況,部分教科書明顯看出受到嚴復所譯《天演論》的影響;(五)呈顯以歷史教科書形塑民族主義的意圖,並強調實學救國的經世思想。我們看到今文學派的夏曾佑將新史學觀點貫穿於歷史敘述中,藉以形塑以孔子為中心的文化民族主義,並顯現其變法論的基本觀點;而治學傾向古文學派的曾鯤化和劉師培,在教科書中意圖透過對中國歷史的認知振興國魂,以發揚民族精神,並彰顯以黃帝血緣論為中心的血緣民族主義。以孔子為中心的文化民族主義,結合以黃帝血緣論為中心的血緣民族主義,成為近代中國建構國族的重要理論,柳詒徵《中國文化史》和錢穆《國史大綱》,即將文化論與血緣論的民族主義加以結合,此後的中國通史著作,大抵延續類似的國族建構理論;因此在近代中國的國族建構過程中,歷史教科書曾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錢穆在《國史大綱》〈引論中〉舉出中國史學的三個特點:悠久、無間斷、詳密,與柳詒徵《中國文化史‧緒論》所說的幅員廣衾、種族複雜、歷史悠久、史籍豐富等特質,其論述基調幾如出一轍。
由錢穆和柳詒徵的例子,可以瞭解民族主義史學的發展,是透過怎樣的思想模式建構而成,一面回顧昔日的榮光,一面建構新的國族主義。
四、 以史為鑑的春秋筆法
臺灣的歷史教育,直接繼承對日抗戰時期教科書,其中主要質素包括下列諸項目:一、自1890年代以來的國族建構理論,以中國為我國;二、以春秋筆法為本的歷史敘述;三、五德終始說影響下的朝代循環論與正統論。
臺灣的歷史教育,在用字遣詞上受孔子《春秋》的影響極大,即所謂書法。傳統中國史學極強調所謂書法,如「君舉必書,書法不隱」,其中所涉及的鑑戒史學,固使中國史學光輝燦爛,但同時亦限制其進一步的發展,因為過度強調史學的鑑戒功能,使得史學侷限於朝代循環論,以及所謂春秋筆法,最常被稱道者,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這套書寫模式被司馬遷和司馬光繼承下來,且為歷代修史者奉為圭臬。所謂春秋筆法,是一種文字表述方式,春秋之教的重點即在“屬辭比事”,舉其大要,「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所謂屬辭,係指遣詞造句,所謂比事,係指排比史事。屬辭比事,即是筆削的藝術。
《春秋》記戰爭,有伐、侵、戰、圍、入、滅等不同的寫法;聲罪致討曰伐,潛師掠境曰侵,兩軍相接曰戰,環其城邑曰圍,造其國都曰入,毀其社稷曰滅。同是記殺人,有殺、誅、弒、殲等不同的寫法,無罪見殺曰殺,有罪當殺曰誅,以下殺上曰弒,不留孑遺曰殲。這是用不同的字,表達不同的歷史情況,即所謂春秋筆法。舉最明顯的例子,如各朝代與邊族的關係,漢國攻打匈奴,寫成漢武帝北伐匈奴;而匈奴則是侵略漢國;類似的情形,蒙古攻打中國謂之入侵或侵略,這是從征服王朝攻打華夏的角度思考;但蒙古攻打歐州則名之曰 “西征”,如拔都西征。類似情形,忽必略攻打日本,名之曰“遠征”或“東征”;而對日抗戰時期,日本攻打中國,謂之侵略。有一段時間,臺灣甚至為日本教書未使用“侵略”而表達抗議,卻遺忘了自己歷史教科書裡忽必略“遠征”日本的敘述。
春秋的筆削,是一套特殊的歷史敘事,如「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此春秋之義也」;「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踐土之會,實召周天子,而《春秋》諱之曰“天王狩於河陽”;其後之史書即以“狩”代替天子蒙塵,故爾晚清咸豐皇帝因英法聯軍逃到熱河行宮,要寫成“咸豐狩於熱河”;八國聯軍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西安,則寫為“西狩”。「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則區別內外,華夏攻打夷狄曰“征”;夷狄打華夏則曰“侵”。吳楚之君自稱王,《春秋》貶之曰子。
有一個例子很可以說明我們學自歷史教科書的觀念,是多麼深入人心。左宗棠平回亂,是晚清的重大事件,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詳。1999年7月,我因為做清中葉以降的西北史地研究,到西北地區進行田野考察。某日工作結束後,我到西安鐘樓附近的坊上吃點兒東西。坊上是西安著名的小吃街,有許多店主人是穆斯林,故又名回民一條街。那天我正啃著羊頭肉,喝著西北狼啤酒,這時看到一位著穆斯林傳統服飾的小朋友回來了,頭戴瓜皮小帽,身穿黃色袍子。我問店主人,「師傅,這您家公子。」店主人回曰,「是呀!小犬。」「幹嘛去呀?這老晚的。」「上學。」我說,「師傅您別逗了,暑假呢!上啥學?」師傅說,「上真主阿拉的學。」我一聽真主阿拉的名字,馬上正襟危坐起來,「那真主阿拉的學上些啥哩?」「歷史。」我笑了笑說,「師傅,您就甭開頑笑啦!俺可是歷史教授哩!學校不是已經有歷史課了嗎?」店主人打開黃色包袱,取出裡面的書,「那不一樣的,您老瞅瞅。」我看到書裡歪歪扭扭,像蚯蚓般的回文,「別逗了,師傅,俺識不得回文哩!您老給說說。」師傅翻開書頁,找到其中的一段,指著書說,「來!這一段寫左宗棠率大軍進駐天山南北麓,造成我族眾大傷亡。」聽完師傅敘述書中的內容,我一口西北狼啤酒差點沒吐出來,剛吃的烤羊肉串和羊頭肉都變成酸 的。
是的,身為大學歷史教師,我從小讀的歷史教科書都寫「左宗棠平回亂」,壓根兒不曾想過,對伊斯蘭而言,「左宗棠率大軍進駐天山南北麓,造成我族眾大傷亡」,才是合理的敘述。我想起從小學到高中讀過的歷史,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漢武帝北伐匈奴,唐太宗征西突厥,這些熟悉的敘述,我從未想過究竟是否歷史事實,縱使大學念歷史系,我也不曾懷疑過課堂上和歷史書裡的記事,一切是如此的理所當然,這些所謂歷史事實,已經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已經是我脈管裡奔流的血液。當我讀到王莽篡漢時,我不會去思考如果新朝延讀數百年,歷史會怎麼寫?
五、 歷史教科書與國族建構
在1890年代以前,中國這個名詞並不用來指涉華夏,有些歷史學者為了合理化中國的概念,引述「赤縣神州,謂之中國」,來做解釋,這也是章太炎為同盟會擬定革命成功後新國名中華民國的由來,其後學者們踵繼其意,擴大建構中國的概念,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均納入中國,於是漢滿蒙回藏一律併入在中國的概念下,甚至非漢人建立的王朝蒙元和滿清帝國,亦視為中國帝國歷史的一部分。歷經1890年代到2015年逾120年以上,無以數計前行代學者們的努力建構,中國這個概念已根深柢固,極難動搖,一些並不存在的歷史在歷史教科書的宣導下,早已深入人心,諸如中英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明明該是清英鴉片戰爭、清日甲午戰爭,因為戰後簽署條約是大清國皇帝。這麼明顯的張冠李戴,學者們竟可以坐視,這真是非常不可思議 的事。而在歷史分期中,將1840年代以後的晚清,稱之曰中國近代,也是非常怪異之論,學者們卻習以為常。
在國族建構神話中,另一個存而不論的問題是民族起源,歷史課本上最常出現的兩句話,一句是「黃帝我們共同的祖先」,另一句是「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很少人去懷疑這兩句話的真實性,非僅此也,姑不論這兩句其是否歷史事實,以邏輯學而言,這兩句話必有一為非,蓋如果「黃帝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為真,「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即不可以為真;反之亦然。但大部分學生並去思考這兩句話的矛盾,反正考試的答案照寫,信不信無所謂。有一年政治大學歷史系教師做古都之旅,第一站是西安,從西安到黃河壺口瀑布,路經黃陵,祭拜黃帝。系上同事都進去上香,祇有我一個人躲到黃帝手植柏樹下乘涼。因為我姓彭,彭乃祝融八姓之一。史書上說是祝融、蚩尤的後代。祝融,名黎,為帝嚳時的火官,掌管民事,後人尊為火神,因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書稱為祝融八姓。但歷史上最有名的大概是彭祖,據說他活了八百多歲;也有人說這位彭祖就是《論語.述而》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的“老彭”。因為黃帝是我的祖先蚩尤之仇敵,子孫再不肖也不能去拜祖先的仇敵吧!雖然在國族建構的時代(約1890-1945),各種中國歷史教科書上都寫著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但我知道黃帝在血統上和我是沒什麼瓜葛的,任他血緣國族論者說得多麼冠冕堂皇,黃帝和我不相干就是不相干,要說有相干也可以,至多是我祖先的仇人。
如果我們檢視晚清改編國史運動時期所編寫的歷史教科書,將會發現此時期的教科書並非都稱中國歷史教科書,有的以本國歷史教科書為名,有的以中學歷史教科書為名,甚至民國以後編寫的歷史教科書,亦非悉以中國歷史為名,如呂思勉編寫《白話本國史》,錢穆撰寫《國史大綱》,均未用中國之名,故爾此時期學術界其實是中國史、本國史、國史等名稱混用,並非以中國為至當歸一之名,比較統一使用中國之名,可能是抗戰以後的事。
在歷史教科書中,有幾個朝代是很衰的,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短國祚王朝,後續者如為強勢王朝且國祚緜長,那麼,短國祚王朝往往被寫得很負面;如秦與隋,但卻忽略了秦築長城,區隔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是影響多麼深遠的事;隋煬帝開鑿運河,成為此後各朝帝國的重要經濟動脈。征服王朝入主華夏,亦成為歷史課本的大黑洞,如元國和清國的敘述,基本上即是負面的,元國尤其倒楣,被寫得沒有一處是好的。宋元之際和明清交替的二臣,即成為民族主義史學下的冤魂,至於漢民族所建王朝,則沒有這類問題。故爾這類撻伐主要來自民族主義史學,而非朝代興衰。運氣很差的還有女性,亡國常是女性要負責,如妹喜、妲己、褒娰、呂后、武曌、楊玉環、慈禧,都被形塑成紅顏禍水,甚至直指為禍國殃民。這種充滿男性沙文主義的敘述,在台灣的中國史教科書中俯拾即是。
我須承認從1890年代到1950年代的教科書編纂者極其高明,他們建構了中國的概念,把國族建構發揮得淋漓盡致,以致於到今天台灣的歷史學者幾乎無法掙脫其籓籬。我的學術養成教育在此背景下,與大部分這一代的台灣歷史工作者類同。所以,當我們說“中國在唐代的時候”是如此自然,絲毫不會去想在唐國的時候,根本沒有中國這個概念。我們說“中英鴉片戰爭”,卻遺忘當時存在的是清國。教科書裡寫“漢武帝北伐匈奴”,“蒙古入侵中國”,被視為理所當然。所謂“中國”攻打他人時用的是“遠征”、“北伐”,他國打“中國”則是侵略。蒙古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忽必烈打中國是侵略,拔都打歐洲為西征,忽必烈打日本是遠征,這些春秋筆法成為歷史教科書的標準用語。台大花亦芬教授寫有關十字軍的討論,指出只有十字軍,沒有十字軍東征,說明過去台灣歷史教育的謬誤。這些都是長久以來歷史教育和歷史解釋的問題,而我們並不經心在意。
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基本上以抗戰時期為依歸,在遣詞用字上,亦以抗戰時期為師,稍有不同的是較少使用本國,而用概念較為模糊的我國,或者直接用中國,而在稱中國大陸時,反倒簡稱大陸,而非中國大陸。於是教科書出現諸如“我國歷史悠久”、“我國幅員廣大”之類的敘述,授課教師往往不會特別說明“我國”的指涉為何。如果用比較精確的語意學要求,以1980年代的歷史教科書而言,我國明顯指的是中華民國,彼時的中華民國僅70餘年,何來歷史悠久?而台灣的土地面積又如何談得上幅員廣大?但不論任課教師或受教學生,基本上鮮少對這類課文內容提出質疑,於今看起來真的很難理解。尤其當學生讀到地理課本寫“我國屬於大陸型氣候”時,腦子真的會轉不過來,台灣不是海島嗎?海島怎麼會是大陸型氣候?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緒論》指出,中國具有幅員廣衾、種族複雜、歷史悠久、史籍豐富等特質,其中幅員廣衾係指疆域廣大,從《史記》記載黃帝時的疆域,「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到清代的新疆設省,民國以後的漢滿蒙回藏各族領地,均納入版圖,於是中國疆域擴大到從古以來所未有。1960- 1970年代歷史地理學者譚其驤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之委託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在編繪明代總圖時,未將台灣編入明國疆域,國務院去函要求譚其驤必須將台灣編入,譚其驤堅持不肯,僅同意在福建分圖附上台灣,此一堅持維護了一位學者的學術尊嚴。有關台灣應於何時繪入中國版圖,在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的過程中,引發了激烈爭論;部分學者主張元代地圖即應將台灣畫成與大陸同樣的顏色,譚其驤認為《中國歷史地圖集》是根據歷史事實來畫圖,絕不能違背歷史事實,因而堅持清代疆域圖始將台灣畫成與大陸同樣的顏色;於是邀集學術界權威人士、各有關學術機構負責人或代表開會討論,最後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見:元、明圖中台灣用中國基色中的鄰區顏色,與大陸不同;明圖增加鄭氏台灣圖,附於福建圖;打破「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迷思。
六、 結論
臺灣因為現實政治、特殊的時空背景與歷史經驗,在歷史教育與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上,特別強調民族精神教育與國家立場的主體性。
有關臺灣史的主體性方面,1993年和1994年修訂的國中、小學歷史課程標準,比較以臺灣為主體來看待臺灣史(2000年發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亦同);1995年修訂的高中歷史課程,則將臺灣史置於中國史課程中;與國中、小學歷史課程在銜接性和立場的主體性上並不同調;但這並不僅是歷史學界內部的問題(持中國/臺灣立場主體性學者間的拔河),也涉及現實政治問題。高中歷史課程「九五暫綱」開始有獨立成冊的臺灣史,為其後“98課綱”、“101課綱”之所本,而引發爭議的微調課綱所調整者即“101課綱”。
2014年1月17日,教育部召開公聽會,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引發黑箱爭議,台灣人權促進會及教育團體等向臺北地方法院具狀告行政法院。一審於2015年2月12日宣判教育部敗訴,判決書3月5日首度公開。法院明白指出黑箱作業會造成大眾不安與猜忌,甚為不妥,要求教育部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法,透明政府決策。2014年3月9日歷史學者的連署反對這分微調課綱;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許雪姬教授在記者會上,表達學者對綠營處理此事的不滿。
因為自己是1997年《認識臺灣:社會篇》的兩位撰稿人之一(另一位是中研院史語所林富士教授),緣於曾是認識臺灣教科書事件的弄潮兒,對當年反對陣營的學者們難免多所關切。故爾當媒體刊載微調課綱委員名單時,心裡一個咕咚,歷經17年的雨露風霜,認識臺灣教科書的反對者,竟然借屍還魂,成為微調課綱委員,用不合法的手段大改高中歷史課綱。
2015年8月3日下午,在前台中一中校長蔡炳坤出面斡旋下,由學者吳密察、花亦芬教授陪同學生代表和吳思華部長協商。我在新聞影片中看到吳部長一再跳針,比壞掉的黑膠唱片還要嚴重。黑膠發燒友都知道,唱片跳針大部分時候是因為音軌有雜物,只要去除雜物,跳針問題往往即迎刃而解。這次中學生反微調課綱運動,音軌裡的雜物只有一個,就是微調課綱,去除雜物,吳部長就不必一再跳針了。目前看來,停止實施微調課綱,可能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即將於2018年實施的〈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目前正進行擬訂,這是影響更為深遠的課綱,將從2018用到2030年。而且,2018年才要使用的領綱,並無立即之急迫性,希望領綱委員效率別太高,慢慢來,別趕著在看守內閣期間輕舟已過萬重山,以免到時又是兩岸猿聲啼不住。
經過高中歷史微調課綱的經驗,我相信〈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在行政程序上一定會完全符合,可是當我看到第一次會議記錄的領綱委員名單時,心裡忽然一個咕咚。
在〈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第一次會議紀錄,我看到召集人為朱建民,其另一個身分是財團法人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基金會附屬機構為鵝湖月刊社。
許多人注意到王曉波與《海峽評論》的關連性,而1997年刊行的《認識臺灣參考資料》,就是《海峽評論》所出版,其中有幾位作者是我非常熟悉的,包括王仲孚、王曉波、陳昭瑛教授、潘朝陽、黃麗生夫婦,而我靈機一動,腦子忽然晃過一分學術思想刊物《鵝湖》,於是找出《鵝湖》月刊,赫然發現潘朝陽教授是社長,陳昭瑛、黃麗生教授是編輯委員,方始恍然大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十二年國教領綱委員的部分名單,發現召集人是朱建民教授,而朱建民教授是《鵝湖》月刊社董事長。至此我始知原來媒體關注的《海峽評論》,固為兩次事件的要角,而其背後尚有影武者,這個影武者就是《鵝湖》月刊社,其成員化整為零,進入各科中學教科書委員名單,藉儒學之名,以遂行其大中國之實。另一個同樣藉儒學之名宣揚大中國思想的某書院,其成員遍布各大學院校,以講學為名,大力宣揚儒學思想,其組織之龐大,影響之深遠,可謂舖天蓋地。但我不便在這裡多所討論,蓋有太多師友為此書院成員,我不想因一篇卑之無甚高論的小文章惹來太多麻煩。
2016年1月28日學生反課綱團體在立法院群賢樓前舉行記者會,提出兩項訴求:一、撤回微調課綱;二、暫緩十二年國教課綱。在這場記者會中,立法委員鄭麗君,以及即將上任的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黃國昌、林昶佐都到場發表談話,並且簽名同意在國會提案支持學生的訴求。在大選期間沈寂一陣子的課綱問題又浮上枱面,而且應該很快就會列入國會新會期的議程。
楊洋鄭爽不合 在 鄭爽是不是徹底沒救了? - 追星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以前微微一笑時很喜歡她,雖然她好像沒有什麼演技,但就喜歡這種甜甜的劇,當然我覺得也有可能是因為楊洋太帥惹(*¯︶¯*),本來看大陸一檔節目(女兒 ... ... <看更多>
楊洋鄭爽不合 在 【low君】low君带你刷新剧之6分钟看完《微微一笑很倾城》1 ... 的推薦與評價

【low君】low君带你刷新剧之6分钟看完《微微一笑很倾城》1~30集| 杨洋 、 郑爽 、毛晓彤、白宇主演大家好,我是(传说是影视剧一哥的)low君,low君带你刷 ... ... <看更多>
楊洋鄭爽不合 在 [心得] 微微一笑很傾城和你是我的榮耀- 看板Chin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看完你是我的榮耀之後
複習了微微一笑很傾城 還跟了當初板上的live文
剛開始我覺得楊洋演的肖奈跟于途的角色很像
高冷學霸 電玩大神 工作也是頂尖
重新看完微微才覺得一剛開始肖奈的面無表情微僵
各種走路姿勢包含打球都像在走伸展台
到後面寵妻魔人 帶有點腹黑幽默 一直套路微微很有意思
後面幾次大笑都讓大家非常驚喜
我沒有看過小說 所以當初看鄭爽演微微時候
並沒有覺得氣質部分不太適合
她滿多小表情都很符合大學生這個年紀 也演得很到位
眼神也很有小女生的樣子 對上大神很嬌羞
對上朋友很調皮 但面對小雨家族時候有展現了強勢
微微一笑最喜歡的片段是初見面球場那段
大神表現了貼心 擔心微微的裙子飛起來
也直接表現出他對微微的好感
片中的配樂從2016一直聽到現在 跟整個劇情搭配得非常的好
即時到現在重看一次 也不覺得遊戲畫面過於粗糙
很喜歡肖奈跟室友的相處 到最後成為工作夥伴
看完30集之後又再一次出不了坑 又看一次楊洋和鄭爽拍的茉莉花茶
對比微微之後
我更喜歡妳是我的榮耀
過了五年楊洋真的好適合于途這個角色
兩部戲我都是被yt片段推坑
當初我在喵到停車場告白那段時候 我還無法體會榮耀的魅力
直到我看到第一集開始 到停車場告白時候 感同身受到哭了
(之後每看到這段都哭)
楊洋的三次對不起 都太有層次太有感情了
于途雖然也是高冷學霸 電玩大神 工作也是頂尖 但我覺得更接地氣一點
帶有理工直男個性 考慮現實成面 夢想跟金錢 這樣的心路歷程
會讓有一點點心疼他
熱巴真的很適合喬晶晶 好喜歡她這麼皮 喜歡就直接丟直球還不扭捏 高顏值女明星完全
無違和
怎麼可以又美又可愛 聲音那麼多變化
讓身為女生的我都好愛她
「可是,你已經是看過最多星星的一隻兔子。」
在暗戀的時候 都會記得對方的喜好 興趣 默默注視對方關心他的一切
即時晶晶這麼漂亮的女生也會想想要怎麼接近對方
即時不懂火箭她也想跟于途一起努力
這份對于途的用心 難怪于途發現時候這麼害怕失去 好喜歡晶晶每一次看著于途的眼神
于途就是晶晶的星辰大海
你是我的榮耀 我意外喜歡是20集之前
于途跟晶晶相處 發現他頭頂那片一直照耀他的星星 還要二次求婚那段 于老師的聲音真
的太好聽了 希望以後盡量別配音啊
看重刷的時候 看到幾個點
1.不管是于途還是肖奈都喜歡抱頭吻
2.于途擔心晶晶幫他買綠色的衣服
但是肖奈一套綠色西裝被大家笑稱是長榮
3.晶晶是手可摘星辰 KO也是!
4.美人師兄跟KO的小火花被微微跟愚公看出來了
5.哎呀呀 我意外發現美人師兄要帶微微去看KO跟大神游泳時 抓了微微的手走 還好沒被
大神看到
9.7複習完微微時 看到live文是在2016.9.6播完最後一集 寫完心得時 有滿滿不捨 只能
再多刷幾次
最後在平行時空的
肖奈和微微 于途和晶晶 會一直這麼灑糖相愛的在一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61.2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na-Drama/M.1631063032.A.03F.html
※ 編輯: chianapple (42.73.161.208 臺灣), 09/08/2021 09:33:16
真的是為他量身打造的角色 再一次感謝他接了這個角色
被吸引
比較接地氣
的確是在微微的吻戲,可以感覺她投入的程度不多,但她如果把眼睛閉上還可以接受,盡
量看著肖奈 哈
當初在live文大家也對評價吻戲不高
※ 編輯: chianapple (114.137.2.112 臺灣), 09/08/2021 21:50:48
于途是光想到他嘴角都會上揚
※ 編輯: chianapple (114.137.2.112 臺灣), 09/09/2021 00:18:49
但也是因為這樣 我們才能再八月看到榮耀
※ 編輯: chianapple (114.137.2.112 臺灣), 09/09/2021 00:21:30
※ 編輯: chianapple (114.137.2.112 臺灣), 09/09/2021 00:23:04
※ 編輯: chianapple (114.137.2.112 臺灣), 09/09/2021 00:30:21
後來也才能了解微微為何強調是靠內在XD
※ 編輯: chianapple (114.137.2.112 臺灣), 09/09/2021 00:35:45
※ 編輯: chianapple (42.73.163.5 臺灣), 09/09/2021 23:53:36
※ 編輯: chianapple (42.73.163.5 臺灣), 09/10/2021 00:00:30
※ 編輯: chianapple (42.73.179.31 臺灣), 09/12/2021 21:20:38
※ 編輯: chianapple (42.73.179.31 臺灣), 09/12/2021 21:23:48
我反倒是被她在機器人那個節目嚇到
直接毀掉她在我心中的印象 只是心得分享時 我還是偏向當初看的心情下去寫
動有關
※ 編輯: chianapple (42.72.173.224 臺灣), 09/14/2021 00:25:07
※ 編輯: chianapple (42.72.173.224 臺灣), 09/17/2021 00:53: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