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在那裏尋?】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是美國19世紀重要的哲學家與作家之一,廢奴主義者先驅。他博學、愛好自然、重視公民社會。其作品《湖濱散記》(Walden)是世界文學經典,以引人入勝的大自然景致勸勉人們從庸碌的生活中醒覺起來,並借四季遞嬗暗喻書中敘事者心境的轉換及成熟;而他的另一部作品《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則成為全球研究民主運動人士的必看之作。
上面的引文來自他寫給友人H.G.O. Blake的書信,梭羅將一座他曾遠足的山比喻為古代神廟。許多人在看到這句引言之前,或許沒有留意有些希臘神廟屋頂是(部分或全部)中空的(例如著名的阿法埃婭神廟)。這種建築有正式的形容詞:hypaethral,前綴hypo-的意思是「在下方」,而aithēr則指「天堂或空氣」,這些古代神廟的設計能讓我們面向天空。不過,梭羅在信的後段卻認為即使住在現代城市──沒有神廟,卻有被污染了的郊野和塵土飛揚的道路,我們仍有機會活出高潔的人生,因為神聖不在別處,而是存在於你我之中。(where the sacredness is all in yourself and not in the place.)
📸 Tuh de Wikimedia Commons
#記住家 #記園林 #記價值 #記風格 #建築 #名句 #名言 #智慧 #文字 #自由 #藝術 #神廟 #文學 #美國 #神 #hkig #writer #quotes #quote #america #hkiger #greece #literature #852 #architecture #temple #travel #instagood #destination #ancien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代西方哲人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提出民事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的概念,托爾斯泰(Leo Tolstoy)強調這是非暴力的,以別於武裝革命運動。[3]上述的公民乃指當地的永久居民,此有別於廣義的人民,人民可以是來自任何地區的人,而公民則享有權利與義務的...
梭 羅 公民不服從 在 城邦讀書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安好分享】
07/12 今日壽星: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亨利.梭羅,美國作家,詩人,被譽為美國自然書寫之父、社運教父。
28歲時,梭羅走進華爾騰湖邊山林,搭起小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獨居兩年兩個月又兩天。此後將這段獨居生活寫成自傳體散文集《湖濱散記》。1848年,梭羅發表了反對奴隸制的著名演講《公民不服從》,開啟了一項政治哲學的傳統,成為後世公民運動的思想來源。
十九世紀九○年代起,梭羅提倡的「生活簡樸,精神崇高」的自然生活方式,逐漸為世人接受效仿。
梭羅逝世時年僅44歲,他一生創作了二十多部散文作品,深刻影響托爾斯特、甘地、葉慈、海明威與普魯斯特等大師。
《我所嚮往的生活》https://bit.ly/3gGO2qW
愛閱節最後加碼,只到7/15,錯過不再!
▸ https://bit.ly/2THZ0Dm
▸ 城邦全書系3本74折
▸ $899立折$150再升級VIP
梭 羅 公民不服從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金恒煒專欄】「立委」變「公民」,靠夭!
全文請閱: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383585
“淪為在野黨的中國國民黨,可憐,已經百無一用了,連如何當反對黨的本領都付之闕如。「罷韓」之後、高雄市長補選之際,國民黨立委玩起了唬人的大噱頭;打破立院大門,佔領議場,打出的口號赫然是「公民不服從」!而且不羞慚自稱學步「太陽花運動」。結果呢?號稱「三天三夜,沒有期限」,民進黨不到一個鐘頭就擊潰盤踞二十小時的「堅守」,清潔溜溜了。轟轟烈烈進場,狼狼狽狽出場,國民黨「不能攻、不能守、不能佔、不能反」,完蛋去了。
民進黨在野時,即使立法院「舉手舉腳也不夠」,還能搶佔立院、力擋惡法。國民黨呢?連合理化的口號都拿不出來,拾「公民不服從」的牙慧,笑死人了。
可笑之一。立法委員豈是區區的「公民」!我們法律把立委列在「公職人員」中;既是「公職人員」,如之何能紆尊降貴僭取「公民」的身分而進行「不服從」運動?太陽花運動成員,沒有一個有公職,也沒有一個是議員,她/們是不折不扣的「公民」,這才是「公民不服從」!國民黨黨團副書記長李貴敏恬不知恥的還敢大剌剌說:「唯有採取攻佔議場這樣公民不服從方式,才能讓台灣民意真正反映在國會中」云云,貴為國會議員,即使無能反映民意,也萬不可假冒「公民」之名,更不能偷用「不服從」理論;簡單的道理。
可笑之二。「公民不服從」的重要來源是美國作家梭羅,他用反問的語句點出核心意義:「難道公民必將良心交給立法者,自己一分也不留?!」所以公民要對抗的正是立法者,「公民不服從」,用哈維爾的話,是「無權力者的權力」,對治的正是袞袞立法諸公,那麼國民黨立委如何能反客為主的當起「不服從」的「公民」?美國政治哲學家羅爾斯在他的《正義論》中特闢一節論「公民不服從」,強調那是「訴諸作為政治秩序基礎的共有之正義觀」,「絕對不以團體或個人的私利為基礎」,目的在喚起「公眾的正義感」。「太陽花運動」完全符合這些論述,相反的,國民黨的「車輪花運動」背道而馳,難怪棄甲曳兵而走。
可笑之三。「公民不服從」在國外班班可考:梭羅違法抗稅、甘地的不抵抗運動、金恩非暴力抗爭等。國民黨「不服從」的目標,卻在杯葛監察院長陳菊的任命案。黨團總召林為洲、書記長蔣萬安打出的旗幟是「德不配位、撤換陳菊」!「公民不服從」抗爭的是不公正的法律、憲政制度或體制,但是國民黨斤斤計較的卻是監察院長的人選!不是著眼高雄市長補選是什麼?
至於祭出「德不配位」,儼然中國封建的「德治」幽靈再現。《自由中國》時代,張佛泉、殷海光即斷言「政治層次中無道德問題」,證諸西方民主與道德的諍論,其過程在此無法細述,但結論如此無誤。
陳菊適不適任監察院長是一回事,霸佔立院進行抗爭也是另一回事,但玷污「公民不服從」運動就罪過大了。太陽花運動得到台灣人民熱烈的支持,終於成功而改變了台灣政治局勢的走向,成為歷史的座標。相反的,國民黨佔據立院,既不能鼓動風潮,又擋不了提名,一個小時就被解除武裝,竟還有藍委召開記者會,哭天哭地哭母哭子。「靠夭」可當成此齣大笑話的完美句點。”
金恒煒部落格:http://wenichin.blogspot.tw/
梭 羅 公民不服從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近代西方哲人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提出民事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的概念,托爾斯泰(Leo Tolstoy)強調這是非暴力的,以別於武裝革命運動。[3]上述的公民乃指當地的永久居民,此有別於廣義的人民,人民可以是來自任何地區的人,而公民則享有權利與義務的市民,當公民的天賦人權受到當權者剝削,法律又受到建制的操控,人們的意見不受尊重,公民就可以抗爭的手法,奪回我們應有的權利。遵循公義,比墨守法律更為重要。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字幕協助: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mi1257Mo7v4ors9-ekOq1w
收費平台: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Wechat: chiusreading
PayPal.me/chius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