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比较低调的 #德地肉骨茶,其实是肉骨茶创办人李文地先生的老店,已经有 #80年历史,算是全马第一家肉骨茶店,只卖碗装肉骨茶和饭,不提供豆腐卜、油炸鬼,连辣椒、蒜米都没有,可以吃到最传统、最原始的肉骨茶👌!
*影片是MCO前拍的
【德地肉骨茶 Teck Teh Bak Kut Teh】
🚙 27, Jalan Stesen 1, Kawasan 1, 41000 Klang, Selangor.
🌄 7am-1:30pm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8萬的網紅愛玩客 iWalk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球首播,大家先乖乖在家觀看,抄滿筆記唷!▲▲ ★★本集拍攝時間為三月底,疫情尚未升級為三級警戒前★★ △營業時間與內容,依照店家公告為主 ★諸羅山香腸 電話:0937-357-342 地址:嘉義市東區蘭井街153號 營業時間:15:00~21:00 ★半天岩鵝肉鴨肉小吃 電話:05-259-...
「李 文 地 肉骨茶」的推薦目錄:
李 文 地 肉骨茶 在 我爱大马美食 I Love Malaysian Foo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巴生最有名、最老字号的肉骨茶之一:#盛发桥底肉骨茶,是很多KL人的最爱,早上卖碗装肉骨茶,晚上卖瓦煲肉骨茶,汤浓肉鲜,好吃🍖!
*影片是疫情爆发前拍的
另外2家李文地后人的肉骨茶餐厅:
德地:https://www.facebook.com/ilovemsiafood/videos/3097367326962671/
庆详:https://www.facebook.com/ilovemsiafood/videos/533145873992818/
【吧生盛发(桥底)肉骨茶】
🚙 9, Jalan Besar, 41000 Klang, Selangor.
🌄 7:30am-12:30pm; 5:30pm-8:30pm
李 文 地 肉骨茶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萬宗綸 :🇸🇬 作伙呷飯,新加坡「小販文化」是什麼?】
#周末回顧:「你的小販文化不是你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6日宣布,將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小販中心」在新加坡俗稱為 Hawker Center 或是 Food Center,是新加坡普遍、道地的美食中心,專門販賣當地美食,例如肉骨茶、雞飯、雲吞麵、啦沙(Laksa)等等。入遺是值得光榮的事,但你知道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文化為何會成功入遺?申請的過程中,又何鄰國馬來西亞發生了哪些插曲嗎?
若說新加坡小販中心最特別之處,大概就是這已經變成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老人、年輕人,任何族群都可以在小販中心裡找到自己喜歡的美食。這也是為何它會成功入遺的原因:小販中心為不同世代的新加坡民眾提供重要的身份認同感,同時也具有文化多元特性,促進各個族群、宗教、文化的交流等。
但新加坡的申遺過程,就引來鄰國馬來西亞網友們的不滿,導致兩國網友開始大吵:誰的小販中心文化,才是真的文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8年宣布要替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文化申遺,當時馬來西亞也有提議說或許兩國可以聯合申請,但殊不知新加坡已經提交申請了!後來,這就引來雙邊爭論了。
新加坡網友據理力爭,說到「嘿,我們的小販中心有空調,不像你們的小販中心還停留在50年代,還在街邊吃飯!」馬來西亞網友當然不甘示弱:「哈囉,所以才說你們的小販中心假假的啦~真正的小販中心就是要在街邊吃,這才是真的街邊美食!」
網路上會出現這種「一個小販中心,各自表述」的爭論,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兩國過去幾十年來在處理流動攤販的歷史、管制方式等都不同,進而發展出不一樣的「小販中心文化」,所以兩國民眾對於「小販中心」自然也擁有不一樣的定義、認知和習慣。例如,如果你要在新加坡的小販中心「chope seat」佔位子,你可以在桌上放當地人常說的「tissue」衛生紙,但同樣的舉動在馬來西亞就不適用了。
那麼回到新加坡申遺成功之事,所以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文化」到底是什麼?當初被新加坡政府視為「公共麻煩」的小販,最後又如何成為新加坡最驕傲的文化之一呢?
#大家不要吵架啦 #美食吃起來 #新加坡 #馬來西亞 #小販中心 #世界文化遺產 #美食 #民以食為天 #Hawker #小販文化
李 文 地 肉骨茶 在 愛玩客 iWalk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球首播,大家先乖乖在家觀看,抄滿筆記唷!▲▲
★★本集拍攝時間為三月底,疫情尚未升級為三級警戒前★★
△營業時間與內容,依照店家公告為主
★諸羅山香腸
電話:0937-357-342
地址:嘉義市東區蘭井街153號
營業時間:15:00~21:00
★半天岩鵝肉鴨肉小吃
電話:05-259-4335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下坑村菜公店1號之3
營業時間:10:00~20:00
★阿里山逐鹿部落 veoveoana
電話:05-259-0089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村車埕51號
營業時間:09:00~17:00(周二休)
費用:每場梯次限80人,每日開放100人餵食,門票含抵用券,可兌換草料
★清豐濤月景觀餐廳
電話:05-259-3133
地址:嘉義縣番路鄉內甕村凸湖5-3號
營業時間:11:00~21:00(周二休)
★熊姐煎餃
電話:05-222-6288
地址:嘉義市東區蘭井街106號
營業時間:11:30~13:30、16:30~19:30(周一休)
★兆品酒店 嘉義 Maison de Chine Hotel Chiayi
電話:05-229-3998
地址:嘉義市西區文化路257號
小鐘 鐘昀呈
徐瑋吟 鮪魚
巫苡萱 Ava Wu
YUNA 林真亦
#周二 #愛玩客 #晚間十點 #嘉義 #星光歡樂城
#諸羅山 #香腸 #高粱 #手工
#番路 #半天岩 #鵝肉 #鴨肉 #啤酒花 #金山
#逐鹿 #部落 #梅花鹿 #鹿園 #小鹿斑比
#景觀餐廳 #柿子 #花雕雞 #仁義潭
#煎餃 #馬卡龍 #四川 #鮮蝦 #肉骨茶
#飯店 #日式 #塌塌米 #日出 #文化夜市
快訂閱 愛玩客帶你到處玩!
愛玩客YOUTUBE↓
https://goo.gl/AcZ9yD
#愛玩客 #嘉義景點 #巫苡萱 #林真亦
愛玩客FB↓
https://www.facebook.com/isetiwalker/
愛玩客IG↓
https://www.instagram.com/sanlih_iwalker/?hl=zh-tw
李 文 地 肉骨茶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夫夫環島愛台灣上一集請點此
Please watch the previous episode 👉 https://fufuknows.pros.si/LoveTaiwanEp12
回到心深處的家。
一早離開蕾米斯莊園,早晨的清粥小菜,是莊園主人的母親起床煮的,但因為昨晚弄影片弄太晚,所以賴了一點床,只有里歐品嚐到,聽說滋味很棒,很有家常菜根香的感覺。之後,我們來到南方澳,參拜兩座不同的媽祖廟。
第一次來這裡是我們剛交往的時候,之後,每當我們來到南方澳一定都會進到這兩間廟,和媽祖銷假,打打招呼,訴說一些心願,希望能夠得到媽祖的守護,繼續往前。而這裡的媽祖也很特別,有使用紅珊瑚打造的金身,也有黃金與翡翠打造的,材質不同,卻都透出莊嚴的光與法像。
參拜完,吃了黑糖糕,滿足的前往獅子園和大獅子拍照,結束後就往羅東啟程。
我們先抵達鑫南洋小品,這是小洋蔥留言才發現的寶藏店,原來店長與整個店家都是社團法人台灣酷兒權益推動聯盟的夥伴,能夠在店內看見彩虹小物與一大面性別酷兒驕傲旗。更重要的是美食超好吃!肉骨茶、冰火菠蘿油、南洋咖哩雞飯、紅油炒手與雞肉串、絲襪奶茶等等等等等,讓我們一口接著一口呀!
店家特製的辣醬真的超好吃,可惜沒有販賣,要不然里歐一定會帶好幾罐回家。
品嘗完以後我們又經過小洋蔥開的手搖店艾莉卡惡霸買飲料,原來艾莉卡是他們家的惡霸犬,故以此命名,所以這間店也是他和寵物的連結。飯飽喝足之後,我們經過羅東中山公園拍照,感觸良多。
去年的第二屆宜蘭驕傲大遊行便是從這裡啟程,還記得那時候我們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走遊行,並歡慶台灣迎接同婚專法的通過,雖然知道離真正的平權還有好大一段距離要努力,仍然是大家共同凝聚的回憶。
阿超當時還在這個舞台唱著歌呢!
結束後我們來到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認識稻米從無到有和穀物的存放與後續製作,在炎熱的夏天品嘗一杯金棗茶,算是為今天的旅程畫下美好的句點,在羅東的PGO門市檢查一下電動車的狀態後,便朝著今晚夜宿的地方前進。
宜蘭傳藝老爺行旅。不曉得這是第幾次來到這裡,幾乎數不清了!這裡的人事物可以說是夫夫之道的貴人,副總MARK從第一次邀請我們來入住,到後來我們成為朋友,陪伴我們走過生命無數個進程,不只借用我場景拍攝夫夫劇場,連我的論文口試都排開行程見證我們兩人的成長,是生命中無可取代的貴人。
更重要的是,這裡位於寧靜的五結,環山又緊鄰冬山河的環境,使得這裡多了份靜謐,而行旅內的特色文創結合在地農作,使得每一次前來,都能帶走不同的感受與能量。
這次我們終於不再是為了工作或拍攝而來,而是兩個人以不同的角度欣賞這裡的慢、這裡的靜與美,能夠卸下包袱與沉重的生活壓力,好好給自己放假,聆聽蟲鳴鳥叫與慢活的時光,為環島的尾聲拉開序幕。
這是環島的第十三天,明天即將邁入倒數前三天,而明天則是在礁溪一整天的拍攝行程,雖然在環島,還是抽了時間進行夫夫劇場的備檔拍攝。也是一種不同的體驗,能在環島的途中,見見朋友,見見夫夫劇場的演員們。
在他們身上,我們接收到好多表演的力量,能與他們並肩前進,是幸福的奢侈。
時間:2020年7月30日
行經:蕾米斯莊園>南方澳南天宮>南方澳進安宮>蘇澳獅子園>鑫南洋小品>艾莉卡惡霸>羅東中山公園>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宜蘭傳藝老爺行旅
交通:PGO電動車Ur1
總里程數:42公里
住宿: The Place Yilan 宜蘭傳藝老爺行旅
李 文 地 肉骨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介紹
訪問作者:黃偉雯
內容簡介: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作者簡介: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