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次石墨桶珠🔥
#品質非常好喔!
#超殺的價格…..❤️
#8*10尺寸……
#俄羅斯直接進口….
#原價1500
#今天團購價🉐️xxx
#需30條以上成單!
#真的太便宜….也可以買多條做項鍊!
(數量真的不多……)
團購社團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2340893149261/?ref=pages_profile_groups_tab&source_id=1691428484448145
🔴Shungite,次石墨,國人給它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香蓋玉。
🔴嚴格來說,次石墨的結構不是水晶,而是一種礦石(就像琥珀、蛋白石或黑曜石一樣)。但這完全不影響它的強大的排毒與保護的功效。
🔴次石墨通常是黑色的,但也有些是深青銅色。不透明,但會有光澤,打磨後看起來具有金屬般的光澤。次石墨的成分主要是碳,碳含量越高,品質越高,保護能量越強。高品質的次石墨,碳含量佔到90%-99%的比例,外表更加的光亮。普通的次石墨,含碳量一般在30%-50%左右。俄羅斯的西北部實際上是次石墨最大和最古老的產地。奧地利、印度、哈薩克斯坦和剛果等地也有次石墨出產。
🔴這種石頭具有獨特的結構。它含有富勒烯,即:一種由60個碳原子組成的三維球形分子。這些分子是中空的,也經常被稱爲巴克球或者巴基球。除了富勒烯,次石墨還幾乎包含了元素週期表上的所有礦物質。
🔴次石墨的起源是個謎。通常,由碳構成的材料主要是來自於腐爛的有機物質,比如古老的樹木。但次石墨被認爲至少具有20億年的歷史,而那個時候,這個星球上還不存在有機的生命。因此,一些次石墨起源的理論認爲:次石墨起源於大型的隕石撞擊地球,所形成的沈積物;由水中的微生物所形成;在沉積岩中的有機物質經過漫長的時間堆積而成,等等。
🔴儘管科學家們對次石墨是如何形成的意見並不統一,但他們大多都將這種石頭的好處歸功於裏面的富勒烯。
🔴次石墨具有驚人的排毒能力,以及從人體的氣場中移除負能量的能力。它可以作爲一個保護盾,屏蔽掉所有來自外部世界以及以太層面的有害干擾。被廣泛認可的次石墨的諸多好處如下。
🔴殺菌和抗病毒:次石墨中的富勒烯,是一種碳納米結構(CNS)。碳納米是碳的一種不同的物理形式。CNS可以消滅有害病原體。據報道,它們的工作原理是破壞細菌和病毒的細胞壁,當碳納米與這些致病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時,這些微生物會失去電子並死亡。
🔴淨化水:自古以來,次石墨就被用來淨化水源。這主要是由於其殺菌和抗病毒的功效。研究表明,次石墨可以通過去除污染物和農藥等有機物質來淨化水。次石墨中的納米碳還可以去除水中的放射性化合物。俄羅斯的彼得大帝,在他的SPA中就使用次石墨來淨化水。
🔴抗氧化:研究人員將小白鼠在UVB戶外紫外線的輻射下照射2天,這導致了老鼠的皮膚損傷和氧化應激。然後,研究人員在老鼠受損的皮膚上塗抹了7天的次石墨溶液。這降低了活性氧的產生,增加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結論是,次石墨具有抗氧化的效果。
🔴減少炎症:有研究人員測量了較低水平的炎症標誌物,包括細胞因子或與炎症有關的蛋白質,推測出次石墨有對抗和緩解與炎症有關的疾病症狀的效果。
🔴屏蔽電磁場(EMF)輻射:保護使用者防止電磁輻射污染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緩解壓力:吸收負面能量,平衡情緒。
次石墨的幾種使用方式:
🔴淨化水。可以將其放在水容器中,浸泡30分鐘以上,然後飲用經過它淨化過的水。
隨身佩戴次石墨做成的首飾,可以起到很好的護身符/阻隔負能量干擾的效果。
出門時,如果去到一些能量污濁的地方,比如墓地/火葬場/醫院之類的地方,也可以考慮在包裏或者兜裏隨身攜帶一塊次石墨。
手機貼,可以起到很好的仿輻射的效果。
在家裏的Wifi路由器、微波爐、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附近放置一塊次石墨,可以起到防輻射的效果。
如果你感到家裏的能量不純淨,或者有些不對勁的地方,可以考慮在家裏放置一塊次石墨。
🔴如何淨化次石墨:
🔴可以在冥想的時候,將次石墨握在手中,放鬆的深呼氣,觀想強大的宇宙淨化之光(可以是白光、藍光、紫羅蘭光)注滿你手中的次石墨,直到所有它吸附在身上的負面能量都被消融。發送意念,要求所有這塊石頭上吸附的負能量都被這光刪除、溶解、移除。當你的直覺提示你這個淨化和溶解過程完成後,即可結束冥想。
🔴其他你喜歡的淨化水晶的方法,比如:大自然的水沖刷;鼠尾草煙燻等。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avid 大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屎洲 - 位於大埔三門仔,被劃定為一個特別地區的世界地質公園。 馬屎洲面積共61公頃 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馬屎州的自然教育徑位於小島東南面海旁,全長1.5公里,共有16個景點。這條徑道以岩石為主要特色 擁有超過2.8億年歷史,另外還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
最古老的沉積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部曲
#最終篇章
#發現唭哩岸石
面對大自然,我們是如此微不足道,太過自滿,終究會得到反撲啊!
🌟北投。健行最終篇章!我們在丹鳳山遇見了一塊很有溫度的幸福石🪨,上面寫著日文「台湾よ。永に幸なれ」,中文譯為「台灣啊!要永遠幸福」
關於幸福的定義,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但放眼全世界👀爭奪權力引發的戰亂、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等肆虐,相較於身處台灣的我們,解除了先前的水荒、齊心努力將疫情控制住,真的很幸福,期盼大家繼續同心守護台灣!
關於這塊古老石碑,歷史已不可考!因為日文的文法不正確,有人猜想可能是當時某個台灣人雕刻的,因為年代久遠,被埋沒在荒煙蔓草之中!發現者是北投「虹燁工作室」創辦人楊燁,2004年他在丹鳳山的日傳佛教石窟遺跡附近山坡上,找到了這塊幸福石,如今被安置在石窟遺跡入口處的一塊石座上,變成山友來此必拍的亮點!
此行的「發現唭哩岸石」之旅,北投軍艦岩並不是最高點,我們繼續前往海拔260公尺的烏尖連山,沿途可見因為沉積作用、自然風化,形成不同色澤與紋路的唭哩岸石,以及豐富的自然林相:可當拐杖的車桑子,可製成火柴的山麻黃木,昔日常作為木屐、冰棒棍的江某樹,以及製作優質木炭來源的相思樹,另外,總裁也告訴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許多喬木遭到流竄的外來種藤蔓植物「黃金葛、拎樹藤、合果芋」纏繞,對於林相逐漸被這些棄養的植物佔據,值得我們省思:走入山林要有保存自然的態度!
穿越軍艦岩附近最高峰(烏尖連山),會經過位在丹鳳山的電視轉播站,這裡有一個可以收發信件與包裹的地址,旁邊的電塔意象彩色鐵椅(裝置藝術),不知道是不是讓郵差休息用的?🤪
繼續步行,會經過海拔198公尺的丹鳳山基點峰(湯守岩),此處地表因為雨水沖刷,露出更多樣的地質:白色礫石、黑色頁岩、黃色砂岩,仔細觀察還有黑色的薄煤層,這是植物體經過千萬年長時間掩埋,碳化成煤所形成的,也是濱海相木山層的特色,成為北台灣重要的戶外地質教室,附近還有180度視野的觀景秘境,欣賞廣闊的北投溫泉區與大屯山群峰美景!往下走,會來到弘法大師岩,1912年由日本真言宗的信徒所發起,佛龕建在離丹鳳山不遠處的一塊巨石,供奉真言宗的開山祖「弘法大師」;1926年,信徒又在另一塊巨石開鑿佛龕,供奉護佑弘法大師平安返日的「波切不動明王」,表參道旁還保存著一些石碑、石牆,刻著奉納的日本人名,其中一座「弘法大師紀念碑」,碑文翻譯為:「遠望只見鄉里的草木及花、大師如山、光輝閃耀」,因此這裡又稱為「大師山」或「大師岩」!
總裁繼續帶我們穿越山中小徑,來到日治時代命名的「大正石船」,又有一稱為「法船石」,這是1925年的古蹟,上面刻有大正十四年十月的字樣,目前成為修行人士的道場,繼續往下走,會看到由鐵皮搭建的大願寺,屬於私人的修行領域,一旁的草地還有幾個紗網搭建,防止蚊蟲叮咬的打坐區域!走到這裡,差不多接近北投溫泉區了,沿途會看到幾間荒廢的溫泉飯店,另外,這段路有幾隻沒綁住的狗兒會對陌生人吠叫,經過時要特別注意喔!沿著階梯走下來就會看到熱海飯店的後門(溫泉路),往此次的健行覓食終點北投市場前進,還會經過一條告白巷(溫泉路34巷),因為五月天樂團主唱阿信,曾經自曝在這裡向暗戀的女生告白,但是失敗收場 ,從此被封為「阿信的告白巷」,如今牆面彩繪了許多在地超過50年的老牌小吃,也可以說是「北投的美食牆」啦!
從溫泉路一直往下走,就會接到熱鬧的北投市場(午餐覓食點)!原本我們計畫先去吃市場內最美味的矮仔財滷肉飯,再買一杯高記茶莊的仙草茶解渴,但矮仔財沒營業(週一&週四是休息日),買完仙草茶只好繼續步行,來到也是知名老店的吳家牛肉麵吃午餐!北投美食其實很多:上全肉羹、明泉紅茶、唯美包子店、志明牛肉麵、粟家牛肉麵、陳家剉冰、甜妞古早冰、北投齊雞(果凍雞)⋯等,有機會可以造訪喔!
謝謝總裁沿途解說北投的歷史、人文、地理環境、林相生態,讓我們學了很多知識,也見到了難忘的開闊視野!
呼~終於寫完「發現北投唭哩岸石」之旅的最後篇章啦!上一篇沒放個人美照,竟然有超過8000個讚,讓我對自己的文筆更有信心啊!😂十分感謝大家的留言與鼓勵,下一站去哪兒呢?小猴預告一下:下次將分享陽明山秘境:小觀音山的中O型縱走路線⛰️請繼續敲碗喔!🥣
此篇的健行路線:
軍艦岩~260公尺峰(烏尖連山)~丹鳳山電視轉播站(鐵椅)~湯守岩~弘法大師岩~法船石~(大願寺)~熱海飯店(後門下山)~北投市場(喝高記紅茶🥤清涼一下)~吳家牛肉麵
回顧「發現北投唭哩岸石」三部曲
第一篇👉 https://reurl.cc/W39QVZ
第二篇👉 https://reurl.cc/qgxrVR
去哪兒
#北投
#幸福石
#湯守岩
#丹鳳山
#法船岩
#溫泉路
#烏尖連山
#唭哩岸石
#登山健行
#北投市場
#弘法大師岩
最古老的沉積岩 在 敗家空姐精品代購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德國🇩🇪預購~ 6/30收單、8🈷️底寄出
商品:德國🇩🇪Käfer 阿爾卑斯山脈岩鹽 110g
價格:340
🔍下單範例:+1...
🏔埋藏在阿爾卑斯山數百萬年的古老岩石之下。
🏔 100%岩鹽,來自最佳礦床的天然岩鹽。
🏔風味好,口味溫和,特別適用於肉類菜餚。
🏔受到的污染少,且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簡單調味,就讓你體驗到不同的風味。
【產品特色】
🧂鹽是居家必備的調味品,不只讓料理變鹹,還能提供不同風味。
🧂阿爾卑斯山脈岩鹽具有溫和的香氣,給你全天然無污染的美好味道。
🧂由於陸地移動或地殼變動產生海水湖泊,海水逐漸蒸發後,鹽便沉積下來,再堆積固化而形成礦脈狀鹽,這種鹽就稱為岩鹽。
🧂這個世代追求無污染,岩鹽深藏高山之內,不像一般海鹽容易受到重金屬污染。
🧂無論是用於蔬菜、肉類還是魚類,都是日常使用的理想選項。
🧂擁有難能可貴的多種礦物質和元素,豐富你的味覺,提升食物的美味層次。
✈️📦物流運送過程皆有可能導致外包裝紙盒、塑膠盒或塑膠罐擠壓輕凹陷微損(無影響品質正常使用、出貨),在意者請斟酌下單。
最古老的沉積岩 在 David 大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馬屎洲 - 位於大埔三門仔,被劃定為一個特別地區的世界地質公園。
馬屎洲面積共61公頃
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馬屎州的自然教育徑位於小島東南面海旁,全長1.5公里,共有16個景點。這條徑道以岩石為主要特色
擁有超過2.8億年歷史,另外還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令人驚歎大自然的奧妙。
馬屎洲是香港二疊紀「大埔海組」的要址
馬屎洲有二疊紀(比侏羅紀還早的時期)的沉積岩
馬屎洲擁有本港最古老的沈積岩,也是香港第二古老的岩石
1999年,政府將馬屎洲、丫洲、洋洲及一個未命名的小島劃定為馬屎洲特別地區
加入會員支持大衛: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XXWWJQcYNZ641hmejr_3Q/join
加入方式示範 : https://www.instagram.com/p/CFoynJXpnYZ/?igshid=1doq8algqavot
大衛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DaiWaiChannel
大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vidYoutubeChannel/
https://www.hiking.gov.hk/trail/info/id/MGRDbkwxQmtSSzV3OUliRlRhWE5DUT09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pzwLfeAnM0/hqdefault.jpg)
最古老的沉積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Hong Kong UNESCO Global Geopark),簡稱香港地質公園,是一座位於香港新界東部和東北部的地質公園,包括新界東北沉積岩和西貢東部火山岩兩大園區等合共8大景區,佔地5,000公頃。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岩柱,展現了5億2,0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期間,通過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環境的一段地質歷史,極具典型性和稀有性。其中火山岩柱為含矽質較高的酸性流紋火山岩,所佔範圍為100平方公里(部分是海域),平均直徑1.2米,不論就規模和岩石特徵皆堪稱世界罕見,更特別的是該處的火山岩同時展現凝灰岩和熔岩的特徵,對其是如何形成的,地質學家至今仍看法不一,極具科學研究價值。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種侵蝕和沉積地貌,其中的化石對於瞭解古老的古生代環境、地理、氣候及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2011年9月17日,香港國家地質公園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成為中國第26個世界級地質公園,亦是罕有位於國際大都會中的世界地質公園,並更名為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及至2015年9月,公園成功通過評估,繼續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這個新標識的創立,香港地質公園於2015年11月17日再更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西貢火山岩園區的特色為六角形岩柱群和海岸侵蝕地貌。這些六角形的岩柱群是現時所知世界上面積和體積最大的,積類為凝灰岩,由酸性火山灰構成。岩柱體積粗大,直徑平均達1.2米。與之相比,北愛爾蘭著名的世界遺產巨人堤道六角形岩柱,岩石直徑只得0.5米。岩柱群北起萬宜水庫東壩,西至果洲群島,面積150平方公里。岩柱群大部份位於海底,但估計暴露於海岸的數量約有20萬條。園區岩石的年齡為1.4億年前,即晚白堊紀。西貢火山岩園區的四個景區為:
1.糧船灣景區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距離西貢市中心約20公里。糧船灣沿岸一帶布滿排列整齊、近乎垂直及高聳的多邊形(通常為六角形)火山岩柱,其中花山沿岸擁有香港最高的火山岩柱,高度達100米,堪稱「天然六角形岩柱壁畫」。此外,在萬宜水庫東壩設有萬宜地質步道及解說牌,介紹多種有趣的地貌景觀,包括斷層、扭曲的岩柱、侵入岩脈及破邊洲海蝕柱等。另外,大浪灣海岸更展示由火山岩柱構成的海岸地貌。曾多次被遊人評選為「香港十景」之首。
2.甕缸群島景區由橫洲、火石洲、沙塘口山及吊鐘洲的金鐘岩組成。這些島嶼由具柱狀節理的火山岩構成。由於海岸長期受到猛烈的風浪衝擊,在海岸作用下形成獨特的外觀,沿岸遍布懸崖峭壁及許多海蝕穴、海蝕拱。沙塘口山東南沿岸的陡崖是全港最高的海崖,高度達140米。火石洲高45米的杬挽角洞、橫洲高30米的橫洲角洞、沙塘口山高24米的沙塘口洞及吊鐘洲的吊鐘拱門,合稱香港四大海蝕拱。由於甕缸群島位於核心保護區內,加上風浪較大及地勢險要,因此只適合在風平浪靜的夏季,乘船在近岸遊覽。
3.果洲群島由南果洲、北果洲、東果洲,以及多個小島和石排組成。果洲群島位處外海,長期受到風浪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海岸地貌,包括險峻的斷崖、海蝕拱,還有各種奇形怪石。北果洲的六角形岩柱是最為壯觀的,它的直徑是園區內最大的,可達2米以上。由於果洲群島位於核心保護區內,加上風浪較大及地勢險要,因此只適合在風平浪靜的夏季,乘船在近岸遊覽。
4.橋咀洲位於西貢市中心東南約2公里,遊客可從西貢碼頭乘坐街渡前往,船程約十五分鐘。橋咀洲擁有多種火成岩,包括火山角礫岩、流紋岩、凝灰岩和石英二長岩,是欣賞和學習火成岩的好地方。連接橋咀洲與橋頭是一條由礫石構成的連島沙洲,每當退潮時,便會露出水面,遊客可沿著連島沙洲步行前往橋頭,一覽清水灣半島與西貢牛尾海的美景。在漲潮時,連島沙洲會被海水浸沒,因此出發前請先查閱天文台的潮汐資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QJ1ESmwn4s/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Zt2FRClDPRQ1n9qH0RWPiV3HOcA)
最古老的沉積岩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無數的細砂曠日廢時的沉積在海盆中,透過地表壓力的擠壓改變質地,再因造山運動而隆起於水面,又經無情的海潮日積月累拍打,不疾不徐,一分一毫的琢磨出各種奇石怪岩,此等時空經歷絕非是三言兩語所能訴盡。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FvjTFsg6f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