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讀大稻埕📚 #青鳥選讀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月津》
◼︎ 選讀關鍵字: #重現昔日鹽水港繁華
以小說重返「百年前鹽水繁華港埠的傳奇」!
重現藝閣繞境、匠師細雕、商賈崢嶸的古鎮風華
每條老街應該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小說家 巴代以文字刻畫十九世紀台灣鹽水港熱絡繁華的市街風情。
細膩的呈現百年前一段說不出口的同性情誼--泉州來的羅漢腳與西拉雅部落青年的相遇相知。
#青鳥導讀 #書中節選 #一起透過文字回到島嶼歷史
「這是一艘十六公尺長,六公尺寬的老舊木船,由鹽水港出發,橫越被稱為「黑水溝」的台灣海峽前往福建泉州、福州兩處,準備在今天黃昏落日前返回鹽水港。乘員包括船老大,五個船員,還有一個被稱為總管的,負責商行貨物點收與買賣的商人。
十天前,農曆八月初一,這船載著滿船的糖與米糧,經過泉州卸下部分貨物,又採購了布匹、瓷器、紙張,希望在中秋前,回到鹽水港鎮賣些好價錢。其餘的貨物在福州卸貨,並採購粗厚的石板、石柱、石塊當壓艙,這是木船自鹽水港出發前預定購買的貨物,另外甲板上還縱向擺著十六根約三十四尺長粗大筆直的福杉木,杉木都上了層薄油又妥善包裹著,這使得甲板空間變得非常窄仄。
這已經是這艘老舊木船今年第三次載運這些石材。也幸好這些建材的重量,使得這艘近乎平底的木船,在波濤海湧中不致過於顛盪。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暈船吐了幾回,遭其他人訕笑。剛剛由外海進入近岸,他忍不住呼了口氣輕叫一聲,慶幸總算到岸了。」
◼︎ 作者介紹 ◼︎
#巴代
Badai,卑南族Damalagaw(大巴六九)部落裔。部落文史工作者、專職寫作。曾獲山海文學獎、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全球星雲文學歷史小說獎、高雄文藝獎。
著作有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短篇小說集《薑路》;長篇小說《笛鸛》、《斯卡羅人》、《走過》、《馬鐵路》、《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暗礁》、《浪濤》、《野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最終場
✨✨ 9 / 5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尋找時代的文化模樣: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雜誌VERSE
百年之前,一群台灣知識份子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民報」,啟迪台灣民智,鼓吹新價值與新文化,與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運動密不可分。2020年,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雜誌 VERSE 在迪化街上成立,就是希望呼應百年前,以大稻埕為基地的文化運動。讀《#VERSE》,在紙本文化與時代革命中看見文化書寫的精神。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走讀 #大稻埕
暗礁巴代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青鳥選讀 #屬於台灣的故事
◎ 7 books X 斯卡羅 ◎
先別管七夕,來看看屬於台灣從相互理解到共存的動容故事!
由曹瑞原導演執導,改編自陳耀昌小說《#傀儡花》—史詩旗艦戲劇《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即將於今日晚間九點開播!
本劇以1867年發生在恆春半島南端的「羅妹號事件」為背景,透過影視改編的呈現,帶領觀眾重新認識這段屬於台灣的關鍵歷史,展現多元文化的激盪與交流,相互理解融合之後的共生、共存,讓眾人看見福爾摩沙之美與島嶼的靈魂。
在觀看《斯卡羅》以先,先來拜讀關於台灣人的故事!
❶《傀儡花》作者:陳耀昌 / 出版社:印刻文學
❷《獅頭花》作者:陳耀昌 / 出版社:#印刻
❸《苦楝花Bangas》作者:陳耀昌 / 出版社:#印刻
❹《南台灣踏查手記:李仙得台灣紀行》作者: Charles W. LeGendre (李仙得) / 出版社:前衛出版社
❺ 《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作者: 必麒麟 / 出版社:#前衛
❻《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作者: 平野久美子 / 出版社:游擊文化
❼《暗礁》作者: 巴代 / 出版社:#印刻
Photo:斯卡羅劇照。
暗礁巴代 在 蘭萱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冷颼颼,鼻頭冰冰!
躲在被窩賴床近中午,想說會不會等到溫度回暖些,沒料到感覺還是像在冰箱.....
總不能堅守被窩24小時,只好不得已起身下床。
這時發現,抱著棉被看著這張來自浪漫奔放熱情古巴的攝影作品,似乎稍有幾絲想像中陽光親吻肌膚的溫暖。
一路從基隆和幾個好友蹭在後座擠回台北的古巴少女,是搞藝術朋友的大方相贈。移居基隆一年多,我們首度造訪他家。
一入眼,兩棵纏繞著細葉藤蔓的古樹就攫奪目光,接著跨門便彷彿置身帶點安藤忠雄氣息外加些許工業風的藝廊場域。
一面牆、一角落、一轉身,都讓人「哇、哇、哇」,美麗又舒暢。
我向來欣賞這些才華洋溢的人。艷羨他們瀟灑不羈隨性出手便成風景的生活。做不成那樣的藝術份子,至少帶點精神風格回家,擺著、看著,轉眼就有她,心情也灑脫開來.....
💃《叼根雪茄的古巴少女》💃
她,穿著藍白細格綴滾邊蕾絲的鄉村風洋裝,小露黝黑發亮香肩,熱熱鬧鬧掛滿叮噹飾環的雙手,輕鬆把小木缽兜在腰際,裡面一隻尾巴刷著粉橘淡彩的熱帶魚在眾多陶瓷小擺飾中顯得格外搶眼。
如果仔細端詳,衣裙有點褪色陳舊,手環或是一串百來塊的那種路邊便宜貨。但是在古巴,哈瓦那,熙攘大街旁拐進的小巷弄裡,這位像正要走去附近巿集擺攤的小姑娘,顯然尚未被物欲綁架、遭階級抑壓。
叼根雪茄,下巴微仰,一副天不怕地不怕,逍遙自若的神氣模樣,讓自助旅遊中一眼瞥見的朋友忍不住手機一拿卡嚓一聲,把她,連同那個瞬間、這股氣場,完整封存帶回台灣。而我也方得幸運獲贈如此生動的攝影創作,在新舊之交為我書房蒼白牆面增添繽紛拉美活力。
約莫幾歲呢?十三?十七?自從帶她回家,這些天我不時著迷地盯著她想,什麼階段的我們,可以擁有這樣無視旁人、怡然自得的神態。
換個角度問,人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會因為他人目光調整修正自己?
為了順利進入和諧運作的社會大機器,多數的我們選擇修去尖角、掩蓋個性,但避免突出的結果卻一不小心淪為過度平庸。有時拘謹自持的像是神隱少女裡的無臉男,有時又太蓄意迎合,矯柔做作到不自覺的張揚。
腦袋裡閃過一張曾經這麼神氣地走著的照片,是在尖山埤水庫,記憶中一個暖暖冬陽的郊遊日子。
喜歡攝影的爸爸捕捉到趣味剎那,是當時還沒上小學的我嫌熱吵著脫掉小洋裝,結果脫到只剩一件短袖小汗衫和一條紅色連身褲襪。就這樣,幾近光著屁屁衣衫不整的我,竟然得意洋洋地晃著兩根小辮子昂首闊步走在馬路上。儘管挺著小圓肚兩手前後擺的姿勢,現在看來有點像金小胖,但那股天大地大我最大的莫名氣概,天真無邪樂開懷的自在氣質,我覺得好玩珍貴極了。
這期《經濟學人》歲末年終合刊本,有篇專題長文報導這一代12至16歲少女的時代特質,因為性別平權進步下母親形象漸次轉變,小女孩不再只是仿效相反於男性陽剛強大的女性陰柔弱小角色,也不甘於接受冒險犯難、勇敢無畏是專屬男孩們的遊戲和權利。
這個趨勢在流行文化裡也益見明顯。不論皮克斯動畫的《勇敢傳說》、迪士尼的《冰雪奇緣》或好萊塢漫威系列單一英雌超賣座的《神力女超人》,從小女生到大女孩,更勇敢、能追夢,可嬌美可強壯的形象,鮮明且大受歡迎。包括Netflix近來兩檔觀眾最愛的熱門影集,南韓的《我的新創時代》和美劇《后翼棄兵》, 也都可歸類在女性成長甚至帶點女性主義色彩。
只不過,若把這股風潮說成男女已臻平權的生活寫實,恐怕還是稍嫌樂觀,不如看做政治正確下的期待與目標。
畢竟最新南韓數字統計,在社會高壓下的「朝鮮地獄」裡,年輕女性自殘自殺率猶勝男性1.5倍。日前因應疫情捐出一千多億台幣做公益的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前妻,作家麥肯琪.史考特看見的世界依然是,「女性、貧窮者、白人以外的族裔,更容易因疫情造成經濟損失和健康威脅....」。
《經濟學人》文章也提醒,伴隨著勇敢做自己的「新少女時代」思潮抬頭,但不同社會和各方腳步卻未必及時跟上,壓力備增、焦慮感陡升,已成為潮流裡潛藏的傷人暗礁。
價值文化的形成不是數年半載,轉化蛻變當然也不會是條短短路程。但光是想像哈瓦那少女長大熟齡後,依然可以裙擺搖搖、自信過街,為了那一天,一切都值得。
~~《蘋果日報專欄》
暗礁巴代 在 文學史上沒人寫過巴代《暗礁》講八瑤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文學史上沒人寫過巴代《暗礁》講八瑤灣「當地耆老談牡丹社事件,不是從1874年日本出兵開始談,而是從1871年八瑤灣事件說起。」巴代(Badai)說, ... ... <看更多>
暗礁巴代 在 巴代長篇小說《暗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我的第八本長篇小說,關於1871年「巴瑤灣事件」的文學性處理。產生的過程是這樣的,當然,我也確實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來寫,也為自己的劇情設計數度 ... ... <看更多>
暗礁巴代 在 [推薦] 巴代《暗礁》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暗礁》這本小說,這個月才出版,卑南族作家巴代的新作
是在敘述1871年的八瑤灣事件(牡丹社事件的導火線)
一群琉球王國宮古島人,要前往沖繩本島朝貢
但是遇上颱風漂流到現在的屏東縣滿州鄉,碰上暗礁而擱淺
船上66人,原本受到當地排灣族高士佛社的收留救濟
但因為一場誤會,而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最後只剩12人返回琉球。
雖說真相已不可考,但巴代在親自探查該事件的各處相關地點
訪問了很多人,了解當年排灣族的生活習慣與社群間的關係之後
才下筆寫下的。
八瑤灣事件,這件導致後來日軍攻打牡丹社的導火線
在經過很多歷史學者的研究以後,證明是因為語言與文化隔閡
而產生誤會,引起的一件悲劇。
主角分兩邊,一邊是琉球,一邊是排灣
前面採一章一章交錯的方式,逐漸推進事件的來龍去脈
到了後面兩邊人馬相遇之後,因為言語不通產生一些各說各話的場景
這個手法我滿喜歡的。
雖然說書中角色的台詞,純屬是作家巴代本人的創作
畢竟當年他們說了什麼話,沒有留下紀錄
後人當然也無法得知,但巴代依照學者所研究的真相
排灣族人原本是對這些海難的琉球人充滿善意的
並非想像中的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殺
巴代依此脈絡,鋪陳雙方的人物性格、想法、對話
讓讀者彷彿置身於十九世紀末的恆春半島,身歷其境
另外,書中也透過排灣族人間的對話,
大量著墨了當時恆春半島原住民各社群之間及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關係
還有當時排灣族人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關於年輕人互相示愛的傳統那些場景,非常有趣
也給這本小說,增加了一些柔軟的元素。
我覺得這雖然是一本創作小說,但不妨可以讓這本書帶著你
去將歷史課本上,關於這個事件的短短幾句話所帶來的許多一頭霧水給彌補完
非常推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00.82.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51133376.A.5F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