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東華 第九棒右外野手
連兩場守右外野
昨日東東豪連線
今天東東交換打擊順序
需要大家大聲WooSa💪
⚾職棒31年224 先發名單⚾
1棒 王威晨 3B
2棒 張志豪 CF
3棒 許基宏 1B
4棒 林智勝 DH
5棒 詹子賢 LF
6棒 吳東融 2B
7棒 江坤宇 SS
8棒 高宇杰 C
9棒 岳東華 RF 👈
先發投手 米蘭達
📷 兄弟Fans Club
#小編宜蘭人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東華 交換 名單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姐妹校外交的戰略價值 】
包括台大、政大、東華在內等大學,都針對「在港台生」以及「台大或政大等各大學之國際姐妹校原本要赴香港唸書的交換學生」張開雙臂,願意與教育部協調,安排他們到台灣唸書。
許多人沒意識到這件事對台灣的重要性,政府的PR能力一如預期,沒有catch到這件事的外交宣傳價值。
不意外,公務體系向來不鼓勵快速創意。只是可惜了!
台灣要更國際化,要有更多元的生命力,高等教育交流是最好的管道。
我認為政府可以針對香港情勢做兩件事情:
第一,國際宣傳。
主軸:「台灣自由且具競爭力的高等教育環境,是香港內國際學生的安全堡壘」。
許多去香港唸書的西方學生,目的除了學中文,另外還包括想就近了解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台灣其實可以作為他們更好的參照點。我們一樣使用正體中文,擁有百分百言論及網路自由,中國因素是台灣日常公共議題討論不可忽視的分析脈絡。
簡單說,作為理解中國現代政經社會發展、進軍中國市場的跳板,台灣理應比香港更具磁吸人才的優勢。
現在就是一個適合的時機,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台灣的穩定,台灣的安全。
第二,增加實體資源,讓各大學在這波吸引香港學生來台的「國際鏈結」上,有更多子彈運用。
這一點,我相信教育部正在做。我希望政府能做的更多、更具野心。
我會這樣建議,是因為「人才」是台灣競爭力的關鍵。台灣不只要人才,還要「多元化的人才」。
如果可以,相關人才來台求學及就業的法規,也應該一併鬆綁,讓這些本來要去香港卻因緣際會來到台灣的人才,能決定在台灣繼續貢獻他們的才能。
今年的立委選戰打的很沈悶,許多優秀候選人也不願花力氣談政策,各大黨不分區名單的吵吵鬧鬧更讓人心力交瘁。
由衷希望,有志進軍國會的人才,能用更宏觀的視野,來思考香港及台灣的現況。
許多政客每天只能針對姐妹市名稱枝微末節做些沒有意義的政治攻防。可悲的是,他們永遠也看不到這波姐妹校外交的戰略價值。
#認同請分享
#護台胖犬
#劉仕傑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老狗追球)
新書:我在外交部工作
東華 交換 名單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周年感言〉
大家好,我是少年阿Ben(洪崇德),也是糾集一群人,推動這個粉絲專頁成立的主謀與元凶。歡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回首過去一年在這個粉絲專頁做的一些小小的事情,腦中卻有著許多喜愛的詩句如一盞盞被點亮的街燈,點亮了生活和思緒,讓我好像看清了些什麼……。
有些事情總是先做了之後才看見意義的。最開始萌生這個粉絲專頁的架構想法,來自於我對現代詩的熱愛,還有覺察到傳統大眾在接觸現代詩上面的不足。國內有很多前輩延續著詩雜誌的出版,近幾年的大學詩社、詩歌節和現代詩相關的活動亦是繁花勝景。但我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仍然是:怎麼閱讀一首詩?為什麼這些詩我都讀不懂?
身為一個寫作者跟對這個現象有所好奇的學生,我察覺到一般認知為小眾文體的現代詩,其實擁有著極大量的潛在讀者。也許是受益於傳統義務教育中,課本所提供的浪漫詩人形象,也或許是有一些詩,或一些句子,曾經在某些對的時間走進了讀者的心裡……很多人其實並不排斥接觸看看現代詩。但他們總有著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品味,特別是很多有個性的現代詩,受限於品味、閱讀經驗、想像能力還有傳統教育對現代詩的教學方式,與課本裡面可以讀到的作品大相逕庭。
這時候,怎麼辦?
我知道閱讀是一件需要練習的事情,這在我的學習與閱讀經驗中早就被肯定無誤。但我同樣知道不應該要求讀者要具備同樣的耐心,或者聰明的知道讀一首詩/一本書就像認識了一個對象,沒有緣分終究是沒有緣分,不如果斷換下一個。而隨著網路時代的發達,一般讀者對於長篇大論的文章更容易顯得不耐。開始有人問文學是不是死了,我卻很好奇,這會不會是現代詩──這種相對短小的文體──的,一個可能的時代?
大部分的普羅大眾都從報紙、詩刊和國文課本閱讀現代詩。購買詩刊的管道幾乎是文藝青年的必備知識,卻也是一般大眾需要刻意詢問才知道的。報紙普及率高,但版面畢竟有限。國文課本則要求受時代考驗後的經典作品,讀者要的,卻除了那些超越的時代的美以外,可能要是能夠提供更接近這個時代的詩作。
我發現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網路的時代,喜歡詩的人很多,寫詩的人很多,甚至也有著好多符合這個時代的好詩──但我們沒有一個更好的,傳遞好作品的管道。而傳統的現代詩論著雖多,具備名氣的創作者也不少,卻也鮮少有人會好好手把手帶領你閱讀一首詩,讓你知道一個有經驗的讀者或創作者在一首詩裡面看到/感受到了什麼。
而這就是我們嘗試想做到的事情:邀請一些對現代詩的寫作或閱讀具備興趣的人(大多是以往的大學詩社時期朋友,或者耕莘青年寫作幹事會的成員,但也有其他想要磨練自己閱讀跟論述能力的成員。)湊在一起,每天推薦一首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詩作。因為是喜歡,所以會盡力讓讀者感受到這首作品的好。因為不是嚴肅的學術批評,面對大眾,所以稱之為賞析。然後寫完賞析就嘗試做圖,每天發表,回應讀者的意見……。
這些基礎工作也許我們做得不是最好,有的人是現代詩的初入門者,有的人接觸了這個粉絲專頁之後才開始接觸美編。但我想,至少我們做得也並不差吧。事實上,一首詩本來就沒有絕對好或者正確的閱讀方式,這正是閱讀經驗之所以私我(但又在很多時候能因相同而產生共鳴與溝通)卻迷人之處。而這些美術編輯們願意在自己工作或學業忙碌之餘調撥時間來製作甚至拍攝圖片。面對這些無償的付出,我知道所有人的努力都是出自於對現代詩滿滿的愛。
如果我們確實在這個粉絲專頁的經營過程中得到了什麼。那大概是,我們永遠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好詩人和好作品,並且在把他們推薦出去時,看到熱烈的響應而感覺到共鳴吧。也有些時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選到好作品的快樂。或者是因為偶爾的一個訊息:謝謝你們做的這一切;或者是因為聽到寫作這條路上仍持續奮鬥的前輩討論者我們;或者是因為一句:美編做得圖都好符合詩的意境;或者是因為一個留言:這個賞析寫得真好。我看了賞析才真正懂了這首詩……。
生命裡總是有些什麼不太值錢,但拿多少錢也不願意交換的事物。如果要我說,在我們這群人裡面,做為最大公約數存在的那大概是對於現代詩最純真的熱愛吧。
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是滿懷感謝的。從一開始的邀請朋友按讚,到走出朋友圈外,甚至直到今天仍有鋼筆愛好的朋友以我們分享的詩句練字。謝謝所有的讀者和跟我們一起把作品分享出去的人,沒有你們,就沒有這個粉絲專頁今天的樣子。謝謝創造出這些美好詩歌的藝術創作者,沒有他們,這一些粗淺的,某些時候甚至僅僅是拿來練習的賞析,更是全然失去了意義。若我們能提供一個平台,稍稍讓這些在藝術崗位上努力創作不輟的創作者,和他們的好作品,被更多對現代詩有興趣的大眾給認識,那絕對是我們的榮幸。
而最後,當然──我得感謝和我一起努力撐起了這個粉絲專頁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忙碌與生活,卻又為了理想而選擇這個沒有薪水,甚至榮耀大多歸於原作者的額外工作。不管是寫作與練習評論,抑或者努力拍攝新照片、耗費時間製作美編圖片,都是很辛苦的事情。我想要對他們致上我最高的敬意,也希望大家不吝給予這些純粹以熱情在繼續這些無薪工作的朋友掌聲,或批評指教。
以下是小編名單,謝謝你們以往的支持,也希望你們以後能繼續喜歡我們。
-
王嵐萱 銘傳大學應中系
江殷年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不分系
利文祺 蘇黎世大學漢學博士生
宋尚緯 東華大學華文碩士
李冠緯 淡江大學中文系
李修慧 NPOst公益交流站專案企劃
洪崇德 ptt實業坊 sex版版主
紀姵妏 東吳大學光年詩社社長
曹馭博 淡江大學中文系
許宸碩 清華大學台文所
郭申睿 ptt實業坊 poem版版主
陳延禎 自宅警備員
陳奕辰 淡江大學中文所
曾貴麟 東華大學華文所
黃文俊 文化大學心輔所
黃致中 耕莘青年寫作幹事會
黃夏天 耕莘青年寫作幹事會
黃繼賢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楊廷浩 東華大學華文系
楊沛容 淡江大學中文系
葉福炎 中山大學社會系@旅臺小子
董小幽 科技公司員工
鄭琬融 東華大學華文系
簡妤安 台灣大學哲學所
籃閔釋 幼獅文化教科書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