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沒有在投資的人,應該都聽過經濟學的一個名詞,叫沉沒成本:指的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遇到這種情況,及時撤退和止損才是上策。
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愛情。尤其是當遇到故意拖著你,玩弄你感情的人時,該放手就不要糾結,該告別就不要猶豫。
及時止損,《及時》比《止損》更重要。
連李白都告誡我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人的感情都很珍貴,誰對誰的愛都不是理所當然,能珍惜就別揮霍。
村上春樹曾說:「我動了離開你的念頭。不是因為你不好,也不是因為不愛了。只是你對我的態度,讓我覺得你的世界並不缺我,其實我可以厚著臉皮再糾纏你,但沒有任何意義。」
沒有意義的事情,自然也沒有結果。沒有結果的感情,又何必要繼續?總不能耗盡半輩子去換一場辜負!
不可能的人,就趁早遠離吧。
#每晚九點十分
村上春樹我動了離開你的念頭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夜.語錄·陳毓襄洛杉磯今晨疫情缐上音樂會》
* 一旦體會到了一個人生活的瀟灑自在,也許就會嫌與別人一起生活很麻煩了。
—-谷川俊太郎
* 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做很多事。一個人的日子固然寂寞,但更多時候是因寂寞而快樂。
極致的幸福,存在於孤獨的深海。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裏,我逐漸與自己達成和解。—山本文緒
* 所有的人都把時間花在相互解釋,以及慶祝他們意見相同上。—沙特
* 讓我走進你的心裡,找到自己那破碎的夢。—-北島 《橘子熟了》
* 你一直很信任一個人,別人懷疑他的時候,你甚至幫他辯護;直到一天,你發現他騙了你,雖然只是撒了個小謊,可是,從此以後,你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相信他了。你不知道他會不會因此覺得難過;你只知道,你心裡比他難過。不能再信任一個人,感覺原來是那樣的悲涼。 —-張小嫻
* 因為我明白了,失去的東西,其實從來未曾真正屬於我,我不會追悔,也不必惋惜。 —玄色《啞捨》
* 書中的書頁猶薄薄的剃刀片,白亮亮閃著寒光。在凌晨四時寂靜的夜裡,我可以聽到孤獨之根正一點點伸長的聲音。
——村上春樹
* 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雅斯貝爾斯
* 沒有原則地跟別人和平相處,在我看來,就是懦弱。—-三毛
* 法國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種羞辱中,奇蹟式的保存下來!這時候的戴高樂應該是民族英雄吧?應該享受榮耀吧?
但沒多久,法國人民就拋棄了他。
邱吉爾在二次大戰時組成戰時內閣,把反對黨的領導者艾德禮提拔為副首相,結果這位副首相在戰後立刻發動對邱吉爾的不信任案投票, 也就是倒閣,他只好舉行大選。艾德禮的手下以謊言式的宣傳告訴民眾:你看!我們雖然是戰勝國,我們每一個人卻都還像乞丐一樣,每天等著領奶油麵包,我們像乞丐國!
希特勒自殺三個月後,邱吉爾的政治前途也被他殺了。
邱吉爾的二戰知己──戴高樂呢?
法國是戰勝國,也被認為是超級四強,擁有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而且法國和英國不一樣,他們根本沒有抵禦,他們的農村很快的就恢復生產。法國光復後一年,老百姓平均生活水平就恢復到一九三九年大戰之前的狀態,情況比英國好太多!
但是,戴高樂也很快下台了。
和邱吉爾的情況不一樣,法國老百姓太現實,在那個時候人民要的不只是戰勝國,也不只是物質方面的滿足。他們很感激戴高樂,但是,對他也有很多不滿。
可能很少有國家,像法國這麼崇拜菁英,也很少有國家像法國這樣崇拜無政府主義。
所以這個國家很容易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左的時候非常左,右的時候又非常右。
戰勝之後,人們很感念領袖,但人性的感謝往往不會超過一年!
英國人民對邱吉爾甚至只感謝三個月。
那段時間,整個法國物質生活恢復了,社會吵吵鬧鬧,從極左到極右各種主張都有。一九四六年元旦,戴高樂對全法國人民說:「如果你們不重視政府必須擁有絕對權威來恢復戰後秩序,承擔戰後的責任;你們終有一天會陷入絕境,到時候你們一定會後悔當初所做的選擇。」
邱吉爾是在一九四五年七月下台的,戴高樂親眼看到邱吉爾下台, 從他的好朋友兼恩人身上,看到了人民是多麼無情。這就是人性。人們感謝你三個禮拜、三個月、一年,過了就沒有了!
戴高樂看清這件事。
一九四六年的一月二十日禮拜天,戴高樂召集一場內閣會議,通常內閣會議不可能在禮拜天召開,除非是緊急狀況,所以內閣成員以為法國發生了什麼突發事件。閣員們被請到愛麗榭宮以後, 戴高樂走進會議室,面容很嚴肅,與每一個閣員握手,然後請大家就座。他什麼都沒有先鋪陳,第一句就宣佈:「我要退休了!」
戴高樂認為他的使命是在恢復法國的偉大,一旦法國人民覺得他們已經不需要一個團結而偉大的法國,或者是他們討厭這樣的領袖、這樣的使命感,他們覺得太沈重,那他的人生任務就已經完結了!
他說到做到,戎馬半生,實質恢復法國自由與尊嚴的戴高樂將軍,離開總統府的位子,離開將軍身分,一無所有的走出愛麗榭宮,沒有帶走任何一個禮物,成了一介平民。
我自己常常接觸一些擁有權力的人,很多人對一些權力者的印象與他實質性格的真相差距很大。
往往溫文儒雅的人其實很狠毒;往往看起來很霸道的人其實很溫暖。
戴高樂正是如此!恢復平民身分的戴高樂和以往莊嚴、硬梆梆的形象完全不一樣,他認為自己既是代表愛國的情操,就要有尊貴、正直、高知識分子的風範。變成一介平民以後,據他的鄰居們說,他非常斯文有禮,而且很溫暖,又很重視家庭關係。
戴高樂的私宅在一個叫作La Boisserie 的地方,翻成中文叫拉帕斯利。現在仍有一些崇拜戴高樂的人,會去參觀那個地方說:﹁喔!這是戴高樂故居!﹂他的家是一間造型相當樸實、一般法國鄉村的石頭房子。石頭屋位於小樹林裡頭,不是什麼大莊園。中產階級家庭出生的他, 未曾搜括什麼錢壯闊自己的物質。樹林外,有一個相當廣闊的、厚重的、濃密的大草原。拉帕斯利在巴黎東北一五○哩洛林省境內,周遭環境某程度來說與戴高樂的性情很像,相當的簡樸、相當的嚴謹。他自己把日子過得跟整個社會保持距離,很澈底的平民化啊!
根據他的廚子們日後回憶所做的一些相關紀錄,戴高樂的生活很簡單,相當有軍事紀律:早上八點,全家規定一起吃飯。吃完早飯以後, 戴高樂回到書房處理信函、閱讀書籍,還有寫作;他寫作能力沒有邱吉爾那麼好,也沒有邱吉爾那麼勤奮;但是他喜歡安靜閱讀。接近中午時,他會停止工作,散個步,做做運動,他說這樣中餐才吃得下。戴高樂夫妻感情很好,他們喜歡在花園和草地上散步、閒逛。一般來講,中餐對法國人是一天裡最主要的一餐,戴高樂喜歡將鄉間食品擺在花園裡頭,喝杯酒,有時喝一杯水,再加上一些簡單的三明治就可以了。然後, 他通常在書房裡消磨下午的時光。
我發現所有這些了不起的人,他們都很愛閱讀,在閱讀歷史跟哲學的書籍裡,他們會找到自己,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而不會盲從或慌亂於外面鬧哄哄的世界,讓自己的心情跟著起起伏伏。
晚間則完全屬於家庭所有。
他很愛他的家,而且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他規定家裡的小孩,早餐、晚餐都要一起用餐。夫妻共有三位子女,長女叫伊莉莎白、兒子叫飛利浦、老麼是女兒叫安妮。他們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家裡度過,也不會特別想再繼續與巴黎的上流人士往來。他的第三個小孩──安妮從小有智能障礙。得了俗稱的「蒙古痴呆症」,有些虛榮的父母親會想把這種小孩藏起來,不想讓外界知道,甚至有些父母親會覺得「戴高樂怎麼會生出這種小孩」?
但讓我告訴你,戴高樂怎麼對待她。
退休後,他花最多的時間疼愛安妮。安妮雖然笨,但是對音樂有一點興趣,所以戴高樂花很長的時間陪伴她聽音樂,幫她放很多不同的唱片,給她聽收音機裡各種音樂節目,然後記錄到底安妮喜歡哪一些特別的歌曲。他經常對安妮講很多很多的故事,沒有嫌棄,反而更加的疼愛她。他的太太伊馮娜,則喜歡在花園工作,編織衣物;或到附近的村鎮裡,買先生喜歡吃的乳酪、肉品。
戴高樂離開總統職務後,曾經想過要組織政黨。後來,他和邱吉爾通了信,知道邱吉爾正在寫《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邱吉爾建議他: 「這些人啊!他們是不知感恩的,等一段時間吧。」
他接受老朋友給他的建議,很快的打消這個念頭,完全沒想東山再起。
在拉帕斯利這間鄉村石頭屋裡,他看著巴黎一屆一屆政府倒台,他對整個法國的政治走向也越來越悲觀。某個程度,他心灰意冷,甚至懷疑這就是他努力奮鬥的法國嗎?
我推測,那個時刻的他根本就不想再從政了!
有時候他會在日記上寫道:「我希望我能夠為法國再做出偉大的貢獻,法國不該是如此。」
有時候他又會寫:「這就是我當初努力的嗎? 偉大火焰已經完全熄滅。」
可以感覺到他內心的拉扯與疼痛!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購書博克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https://youtu.be/OEj4QaIWCwc
村上春樹我動了離開你的念頭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我居家他們美容·海芋的回憶》
* 人若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不擅長獨立思考,那麼總會被周圍的思想帶著走。所謂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可以不做什麼。 —-康德
* 多數時候,因為冷漠、順從尤其投機取巧,我們只能是隨波逐流或被眼前利益左右。—-卡繆《卡謬自述》
* 那些因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三毛《我的寶貝》
*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決不能白白把生命浪費掉。如果我一天工作沒有什麼收穫,晚上躺在床上就疚虧難安,認為是慢性自殺。—-季羨林
* 我在自己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入內,也盡量不放自己出去。—-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 春天裡的花,夏日裡的花,秋風裡的花,開不過心中的花。—-老樹
* 每個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自己的渴求、慾望,以及難以啓齒的需要。所以,日子要過下去,人們就要學會寬恕。
——伍迪•艾倫
* 每一次,當他傷害我時,我會用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來原諒他,然而,再美好的回憶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後只剩下回憶的殘骸,一切都變成了折磨,也許我的確是從來不認識他。—-村上春樹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中挑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不負光陰。—-王小波
*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 旅行的樂趣,就是沈浸在他人故鄉,然後又完好無缺地走出來,心中充滿快樂,任憑他人承受自己的命運。沒有哪種幸福能勝過旅行的自由。因為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生活;對城市而言,僅僅看過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它。一個思想僅僅想過是不夠的,還應該超越它。
——波德里亞《冷記憶》
* 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展現人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某些人慷慨,某些人小氣;某些人可能有強烈的自尊心,但他的使命感,他對祖國的熱愛,讓他願意委屈求全。多少人,為了生存,很快的投降;多少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反而對真正的英雄給予無情的批判。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二次世界大戰史稱D-Day 之後的第八天, 戴高樂回到了法國領土。他對盟軍光復的最大一個鎮──貝約鎮的鎮民們發表簡短演說,然後唱起了馬賽曲。這首馬賽曲,到現在法國總統大選時,有一些聲稱愛國主義的人還經常演唱著;這是很優美的一首國歌。我每次聽到,就在想這首歌最好的演唱者一定是戴高樂,但他的聲音當時沒有被錄下來。
他哽咽的唱這首歌時,你可以想像每一個音符,幾乎皆是走調的。他唱歌的音樂天分其實相當高,理由是因為他泣不成聲,他實在唱不下去。慢慢的,德國的戰敗到了倒數時刻,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當時有一個故事。我們過去看一些歷史書上都說,巴黎之所以完全沒被摧毀,是因為維琪政府很快就投降了,法國人為了愛護他們的文物。
哇!這真的是對一群無用之人最好的美化之詞。事實上,在納粹原本的計畫裡頭,希特勒曾經下令,一旦巴黎開始內戰,英美盟軍一進入巴黎,他要求德軍駐巴黎的司令官柯爾提茲Choltitz將巴黎炸毀。所以巴黎在原來的希特勒計畫裡是全部炸毀, 他下令炸毀的還包括了塞納河上的四十五座橋樑、艾菲爾鐵塔,還有其他歷史著名的建築物羅浮宮、凡爾賽宮︙︙巴黎必須變成廢墟。
巴黎可以留下來,純粹是因為柯爾提茲這位德軍駐巴黎司令官,他住在巴黎,愛上這座城市,捨不得摧毀它。所以他不僅沒有執行希特勒的命令,還派遣密使進入盟軍陣地,找到戴高樂身邊的人,告訴他這件事。於是,戴高樂只好請求艾森豪將軍整個D-Day 的總指揮將軍提早光復巴黎的計畫,因為,如果希特勒發現柯爾提茲沒有按照他的命令裝設炸藥,他可能會換另一個司令官。但艾森豪不理睬他,後來,法軍將領雷克勒Philippe Leclerc de Hauteclocque再度和艾森豪提到他也獲得相同的情報,艾森豪念頭一轉,才同意了。
所以,這裡我想講什麼呢?面對一個你必須完成大事時,面子和自尊心是最不重要的事。戴高樂自己告訴艾森豪將軍,艾森豪回他「不」,戴高樂只好派雷克勒遊說。
戴高樂心想,你們都討厭我,可能跟我的個性和說話方式不無關係;那我再派另外一個人說服你,告訴艾森豪相同的訊息,結果艾森豪同意了。
這裡頭只差了三天,一個人的態度就完全變了。所以當你無法說服一個人時,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過去給別人的印象和成見不夠有說服力,而不是直接的攻擊對方。
那個時刻,戴高樂在日記裡寫下:
有的時候我可能要為自己的身高,過去的過度高傲和自尊心,負一點責任。但這些,都比不上偉大的巴黎。
艾森豪同意之後,八月二十二日,盟軍以一個排的兵力光復了巴黎;二十五日正式進入巴黎。德國軍隊本來就準備要投降,所以他們進去之後,根本沒有真正的交戰,就往牆上的希特勒肖像,啪啪啪發射一排子彈。原來,通報他們消息的就是柯爾提茲,這位司令官雙手放在腦後,從樓上走下來,正式投降,所以巴黎的建築文物得以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雙方不到幾個小時,就完成了投降文件。
儘管如此,戴高樂並沒有特別的喜悅,他沒有說什麼太多的話,雖然這代表偉大的勝利已經接近了。
八月二十六號,戴高樂舉行一場盛大的勝利遊行,他和底下的將領們,首先重燃凱旋門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火焰。
這個動作很重要, 你看一個領導者就看這些細節,他不是來宣告自己多偉大,不是來接受所有的人對他的歡呼。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帶著將領們,重燃凱旋門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火焰,告訴大家,是他們讓法國被保留下來,讓巴黎被保留下來。他知道這場戰役死傷的人太多了,他不該是在這個場合唯一接受歡呼的人。
他把自己擺到後面,把自尊心擺在光復祖國後面, 把戰爭勝利者的身分擺在戰亡將領的後面。
然後,他才沿著壯麗的香榭麗舍大道,慢慢的遊行,走到協和廣場。
那天戴高樂在日記裡寫了一段話,太特別了。如果你是當時的戴高樂,你想想看:離開法國的時候你被別人說是逃兵,是叛將,後來證明你一路是對的;你受到美國人的羞辱,最後回到你的國家,勝利在望了。你會告訴自己什麼?這一切都太值得了,多多少少你會覺得自己是英雄吧?
但答案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講述戴高樂故事的原因。
我覺得一個了不起的人,往往具有在某個關鍵時刻自我提醒的能力。
在日記裡頭,戴高樂說:
我知道戴高樂將軍已經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人們對這件事情已經有一個固定的形象。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論我去哪裡演講,或者我要做出任何重大決定的時候,我都要捫心自問,這樣適不適合戴高樂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這樣對不對得起戴高樂的角色。
戴高樂的名言還有一句:
如果沒有偉人就不會有偉大的事功。一個人只有執意成為偉人,他才會成為偉人。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博克來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圖片。在家隔離,但狗狗可以去美容院。史先生一副帥像,西西里島爽酷,忽忽集團及東大寺、三白超級可愛。隔離期間,讀書、改新書稿、整理山區花園,以即將凋謝的海芋插花佈置茜茜家族:生活,突然之間,少了無謂的奔波,多出了許多時間。紀念沒有白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