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記憶🚞
上週 #太魯閣號事故 的同一日,因為感冒之故起得晚,一打開電視看到新聞報導,怵目驚心的搶救畫面,令人鼻酸心疼。那幾天也因家中網路和筆電故障,只能整天盯著電視看,心情更加沉重。
昨晚則是 #台南後火車站 營運的最後一刻,它無疑是許多成大人共同的回憶,尤其是剪票口上頭大大的車次電子顯示牌,凡走過,必會先瞧上一眼。後站位在前鋒路與大學路交會口,鄰近成大的操場和宿舍,平日即是學子通勤及民眾上下班的重要出入口,每逢開學迎新,站外更是車水馬龍。看著它功成身退,有著滿滿的不捨。
過去我對火車的印象其實不算太好,第一次搭火車是在國小高年級時,隨親戚搭車到路竹,當時我對火車的車種並不熟悉,上車就侷促不安地詢問旁人:「下車鈴呢?沒有的話,如何讓司機知道我要下車?」我搭的是站站停靠的區間車,從市區到路竹,中間要停左營、楠梓、橋頭、岡山等站。比起客運車,火車雖較快速,也不會聞到後勁楠梓上空飄散的刺鼻油污味道,但軌道兩旁的景色較為單調,少了搭車遊街觀看沿途人物和風景的新鮮感。
⏲️誤點的日常
上大學前,我大概只搭過兩趟火車,而大學四年,除了寒暑假外,每周至少要往返台南高雄一至四趟。從高雄發車幾乎都是準點,必須提早進站,但回程可不是這樣,高掛告示牌上的車次,少則誤點十幾分鐘,甚至還出現過八十幾分鐘的。從我上課的光復校區走到台南後火車站大約十分鐘,通常都是到車站後瞄一眼告示牌再去買票,若為了省錢搭區間車或復興號,即便是先離站的車次,往往得在大湖站等禮讓對號車通過,有時一等就是十來分鐘,加上車程,回到高雄得花上一小時以上。
台南到高雄通常不劃座,若想要有座位,大家通常都會盡量走去車頭後的車廂碰碰運氣。即便是站票,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倒也還好。不過,上研究所後,每回從高雄北上新竹,車程拉長到三小時,若從新竹站上車南返,還得設法穿過走道上滿滿人牆,這時才深刻體驗到為何列車到台南,往往已經誤點多時,旅客上下車所花的時間通常比表定還久。由於車票很難訂到,清大離火車站也遠,後來我都是選擇到交大附近搭乘阿囉哈或統聯客運,至少有座位,而且所需時間跟搭火車回高雄差不多。
擺脫了搭長途火車之苦,但當時為了去中研院工讀,每周仍是得搭乘區間車往返北車和南港兩、三趟。前後算算,頻繁搭乘火車的時間長達近7年。高鐵開通後,北漂南回,搭火車的次數更是鮮少。
🤔對火車的改觀
猶記得2013年的暑假,趁著9月立院開議前,我想在國內來趟自助旅行,首選便是從未造訪的花蓮,於是開始上網訂好民宿,刻意挑選太魯閣號搭乘前往目的地。一上車才發現我的座位並非是靠海那側,為了拍攝風景,我只好數次離開座位到車門邊。
列車駛近花蓮,蔚藍的海空真的讓人心曠神怡,下了車,到站前租好機車,沿著中山路買好公正包子和紅茶,坐在北濱海邊,享受海風的吹拂,愜意品嘗花蓮美食。兩天的行程,從自強夜市、吉安慶修院、松園別館、文創園區,到太魯閣的白楊步道(水濂洞),痛快地玩了一輪。回程依舊是搭乘太魯閣號。
2014年到2016年,因旅遊與輔選之故,我又去花蓮四趟,除了其中一趟的起程訂到普悠瑪,其餘都是太魯閣號,平穩舒適,是我對它評價。
2018年普悠瑪在宜蘭蘇澳發生列車脫軌事故,造成18人死亡215人輕重傷,對比下,讓我對太魯閣號的好印象又加深了些。4月2日太魯閣號發生嚴重事故,帶走50條寶貴生命,遺憾難過之餘,也不免心生恐懼,之後再去花東遊玩,到底要訂甚麼車型才安全?
💪改革別再淪為口號
台鐵的改革喊了幾十年,歷經幾次的政黨輪替,台鐵也陸續採購了許多新車,但營運管理與長年虧損等問題始終難解。小英總統昨天的宣示,從台鐵工會發出的回應可看出,中央想要大刀闊斧地改革,人事負擔仍是首要面臨的棘手難題。
台鐵的文化,其實是台灣文化的縮影,也並非是台鐵員工獨有的原罪。鐵路運輸乘載了台灣社會賦予其沉重的使命和政治任務,包括長短途旅遊、通勤、民代的選服、返鄉專車,許多鄉鎮對外聯繫的長程交通要道得依賴台鐵,更別提不遵守交通規則闖越平交道的人車平日對鐵道行車安全的威脅。
我們能夠同理台鐵員工長年背負的責難與重任,但台鐵的改革能否成功,員工將是最大的關鍵。這幾天的新聞報導,不時有所謂不具名的專家或知情人士透漏台鐵施工環境或行車安全維護的缺失,這些事後諸葛都難以挽回死難國人的生命。我們期待的改革,並不是端出一本又一本的檢討報告或計劃書,而是每一位台鐵員工先從自身做起,檢視自己或工作環境有哪些可以改善或調整的習慣,能夠讓自己和乘客獲得生命財產安全的保障,一一記錄下來,落實執行。
不論是坐在冷氣房的台鐵高層或相關的部會首長,至少花一周的時間,自己實地去體驗鐵道運輸管理與乘客所面臨的種種不便,不論是維修、採購、站務管理,或乘客長期詬病的誤點、轉乘、購票、無障礙環境等問題,邊回想太魯閣號破損的車體殘骸和死傷的同仁同胞,讓未來搭乘火車的每個人,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返家,才對得起往生者寶貴的生命與國人殷切的期許。
#太魯閣號
#鐵道
#台鐵
#改革
本心楠改評價 在 泰國清邁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抽獎文】【這是抽獎文】
清邁象推薦《#模犯生》小說在台出版啦!👏👏👏
#歡迎參加轉貼活動喔~越踴躍往後的福利就越多!!
比特要來抽2位幸運讀者,可以免費獲得這一本經典小說
活動規則如下👇
只要在10/5~10/12(中午12點止)
1.公開分享此貼文
2.貼文下方留言最喜歡模範生的哪個角色
完成以上兩步驟
#就有機會獲得小說一本!😆
=================================
台灣影史上最受歡迎的泰國電影《模犯生》要在台灣推出小說啦!
大家應該還記得聰明冷靜的小琳,
是如何透過千奇百怪的手法協助同學作弊換取酬勞吧!
當初在台灣掀起旋風,上映四周即破億呢!
這次推出小說由東南亞文學獎得主吉妲楠.莨翩莎姆執筆∼
小說補完了電影的細節,除了刺激的作弊過程,
更可以看見他們內心深處的的掙扎,
搭配上電影劇照書封,非常值得收藏!
奇招百出小事一件,考試高分才是一切!
★台灣影史最賣座的泰國電影!在台上映四周即破億,超越泰國本地票房!
★榮登第十六屆亞洲電影節開幕片,並同時獲得最佳電影大獎!
★「爛番茄」網站專業媒體影評人全數給予100%滿分,觀眾評分高達94%!
★真人真事改編,東南亞文學獎得主吉妲楠.莨翩莎姆親撰電影原著小說!
■「爛番茄」網站專業媒體影評人全數給予滿分評價!
「一部完美無缺的作品!影史上從來沒有過如此刺激又令人不安的故事!」
「從一次考試作弊演變成一場令人坐立難安的懸疑故事,精采絕倫!」
「完整捕捉文化與社會的整體環境問題,發人省思卻絲毫不無聊!」
⚠️寄件地址僅限於台灣,並且需要提供相關資料得以領獎,不符合者視同放棄。
本心楠改評價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未上過這樣清楚直接的課程
#如此清楚的分析整個論文架構
上這堂課之前,我原本有兩件很擔心的事情:「聽過的評價都太好了,會不會上完發現有落差,而覺得失望或不值得?」以及「我這麼菜,會不會什麼都聽不懂,也沒辦法實際應用?」
不過上完課以後,發現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XD,真的只能說讚!
一開始的論文寫作指引,就讓我整個眼睛都亮了起來。從來沒有上過哪堂課,如此清楚的分析整個論文架構。蔡校長很明白的告訴大家,各個段落的重點與正確寫法是什麼,也很犀利的點出,寫作時各個段落大家最常犯的錯誤。
這堂課不只對於我自己的論文寫作很有用,也強化了身為新手的我,在未來讀他人文章時的分析能力。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快訊] 林楠瑾牙醫師團隊,使用槍管狀前臂游離皮瓣重建下唇之研究,獲 BMC Surgery 刊登!
[快訊] 林楠瑾牙醫師團隊,關於男性與女性口腔癌患者預後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快訊] 陳柏成醫師團隊,以超音波彈性造影評估肩旋轉肌腱撕裂的可修復性之臨床試驗計畫,獲 Medicine 刊登!
[快訊] 陳科廷醫師團隊,使用神經導航系統配合聚焦超音波以打開血腦障壁之臨床試驗計畫,獲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刊登!
[快訊] 劉沁瑜副教授團隊,關於 metformin 改善肥胖小鼠睪丸與產精功能研究,獲 Nutrients 刊登!
[快訊] 林柏均醫師團隊,對青少年高功能泛自閉症患者,遭受老師騷擾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2019 年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共 517 篇論文發表!
#論文破蛋80人
#38位為住院醫師或實見習醫師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課後學員傑出榮耀
.2020 年 7 月 PubMed(SCI),共有 62 篇!
.2020 年 6 月 PubMed(SCI),共有 61 篇!
.2019 年新思惟之友 SCI 論文發表,共 517 篇!
🗣 課後學員分享
跑出統計圖表,資深長輩也能充滿鬥志及成就感!
(長庚大學 王穎筠 研究生)
七年醫學訓練沒搞懂的事,新思惟一天傳授。
(台中榮民總醫院 教學部 紀柏亦 醫師)
論文就是與世界的學者深度對話
(基隆長庚 心臟科 陳韋翔 醫師)
PGY 就來參加,超前部署寫作能力。
(成大醫院 不分科 黃品宜 醫師)
讓學術上的進度,不再原地踏步。
(亞東醫院 陳柏安 醫師)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立即報名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