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粉絲頁: 吳宗彥Link-yen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
「最初的生活」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生活.故事《歌.最初的模樣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專訪黃湘云|週末生活通2022.09.10 的評價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露褲仔與生活- 回到最初基本套裝II 好多客人因為聖木無乜煙 的評價
- 關於最初的生活 在 忠實的守住自己最初的夢想,讓生活的每一天都變得 ... - Pinterest 的評價
最初的生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事部落文化旅行,從採集、田調、行程安排到市場體驗,總是最初的生活劇場最完整,無論是人數比例、年齡階層、傳統深度、參與態度。隨時代更迭,少子化與人力流失,在文化上、政治、經濟、資本商業的影響,已經是回不去的最初。
在部落生活劇場演出,老人家的參與度最高,這是他們的記憶,最美的回憶,精神的靈糧,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生活傳承。
最初的生活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愛玲一百年
張愛玲以華麗而蒼涼的小說風格引人矚目,奠定文壇的地位。可是,坦白說我最喜歡她的作品卻不是小說,而是散文。以及,散文背後顯露出來的這個女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總愛問「漂流到荒島上,你會帶哪些書?」這樣的問題。2008年,我帶著兩口皮箱,隻身來到舉目無親的日本,雖然不是到荒島,但回想起來最初的生活,在心境上倒也有點這樣的況味。拉來的皮箱,有限而可貴的空間裡,應當是以最急切的家用品為主吧,可是我卻硬留了得以塞進兩、三本書的空間。其中的一本,正是張愛玲的散文集《流言》。
我就這樣把張愛玲帶來了東京。一本喜歡的散文書,跟前奏才滑出幾個音就知道的老歌一樣,倒不是一天到晚都會想去聽,卻總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就忍不住要重溫一下。大約是圖一種現世未變的安心感。於是,偶爾在深夜睡前,一時興起就會抽出《流言》來。亂序地翻開一篇,細細重讀起來。
又有幾次,我帶著書出門。走進表參道、裏原宿、神樂坂或銀座巷弄的咖啡館,在日光斜照中翻開張愛玲。常常讀完了一個段落時,就放下書本來。啜飲咖啡,眺望窗外的人來人往,回想張愛玲筆下勾勒的世界。
我奇怪當我在二十一世紀,繁華的東京街頭,閱讀著《流言》這本集子時,竟然不覺得這其實已是一本七十多年前出版的書了。時至今日讀著她對人情世故的透澈解析,仍然沒有與時代脫節之感。
不僅跨越了時間,還跨越城國的邊界。幾個段落,只要稍微更換掉地點,我常以為那些文字在隱喻或諷刺的,其實是當下。都會人的小資情調,眾生百態的人性輪迴,迄今依然適用。無論上海、香港或台北,甚至是東京。
有時候,我穿梭在東京許多有趣的街坊和商店裡,不禁揣想,張愛玲會喜歡這間店嗎?或者該問的是,張愛玲她不討厭日本嗎?她生命中種種與日本牽扯的歷史,照道理說很應讓張愛玲對日本反感的吧?
張愛玲曾在1952年11月來過一趟日本。因為她的好友炎櫻人在日本,準備赴美。她去找炎櫻,以為可以透過炎櫻在日本找到工作,或是獲得赴美的快捷方式,但三個月後她就回去香港。張愛玲對那三個月的事情隻字未提,即使在她給宋淇夫婦和夏志清的信上也沒記載。許多「張學」的研究者,都說那是張愛玲空白的三個月。
我非常好奇當張愛玲親自踏上日本的土地,什麼東西會吸引她的目光?她會做些什麼事呢?散文不曾提及,即使《惘然記》收錄的小說〈浮花浪蕊〉故事舞台設定在前往日本的渡輪上,也沒寫到上岸後的事。直到2010年《張愛玲私語錄》出版,公開了她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件,雖然還是不知道那三個月的事,但卻從另一個時間點,獲得了我想知道的答案。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在郵輪上寫給宋淇夫婦的書信中,說她在途中船舶暫停時去了神戶、橫濱和東京。在這封長信中,張愛玲分享了她在日本看見了什麼,遇到怎樣的日本人,以及做過哪些事。
倘若張愛玲具備穿越時空的超能力,此時此刻來東京,我真想為她嚮導一趟東京半日行。
或許,就從一大清早的早餐開始吧!可惜日本人的早餐種類貧乏,沒有張愛玲喜歡的燒餅油條。不過,她曾在〈談吃與畫餅充飢〉一文中說過日本人對米飯特別講究,又說她喜歡海藻(海帶),覺得中國菜裡的海帶毫無植物的清氣,是失敗的。她推崇日本味噌湯裡的海帶。那麼就領她到築地市場吃早餐吧!市場裡有間「丸豐」飯糰,彈牙的米飯,保證她喜歡。場內有很多賣海帶的食材店,她可以在一旁的海產店現喝一碗海帶味噌湯,更可以把海菜買回家自己熬湯。
如果她真的愛日本米飯的話,我要帶她從築地一路散步到銀座去。銀座後巷有一間叫作「AKOMEYA」的潮流米店,專賣各地精選的日本米,而一旁的物產店有賣佐賀縣的嬉野豆腐,恰好也能推薦給她。她曾在文中寫過日本豆腐有種「清新的氣息」,好像本來光是看,不覺得有啥特別,但一吃就「一整塊都是我一個人吃了」的回憶。
愛流行的張愛玲肯定是喜歡銀座的。事實上在1955年的那封書信上,她就寫到郵輪停靠在橫濱港,翌日她抓緊了開船前僅剩的幾個小時,搭火車衝去了銀座。這麼拚命是為什麼呢?只為了買一個她想要的旅行用保溫水瓶!
銀座散策,張愛玲必然欣喜。她曾描述走在滿街楊柳的銀座,注意建築「常是全部玻璃,看上去非常輕快」,最近銀座又新蓋了幾棟大樓,玻璃帷幕的設計更是徹底。帶她逛逛銀座,想必光是散步也會讓她的心情輕快。
她喜歡衣服,也愛觀察路上的女人。她曾寫到在她眼中的銀座有「許許多多打扮得很漂亮的洋裝女人,都像是很刻意地蹓躂著」的風景。說歸說,如果她看見銀座迄今仍保有不少手工訂製服的店家,應該也會自己畫張設計圖裁縫一套,示範一次什麼叫自然的蹓躂吧?我還想帶她去文具天國「伊東屋」,但不是要她挑卡片。因為她曾在語錄中透露自己「不喜歡賀卡」這件事。但她是愛給摯友寫信的,這裡有許多信紙可任她挑選。最重要的是這裡販賣著許多美麗的和紙,她可以買了去裁切做書套。她曾寫道:「我喜歡的書,看時特別小心,外面另外用紙包著,以免汙損封面。」這不就是日本人現在還會做的事嗎?為每一本書,用紙書套再包著。她絕對會在東京找到很多愛不釋手的美麗書衣。
銀座和日本橋這一帶有許多做和服的百年布莊,也要列入導遊張愛玲的行程。張愛玲曾形容日本花布「一件就是一幅圖畫」,買回家還未裁縫前,常忍不住攤開來鑑賞。這裡的布店,夠令她眼花撩亂。
張愛玲喜歡看櫥窗。她曾說最羨慕的幾種職業是影評人、時裝業及布置櫥窗。所以,逛完銀座的三越百貨,我們要驅車前往新宿伊勢丹,看一看那裡最能代表日本時尚的百貨櫥窗。當然,樓下的糕點天堂也不可錯過。這裡有賣她愛吃的Scone和Muffin,一定也會令她看了食指大動。
有時間的話,想安排她搭一段路面電車都電荒川線之旅。因為張愛玲曾在〈公寓生活記趣〉文中描述過她是「非得聽見電車響才睡得著覺」的人。她喜歡聽見電車行馳的聲音,也看電車在路上跑。要是恰好她趕上春天櫻花的季節,匡啷啷行走的荒川線電車穿越櫻花雨,也許會帶給她新的城市體驗。
半天下來走累了,最後找間店歇歇腳,順便吃點東西吧。但千萬別安排日本拉麵的行程,因為張愛玲曾透露「有些作家寫吃的只揀自己喜歡的。我故意寫自己不喜歡的,如麵、茶葉蛋、蹄膀」。她不愛吃麵,但愛輕食。於是準備安排她去人形町的一間老派喫茶店「快生軒」。
這是被台灣讀者暱稱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生前的愛店。我當然沒膽子在張愛玲面前這麼說,因為她對於拿她去比擬他人,曾冷冷地說「像看見別人穿下照自己樣做的衣服」,萬一她不喜歡對方的文章,就會犀利地說「看了簡直當是自己一時神智不清寫的呢」,不過,在「快生軒」裡向田邦子酷愛的蜂蜜奶油烤土司,肯定會讓愛輕食、愛麵包又愛甜品的她回味無窮。
走回市街上,張愛玲或許會被某樣東西拉住目光而駐足。她曾在書信中描述在東京跟神戶看見上班族下班後,舉國若狂就去玩著一種吃角子老虎的小賭博。對他們臉色神態,說像打字員又繼續工作了,形容得很逗趣。我猜想她說的那東西,應該就是小鋼珠柏青哥吧?總有冒險性格又好奇的她,會想試試嗎?我也沒玩過。但如果她想去玩玩看,我願意陪她一起去。
戀物的,熱愛美食的,心思細膩又獨具審美觀的張愛玲,要是她身在這個時代來到了東京,肯定將會荷包大失血,行李超重吧!離開以後,大概馬上又想翻開行事曆,預定下一趟的東京之旅。
導遊結束,道別時,我想要告訴她,如今我們面對的日子,依然像是她筆下「舊的東西在崩壞,新的在滋長」的亂世般,有時甚至也「感覺日常的一切都有點兒不對,不對到恐怖的程度」呢。她會說什麼來回應嗎?我想,我不會等她開口回答就會說再見的。因為她要說的,一定都在文字裡了。
所以,就讓我們再重翻一次張愛玲的書吧。看一看你我又該如何還像是她多年前寫下的市井小民一樣,努力摸索出苦中作樂的本事。
#張愛玲生日快樂
——〈帶張愛玲遊東京〉創作於2016年,收錄於張維中散文集《東京模樣》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1130
●張愛玲作品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14428
最初的生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偶然人間」創作展
訪問藝術家:吳宗彥
人類最初的生活發展取之於自然,蒐食、耕作、形成聚落,精神意識與文化同時於自然中建構,經歷時代的演變及工業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產生溫室效應、海洋汙染、糧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等各種環境問題。
面對環境的變動及突發事件,人類改變心靈思考的方式,仍努力面對挑戰並省思過往,期待風雨過後,能回歸熟悉的日常。
「偶然人間」展覽以人生旅行的角度,以陶偶創作帶領觀者感受在變動的時代之下,體會人與環境的密不可分,相信我們所經歷的人生風景,都會帶領我們,往微笑以對的日常邁進。
(一)與土共生
在臺灣這座島嶼上,山林與海是島民賴以維生的寶庫,人們在島嶼上熱切地交談、生活、工作、書寫,感受土地與人帶來的溫暖,在臺灣豐饒的自然環境中,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應環境與社會。
隨著人類發展,環境被破壞,產生各種廢棄物及汙染,生物種類的減少及滅絕,人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數,偶爾也不免挫敗於調整及適應環境之間。藝術家利用源於自然的陶土,創作傳遞環境關懷的陶偶作品,營造藝術、人性與自然的完美對話。
(二)偶發人生
面對生命中的偶發事件,以及對社會事件的反應,產生各種驚訝、恐懼及焦慮的情緒,也同時在歷程中獲得重新審視生命的機會,對人生現況有更多選擇、彈性。
本區藝術家之陶偶創作,表現出探索自身對生命面臨巨大挑戰的解讀與思索,同時充滿對人性的思辨。
同時回應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們的消費習慣與工作模式改變。面對全球動盪的狀態,以及未知的將來,人類努力戰勝恐懼、焦慮的社會氛圍。
(三)回應當下
為了應對偶發事件帶來的困難與挑戰,人們在不同的情境中調整計畫、適應環境,同時進行各種探索與嘗試,偶發事件同時是人生的轉機,意識到生命其實有無限可能,嘗試不同的道路也可能遇見美好風景。
藝術家透過形塑陶偶找尋自我及嘗試安放自身的位置,透過創作與自我對話,同時將情緒挹注於作品中。
(四)重返日常
在經歷人生變動及創傷後,我們期盼的環境與生活,是什麼樣貌呢?回顧生命,偶發事件像是一個觸發點,把過往的點滴串起,推動後面的旅程。本區藝術家作品充滿療傷的巨大力量,在赤裸的自我樣貌中,與生命中歷歷在目的創傷和解。直到能夠欣賞生命的各種樣貌,了解生命中所經歷的,都將成為養份,帶領我們往美好的日常邁進。
粉絲頁: 吳宗彥Link-yen
粉絲頁: 心藝十三生活創藝/手作陶製 木頭雕刻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最初的生活 在 【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專訪黃湘云|週末生活通2022.09.10 的推薦與評價
請記住,你的幸福,只能由你自己來定義。」本書透過Melodie分享的成長故事,陪伴讀者度過人生的重重關卡,在經歷親情、友情和愛情後,學會愛自己的 ... ... <看更多>
最初的生活 在 露褲仔與生活- 回到最初基本套裝II 好多客人因為聖木無乜煙 的推薦與評價
回到最初基本套裝II 好多客人因為聖木無乜煙,感覺唔到有效果。其實聖木同鼠尾草真係唔同架,不過如果想實在啲,以下呢個set,又好似幾啱你喎☺️ ☘️白鼠尾 ... ... <看更多>
最初的生活 在 生活.故事《歌.最初的模樣1》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生活 .故事詞:高征財神父Fr. Thaddeo Kao, OFM曲:陳名博Lafin Chen創作於2015年1月為第82期 ... 最初 的模樣1》 ... 2,023 views Jul 3, 2021 生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