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緒床頭讀物到銀翼殺手——Bradbury大樓的故事】
#電影冷知識by葉郎
電影《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的重要場景Bradbury大樓興建於1893年,清光緒19年,比「電影」這個藝術媒介還早兩年出生。這棟百年歷史的洛杉磯大樓本身的傳奇故事橫跨「奇幻」、「科幻」兩個類型,一點都不輸給電影。
▇ 大樓界的好萊塢巨星
Bradbury大樓首度登上大銀幕是1943年的二戰政治宣傳電影《China Girl》,那時候它扮演的是棟緬甸的旅館。此後,Bradbury大樓就以它超越時代、獨具風格的樣貌,不斷出現在電影中。
除了扮演《銀翼殺手》中的末世荒樓之外,它是《(500) Days Of Summer 戀夏500日》最後遇見秋天的關鍵場景,它也是《The Artist 大藝術家》中兩位主角努力爬樓梯的地方。1969年的《Marlowe 醜聞喋血》中,李小龍還闖入大樓中偵探馬羅的辦公室,踢爛了他的所有傢俱。
Bradbury大樓屢獲好萊塢青睞的原因除了它的出色外形之外,也包括了它採光優越的挑高大廳很容易架設燈光和攝影機等設備,迂迴長廊也讓攝影師多了很多取景視角的選擇性。交通便利、停車容易更是它打敗敵手的加分因素。
▇ 觀落陰來的成功宿命
Bradbury大樓的名字和《Fahrenheit 451 華氏451》科幻/奇幻大師Ray Bradbury並沒有關聯。但它的身世起源卻也跨了科幻、奇幻兩個類型。
大樓主人是因為淘金致富的地產大亨Lewis Bradbury。當他決定要興建一棟以自己為名的大樓時,他不惜工本找上了洛杉磯最紅的建築師Sumner Hunt。
然後奇異的轉折出現了:大建築師的提案Bradbury完全不能接受。在滿心失望地離開建築師辦公室的途中,他留意到了建築師底下一個年輕的繪圖員,然後突發奇想地提議將案子委託給這位甚至不具建築師資格的年輕人。
Bradbury這謎樣轉折的真正原因從未被揭露,也許他只是想羞辱建築師,也許他就是想省設計費。
滿臉狐疑的繪圖員George Wyman根本不敢當場接下委託。他決定先回家諮詢比他年長、比他涉世更深的哥哥。但有個技術上的小問題:他哥哥過世了。
George Wyman用了類似碟仙字盤之類的觀落陰方式,得到的答案是:Take Bradbury….you will be...。最後一個無法辨識的字原來是倒著寫,他轉個方向才看懂了那個關鍵字——Successful。
▇ 光緒皇帝的床頭讀物
繪圖員George Wyman設計出了不太顯眼的文藝復興風格磚造外立面,但真正的珠玉都在進入大樓中庭後的驚人視覺效果:
他用了大量的仿造植物曲線的鑄鐵來裝飾面向中庭的長廊,連那知名的柵欄型電梯都是用鑄鐵工藝裝飾。這些鑄鐵是在法國由工藝師手工打造,在裝上去之前,甚至還是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展品之一。
中庭的另外一個視覺亮點是透光天井使溫暖的陽光直下中庭。George Wyman的靈感來源是一本出版於1888年的科幻/烏托邦小說《Looking Backwards》。故事中的主人翁被催眠之後來到了西元2000年資本主義崩潰後的社會主義烏托邦世界: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20世紀建築的內部,壯觀的景象自然讓我瞠目結舌。我站在一個光線充足的大廳裡,光線不只來自四周的窗戶,還來自頭頂上百呎高的圓頂。」書中這麼描述2000年的未來建築,最後成了《銀翼殺手》2019年的未來建築藍本。
事實上,這本當時名譟一時的科幻小說還是第一本被翻譯成中文的當代英語文學。英國傳教士Timothy Richard李提摩太先以《回頭看記略》為名在1891年的「萬國公報」上頭連載中譯版,後來出版時更名為《百年一覺》,還分送了上百本給中國官員和光緒皇帝本人。
這本書對幾年後主導戊戌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的思想都有影響,也可以猜想戊戌變法的男主角光緒皇帝讀罷後掩卷嘆息的片刻感受。
▇ 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1980年代初期,Ridley Scott在洛杉磯街頭勘景時注意到了這棟不起眼的大樓,立刻被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給吸引,當場決定要用作電影中主要場景:Sebastian的公寓,同時也是洛杉磯警方雇用的複製人殺手和複製人對決的高潮戲發生地。
當時的Bradbury大樓的狀態相對破舊不堪,劇組沒花什麼力氣就把它改裝成為那個末世的廢墟。
《銀翼殺手》上映7年後,年久失修的Bradbury大樓的命運又出現另一個轉折。以翻修老建築賦予新生命而聞名的房地產商Ira Yellin出面買下了它,大幅翻修這棟名列國家歷史建築的百年大樓,然後再說服洛杉磯市政府將它租下來。
如今逼近2019年,Bradbury大樓的主要房客正是洛杉磯警察局。雖然實際進駐辦公的是警局內務處(Internal Affairs!),或許正好來洽公的銀翼殺手Deckard也會出現在大樓某處,然後遇見秋天什麼的。
[電影冷知識260]
————————————————
延伸閱讀:
《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片段
https://youtu.be/8L_HCLHcv2E
《(500) Days Of Summer 戀夏500日》片段
https://youtu.be/aYc62b4GP74
《Marlowe 醜聞喋血》李小龍片段
https://youtu.be/gy1QdSi79Ys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鬼,但你真的得一看!
https://youtu.be/QO9isxjwSi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一定聽過這部影集,但卻不知道它在演什麼對嗎?今天拼著黃標也要告訴你真相! 🔥女人被當成生育工具,不服從直接割掉!打著宗教之名,卻行地獄之事! 🔥基列國6大階級、3大議題深度探討,令人窒息卻不得不看的解析! HBO GO線上看這部:https://bit.ly/30aZSCK 我們之前都不太清楚...
有關 烏托邦 的電影 在 Heiward Mak 麥曦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上流寄生族】中,真正的恐怖與恐懼,並不是現在的處境有多壞,而是它只會繼續變得更壞。這是我人生中的恐懼。我現在50歲,我大概30年後就會死去。我的兒子23歲。當他到達像我的年紀,在我死了之後,一切會變更好嗎?我不知道。我不是太有希望。但是,我們得盡量活得快樂,我們不能每天都在哭。」導演奉俊昊在 Vulture 的訪問裡如是說。
我本來坐在工作室裡備課,讀到這裡,介乎笑與哭之間,就是啊,末世感如此強烈,誰能有信心,對下一代說,世界會變更好。
【上流寄生族】裡的「地上」與「地下」空間,將人的等級、界線劃分得如此清晰。兩兄妹在地下室的廁所舉著手機接收網絡;水淹地下室,家中所有雜物浮動,水位至胸口那麼高;供貧民臨時避難的體育館;以及在「地上」豪宅裡暗藏了一個南北韓戰爭時遺下的地下室。上流人是那麼友善,那麼慷慨,那麼容易相信人,但他們敏銳地辨識出來自地下室貧民的氣味,毫不保留地表達「嫌棄」。
如果上流人活下去,在世界毀滅前,大抵還能好好過很多年吧。但其他人呢?是有着「活出自己的人生」的奮鬥奇蹟,但無法推翻,這個世界大部分人活着的方式,正被少數人支配着。
//「最少當我們笑的時候,我們感覺跨越了一些恐懼。」在他的角度,我們的世界早已經是一個反烏托邦,在現實中,所有的悲劇與喜劇正在持續發生(流動)。//
訪問原文,提及了他年輕時參與抗爭運動時的的細節,他們自組學習小組,討論政治、美學、歷史,日間示威,晚上喝酒,聊天和辯論;以及他對於【末世列車】曾被要求剪走25分鐘的看法,不惜一切堅持 Director’s Cut ,最後獲得認同的喜悅。還有,很多很多。
看一部電影,有時候,並不只是看了一部電影。
導演提到【玉子】、【末世列車】、【上流寄生族】也是關於資本主義。(雖然我覺得 The Host 也是。)他的電影,坦露了他的人生,是如何組成,他對世界的看法,和他人生中的恐懼和憂慮。
在讀書時第一次看奉俊昊的電影,是【綁架門口狗】,那時候,只能買得起VCD。
關於【殺人回憶】,有段小回憶,剛入行當編劇時,大我十年,當時是新導演的前輩(現在是很好的朋友),捉我傾了半晚【殺人回憶】,我們一同說到,在最後一幕,哭得像隻狗一樣;那夜,我們捲著煙,在仰望著:「啊,為什麼可以拍得那麼好」,我們對【殺人回憶】的觸動,包含了一種對技法的臣服;那是我成長裡,一個微妙的片段。後來,看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韓國電影【無聲吶喊】(熔爐),【逆權大狀】,同樣令人對事件的不公義,憤怒翻湧;當時【無聲吶喊】喚起了民眾關注早已被淡忘的事件,令政府修改了法例;【逆權大狀】中的人物原型,是歷史上為受害人作人權辯護的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在韓國,電影能影響政策、法例,因為人權運動的歷史和往後的政策,影響了電影。
大概又有聲音說「唔好撈埋一齊嚟講」,但分不開的,人生的構成就是「撈埋一齊」,就是「炒埋一碟」,不能只看別人的成功,不閱讀,不探究別人都經歷了什麼。在開拓出一片天之前,大概三十多年前,他身處的所在地,曾經有無數的人,流過血、汗、淚,被消失,被扣上罪名,而他也身在其中。
現在,先不說自由的空氣,連呼吸、進食也小心翼翼。若不談電影,不談創作,談生活,人們暫時(/長期)正在忙於更新學習活著求存的方法,有很多人,甚至寫好了遺書,正面迎擊死亡的威脅。
不敢在浴血的殘酷現實中,說希望。
只希望,更多從前覺得「與自己無關」的人明白,想要過上(莫說是美好)正常而合理的生活,並不是和他們厭惡或迴避談及的事情無關。一切都有關。
奉俊昊導演 vulture.com 訪問連結:shorturl.at/br167
#上流寄生族 #Parasite #parasitemovie
有關 烏托邦 的電影 在 拾光影劇評論工作室 A Piece of Light Studi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16(三)
【開拓者 X 預言者:21世紀的虛實界線】片單
⠀
攻殼機動隊|押井守|1995
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押井守|2004
阿基拉|大友克洋|1988
大都會|林重行|2001
老人Z|北久保弘之|1991
回憶三部曲|大友克洋|1995
盜夢偵探|今敏|2006
藍色恐懼|今敏|1997
⠀
★焦點導演:今敏
★特別收錄:妄想代理人|今敏|20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這次片單的排序是有意義的,格局由大到小,從距離我們比較遙遠的近未來電影,到比較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電影來安排,但每一部電影都圍繞著「我是誰?」、「我該如何定義自己?」這樣的主題出發。
⠀
從故事架構最大的《攻殼機動隊》開始,前半段的片子大部分都跟賽伯格、反烏托邦以及極權的國家體制有關,後半段的電影則逐漸從整個大的國家體系轉向對個人內心世界的剖析,從探討整個「人類」範疇縮小至「我」這個本體,用今敏導演針對人類個體的精神狀態、以及自我定位的幾部電影做結束。
⠀
#開拓者X預言者_21世紀的虛實界線
#今敏 #大友克洋 #押井守 #電影 #動畫 #科幻
#攻殼機動隊 #阿基拉 #大都會 #老人Z
#回憶三部曲 #盜夢偵探 #藍色恐懼 #妄想代理人
有關 烏托邦 的電影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一定聽過這部影集,但卻不知道它在演什麼對嗎?今天拼著黃標也要告訴你真相!
🔥女人被當成生育工具,不服從直接割掉!打著宗教之名,卻行地獄之事!
🔥基列國6大階級、3大議題深度探討,令人窒息卻不得不看的解析!
HBO GO線上看這部:https://bit.ly/30aZSCK
我們之前都不太清楚《使女的故事》到底是在講什麼?為什麼在國外的討論度一直都這麼高?甚至還一度以為這是一齣有關美國近代的後宮宮鬥劇,後來看了,才慶幸還好沒有錯過這齣格局更大的深度影集。
《使女的故事》系列影集改編自加拿大作者Margaret Atwood,在1985年出版的同名反烏托邦小說,在2017年播出第一季之後就獲得了極大的好評,不僅被持續續訂,也拿下了多項金球獎與艾美獎 。但因為疫情關係,第四季將延後在明年播出,現在在HBO GO上已經有完整三季的內容。每季有10到13集,每集一小時 。
如果你喜歡架空世界的設定,或是懸疑科幻的寓言故事,甚至,你就是喜歡刺激的階級鬥爭戲碼,那這齣劇就是你的菜!由於劇情需要,本劇充滿了不少性與暴力的畫面,讓我們在寫稿時也知道一定會被黃標,但這兩年來世界各地發生的種種巨變,讓早已經預言一切的《使女的故事》,儼然成為了現今世界的寫照,讓我們很想分享這個故事。所以接下來,我們會介紹這個平行時空的世界觀、6種階級角色、以及3大警世議題,相信都能夠幫助你輕鬆入坑喔!
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開啟字幕。另外我們之後也會在Podcast頻道上聊更多《使女的故事》,歡迎到Apple與Spotify等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就可以免費收聽喔!
-----------------------------------------------------------------------------
【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三大亮點 & 角色解析》⇨ https://youtu.be/i3NNydOQNt8
《做工的人:完結篇》⇨ https://youtu.be/obhH3c5CHMs
《做工的人:5首主題曲》⇨ https://youtu.be/5qmlI-N5Wi8
《做工的人:真・做工的人》⇨ https://youtu.be/oiPrUcQwsMw
《做工的人:真・做工的人 第2彈》⇨ https://youtu.be/hFa3xG0JT18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無雷)》⇨ https://youtu.be/B-87R84vbk4
《我們與惡的距離:完結》⇨ https://youtu.be/HONNZ5TKYUA
【通靈少女】
《通靈少女》⇨ https://youtu.be/9K5vQQBA23c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使女的故事
#TheHandmaidsTale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