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七八糟的關係,「利益迴避」只是裝飾品!請巷子內的專業朋友或立委,繼續抽絲剝繭。
前天曾銘宗、賴世葆、費鴻泰委員揭露今年成立的 #台杉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只有「50萬」元,卻能管理高達「59億」的台杉水牛2號創投的「奇案」。
淑慧也發現裡面的蹊蹺貓膩真的不少,責任規避、利益不迴避⋯懂公司、實務運作的人可以教教淑慧。
#責任和權力不相當?資本額50萬,代表公司股東的責任也就只有50萬。
假設公司經營管理出了什麼「人謀不臧的狀況」,導致基金虧損或投資者權益損失,股東賠償的上限也只有50萬,或乾脆「放給它倒就好」。
請問若虧損幾億、只賠50萬,合理嗎?
#獲益不相當?
這家台杉生技公司資本額僅僅只有50萬,連很多中小企業都比不上。
每年卻可以爽爽的拿1億4752萬的管理費(不管創投有沒有獲利)?
光這一筆營收就是「295倍」的公司資本額,大概連台積電都追不上。
#利益迴避成為裝飾品?
台杉生技公司的董事長叫張鴻仁。 這位張鴻仁擔任過衛生署相關要職,包括藥政處副處長、防疫處處長、健保局總經理、衛生署副署長
我不知道這位衛生署退下來的高官,有什麼超級過人之處;他除了擔任台杉生技公司董事長外,居然同時還擔任「10幾家」生技、製藥公司的負責人或董事,而許多公司為了聘請他當董事,還必須為他「解除競業禁止限制」,讓他得以不需「利益迴避」。
但最大的問題是,台杉生技公司張鴻仁董事長一邊掌握了59億的生技創投基金,另一邊又擔任10幾家生技製藥公司的負責人或董事⋯
這都不需要利益迴避嗎?
誰監督他的投資標的?
發生左手投資右手的情況怎麼辦?
要知道這近60億的資金,超過一半都是泛公股銀行投資的。
#陽明大學張鴻仁可以_台大管中閔不可以?
去年年底陽明大學校長遴選案,爆發了許多爭議,最後連監察院都提出糾正。
包括史上第一個國立大學校長居然只是「副教授」;包括遴選委員會「召集人」張鴻仁和校長候選人郭旭崧,兩人居然在「同一家」公司擔任董事以及獨董,但在遴選過程中,卻沒有關係迴避和揭露。
用這樣資金轉移和法律規避,未來這100億的資金流向和使用根本無法監督,好像一百億就變成只是一個數字!
唉,在民進黨執政底下,多少公共利益都這樣把持在有權力、有關係的人手中。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