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站出來啦
來函照登
==============
蘇醫師 我想問家裡有親戚給了安全汽坐跟消毒鍋 但買到現在也快20年了 想買新的但婆婆不願意 該怎麼跟婆婆說呢😔
==============
好
今天來閒聊
最近疫情又升溫了
大家應該都很悶
但畢竟日子還是得過下去
所以就聊輕鬆一點的😌
欸
先說
這題我真的無法
古董車有很多人也喜歡開
但我自己是喜歡新車啦
認知跟價值觀的問題真的很有趣
我也不能說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
不過
是這樣子的啦
為了家庭的和樂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老公應該要有肩膀的自己站出來承擔這一切
我自己怎麼做的我在這裡給大家參考一下
我這個人齁
為了減少家庭的紛爭
所以
我的中心思想就是盡量不要讓家人做家事
把事情簡單化
心情不要隨便不好就不會罵人不會罵人就不會吵架家庭就會和樂
攘外必先安內
然後財去人自然就安樂
就是這個道理
我在家庭治理上的最高原則就是
沒有動手就沒有紛爭
洗碗機是這樣
因為我家樓上樓下兩層
所以每層樓我各放了一台洗碗機我就是不想大家為了打破玻璃杯瓷器什麼的搞得心情不好
掃地機器人也是
為什麼要為了誰要擦地這種鳥事搞得大家鬧彆扭生氣咧?
話說
我最近又入手了最新的掃地機器人還有拖地機器人
目前我家中有六台正在同時服役
掃地機器人x4 (有一台比較舊型的沒有連線)
拖地機器人x2
這幾年我全部都陸續換成iRobot系列了
干
你一定覺得我瘋了
阿不是
因為
第一
掃地機器人工作時很吵
我希望把個別機器的工作時間降到最低
這樣效率就可以提高
畢竟前陣子三級警戒大家都隔離在家上班上課我家小犬也不例外
第二
拖地機器人工作比較慢
所以
還是一樣
必須跟掃地機器人分組一起工作才會有效率
第三
因為新的功能一直在進化啊
然後我跟你說
我高度建議一定要用集塵系統
這樣連誰要倒吸塵器垃圾的爭執都沒了
我家一年半才需要倒一次呢
第四
因為舊的不會壞
所以
在我家從來不會有人敢抱怨我很懶都沒在做家事
因為
所有機器人都是我在控制跟管理的
哼
好啦
講了一大堆
恩恩真的有回答到問題嗎?🤔
算了
就醬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Qistin Wong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素食家常菜料理│如何做出酥脆的南瓜絲排,加一顆馬鈴薯,不蒸不烤不炸,冰箱常備菜就是它!香! │Vegan Recipe -如果你喜歡這個素食料 理家常菜影片的話,請點讚留言喔- 🌱 免費訂閱做菜主頻道 ‣‣Qistin Wong TV ► https://bit.ly/2m3AQWo 🌱 免費訂...
有樂紛掃地機器人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當生育率過低的新聞出現,女性就得被揪出來鞭,罪名不外乎是:吃不了苦、愛享受。
可是啊,愛享受有什麼錯呢?誰不希望日子過的舒坦一點,難不成這世界上有人的人生目標,就是把日子過得苦哈哈的嗎?
更何況,這樣的指責裡,隱含著最驚人的邏輯,那就是「有孩子的人生是吃苦的」、是「有孩子的人生是不享受的」──可怕的點在於,如果當父母的,不覺得陪伴孩子成長是一種幸福、不覺得生活裡有幼童的歡笑聲是享受,那將來孩子長大了,豈非要為父母二十年來的苦痛還債?
當然這麼說是有點誇張,但我要說的是,當你真正熱愛一件事情時,即使吃苦也是帶著甘味的,就像養隻狗,牠咬壞家具時誠然你氣得要死,但你會拍照留念,然後跟眾多狗友分享自家毛孩的搗蛋事蹟,還有,無論盛夏酷暑還是低溫寒流,你牽著狗散步時雖然滿心想著幹嘛這樣自虐,但看著牠開心彈跳還是覺得很值得。
「付出」本質上都是辛苦的,但是,養狗人甘之如飴的原因是,人生因為有了狗的陪伴而更豐富、更幸福。
可是,陪伴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
有次我看一個網路節目,講到父親或母親帶孩子大不同的事,來賓舉了個很有趣的例子,她說,如果女廁裡出現了一個小男孩,大家都知道那是跟媽媽來上廁所的,其他使用廁所的女性不至於感覺不自在,媽媽也不會覺得小男孩上女廁有甚麼不對,可若場景換過來,是一個爸爸帶著小女生進男廁呢?上廁所的男客人們恐怕紛紛開始遮掩,當爸媽的也會擔心小女孩看到那麼多雞雞會不會造成心理創傷,我的意思是,即使輿論再怎麼鼓勵兩性平等、政策也讓男性有育嬰假可以請,但社會就是還沒準備好。
更何況「陪孩子成長」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有朋友很喜歡小孩子,所以她全心全意地陪,孩子小時候,她帶著BABY一起去上很多課程,像是母嬰游泳、親子瑜珈,享受著看到寶寶第一次會使用自己的二頭肌了、第一次在水裡開心的笑還對著池水吹泡泡了……等時刻。
當然她是幸運的,因為她和先生的工作型態和收入都足以支持這樣的消費,不過她的長輩們對這些花費瞠目結舌,因為多數的老人家都覺得孩子長大後根本不會記得這些事,有這種錢不如存起來,將來送孩子出國去念書。
是啊,孩子的確可能不記得,可是父母親會記得啊!如果當父母的,不能享受快樂的育兒時光,那麼生孩子對父母的意義是什麼呢?難道只是傳宗接代?
我的意思不是說必須要有如此高的消費水平才能生孩子,而是對多數人而言,不想生孩子的理由,與其說是沒錢,不如說是沒空,你想想,下了班之後,急就章的催孩子寫作業、練才藝、洗澡,然後孩子差不多就該上床睡覺了,好不容易捱到假日想親子同樂出遊,大人小孩都累得只想睡覺,更何況假日也就兩天,顧得了親子感情,那夫妻感情呢?更別提各大節日還得孝親。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快樂嗎?回想自己的爸媽,是快樂地看著你玩耍,還是永遠皺著眉頭盯你功課?不是說以前那樣不對,而是時代在變化,現代的人脫去了傳宗接代和養兒防老的觀念後,對於「有孩子的生活」原本就會有不一樣的要求和期望。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這就是現代人過得太爽、要求太多了,以前都可以,為什麼現在不行?嗯,以前也都不搭車,去哪裡都靠兩隻腳,以前別說掃地機器人,連拖地都要跪在地上抹,你想回到以前嗎?如果不想,就別逼他人回頭當古人了。
有樂紛掃地機器人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比任何人都要親近,所以自然會對彼此抱持更多期待,也希望能獲得更多理解。一旦這種欲求碰到挫折,傷害自然也比其他關係更深。
當子女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時,父母經常會刻意引起孩子的罪惡感與撤回對子女的關愛。心理學認為,這是父母企圖控制子女的一種代表性策略。
把子女當成小孩子,或者自己都是為子女好的心態越是強烈,就越容易想控制子女,如此一來,子女反倒會與期望背道而馳,與父母的關係漸行疏遠。
取自《為什麼你替別人著想,自己反而受傷》
*********************************
各位朋友,晚安:
「有必要以愛為由,為自己的價值觀辯駁,導致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造成彼此一再受傷嗎?」
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會很快使用對錯、黑白的二元對立邏輯。中性來說,就是一直要說明對方的價值觀是錯的、是不合適的;聽在對方耳中,則可能被視為否定、批評,甚至是侮辱了。
在這種互動中,其實常常沒有「愛」的感覺—即使不少人口頭上會宣稱自己是為了「愛」。通常這種互動大部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優越感、價值感,或者期待自己被認同。
「你必須正視父母不會輕易改變的事實。」
父母不一定不會改變,但是機率不高。所以延續之前的文章,「期望」是「失望」的根源,看清自己的期望如何讓自己痛苦,這是我們要為自己負責的部分。
然後看見我們自己想要被父母接納、被父母認同的需要,這如何幻化成「期望」,又如何走向「失望」。試著發展一種可能性,在父母之外,找到其他讓我們能投入的關係,滿足自己的需要,或是內在能強大到,進入自我肯定、自我慈悲,那便是一種長大的過程。
祝願您,跨越期望,在渴望之處連結!
*********************************
【文/ 李東龜】
保守vs.開放,如同父母vs.孩子
我和父母的關係很不好,我覺得父母過度保守,而且每件事的做法都很不合理。每次碰到選舉時,父母支持的候選人沒有一次是讓我滿意的,但我退讓了一百步,認為父母中意哪位候選人是他們的自由。
但是,當他們無條件地批評我支持的候選人時,我就會氣到受不了。我認為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是不對的,父母也應該認同這點,所以偶爾會向父母說明他們不理性的行為,但總會莫名演變成激烈爭論,大家越講越大聲,最後不歡而散。
對話從政治話題開始,最後演變成我和父母互相指責平時對彼此的不滿,之後則是進入一段互不對看的冷戰期。我後悔自己是不是不該提敏感的政治話題,也為自己對父母大小聲感到自責,但另一方面又覺得,我又沒做錯什麼,為什麼要由我來道歉?最後不僅冷戰無法輕易結束,內心也感到無比煎熬。
***
愛得越深,干涉就越多:干涉得越多,距離就越疏遠
前面我提到,嘗試改變年過三十者的行為都註定會失敗,比我們多活數十年頭的父母就更是如此了。儘管如此,你曾試著說服政治立場不同的父母走向你認為合理、理性的世界觀,但你的努力走向失敗,而你也深受後悔與自責感折磨。
你必須正視父母不會輕易改變的事實。儘管父母與子女之間越是珍惜、深愛彼此,就越會干涉對方,但希望你能好好想一下,有必要以愛為由,為自己的價值觀辯駁,導致在說服對方的過程中造成彼此一再受傷嗎?
父母與子女發生意見衝突的例子不勝枚舉。無論哪個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日常對話都不相上下,他們說話的內容大致是如此:
「找男朋友一定要找有信仰的人。媽媽活了這麼久,發現沒有宗教的人一定會背叛他人。我無法看到我女兒傷心流淚,這都是為了妳好才說的話!」
「去讀找不到工作的文科做什麼?去重考,讀醫學院才有前途!」
「你最好別肖想去唸什麼研究所。去工作至少一年可以賺三千萬(約台幣八十四萬多),要是你去唸兩年研究所,知道那機會成本有多少嗎?兩年年薪六千萬,再加上兩年生活費兩千萬,至少就有八千萬飛走了。拜託你動點腦筋生活,你以為我們是希望你這樣,才幫你付昂貴的大學學費嗎?」
「媽媽朋友的兒子去當軍官回來後,在大企業找到了工作。你學生時代的功課要比他好,但看看你現在在做什麼?看你連個實習機會都找不到,過得這麼辛苦,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唉,真傷媽媽的心!」
「你有交往的人嗎?你已經三十五歲了!現在結婚都嫌晚了,還挑什麼挑!」
「是啊,我們是沒為你做什麼,但也不能這樣無視父母吧?不是你長大成人就可以這樣對待父母!」
接下來是子女對父母說的話,你一定會覺得很耳熟:
「別管我好不好!媽又不會替我過我的人生,我有叫你生下我嗎?」
「我一定要去唸研究所,最近研究所學歷是必備條件。比起我,爸覺得錢更重要嗎?」
「我並不想成為法官,雖然依爸媽的期望考進了法學院,但這個領域並不適合我。這是我的人生,請讓我去做想做的事!」
「(媽媽已經準備好早餐,但孩子只是胡亂吃個幾口就跑出去。)我不是說沒時間吃飯嗎?還有,我到底要說幾次,我在減肥!」
「我不是叫您不要坐著擦地板嗎?您腰也不好,為什麼一直不肯聽話?上次我不是花了大錢,買了一台掃地機器人給您嗎?」
「媽,你就忍耐一下,爸這樣子又不是一兩天的事了。拜託請別再吵架了,要是真的這麼合不來就乾脆離婚吧。」
「哥要求什麼就答應他,為什麼我就不行?還有,媽別再講朋友兒子的事了,他是他,我是我,我也很痛苦!」
聽完之後,你是否先嘆了一口氣?雖然深愛彼此,卻對彼此感到失望;在盛怒下大吵之後,很快又感到後悔萬分;某一天彼此相安無事,隔天卻又再次出現裂痕。這種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像在兩條平行線上奔跑似的。
因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比任何人都要親近,所以自然會對彼此抱持更多期待,也希望能獲得更多理解。一旦這種欲求碰到挫折,傷害自然也比其他關係更深。
***
名為控制與說服的努力陷阱
假如你此時正好與父母或子女產生衝突,就有必要注意接下來要說的事。首先,是和父母產生衝突時需要銘記在心的部分:
第一,父母絕對不會改變。以合理性為名義,要說服、改變父母數十年來猶如蜜蠟般牢固的思考方式,無疑是一種企圖引發衝突的行為。你必須接受「父母絕對不會改變」這命題,接著去思考「那麼我應該怎麼做?」反正改變不了,又何必引起紛爭,讓彼此感到不快呢?父母不是需要說服或改變的對象,而是需要理解的對象。
第二,請集中在父母想要傳達的真正意思上,並對此做出反應。父母與子女之間之所以產生衝突,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是針對彼此話語中真正的意圖做出反應,而是立即對表面措辭產生反應。
正如同前面舉例的對話內容,「(媽媽已經準備好早餐,但孩子只是胡亂吃個幾口就跑出去。)我不是說我沒時間吃飯嗎?還有,我到底要說幾次,我在減肥!」這樣的說話方式並不是對媽媽真正的本意—不忍心看到子女生活這麼忙碌,想多少照顧一下孩子的心理—做出反應,而是對媽媽不理解自己沒時間、必須減肥的情況感到失望所做出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大可選擇其他回應方式,好比「媽,謝謝你一大早就替我準備早餐,可是我現在有點遲到了,所以必須趕緊出門。還有,我最近在減肥,所以可能沒辦法吃,對不起!」這種說法就是針對媽媽想照顧子女的真正意圖做出反應,所以幾乎不會像前面那樣互相造成傷害。
接下來是與子女產生衝突時必須銘記在心的部分:
第一,當你想對子女說出「你現在還小!說這些都是為你好!」時,請立刻停下來。子女如離弦之箭,箭要朝哪個方向去,必須由子女自己來決定。
請別只記得孩子小時候在自己懷中笑得很開心、接受照顧的模樣,把自己困在「有哪個父母希望子女沒出息呢?都是帶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才這樣做」的想法裡。把子女當成小孩子,或者自己都是為子女好的心態越是強烈,就越容易想控制子女,如此一來,子女反倒會與期望背道而馳,與父母的關係漸行疏遠。
第二,試圖控制子女的行為終究會失敗。當子女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時,父母經常會刻意引起孩子的罪惡感與撤回對子女的關愛。心理學認為,這是父母企圖控制子女的一種代表性策略。
如果你是會說「我們是怎麼拉拔你長大的?你怎麼可以這樣做?(引發罪惡感)」、「好啊,那你想做什麼就去做吧,不管你變成什麼樣,我們都不會管你(撤回關愛)」的父母,就代表想控制子女的欲求非常強烈,但正如同許多父母無數次的碰壁經驗,想控制子女的努力往往只能以失敗收場。
假如你正好面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衝突,這可能會導致不穩定的依附關係,演變成一個懸而未決的課題。心理學在說明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時,經常會使用代表父母—子女情緒連結的「依附」概念。孩子對父母,尤其是對媽媽這位主要撫養者的照顧需求、擔心與主要撫養者分開的分離焦慮或害怕被遺棄的不安,要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屹立不搖。
從兒時親子關係形成的依戀,可分成安全型和不安全型。若是形成安全型依附,子女就會認定父母猶如一座隨時都能回去的安全基地,所以會克服分離焦慮,自然而然地學習到自律性與獨立性。相反的,如果形成不安全型的依附,即便長大成人之後,也會在人際關係中產生分離焦慮與害怕被遺棄的不安。
年幼的孩子想獲得父母的關愛與認可,是與自身生存直接相關也是很自然的欲求。無論基於何種理由,只要無法滿足這種欲求,它就會演變成懸而未決的課題。即便長大成人,也會試圖想從與父母的關係中去滿足它,或者出現透過他人來尋求替代性滿足的傾向。經歷不穩定型依附的人,在長大之後,有時也會出現必須摟著柔軟毯子或兒時的玩偶等物品才能入睡的特徵。
假如你此時正好和父母或子女產生了衝突,就必須去瞭解,這是從兒時累積到現在的未解課題所致,才導致同樣的衝突持續發生。只要多了這份理解,即便是現在,也能一起找到解決課題的具體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為什麼你替別人著想,自己反而受傷?:放下對他人的期待,活出內在價值,與不完美的世界和解
博客來:https://bit.ly/2Tmx3ks
誠 品:https://bit.ly/3g6yWeU
金石堂:https://bit.ly/2WO2y9d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ecusbook
.
已額滿 6/14已額滿_免費台南新希望健康講座_您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83251235180580/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有樂紛掃地機器人 在 Qistin Wong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素食家常菜料理│如何做出酥脆的南瓜絲排,加一顆馬鈴薯,不蒸不烤不炸,冰箱常備菜就是它!香! │Vegan Recipe
-如果你喜歡這個素食料 理家常菜影片的話,請點讚留言喔-
🌱 免費訂閱做菜主頻道
‣‣Qistin Wong TV ► https://bit.ly/2m3AQWo
🌱 免費訂閱日常副頻道
‣‣ Qistin芭樂媽的日常 ► https://reurl.cc/5oE9zy
🌱其他能找到Qistin Wong TV的地方
‣‣ Instar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qistinwong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qistinwongtv
‣‣ Twitter ► https://bit.ly/2lXHPQw
▬▬▬▬▬▬▬▬▬▬▬▬▬▬▬▬▬▬▬▬▬▬
來做菜囉!今天要煮甚麼素食美食呢?今天我要用南瓜和馬鈴薯來做一道素食家常菜料理,大家在家裡吃,是不是常常不是吃麵就是吃飯,今天我就要用南瓜和馬鈴薯來做一道素食家常菜料理,做一道繽紛的南瓜絲排套餐。
這道素食家常菜料理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南瓜、馬鈴薯、紅蘿蔔、鮮香菇、金針菇、玉米、小黃瓜、地瓜、中筋麵粉、玫瑰鹽、黑胡椒粉、白胡椒粉、過濾水、橄欖、黑白胡椒玫瑰鹽、橄欖粉、吐司。感謝贊助廠商:https://www.hawoodtw.com/
大家喜歡今天分享的蔬食料理嗎?吃了會蔬服也會蔬福喔,越吃越有福氣。我都會一直和大家一起分享簡單上手,快速上桌的素食家常菜料理,跟大家一起愛護動物,愛護地球。大家希望我來做甚麼素食家常菜的料理呢?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喔!你也可以一起來留言分享你的蔬食食譜,用嘴巴做菜,用文字烹飪。
--------------------------------------------------------------------------------
我的新書 -《芭樂媽Qistin的原型素食日常》正式發售囉!
【台灣訂購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Y62z10
誠品:https://reurl.cc/4mA9RD
【新馬訂購連結】
大眾書局網路書店:https://bit.ly/2KgT5nn
城邦網路書店:https://bit.ly/37ONIVh
--------------------------------------------------------------------------------
❤️芭樂媽愛用好物連結:
1. NEOFLAM韓國第一品牌鍋具
https://bit.ly/3hqxsiD
2.闔樂泰廚具
http://bit.ly/2SuqUkZ
(結帳前輸入折扣碼:LQDFE7CW,享滿499元現折200元)
3.AUGANIC澳根尼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
https://auganic.waca.ec/
(結帳前輸入折扣碼:qistinwongtv,享滿千折百優惠)
4.法國THOMSON智能溫控玻璃養生壺 TM-SAK35
https://lihi1.com/O77qU
5.法國THOMSON路徑導航掃地機器人 TM-SAV26DS
https://lihi1.com/GNKzl
--------------------------------------------------------------------------------
幫大家歸納出頻道的料理食譜:
中式料理│https://bit.ly/2ofP4Ve
吉祥年菜│https://bit.ly/3b03iiW
異國料理│https://bit.ly/2PaQsDt
台灣小吃│https://bit.ly/2BVzuBm
氣炸料理│https://bit.ly/35ZIGCr
甜點糕點│https://bit.ly/2N6biRT
--------------------------------------------------------------------------------
加入我的社團「素食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qistinwong/
加入我「LINE」👉ID是86mahouse
--------------------------------------------------------------------------------
贊助影片/商業合作:qistinwongtv@gmail.com
--------------------------------------------------------------------------------
#素食 #vegan #vegetarian #料理 #家常菜 #食譜 #蔬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M2YgVeAzg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