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櫻娟醫師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歷: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醫務管理進修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住院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
▋專長:
1.青少年及成年人之身心壓力評估與心理治療。
2.自律神經失調、慢性疼痛、及各種身心壓力症狀之評估治療。
3.睡眠困擾之評估及治療。
3.經前、孕期、產後、更年期、銀髮族…等各種婦女身心醫學。
4.舒壓減重門診及暴食症、飲食失調…等疾患之身心調整及治療。
5. 慢性病及腫瘤心理醫學。
6. 一般精神疾病、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恐慌症、強迫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遠離失眠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 透過練習, 重新認識自己,活化心靈, 用24週的時間帶你擺脫失眠, 回歸正常生活。 ★剖析壓力,解決失眠困擾 12個面臨不同困境的案例故事,告訴你日常的壓力源有哪些?搭配不同的互動練習,一步一步從根本解決問題。 ★五大向度練習,認識自己...
松德院區精神科 在 台灣佛克斯 Taiwan Focu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論是對於同婚上議題或者是明年的大選,這對很多台灣人來說都是一場終局之戰,希望社會上的紛紛擾擾就此畫下句點
.
你擋了10次、20次、100次同志依舊會持續抗爭、持續走上街頭,#如果你關心的是拚經濟那你就讓想結婚的人去結婚,讓他們能結婚有了該有的正當權益之後就別再來煩我們了,#讓他們往後自己的煩惱跟責任就自己來承擔這樣子不好嗎?
.
#還是你只是反同的意識形態作祟?
#不要再用反同的意識形態綁架妨礙國家進步了
.
林岱樺雖聲稱可讓「同性結合關係」適用配偶權利,但實務上並非如此,非婚姻關係的「同性結合」是無法賦予其法律上配偶所可以貫徹的權利
.
林岱樺(釋字第748號解釋暨公投12案施行法)與賴士葆(公投案12號施行法)版本皆是根本的「#違憲」!
.
只有行政院版 #釋字748號施行法 才能貫徹其 #配偶 之權利
.
#為何醫事人員要反對林岱樺版同性結合案?看看醫護人員為何聯署反對
.
中心綜合醫院臨場健康服務醫師 林純如:
「當您為伴侶簽署同意書,#伴侶的姑姑卻跑來訴請剝奪,#而法律還賦予他這樣的權利?這樣荒謬的情況,卻成為提案準備三讀,立院諸公切莫倒行逆施。」
.
台大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林皓陽:
「生病時我們沒有不同:都需要所愛之人陪在身旁,給我們勇氣去面對生命難關。醫師誓詞提到『我將不容許年齡、疾病或殘疾、信仰、族裔起源、性別、國籍政治、背景、種族、性取向、社會地位或其他因素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致力讓所有人被平等對待是每個醫師的職責。我是急診醫師,我堅決反對侵害人權的歧視法令。 」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胡肇勳:
「我們在醫療現場照顧的不只疾病,還有生活上緊緊相依的家人。法律上同性配偶權利的保障,關乎的不只是簽署文件的合法性,更是能否具備守護心愛人的角色與發聲權。為配偶盡一分力的過程以及關係位階的安穩性,對同性配偶而言是渡過艱困的保護網,自然具備對其身心健康安適的重要性。」
.
職能治療師 郝柏瑋:
「任何人在面臨重大身心狀況時,都希望能讓相愛相守的重要他人有權替自己處理醫療相關決策,無論種族、性別、性取向。#只要將心比心去理解,#就能明白當同性伴侶行使同意權時,#竟會被檢察官、#三等親或社服團體訴請剝奪,會是多令人費解且殘酷的事實。
身為醫療從業人員,堅決反對侵害人權、讓性少數民眾處境更加艱難的歧視法令。」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病房護理師 張子珩:
「在臨床端我們已經歷太多生死,也見過未能成婚的同志伴侶,在對方的生命終點扮演最親密的法律陌生人,使我們的病人及其伴侶在生命最終章不得安寧。
然,#沒有正當法律的屏障,#我們只能無奈地給予情緒支持。
盼,各位委員選擇能『真正』保障人權的政院版專法,退無可退!」
.
#共同發起人(按姓名筆畫)
林純如(健檢醫師,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
林皓陽(台大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
胡肇勳(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徐志雲(金門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徐 威(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精神科執業護師)
郝柏瑋(職能治療師)
張子珩(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師)
張修齊(物理治療師)
陳怡馨(臺大醫院病房護理師)
黃珮瑜(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護理師)
羅運生(腫瘤科護理師)
.
#以下百名醫護共同聯署
https://sites.google.com/…/medicalpluslg…/%E9%A6%96%E9%A0%81
【524大護法】挺同方借光立院「戰區」路權 不分藍綠衝刺遊說
https://pse.is/HL8UA
.
目前同婚三案在立法院鬧得沸沸揚揚,需要你專業的聲音,向委員們闡釋林岱樺版「同性結合法」不僅違憲,且將使臨床實務窒礙難行。
.
一起連署,我們會在立院5/17表決前,將大家的心聲火速送到各個委員面前!
.
各位親愛的夥伴,5/17立法院同婚最後表決,中南部專車啟動!也請協助宣傳轉發給需要的朋友(乘車資訊及注意事項詳細連結內詳)
台中感謝 台中基地-Taichung GDi協助支援
https://forms.gle/ZbCseX8RvUJRSbZk7
.
高雄感謝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南部辦公室 協助支援
https://reurl.cc/ZM7r6
.
台南感謝 台南彩虹遊行 協助支援
https://forms.gle/5eZpguTTmdXVH1by5
.
嘉義感謝 嘉義彩虹生活節 Chiayi Colorful Life 協助支援
https://reurl.cc/WWGn7
松德院區精神科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案例
“一個憂鬱者的自白:台灣社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二次傷害:
到美國留學不久後,我因為經濟、學業的雙重高壓,得了憂鬱症。剛開始我只覺得有異常的嗜睡問題,於是到校醫處做抽血檢查。結果出來後一切正常,醫生就說,或許我可以去跟學校心理諮商師談談。
接著,憂鬱症的其他症狀開始發作。除了常見的情緒低落之外,身體方面,有頻繁的惡夢、心悸、胸悶、想吐和呼吸困難;大腦認知方面,開始有間歇性失語症,閱讀書寫的能力也喪失了。在那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連閱讀中文文章都有問題,一個個從小熟悉的中文字,成為了沒有意義的符號。在和學校教授、主任與諮商師的討論後,我決定接受自己生病的狀態,暫時休學回到台灣休養,等康復後再回到學校繼續學業。
在本文,我想從我的經驗出發,探討台灣社會給予憂鬱患者的二次傷害。
社會大眾單方面拒絕接受患者生病的事實
回台灣後,我最常聽到的是「你確定嗎?你說不定只是暫時_____而已。妳想太多了。」
很弔詭的,生病的是我,在專業心理諮商師跟精神科醫師的鑑定下,我確定我得了憂鬱症,然而大家卻不相信。
相比之下,我在美國大學的經驗很不同。當我的朋友和教授知道我即將因憂鬱症休學時,反應都是:「這對你來說一定很難受。不過生病了就該休息,有什麼我可以幫上忙的都能告訴我。」又或者與我分享他們自身或朋友的憂鬱經驗,告訴我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會有生病的時候。
學校休學的程序也很簡單,只要跟自己的指導教授談過,上網花5分鐘填一個表單就可以了,其餘的事情學校會代為處理。因病休學的期限也很彈性,非病假休學有2年年限,病假則無。家裡有特殊情況和病假的學生可以申請把在修的課改成Incomplete(未完成),Incomplete則可以延長作業繳交甚至考試的完成期限,以避免生病學生因考試時身心狀況不佳,而落得成績太差被退學的處境。
憂鬱患者在生病時已有很多生活上的困難需要面對,這時候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社會大眾直接根本性拒絕承認我們生病的事實,被強迫繼續過著正常的生活。拒絕承認憂鬱症是件邏輯很怪異的事,難道當一位朋友說他發燒,需要請假休息的時候,會有人認為他一定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他根本沒有發燒,而應該要繼續工作嗎?
若從歷史追溯起精神病患就遭受到污名化,台灣社會對於憂鬱患者也有許多污名。常見的有:認為憂鬱患者是「太有空,才有時間憂鬱」、抗壓性低、找藉口偷懶、甚至是因為「有髒東西,快去收驚」。
並沒有人選擇要憂鬱。憂鬱症是一個大腦分泌情緒穩定物質功能失衡的狀態,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與是否被鬼神附體和抗壓性低沒有關係。關於憂鬱症患者的「低抗壓性」和「想太多」,我們常有誤解。事實上,很多憂鬱患者是因為一直以來有著高於常人的抗壓性,且需要單獨承擔很多家庭和經濟責任,才會在經年累月之下,一夕崩潰。
至於「太有空、想太多」,人在有創傷經驗或高壓之下,很難控制自己的頭腦去想和不去想什麼。我在憂鬱症之後被惡夢所苦,每每在尖叫中驚醒。我試圖實踐從諮商師那學來的情緒穩定技巧,比如說深呼吸,和想像一個令人安心的回憶。在我醒著的時候,有時這些技巧能有限度的控制我的情緒,但在睡著之後,沒有任何是我能做的。在這種情況下,大腦通常有兩種反應,一是過度去回想負面的回憶;二是完全隔離負面情緒,讓患者有選擇性心性失憶、或感覺麻木。與一般人認知的情況不同的是,憂鬱患者常常有腦袋空白和感覺不到情緒的時候。
由於台灣社會對於憂鬱患者的污名化,我必須隱藏自己憂鬱症的事實,才不會讓別人對我有錯誤的猜測。因為不想讓父母承擔被親戚說話的壓力,所以在回台灣之後,我搬出中部的家到台北與朋友租屋居住。過去一年半來,我跟父母達成了年節我不回家過節,而是他們來台北找我遊玩的共識。
我像是一個必須隱形的人一樣,在台灣社會中努力維持和照顧自己的生活。且作為一個年輕女性,外表精神狀態不佳,也帶給我了多次被性侵加害者意圖攻擊的可怕經驗。
缺乏精神醫療和社會支持資源,讓病患和家屬沒有喘息空間
台北的精神醫療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有許多精神門診和專業諮商師的資源可以利用,然而我的經驗是:台北精神照護的醫療品質依然很參差不齊。而且比起社會的不支持,來自「專業人員」的傷害可能更大。
剛到台北,我接受在台大就讀的朋友推薦,到台大心輔中心合作的校外診所看診。在任何一個精神科的初診,醫生都會詢問患者的整體狀況。我簡單說我在美國學校看診的狀況,講到一半,醫生打斷我,說:「你不要跟我講壓力,現在城市人誰沒有壓力的?」過程中他多次否定我的感受,並質疑我的經歷和生病的正當性。看診出來,我馬上抱著我的朋友大哭。我以為專業的醫生會理解我的狀況,並給我專業的照護,結果完全相反。
除了上述家中狀況,還因為經濟原因,我沒有在家裡住。剛到台北時,我仍需要找工作,才能支付高額的醫療費和生活費。在台灣的心理諮商治療是沒有健保給付的。少數醫學中心有提供健保補助的心理諮商,然而名額少得幾乎排不到。雖然後來找到一間好的精神診所,和一位我負擔的起的心理諮商師。我的狀況仍時好時壞,照顧責任則落到了跟我一同租屋的朋友身上。
為了緩解在她身上的壓力,我很努力尋求外界的幫助。我查找過是否能聘請看護?不行,並沒有針對年輕心理疾病者的看護。即使我需要的只是有人可以陪我出門買生活用品、看醫生和張羅三餐,並在我情緒不穩、心悸和呼吸困難的時候幫我拿緊急用藥。我查詢過社會局醫療補助,台北市有針對台北市民的補助,然而在我的戶籍地政府並沒有提供。我打過所謂的自殺防治專線,然而夜深人靜時得連續打一小時才打得進去。打進去之後還是一位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先生接的,他聽上去就跟我家鄉的長輩一樣,覺得我想太多,不接受我生病的事實。
最誇張的一次,是我有次情緒狀況非常不穩。我覺得我要失控了,很可能會在白天同住朋友去上班時做出憾事。於是我請朋友請假一天,陪我到台北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專門院區)。當時的我認為我需要專業人員照護我至少幾天,監控我的狀況和及時調整用藥,因為我的意識狀況已經差得無法自己判斷情況吃緊急用藥的地步,且快要失去所有意識了。我用盡了全身力氣和勇氣去找醫生,告訴她狀況,但她表示我不夠嚴重,不能進精神科專門病房,除非真的忍不住真的想死了,刀已經拿在手上了,或是已經做出自殘行為,不然現在只能按順序排普通病房。她說我只是缺一個人照顧我,幹嘛不回家讓家人照顧就好?那天晚上回家後,我的自殺慾望到達了高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當精神科醫生只是有什麼症狀開什麼藥,而缺乏同理心和完整照護病患的概念時,會給病患造成很大的心理和甚至身體上的傷害。在台灣我聽到很多人跟我一樣,因為忍受不了每天吃眾多藥物的副作用(因為同時要吃很多藥,醫生會同時開胃藥)自行停藥,而產生難以忍受的身體戒斷作用。當社會支持不夠,而尋求專業醫生也得不到全面的幫助時,憂鬱症患者和家屬只能孤軍奮戰。
我的結論是:面對當今社會的各種挑戰,精神疾病比我們想像的普遍。當我們想像自己生病時想要得到如何的對待,就能在面對憂鬱患者時,能多一份體諒、少一份批評。”
松德院區精神科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遠離失眠與焦慮的惡性循環!
不吃藥也能好好睡。
透過練習,
重新認識自己,活化心靈,
用24週的時間帶你擺脫失眠,
回歸正常生活。
★剖析壓力,解決失眠困擾
12個面臨不同困境的案例故事,告訴你日常的壓力源有哪些?搭配不同的互動練習,一步一步從根本解決問題。
★五大向度練習,認識自己
透過心理、運動、活動、飲食、藝術創作,五大不同向度的練習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調整心境與作息,給大腦快樂的暗示,解除你的壓力源。
★互動式治癒,激發新思維
透過設計好的題目與互動練習,激發你用不同的角度去看日常的變化,幫助你學會新的思考方式,讓過熱的腦袋降速,進入放鬆的狀態。
作者簡介:劉貞柏(阿柏醫師)
劉貞柏醫師現任柏樂診所院長,國立中央大學諮商中心兼任醫師,前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曾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接受完整訓練,包括門診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療及住院藥物暨認知行為治療訓練。推廣使用人文藝術創作媒材結合精神醫學、心理治療領域專業知識來提升靈性感知、豐富生命。著有《失眠關鍵50問》、《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