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會重蹈三跑覆轍?】
近日林鄭月娥大肆吹噓赤鱲角機場三跑填海工程技術,將會喺「明日大嶼大派用場」(註1)。林鄭不斷聲稱技術好先進,好環保,但就無視上年三跑工程先鬧過「海砂荒」。言下之意係咪明示明日大嶼都會面對三跑工程嘅各種問題?
▌技術成功,但海豚無晒
林鄭大讚現時運用嘅「深層水泥拌合法」聲稱對於海洋生態影響好低,不過上個月公佈嘅官方報告指香港海域棲息嘅中華白海豚數字持續下跌,直至上年喺大嶼山一帶整體數目估計只餘下37 條中華白海豚,近一半幼豚過唔到兩歲,真係好無陰公(註2)。即係工程好環保,但係生物無晒,咁都得?
▌哪有沙?
除咗海豚被趕盡殺絕,回顧三跑填海工程進口砂粒嘅高峰期,2019年同2020年兩年分別為工程進口5百萬公噸及4.5百萬公噸嘅砂粒,從中國大陸佔整體進口砂粒來源嘅比例分別係約20%及85%(註3),所以三跑填海工程仍然可以話係對大陸進口砂高度依賴。因此,先會爆出因為海砂採購困難,三跑「主要填海工程」嘅承建商攤大手板要求機管局,喺原價153億合約之上額外增加168億,否則工程就會延誤兩年(註4)。最後,事件夾硬要立法會增加撥款畀承建商80億埋單,令填海工程嚴重超支。
大陸近年海砂同河砂供應緊張,最新嘅「十四五規劃」喺海洋保育嘅段落更提出「海碧生多、岸美灘淨、河清海晏」等六大目標(註5)。可以預期近期重視保護海岸線同河岸生態嘅國策之下,填海以及沿海地方浚挖海砂對生態嘅影響備受關注,地方政府推動嘅填海項目好多都被剎停,明日大嶼如果想由大陸進口海砂同河砂將會愈嚟愈艱難。
▌港人埋單16年
我哋上年已經發現砂價(當中包括海砂、河砂及碎石) 升幅仲勁過金價,有紀錄以來(2003-2020年) 已升近10倍,由過往每噸$26大幅升至今天$259元(見廷伸閱讀)。成本上漲自然要搵收入填數,由2016年8月開始,每名香港人坐飛機離開香港,都需要繳交90-180元不等嘅「機場建設費」直至2031/32年,每次出境都要為三跑填海工程填數,還款期前後長達16年(註6)。而明日大嶼工程規模更大,不論以邊種形式融資,必然會進一步喺港人身上榨取。推崇基建技術幾成功,林鄭係咪認為可以淡化呢啲大型基建所帶來的財政負擔?
▌三跑一鑊粥 明日大嶼凍過水?
如果三跑作為政績工程恐怕真係完全唔收貨,超支超時之餘又諸多工程問題,仲要有違國策。喺特首選戰前夕當係政綱賣點,似係毒藥多過救命仙丹。而明日大嶼一向都係林鄭力推嘅大白象願景,呢鋪似乎係有辦你睇,捉錯蟲!
▌延伸閱讀:【明日大嶼 隱藏海砂大騙局】:https://bit.ly/3ncx75Q
#今日三跑明日大嶼
#三跑騙案回顧
#大敗象工程
#土地研究
註1﹕〈機場三跑鋪設竣工 填海技術將在明日大嶼「大派用場」〉,《眾新聞》,2021年9月7日 - https://bit.ly/3tpkp4K
註2﹕漁護署報告:過去 17 年中華白海豚跌逾八成 近半幼豚活不過兩歲: https://bit.ly/3l9sMxX
註3﹕〈2021-2022年度財政預算案〉,立法會財委會問題,答覆編號DEVB(W)052 - https://bit.ly/38NZ9MP
註4﹕〈承建追索 三跑填海超支80億〉,《明報》,2020年5月18日 - https://bit.ly/2VpVOAl
註5﹕〈國家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戰略路線圖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2020年5月26日
註6﹕〈機場三跑工程進度延遲八周 維持明年啟用〉,《NowTV》,2021年4月26日 - https://bit.ly/3zUCAlf
明日大嶼2022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
🔻簡介﹕
一般形容香港都是山多平地少,但卻甚少注意與海為鄰的香港,6成面積都屬海洋,18區中17區沿海。海一直是香港交通航道、氣候調節、休閒娛樂、經濟貢獻、生態系統、文化歷史等重要空間載體,但除了海景、海灘、海鮮,香港人又有多重視身邊的海?
近年,海洋空間在造地浪潮中已被鎖定為重點目標,《保護海港條例》也多次被動議廢除,基建規模更一次比一次誇張,其中1700公頃明日大嶼人工島更是空前龐大。各種「海洋經濟」及旅遊化產業正磨拳擦掌,卻在設立海岸公園、海洋空間規劃、堵截非法捕魚、非法走私等保護措施則軟弱乏力,海上發生的議題不比地上的簡單。
是月專研,透過深入研究近年各種城市化的「洋謀」,探索香港各種鮮為人知的涉海發展策略及趨勢,為香港海洋空間所發生的議題帶來全新感知。
🔻關鍵問題:
■ 城市化「洋謀」:填海造地、旅遊化及各種海洋經濟產業,將會如何真實地改造人與海洋的關係?
■ 「洋謀」失救:剖析各種本港海洋生態破壞的政治、問題與對策。
■ 近年冒起的海洋空間規劃 (Marine Spatial Planning),是否當今各種海洋議題的出路?
------------我係分隔線------------
歡迎pm或留言提議今次專題值得探討嘅題目,亦可以Tag返身邊關注海洋議題嘅朋友入嚟一齊討論!
#最新專研系列
#失嶼發展 #洋之金路 #洋壽將盡
#個海有價 #海洋空間正義 #否想海洋
#OceanFacts #BeOcean #ThinkOcean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
明日大嶼2022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之間 有9萬香港人離開了】#數據研究
政府今日公佈2021年年中人口數字,最新人口由去年年中748萬跌至739萬,半年內撇除出生死亡的自然變動、單程證以外已有約9萬香港人口淨移出,基本上每日250人在「走」。
政府解釋人口數字屬流動概念,包括以工作和讀書等因素進出香港影響,而疫情影響下,大量居民滯留海外導致人口淨移出云云。
其實統計處原本於2020年9月曾作出長遠人口推算,指香港2021年整體人口將會多73 600人 (淨遷移),2022年亦會多69 500人,人口高峰將會於2041年約810萬出現,之後香港人口就會下跌。若果趨勢依舊,去年移出的數量已令香港未來人口頂峰只會去到800萬人,而人口推算的第一年已經出現嚴重落差。
從最新人口數字看,自疫情開始香港的流動人口在去年年中前已經跌得七七八八:由2019年中至2020年中,相關數字已經重挫105,800人(或者可以歸咎疫情),少了一群留在香港1-3個月的居民。而最新2020年中至2021年中,流動人口跌幅緩和至26,000人,跌幅當然還包括因滯留香港滿3個月而變成常住人口的人,但去年最主要跌幅基本上都是香港常住人口 (跌了61,100人,佔整體跌幅的大部份)。而為何常住人口,選擇疫情期間於世界各國封關下仍然離港,相信大家亦深知原因。
現時政府還在推動分別是70萬及40萬東大嶼人工島及新界北邊境規劃人口的大型發展,仍未計算其他同步推行中的發展區如洪水橋和元朗南等發展,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近一年還在上升2%(386.7至394.5),彷彿活在平行時空一樣。但若果這樣的人口下跌趨勢成為常態,將會對各種房屋土地規劃帶來深遠影響,長遠推動諸如明日大嶼更加欠缺理據支持。
參考資料
統計署2021年年中的人口數字 https://gia.info.gov.hk/general/202108/12/P2021081200386_374400_1_1628753072445.pdf
【估第一年就錯哂】統計署:香港人口推算2020-2069
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B1120015/att/B1120015082020XXXXB0100.pdf
--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