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我的香港回憶:納芥前傳開場白】認識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很少說「我」字,非常不喜歡說話,更不用說去說「我的故事」。特別是甚麼受打壓、被如何對待或割蓆、有甚麼犧牲之類,這樣說話不是我的習慣。
知道這樣說好難頂,但本質上,依然是人馬座。
然而自從離開香港,驀然回首,越來越覺得「香港」不單是香港人的故事,也是世界的寶貴經驗。究竟昔日香港是如何運作,各門各派、各行各業、各黨各國之間,如何找到一個脆弱的平衡,最終又何以遭受此間大劫,都很值得深思。
而如何避免香港的悲劇,在台灣和海外其他地方重演,分享有關經驗,也是我們的責任。
因緣際會,我在過去二十年、也可以說是人生最年輕的黃金歲月,雖然本人微不足道,但在跨身份、職業、立場、階層的香港不同圈子當中,卻也經歷了不少事、認識了不少人,乃至經常令人感到好奇。有緣份有這些經歷的香港人並不會太多,假如能從中窺見香港昔日潛規則,而不是流於獵奇,在香港學的研究角度,也可能略有參考價值。
以上念頭在心裏縈繞良久,但總是沒有恆心有系統的寫下來。直到幾個月前,在台灣一個閉門分享,聽到來自香港的陳祖為教授,以「個人半自傳」角度,解讀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故事,例如香港發生什麼事的時候,他在當中做過什麼。這種視角,不是純粹的論事,也不是純粹的個人回憶,我當時就想,如果讓我來說,會怎樣說呢。
不久前,一位素未謀面但久仰的前輩來函,問及很多往事;而離開香港之前,我也專門搜購了大量舊書,老闆專門為我度身訂造,找了一堆經典,認定我會對這些那些感興趣。再參考一些前輩例如李怡、程翔等離開香港後,以不同角度撰寫的回憶錄,於是我想,如果東施效顰,也可能填補一些歷史的空白。
問題是以我的年紀,認識的人和事,不少依然在風眼當中。一些事情太近代,自然也未能公開分享。如何拿捏分寸,而又要不失真,同時保持可讀性,就費煞思量。不過想來想去,隨緣而寫,就是了。
既然是回憶,也希望取一個名字。記得從前讀《蜀山劍俠傳》,對一個法寶名叫「納芥環」的印象很深,它出自佛經典故「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蔬菜玉米的最微小之處,「須彌」則是古代神話的仙山,比喻最大的道理,也可以裝進最小的容器,因此一切都是無邊無垠。倪匡的衛斯理小說,也有一本《須彌芥子》,典故則一。又想起《神鵰俠侶》的天竺高手尼摩星,有一獨門武功「釋迦擲象功」,大象可以隨便拋上天、幾日後才跌回來,自然又是顛覆輕重緩急的同一寓意。
我自然沒有這樣的境界,只希望大家感興趣的是結構,不要被人和事的枝節過分纏繞,就是了。目前暫時擬定的大綱,會嘗試涵蓋我在香港接觸的若干圈子:學術、媒體、政府、公民社會、文化、教育、商界、網絡,以及香港涉外關係的小故事,這個月開始,會在Patreon「堅離地城」Tier 獨家連載。也很希望從大家的意見、反應,能重新思考無論是自己、還是香港,各自的前世今生。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399200
▶️隨緣家書:無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TXNL_FKVU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李 怡 離開香港」的推薦目錄: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家證人李立峯因最新出版著作,今日接受明報星期日生活訪問。談及作供時的想法。
////李立峯明白,有人覺得他不應該做專家證人,為不公義的審訊做了某種權威學術包裝:「恕我不認同,那不單止專家報告,記者都不應該寫(法庭)報道,辯方律師又是否一開始都應該放棄呢,往後所有官司都不用打?做與不做,並非建基於你覺得那場官司有無得打下去,我怎會樂觀到妄想覺得專家報告可以影響裁決呢?兩年前我已經做過一次專家證人,講完一大輪都是嘥氣。」他頓了一下,緩緩說:「不是因為有得贏所以先會去做。而是當你仍然站在位置,就要承擔某個責任。有人到處去找專家證人,而你只是要下一個決定,做與不做。事情到你手,唯有盡做。心底裏怎樣想是一回事,但除非你拒絕去做,當你做的時候,就要假設它有得做。」
而之所以答應去做、而且盡做,李立峯突然說得感性:「回想 2019年示威現場,大家來答問卷,或者花時間做小組討論,香港市民幫你做研究,其實都是想自己的聲音被人聽到。既然有機會,我就想將他們的聲音帶入法庭,亦因為今日仍然有公開審訊,可以帶出去整個社會。」
「盡做的客觀效果會否只是製造假象,令大家覺得好像『仲有得做』,這就由社會判斷。我明白市民內心的那種挫折,當大家對時勢判斷變得極壞,亦不想自欺欺人。但如果本身已經負面到不得了,又怎會因為有李立峯和李詠怡做專家證人就覺得仍然有希望,正如不會有人看到有新聞工作者仍然盡做,就會覺得香港新聞自由無問題。」
「法庭有法庭的結論,社會有社會的公論。」李立峯續說:「社會是否真的失去判斷能力呢?是否真的完全無視所有公開資訊和報道,就相信一個審訊過程是合理呢?不是要你相信這個制度,而是要相信這個社會還有判斷能力。」
「我怎會樂觀」 只不過——
「其他人覺得我樂觀,是因為看到我仍然會做很多事,覺得我好像相信還有得做。」但李立峯形容,自己心裏極度悲觀,只不過當仍然留在香港,仍然坐在某個位置,「我就要有某些working assumption。不是說事實一定如此,譬如你是辯方律師,你的working assumption就是要假設官司有得打,你不抱持這個想法你根本什麼都不用做。」
「如果你的判斷已經死到一個程度,你還在做什麼呢?你應該離開,離開崗位,甚至離開香港。」他轉念又說:「但你抱持working assumption去做的時候,是否等於心底裏真的同意這個working assumption,可以是兩回事。所以,我心底裏對很多事情的判斷都比大家更負面悲觀。譬如今日香港很多人覺得要捱5年、捱10年、20年,我覺得是可能要捱200年,當社會進入一個高壓專權狀態,在歷史上,持續一二百年的情况並不罕見。」//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世道人生:兔死狗烹(李怡)
特首產生的「協商論」掀起建制派爭論,極力維護按《基本法》行事的曾鈺成,遭覬覦翻炒的梁某及其貼身侍衞張志剛猛攻。張的一篇文章指曾鈺成「其心可誅」,刀刀見血,宛如姚文元1965年批《海瑞罷官》,其後原來是要揪出劉少奇。文革的腥風血雨已經嗅到了。不僅要全面打倒民主派、反對派,而且要掀倒香港本土的建制派,只要你真誠維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
曾鈺成1968年港大數學系一級榮譽畢業,放棄往美國深造的機會,進入左派學校任低薪教師,他早期認同祖國、追求理想不容置疑。
六四後,香港的親中力量低迷,1991年立法局選舉,民主黨前身港同盟大勝。1992年,中共以左校教師為主力,組成民建聯,以「留港建港,真誠為香港」作口號,與民主力量對壘,曾鈺成是創黨主席。1994年他被揭發與太太和女兒安排移民加拿大。我為文譏之為「真誠騙香港」,社會亦謔稱他為「太空成」。但他個人終於沒有離開香港,堅持實踐「留港建港」。
自他從政以來,近30年我在言論上一直與他針鋒相對。他任立法會議員時的言行,當然大有可議之處;但當立法會主席時則不能不說他確實按議事規則公正行事。
與曾鈺成私下沒有怎麼交談。根據我幾十年緊盯香港政局的經驗,我認為他至少是真心支持一國兩制,並想通過自己的參與使港人治港真正得以實現。這一點令他不同於狡獪的政治騙徒。
2011年,眼看中共對香港的介入更深,我在7月時為次年的特首選舉寫了一篇「蘋論」,題目是〈曾鈺成是下屆特首的最適合人選〉,發表前老總有點擔心讀者會以為《蘋果》轉軚變親共,終於社長決定在題目後加一問號發表。我寫這篇「蘋論」,是想到如何讓繼任特首擺脫刻意諂媚迎合中共的奴性:一、要使北京對繼任者的對黨忠誠有信心,不須老提醒着要「愛國愛港」(實際上是「愛黨」);二、繼任者會從保護香港利益、維護一國兩制的立場去聽取及配合中央意圖,而不是老是去揣摸、去迎合中央並沒有的意圖;三、他本身屬傳統左派,故沒有對左派「親」和對民主派「疏」的必要。結論是只有一個人最適合,就是曾鈺成。
其後的發展證明中共不可能接受真正遵從「兩制」行事的人,這樣的人絕不能當特首,繼而不能當高官、行政會議成員,再而刷掉這樣的立法會議員,接下來會刷掉不聽話的區議員。張志剛的說法是,民主選舉就是要「奪權」,協商就是中央主導一切。儘管特首選舉也不過是小圈子,但支持選舉就是支持奪權,「其心可誅」。
歷史不斷重複:百年來,從滿腔熱血參加中共革命、參加中共抗日,到戰後支持中共「解放」,許多人沒有好下場,兔死狗烹是必然命運。曾鈺成的整個人生經歷,雖未至於此,也差不太多了。
蘇聯時代有一個睿智話題:真誠、才智和黨性這三種特質,一個人只能夠擁有兩種,有真誠、黨性就不會有才智,有才智、黨性就不會有真誠,有才智、真誠就不會有黨性。
有年輕人拿着我這話題問曾鈺成,他有哪兩種,他快速回答:我三樣都沒有。
太聰明了。他的中英文素養、學歷才智,在左派政圈中絕無僅有。至於真誠或黨性,他就應該一直處於糾葛中吧。他最早以左派姿態從政,而2012年在特首參選中被止步,相信一早就因愛國護港而遭棄了。
逆淘汰,是專權體制的必然;對地方力量不信任是中共傳統。故有紫荊黨取代民建聯、李小加當特首之說。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李怡 的推薦與評價
即使被迫離開香港,但是他的心從未遠離。在他的電腦桌上,貼上了黎智英在赤柱監獄經過迂迴路徑寄給他的耶穌釘十字架畫。黎又 ... ... <看更多>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誰的失敗?讀李怡《失敗者回憶錄》 的推薦與評價
... 李怡匆匆移居到台灣。他多次說過,自己不願、不想離開香港。除了生活必需品,全套《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少數自己寫作需要的書和資料,和一把 ... ... <看更多>
李 怡 離開香港 在 香港作家李怡:我這輩子只信言論自由離港是完成最後人生 的推薦與評價
本節目感謝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永續行動即刻做起。 ‧主題:見證民主的美麗與哀愁‧主持人:張若瑤‧與談人: 李怡 / 香港 作家、資深媒體人一代健筆 李怡 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