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ric's English Loun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同學期待的政治英文影片第一集總算出爐了! 在此先聲明,我跟Howard老師純粹是分析英文,兩位總統都是神人級的第二語言使用者! 此影片的目的不在於比較兩者的英文能力,而是提供學習者英文口語的實際操作和可以注意的小細節。 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一些資訊,請看完再發表評論: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
東吳大學系統組 在 賴士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佳文共賞 一睹為快!
摘自:聯合報民意論壇名人堂(劉維公)
⋯民進黨政府無能的表現,是「熵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殘酷寫照:孤立系統將會由「有用有序」走向「無用無序」,最終來到沒有生命能量的熱寂。在鞏固領導中心與政黨利益優先心態作祟下,現今民進黨政府壓根就是一個孤立系統,一方面,只用自己人做事情、只聽自己人講的話;另一方面,採取零和對抗的思維與做法,妖魔化不同意見的人,詆毀專家與菁英的理性科學建言。阻礙民間疫苗採購以及放水國產疫苗,讓這政府熵值參數(失序程度)暴增。
「封閉的系統無可避免會變得越來越缺乏結構和組織,也越來越不容易產生有意義和有用的結果,最後化為失去特徵、低溫同質的單調狀態並維持下去」。同樣是平克書中的一段話。它是民進黨執政故步自封終將會嚐到的惡果。但,所有其他政黨更要警惕,不要成為下一個熵定律犧牲者。(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東吳大學系統組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白色恐怖的濫觴 #四六事件72周年〕
坐落於大安區的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如今是許多學子嚮往的名門學府,並以多元自由的學風著稱。
不過72年前的今天,兩校學生遭到軍警大規模逮捕,爆發著名的四六事件,並揭開白色恐怖的序幕。
究竟這起悲劇是在甚麼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又對日後的臺灣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我們將在四六事件72周年之際,帶大家認識這起事件。
▌事件背景
隨著日本投降,為期八年的中日戰爭告一段落,但國共之間的衝突卻日益加劇。
同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承受巨大的學潮壓力,1945年底西南聯大首開先聲,透過罷課示威訴求「反飢餓、反內戰」,並迅速蔓延至各地,即使在國共內戰爆發後,各地學潮仍風起雲湧。
這波學潮的風氣也吹到海峽對岸的臺灣,內戰期間統制經濟導致的嚴重通膨和經濟蕭條。
加上二二八事件對本土菁英的摧折,使得當時不少知識青年對於政府相當不滿,中國青年大量來台,社會主義思潮盛行於校園,臺灣學生運動遂和中國學潮聯結,並一同被政府視為是「共產勢力」。
▌導火線
1949年3月20日,臺灣大學與師範學院(臺師大前身)的兩位學生因為單車雙載遭到警方毆打拘捕,引發兩校學生不滿,曾三度赴市警局請願,要求立即釋放被扣學生,引起國民黨政府關注。
3月29日,臺北市各級學生召開青年晚會,宣布成立學生組織以響應中國反內戰的學潮,並號召全臺學生聯結。
時任省主席陳誠鑒於學生運動擴大組織化,加上同時間南京再度爆發大規模學潮,擔心兩岸學生隔海唱和,因此決定先發制人,展開對於學生運動的壓制。
▌事件爆發
4月5日,情治人員針對兩校的學生自治會幹部展開逮捕,誘捕過程中師院學生自治會會長周慎源趁隙逃脫,並在臺大學生護衛下回到師院。
警備司令部為緊急因應,於6日凌晨以「學生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甚至搗毀公署、私擅拘禁執行公務人員」為由,以大批軍警包圍兩校學生宿舍。
最終三百餘名師院學生及二十多名台大學生遭強行拘捕,是為「四六事件」。
▌四六過後
事件發生後,兩校因此停課數日,雖然大部分學生被分批釋放、由家長帶回,但仍有多名學生遭羈押判刑,追捕行動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
臺大、師院的自由校風也轉為保守,校園的思想言論深受箝制,諸如兩校的校內本土性及異議社團接連遭到清算。
師院校長劉真態度較為強硬,不僅主導校園的整肅,開除多名學生學籍,並發起整頓校風政策,立下一系列箝制思想的校規。
而臺大校園也並未因此恢復平靜,不僅隔年校內陸續爆發「海天合唱團事件」、「于凱案」等事件,參與四六事件的學生們也牽連到五零年代的諸多政治案件中,許多學子被安上「為匪工作」的罪名。
因此有學者形容「四六事件不僅僅是單一事件,反而是個開始。」
加上事件結束不久,政府就先後發布「戒嚴令」及「懲治叛亂條例」,因此,一般多視「四六事件」為白色恐怖時代的濫觴。
▌傅斯年「神話」?
由於當時兩校校方態度有所差異,加上臺大逮捕行動較為溫和,使外界多認為時任臺大校長的傅斯年是保護學生、堅守大學自由學風的功臣。
尤其他留下的「我有一個請求,你今天晚上驅離學生時,不能流血,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一語更是廣為流傳。
然而近年諸多研究修正了此一形象,例如歐素瑛教授就透過《陳誠回憶錄》等史料,還原傅斯年當時贊同陳誠肅清兩校學生的提議,並提出「要快做、要徹底做、不能流血」的三項條件。
陳翠蓮教授等人重新校訂完成的四六事件報告中,也顯示傅斯年是同意警總進入校園逮捕學生的,並在事件過後處分四六事件救援會的主要幹部。
不過陳教授也點出,不能簡單地將傅斯年定義為加害者或共犯,但在評價傅斯年時,不能如同過往將其視為「神話」,而忽視這些複雜的面向。
▌全面擴散的陰影
白色恐怖的政治陰影不僅壟罩臺大與師大,全臺知識份子匯集的大專院校都難以倖免,連被視為「黨校」的政治大學,也有相當多師生成為政治受難者。
例如政治系的元老教師呂春沂教授,便曾遭到學生告密而被捕,歷經刑求及拘禁。
儘管在各方救援下獲判緩刑,但日後學術之路因此受阻,其在政治系的同僚湯承業也有相同遭遇。
除了呂湯二人外,包含許席圖、李漢元、廖偉程等政大學生都是當時的受難者。
這樣的風氣即使到了戒嚴後期也不曾停歇,1970年代,臺大哲學系內數名自由派學者便被政府以「反共」之名進行整肅,前後解僱了13名教師。
1983年任教東吳大學政治系的黃爾璇也在黨政及情治系統的施壓下,遭校方無預警解聘,這些舉動無疑是對講學與學術自由的重大傷害。
▌結語
四六事件被認為是戰後臺灣學風轉型的重要分水嶺。
事件發生前,政府雖對學生運動有所疑慮,不過態度仍偏向以引導代替防範,勸戒重於懲罰。
但四六過後,政府的立場轉向強力整頓學風、安定校園,置大學自治於不顧,展開對師生與校園活動的嚴格管制,校園的學術及言論自由因而在白色恐怖下被長期禁錮,並產生諸多政治受難者。
事件雖已過去七十餘載,然而兩校針對四六事件的轉型正義仍未完成,期待社會能對這起事件有更多認識,並為了這未竟之業一同努力。
東吳大學系統組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同學期待的政治英文影片第一集總算出爐了! 在此先聲明,我跟Howard老師純粹是分析英文,兩位總統都是神人級的第二語言使用者! 此影片的目的不在於比較兩者的英文能力,而是提供學習者英文口語的實際操作和可以注意的小細節。 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一些資訊,請看完再發表評論: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國民黨主席等職。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
影片: https://youtu.be/lRACKQkgFqc?t=32
Former President of Taiwan Ma Ying-jeou, in conversation with Jerome A. Cohen, discusses student exchanges between Germany and France.
●沒有看稿子
●非常有經驗的講者
●發音大致上標準 (Prussia 普魯士, herald, tribune, presidency)
●good use of stress (enhancements)
●流暢度有練過特別停頓來思考
●提連貫性跟內容組織的部分
●會以故事的方式去切入重點
用的評分系統: https://www.ielts.org/-/media/pdfs/sp...
●wide range and skillful use of vocabulary: are aware of, feel uneasy, visionary leaders, engage in a massive student exchange, worked miracles, became cornerstones
●mistakes: skip school, quit school, tense--become cornerstone
●short, concise sentences suited for clear public speaking
●lexically dense sentences
★★★★★★★★★★★★
蔡英文(1956年8月31日-)是中華民國(臺灣)的政治人物、法律學者、律師,為現任中華民國總統,原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她先後獲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士、康奈爾法學院法學碩士、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和東吳大學法學院。
影片: https://youtu.be/5ygpAnK02uk?t=55
President Tsai Ing-wen in Harvard giving advice to students on policy challenges, choices, and leadership in the next decade
●沒有看稿子
●英式發音* (taught, good), 非常清楚
*其實很多英國人不喜歡英式口音這個標籤,英國人覺得他們自己講的才是真正標準的英文,是美國人才有口音
而且現在的英國(聯合王國)也是四個國家組成的,每個區域的發音都有一些區別。
用的評分系統: https://www.ielts.org/-/media/pdfs/sp...
●用詞豐富: rebellious, challenge your teachers and contemporaries, make yourself suited for changes, sharing values, expediting
●流暢度, 有些停頓, 但是思考內容的停頓絕對是自然的!
●文法沒有任何的錯誤 (a rebellious one, meaning...分詞構句, everything that is taught 形容詞子句, what is true today...名詞子句)
★★★★★★★★★★★★
對我而言,英文是一種工具,不覺得每一個政治人物都需要英文,有專業和可靠的翻譯輔助,就足夠了。
媒體報導: https://wp.me/p44l9b-1G4
在此提供我的「心智圖詞彙攻略」課程: https://bit.ly/2teELDq
也獻上Howard老師會走路的翻譯機,《會走路的翻譯機,神級英文學習攻略本》 http://bit.ly/2DfGrhH
最後要感謝炙瞳夢 RED FILM幾位大導演的友情協助,幫我們拍出一級棒的影片!
★★★★★★★★★★★★
NOTE: Thank you for the comments, everyone,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es. We'll continue to do our best to produce entertaining yet educational videos.
There is a lot of information that we could not fit in a 10 min video, and some parts could be more clearly presented. For example, pauses are entirely natural when one searches for content. This point was stated in the video but went unnoticed by many commenters. Some have also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clips selected. We selected them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riteria: be related to education, have "spontaneous" interaction, and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Not many clips on the net meet these criteria, and the two above were the only ones we had access to. Last, some comments (from both sides) have accused us of bias. We tried to be as impartial as possible, and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on our thoughts, please refer to our notes in the video description. As previously stated, both candidates are advanced second language users, and it is not our aim to compare or criticize them. Again, thank you all for your feedback. We will strive to do better in the futur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EyqVy-mDic/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CSOlEZ3T_i7Tv8t9uKyEwKMS37JQ)
東吳大學系統組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蘭陽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提升教師能力計畫--TQC+Dreamweaver CS4研習--
完整影音: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1/10/tqcdreamweaver-cs4.html
這次應蘭陽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李老師之邀,
能到系上分享Dreamweaver CS4證照考試的教學經驗,
對於Dreamweaver網頁設計的教學已經有超過10年以上,從最早的Dreamweaver3的版本開始,
還有之後加入無需寫程式存取資料庫功能使他大放異彩,
之後被ADOBE公司併購後更是如虎添翼,最近的Dreamweaver5.5也加入了寫APP的能力,
相信Dreamweaver的學習會更多人加入。
最近剛好也在元智與東吳大學教這方面的課程,並有許多輔導學生考證照通過的經驗,
順便和老師們分享,此外,身為湜憶電腦執行長,
順便分享公司最近得獎的心得,
除了獲得金峰獎創業青年楷模外,教育部辦的證照達人比賽,前六名有五名是來自湜憶電腦,
今年的技職之光洪振傑,也是湜憶的學生,他也是這次ANDROID五零高手大賽的第二名得主。
而振傑的國中基測成績只考54分,在程式設計與證照上,找到人生方向,積極努力必然成功。
以上是這次上課的影音:
01_下載與新增網站流程
02_104題台灣之光(1-3)
03_104題台灣之光(4-6)
04_104題台灣之光(7-10)
05_104題台灣之光
06_206_Camera_People(1-3)
07_206_Camera_People(4-10)
08_206_Camera_People(易錯說明)
09_練習系統與302題結果說明
10_302全新功能介紹(1-3)
11_302全新功能介紹(4-6)
12_302全新功能介紹(7)
吳老師教學網:
http://3cc.cc/10g
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溫馨考場論壇:
http://123.205.192.177/uc/bbs/index.php/
Google Andriod,蘭陽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湜憶,吳清輝老師,程式開發,線上教學,e化創新,雲端計算,吳老師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BCsXM4De6U/hqdefault.jpg)
東吳大學系統組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蘭陽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提升教師能力計畫--TQC+Dreamweaver CS4研習--
完整影音:http://terry55wu.blogspot.com/2011/10/tqcdreamweaver-cs4.html
這次應蘭陽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李老師之邀,
能到系上分享Dreamweaver CS4證照考試的教學經驗,
對於Dreamweaver網頁設計的教學已經有超過10年以上,從最早的Dreamweaver3的版本開始,
還有之後加入無需寫程式存取資料庫功能使他大放異彩,
之後被ADOBE公司併購後更是如虎添翼,最近的Dreamweaver5.5也加入了寫APP的能力,
相信Dreamweaver的學習會更多人加入。
最近剛好也在元智與東吳大學教這方面的課程,並有許多輔導學生考證照通過的經驗,
順便和老師們分享,此外,身為湜憶電腦執行長,
順便分享公司最近得獎的心得,
除了獲得金峰獎創業青年楷模外,教育部辦的證照達人比賽,前六名有五名是來自湜憶電腦,
今年的技職之光洪振傑,也是湜憶的學生,他也是這次ANDROID五零高手大賽的第二名得主。
而振傑的國中基測成績只考54分,在程式設計與證照上,找到人生方向,積極努力必然成功。
以上是這次上課的影音:
01_下載與新增網站流程
02_104題台灣之光(1-3)
03_104題台灣之光(4-6)
04_104題台灣之光(7-10)
05_104題台灣之光
06_206_Camera_People(1-3)
07_206_Camera_People(4-10)
08_206_Camera_People(易錯說明)
09_練習系統與302題結果說明
10_302全新功能介紹(1-3)
11_302全新功能介紹(4-6)
12_302全新功能介紹(7)
吳老師教學網:
http://3cc.cc/10g
部落格:
http://terry55wu.blogspot.com/
溫馨考場論壇:
http://123.205.192.177/uc/bbs/index.php/
Google Andriod,蘭陽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湜憶,吳清輝老師,程式開發,線上教學,e化創新,雲端計算,吳老師提供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e31kGCnxf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