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巡守隊防疫不停學!專業培訓-永續經營
110年8月14日屏東縣環境巡守隊隊長及幹部歡喜在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黃金級綠建築生態節能大樓3樓大會議室遵守防疫規範( 執行實聯制登記、帶口罩、酒精消毒、保持社交 安全距離、室內50 人以內)進行專業培訓,環保局局長顏幸苑勉勵伙伴們要不斷充實及激勵,達到環境巡守隊永續經營,且擔任環境種子教師向社區民眾推廣環境保育之重要性。
專業培訓課程安排有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洪慶宜主任針對污染行為與法規向伙伴們詳加說明巡守伙伴對環境守護的重要性;伙伴們也擔任水質檢驗師,動手進行水質檢測,了解水對環境的重要性、影響性;透過濕地環境保育行動派了解溼地環境的關聯性,透過講師們全方位環境知識講解,提高伙伴們的自我的認同與成就感。
環境巡守隊伙伴支持紙餐具使用後「清、分、疊」的回收原則,讓餐盒提升回收價值,午餐後動手「清」廚餘,然後做「分」類,最後收「疊」在一起,讓我們的環境能夠達到資源永續的目標。
會議室使用規範 在 立法委員孔文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20)日上午,突接獲交通部觀光局來電通知,今(21)日上午假交通部的會議室,召開露營場用地輔導合法化的會議:
會議討論的重點為:土地使用管制的附表內容(及其附帶條件),以及露營場管理要點的修正草案建議。
有關原鄉露營場輔導合法化的問題,文吉在107年6月22日經原住民露營協會以及新竹、桃園、苗栗等原住民露營業者請託,即在立法院針對此一議題,邀集內政部、交通部、農委會及原民會等機關單位,共商討論原住民族地區的露營場地輔導合法化的問題(詳照片,3年多前文吉即關心此事)
今(21)日上午在交通部所召開的會議,也是針對3月13日召開第一次修正建議討論後,再行召開本(第二)次會議進行商議確認。
有鑑於此,文吉因花蓮縣秀林鄉有重大工程必須前往花蓮聽取簡報,特吩咐我辦公室資深法案助理-孔垂崢(熟稔法律及地政)與會討論,並轉達文吉的意見:
垂崢代表文吉針對原鄉露營業者,期請露營場基地面積未逾一公頃者,於許可使用項目項下,應列為「免經申請許可使用細目」(此部分也經行政院代表、會議主席的認可)
會議中,也特別釐清確認了,未來露營場地的申請,不限素地與否!(即使現況非素地,依然可以申請!故外界針對此部分應該係誤傳、誤會)
另外,針對露營設施的高度部分,文吉也請垂崢在會議現場要完整表達,設施高度不應設限在3公尺以內,因為還要考量地基高度及屋簷排水等現況,但是,因為與會的農委會出席代表很堅持,會議主席也予以尊重,故目前這建議高度的限制,仍暫訂要求在不得超過3公尺….。
還有關於未來設置露營場地(管理要點草案中),山坡地保育範圍要檢附水保計畫的問題,垂崢現場也特別發言點出:原鄉土地很多在非都市土地裡,且林業用地佔其中近7成比例,那少部分為農牧用地,但不論是林業或是農牧用地,其等使用分區很多都屬「山坡地保育區」。到底,原住民到時申請時,能否有足夠經濟條件或是申辦經驗,能順利檢附此水保計畫(或是簡易水保),以供後續審查?不無疑義!垂崢,也現場為原住民業者來表達、反映。惟農委會的代表,仍是堅持此部分要求立場,會議主席交通部陳彥伯政次,也予以尊重機關意見…。
會議從早上09:30一直持續討論近12:30⋯⋯。但是,與會的機關代表,以及管理要點草案的內容、說明、規範體例及架構等問題,還尚待釐清、討論,所以,今天的會議並沒有進一步的結論,許多問題還留待後續的深究。
所以,文吉覺得,短期內可能還不會這麼快的移請內政部進行後續的法制作業…..因為,太多要釐清及部會機關間總整的必要。
文吉,依然會持續關心,原鄉露營場合法化的問題!畢竟,關乎原鄉的環境、在地產業及生計,太重要了!
會議室使用規範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人人有責,疫情持續擴大,為大家整理相關防疫措施,請所有市民朋友務必遵守!
.
今天全台灣確診數來到240例,其中新北市為106例,去年疫情剛爆發時,台灣可說是世界的防疫模範生,而今天卻已連續第四天破百確診。我們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共體時艱,共同對抗病毒,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良好的衛生習慣及避免不必要的活動及聚會,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此時此刻, #宅在家就是對這個國家社會最大的幫助。
.
🔴雙北防疫警戒三級規範🔴
1⃣ 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
2⃣ 避免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
3⃣ 停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的家庭聚會(同住者不計)和社交聚會。
4⃣ 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應就醫)。
5⃣ 營業場所及洽公機關:落實人流管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6⃣ 職場及工作處所: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啟動企業持續營運因應措施如異地、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下班(如異地、遠距辦公、彈性時間上下班)。
7⃣ 餐飲場所:應遵守實聯制、社交距離、隔板等防疫措施,無法落實則採外帶。
8⃣ 婚、喪禮:應落實實聯制、社交距離並加強清消。
9⃣ 公共場域、大眾運輸加強清消。
.
🔴新北市最新防疫措施🔴
🏫 學校
▪ 5/18~28全台各級學校從明天開始停課兩週、補習班及課後照顧中心全面實施停課。
▪ 國小、幼兒園家長因故無法在家照顧,公私立國小、幼兒園仍提供學生到校接受基本照顧。
▪ 公私立托嬰中心、居家托育服務,5/18~5/28停托。
▪ 如學生家中無相關設備,將由學校提供平板、筆電及行動網卡借用服務。
▪ 停課期間營養午餐照常供給予需要的學生。
▪ 提供 18 歲以下孩童遇急難狀況,可至四大超商免費領取餐點以因應緊急情況。
.
🧑💼企業
▪ 家長可請「防疫照顧假」。
▪ 企業多採居家、異地辦公,降低企業內部染疫風險。
.
🏠 宅在家
▪ 盡量避免外出。
▪ 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
▪ 戶外不得邊走邊飲食。
▪ 悠遊卡、一卡通等產品多使用記名卡搭乘。
▪ 新北市四大超商、六大賣場和各大百貨實施實聯制、無法遵守防疫規範只能外帶。
.
⛔暫時關閉
▪ 所有宗教寺廟6/8前禁止進入。
▪ 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永和國軍帳務中心)關閉至6/8。
▪ 新北市公立納骨塔(19處),僅開放選位、進塔、遷出、暫厝。
▪ 軍人忠靈祠僅開放進塔、遷出,新北市忠烈祠。
▪ 新北市武器公園。
▪ 五股、三重勞工活動中心。
▪ 視障按摩小棧(24家)。
▪ 新北市所有旅服及遊客中心。
▪ 十分瀑布園區。
▪ 新北市境內旅館相關休閒娛樂設施,包括游泳池、健身房、遊戲區等。
▪ 民營及委外樂園、設施:雲仙樂園、野柳海洋世界、深澳鐵道自行車、碧潭風景特定區水上腳踏車。
▪ 新北市政府行政大樓:307階梯簡報室、401中型會議室、403中型會議室、411貴賓室、511階梯簡報室、507大型會議室、603大禮堂、多功能集會堂。
▪ 板橋第一運動場、板橋第二運動場、新莊體育園區(含新莊田徑場)、板樹體育園區(含樹林網球場、漆彈場)、泰山體育園區、中角灣衝浪中心、八里水上運動中心。
▪ 高灘處棒壘球場(43座)。
▪ 民營健身中心(健身房)、保齡球館(9間)、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球練習場(15間)、室內游泳池、高爾夫球場(12間)、撞球場、棒壘球練習場(4間)。
▪ 新北市17座遊戲場、4座直排輪運動場、1座戶外健身場。
▪ 重新市集、板橋湳雅夜市、林口夜市、樹林興仁夜市、淡水沙崙夜市、永和樂華夜市。
▪ 15處自行車租借站、2處碼頭販賣站(忠孝、華江)、餐車16處、樹林露營區、微風運河水上活動場,共35處。
▪ 鐵馬驛站及服務中心共5處。
▪ 文場館戶外園區:板橋435藝文特區內戶外空間、十三行博物館陽光廣場及考古公園、鶯歌陶瓷博陶瓷藝術公園、空軍三重一村、板橋放送所、斬龍山遺址文化公園沙坑及溜滑梯、黃金博物館周邊。
▪ 圖書館總館及各分館或閱覽室暫停線上預約及館舍取書。
▪ 鶯歌心希望農場、希望市集(9處)、猴硐貓公所籌備處、毛寶貝生命教育園區。
▪ 民營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2間)、百貨賣場附設及專營兒童遊戲場(7間)、遊樂園業(湯姆熊7間、老虎歡樂世界6間、E7PLAY 2間)。
▪ 新北市境內電影院(16家)。
▪ 計程車服務中心。
▪ 八大特殊娛樂業及網咖、電子遊戲場暫停營業(舞廳業、舞場業、酒家業、酒吧業、特種咖啡茶室業、理容業、三溫暖業)。
▪ 全市高中職以下校園暫停對外開放、各校畢業典禮改為線上舉行。
▪ 鄰里聯誼活動全面取消。
▪ 營業場所啟動人流管制。
▪ 自動選物販賣機(指提供消費者利用電氣及機械手臂或其他相當方式取得商品之遊樂機具;坊稱夾娃娃機)之專營場所。
▪ 釣魚、釣蝦場及其他具前揭防疫風險之類似場所等。
▪ 休閒活動場館(如桌遊店、橋牌社、棋藝社及其他類似場所等)。
▪ 小說漫畫出租及其他具前揭防疫風險之類似場所等。
▪ 互動式情境體驗服務業(如密室逃脫等)。
▪ 實境體感應用服務業(如VR虛擬實境體驗館等)。
▪ 經營經濟部評鑑之非屬電子遊戲機之機台(如卡片機等)所在營業場所。
▪ 其他經新北市政府認定並通知具前揭防疫風險之營業場所。
.
#宅在家守台灣
會議室使用規範 在 03. 會員禮儀與規範 - 空間使用手冊 的相關結果
會議室使用規範 · 01.使用會議室須事先預借,如無事先預借不開放使用。 · 02.使用完畢請協助關閉冷氣及燈具等電器。 · 03.僅晚間18:00~22:00開放使用於休閒娛樂用途。 · 04. ... <看更多>
會議室使用規範 在 行政大樓二樓會議室使用規範 的相關結果
行政大樓二樓會議室使用規範. 一、 使用對象:本校各單位,以行政大樓單位為優先. 二、 使用時間:每週一到週五,上班時段上午8:00 至下午5:00. 三、 座位數量:16 個. ... <看更多>
會議室使用規範 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會議室使用管理要點 - 植根法律網 的相關結果
(三)借用會議室以在上班時間使用,且每次以不超過三個小時為原則。 (四)與會人士以本署邀請人員為限,並以不超過場地容量為原則。 (五)本署各會議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