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台北城的歐式皇宮🕍】
外觀豪華的台北賓館,可以說是 #台北城最豪華的建築,連庭院都分為西式和日式,不只一座!前身為「台灣總督官邸」,從日治時期到現在,都是舉行國宴、招待外賓的重要場所。
想見識這棟破百歲的人瑞建築,裡頭有多氣派嗎?一個月只開放一次,就只有一次!!!錯過就要再等一個月囉🤭
-
#台北賓館與臺大醫院舊館
場次時間|09/18(六)、09/19(日)等場次,09:00-11:00
詳細資訊|https://bit.ly/2WNvNf1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高雄一百的關鍵時刻,八十歲的美麗珍珠 #逍遙園,重新啟用! 逍遙園之主大谷光瑞曾說「#台灣到處是天然的恩賜」,也是這樣燃起他在台灣進行農業投資、設置農莊培育農園人材的想法,進而興建「逍遙園」。 逍遙園開園,在八十年前的1940年11月1日。具內閣參議身份,以南進政策的先驅者聞名的大谷光瑞先生,...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台灣建築風格、日式巴洛克建築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台灣建築風格、日式巴洛克建築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一樂酒家修復工程- 酒家建築其興建年代至少為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日治時期建築特色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YOUTUBE 的評價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微笑台灣 ✕ #開放博物館 合作策展】#全台老車站的前世今生
▌猜:這個日英混合風的車站是?
▌提示:日治時期的該車站,車站南北向可見醒目的日式唐破風,細部採用英式風格的木框架建築,顯示站體西式的營建手法,是臺灣建築史上具代表性的 #和洋折衷式建築。如今該地已建立新站,在附近的軌道願景館中,可看到舊站1:5比例的木造模型。
👉你猜對了嗎?答案是:https://bit.ly/3fxiFjz
📷你也有車站老照片?馬上投稿:https://bit.ly/3ui1Y1F
—
照片典藏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數位物件典藏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CC BY-NC 3.0 TW)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Academia Sinica Center for Digital Cultures
#打開368鄉鎮 #微笑台灣20週年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見築百講》贈書活動得獎名單】
感謝大家踴躍留言,以下五位將可獲得出版社贈書,請得獎者私訊粉專「地址」「收件人姓名」以便寄書。
下面就來欣賞一下網友提供的精彩文字和照片:
1. 羅謙 #雄中紅樓 (書中編號38)
對雄中紅樓之情有二,一是其承載著一段高雄的歷史,二是紅樓在三年高中生活中無可取代的青春印象。
雄中紅樓建成於日治時期,建成至今一直是高雄的高中教育最高學府,其在近百年歷史中孕育多位在各領域有傑出表現的人才,其中第二棟紅樓之上的彈孔與校訓,更是又記載著國民黨政府曾經對高雄、對人民、對本土的傷害,每每看到都感慨不已,也讓人感嘆這棟建築在高雄歷史中扮演的見證者角色。
而也讓我對這棟建築有著認同感的是三年的高中生活與之的相處,看過不少各地的紅樓建築,等仍然最愛雄中紅樓、還有穿梭其間的光影變化,常常下午拿著相機或手機,蹲在地上取景,只為捕捉紅樓與之間景色的最美瞬間,不知不覺待在雄中三年,在紅樓上課兩年間,它已經不只是一棟建築,更是一位老學長、我們一段故事的見證者。
2. 郭庭妤 #果貿社區 (書中編號65)
「果貿社區」的天空是圓的🙆🏻♀️
獨特而密集的建築特色,仍擁有一大片鮮綠的小型公園。四周緊臨著13幢大樓,各有屬於自己的編號和過去。
有熱鬧的市場,也有質樸的理髮廳、洗衣店。一應俱全的社區型態、帶有年代感的店家招牌,以及大廈中央的天井,都充滿著香港公共屋邨的影子(超級迷人)。
話雖如此,不少人會將果貿社區比做為香港的鰂魚涌海山樓,但總覺得果貿社區的壓迫感,還沒有香港來得高,反而還有一種可愛的感覺~
3. Fiona Jiang #逍遙園 (書中編號39)
印象最深刻的是近期修復完成,開放的↓第二階段日治時期建築:逍遙園
藏身現代都市裡的日式古蹟,假日下午來訪有導覽人員解說,參訪修復完成的歷史建築,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外觀看來是綠色莊園、木造與磚石打造的宅邸,從取名可想主人大谷心之所嚮的自由自在境界~『#逍遙園』
內部從食堂、書齋、炊事場......等皆可見日式細膩獨特的配置巧思,與融合西式文化的思想體現,遙想大港埔的熱帶農業風情與在地生活文化。
4. Huang TC
#海洋流行音樂中心 (書中編號90)
#高雄車站(Mecanoo設計新站體未入選,老車站編號40)
我喜歡高雄建築很多,一是流行音樂中心。
整個海音興建過程,每個工區都被我潛入拍照過,2016年9/17我曾潛入海音館拍攝地下層施作(連結照片),3月27日滿載測試當然要親眼來見證,我刻意挑2樓位置可以環視全場
根據史哲副市長表示,正式啟用後商演,目前預約熱烈,基於商業保密不能公開,昨天參與歌手都表達將在海音館正式商演
當天一樓場地並沒有啟用活動式伸縮座席,我從戶外進館剎那,迎來一陣冷氣,在觀眾席吹冷氣看表演真爽,一切都滿意👍👏
第二是新高雄車站,天棚設計是最大亮點,屋頂上、屋頂下都是特色,前幾天測試手機拍下雲朵天花。
5. 鄭原傑
#鳳山肉品市場 (書中未入選)
認識鳳山肉品市場,是在台北,台博館迴廊的「前行無畏」陳仁和建築展。肉品市場圓形的外觀吸引了我,走近一看模型,觀察其內部,發現更不得了。
複雜的構造,將肉品市場平面分割眾多扇形,其中一塊圓心角最大的扇形有坡度,坡度上有階梯,看起來彷彿是……看台?難不成這個大扇形是肉品市場的集會空間嗎?蓋得那麼優雅,好比古羅馬時期的半圓形劇場。
然而,有關於肉品市場的簡介是這麼寫的:分割的小扇形是貨車卸載豬隻後,令其走進場的通道,通道逐漸收攏,豬隻走向圓心依序上台,買家即在類似劇場的空間出價,交易完成後豬隻便被趕下台,送至屠宰場。
的確,肉品市場的大扇形空間就是劇場,觀看的是豬隻這一生最後卻也最華麗的演出,這一切歸功於陳仁和建築師精心的設計、安排。在鳳山肉品市場,數十年來,無數的豬隻登台,揮灑青春血淚在扇形的劇場上。
有一句話這麼說:「如果屠宰場的外牆是玻璃做的,任誰都會是素食主義者」。每當想到鳳山肉品「劇場」的「演出」,我就對餐桌上的豬肉起敬畏之心,除感念牠們的犧牲之外,別浪費食物,是我目前唯一能做到的。
#小編最後補充:
大家的留言都很精彩,遺珠之憾很多,就像《見築百講》未免也沒選到許多精彩建築,我們未來也會繼續推出更多活動跟大家互動~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高雄一百的關鍵時刻,八十歲的美麗珍珠 #逍遙園,重新啟用!
逍遙園之主大谷光瑞曾說「#台灣到處是天然的恩賜」,也是這樣燃起他在台灣進行農業投資、設置農莊培育農園人材的想法,進而興建「逍遙園」。
逍遙園開園,在八十年前的1940年11月1日。具內閣參議身份,以南進政策的先驅者聞名的大谷光瑞先生,在高雄市大港埔建造的新居逍遙園竣工,邀請市內官方、民間,共襄盛舉一起來開園儀式。11月3日的報導,詳盡刊載了大谷先生躍進成為高雄市民。
他在海內外擁有至少11座別邸,位於高雄的逍遙園是幸運留存下來的一座。
當時不只請來京都著名的工匠二角幸治郎主持的工務店進行設計、施工,建築材料更是融合各種材料,台灣煉瓦株式會社的TR磚、高雄特產咾咕石,八幡製鐵所鋼材等,都融合在逍遙園這棟建物裡面。整體風格低調樸實,線條簡潔,同時兼具日式及西式風格。
.
我在2016年任職立委時,也曾來看過逍遙園。
當時的逍遙園,裡面的裝潢、結構、佈置等等,都已經坍塌的非常嚴重,修復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在中央、地方、民間,及文化界人士攜手合作下,才讓不可能化為可能。
先前我來看逍遙園的時候,陳啟仁教授給我一個紀念盤子的照片。盤中的台灣島,以橫的視角呈現,讓人印象深刻。
臺灣島上,畫出山脈、河流、離島,盤緣也順時鐘圍繞著臺灣物產,如豬隻、鳳梨、柑橘、甘蔗、水牛、香蕉、蓮霧、西瓜等,很有臺灣特色。
原來,這個「#逍遙園開園式紀念清水燒瓷盤」,是1940年逍遙園開園時與逍遙園繪葉書(明信片)一起用來致贈給貴賓的紀念品,在 史哲 副市長、文化高雄-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局同仁們,與日方協調溝通下,目前特別由日本大谷紀念館借展展出。
逍遙八十、高雄一百,逍遙園迄今已走過80年歷史,歷經日治時期、二戰戰火,走過國民政府行仁新村眷村時期,等著再綻光芒。
藉由保存與復興古蹟,期許高雄榮華可以在未來一百年展現高雄城市的文化、熱情與活力。
把握機會,來看看美麗的逍遙園與紀念清水燒瓷盤吧!
.
🏠逍遙園
高雄市新興區六合一路55巷內
開園時間為平日11:00-17:00,週六、日11:00-18: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XzH5fjS_8/hqdefault.jpg)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聖約翰座堂St John's Cathedral座落於香港中區花園道4-8號,是香港聖公會香港島教區的主教座堂。聖約翰座堂於1847年奠基,1849年落成及祝聖,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築物,是本港唯一一片以永久業權形式持有的土地(Freehold)。座堂主要由3幢主樓構成。座堂本身於1847年建成,乃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哥德式建築物之一。至於副堂則於1924年落成,而辦公樓(即新座)則是1956年加建的。聖約翰座堂的木門是由在香港保衛戰被英軍自行炸沉的添馬艦(HMS Tamar)的艦身木材所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座堂運作陷於癱瘓。1945年,香港重光。何明華會督委任施玉麒先生為會吏及牧師,參與重建座堂,通過舉辦賣物會等方式,有效挽救了座堂已崩潰的財政狀況。座堂是教區中之首堂,因該堂內置有主教座(cathedra)。香港日治時期曾用作日本人俱樂部會所。現時教堂已列為香港法定古蹟,是受保護的歷史文物,亦是一別具特色的遊客景點。為了避免因冷氣的水氣造成白蟻侵蝕,破壞古物古蹟,座堂沒有冷氣供應。座堂除了有主教專用的座椅、法政牧師及座堂牧師專有的座椅,亦有英國殖民年代遺留下來鑄上英國皇室徽號的會眾座椅,是留給當日港督或英國皇室家族成員途經香港崇拜時預留給他們坐的。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座堂更曾懸掛英國國旗,之後已拆除。目前座堂每天均有崇拜。也有早堂晚堂崇拜,崇拜的語言主要是英語,亦設廣東話、普通話及菲律賓語都有,崇拜者來自世界各地,是一所國際性座堂。座堂會在一些聖日舉行唱頌大聖餐禮,香港島教區、澳門傳道地區的按立聖職聖禮和詩班節亦在聖約翰座堂舉行。
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Former French Mission Building,又譯前法國海外傳道會大樓,是香港法定古蹟之一,位於香港島中環炮台里,於1997年至2015年為香港終審法院的所在地。大樓前身的建築物名為「莊士敦樓」,最初建於1843年,並成為首兩任香港總督砵甸乍和戴維斯居住的地方。自從戴維斯於1846年搬到堅道居住之後,大樓曾多次易手,先後用作匯豐銀行飯堂及俄羅斯領事館。1879年起,大樓由匯豐銀行董事庇理羅士所擁有。大樓於1890年更名為「比更士菲樓」(Beaconsfield House),以紀念當時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拱北爵士),而華人一般將其稱為「拱北樓」。但值得留意的是,大樓北面亦有一座柏拱行(Beaconsfield Arcade),為香港首座多層購物商場,1960年4月重建後改稱拱北行(Beaconsfield House)和今日的長江集團中心。1915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當時主要在越南以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兩廣和東北傳教)購入該座建築物重建,作為行政總部之用途,由Leigh & Orange(利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工程於1917年3月完成,外觀一直維持至今。香港日治時期,日軍曾經佔用該座大樓為日本憲兵總部。1945年8月香港重光,當時香港輔政司詹遜曾於該大樓成立臨時政府總部。1953年,香港政府購回大樓,最初為香港教育署總部,1965年改為維多利亞城地方法院,1980年成為香港最高法院所在地。1983年,大樓再改為政府新聞處辦公室,1989年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7月1日至2015年9月7日,該大樓用作香港終審法院。重建於1917年的大樓,屬於新古典風格,現時在香港已所剩無幾。整座大樓以花崗石和紅磚蓋成,樓高三層,並附有地窖及角樓。而其北面有一座圓頂的小教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GU4kJ5p-0s/hqdefault.jpg)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東華三院文武廟位於香港太平山荷李活道,是香港開埠早期的中式廟宇及於開埠早期於香港政府批准下可以用中國方法進行「斬雞頭,燒黃紙」的宣誓及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文武廟於2010年11月12日列為法定古蹟。文武廟為廟宇組群,位於荷李活道,由文武廟、列聖宮和公所三幢建築物組成。該廟宇由華人富商興建,估計於一八四七至一八六二年期間落成。文武廟主要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聖宮則用作供奉諸神列聖。公所為區內華人議事及排難解紛的場所。三幢建築物以兩條小巷分隔。一九零八年,政府制定《文武廟條例》,正式把文武廟交予東華醫院管理。時至今天,東華三院董事局和社會賢達每年仍會齊集廟內舉行秋祭典禮,酬拜文武二帝並同時為香港祈福。文武廟對本港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反映昔日香港華人的社會組織和宗教習俗。文武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築,正門外面有兩座花崗石鼓台,前進置有擋中。廟宇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布局設計,後進較前進高出幾級,設有供奉諸神的神龕。兩進之間的天井已為重檐歇山頂覆蓋,屋頂由天井四角的花崗石柱支撐,兩側為捲棚頂的廂房。位於文武廟左側的列聖宮原為三進兩院式建築,其後兩個天井加築鋼架屋面。公所為簡單的一進式建築,其花崗石門框至今保存完好,上面刻有公所的建築年份,甚具歷史價值。文武廟組群屬典型的傳統中式民間建築,飾有精緻的陶塑,花崗石雕、木雕、灰塑和壁畫,盡顯精湛的傳統工藝技術。
東華醫院禮堂於1872年落成,1933年重建。禮堂放置了不少東華珍貴的牌匾和對聯,其中包括光緒皇於1885年送贈東華的牌匾;還裝有創院總理的瓷相、大事碑記及有歷史價值的手工製品,如酸枝會議桌、高背椅及鏡屏。東華每年很多重要會議及大型活動,包括週年會員大會、董事局互選大會及董事局交職典禮都在禮堂舉行。東華三院文物館的佈局對稱,中間為大堂,兩側是偏廳。文物館屬傳統的樑柱建築結構,結構柱以木建造,豎立在具雕飾的花崗石柱座上。牆身以青磚築砌,磚縫非常幼細。整幢文物館坐落於花崗石平台之上,前面有花崗石梯級。文物館的建築優美,糅合中西建築的精髓。
東華三院文物館原為廣華醫院大堂,廣華醫院是首間在九龍和新界區開辦的醫院,為公眾提供醫療服務。廣華醫院由東華醫院總理及九龍的華人領袖所興辦,於一九一一年落成,作為東華醫院的九龍分院。一九三一年,東華醫院、廣華醫院和東華東院三間醫院合併為「東華三院」。廣華醫院在一九五八年進行全面的重建工程,只有大堂得以保存。一九七○年,東華三院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將廣華醫院的大堂改建為東華三院文物館,用以展示東華三院的歷史文物和收藏珍貴文獻。一九七一年一月十五日,文物館由關祖堯爵士主持開幕典禮。文物館自一九九三年起開放給公眾參觀。文物館糅合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館內建築物正面的中式裝飾和祠堂布局,清楚展現中式建築特色。檐板上的花卉和吉祥圖案,以及外廊的樑架和駝峰,均是精緻的木刻。金字屋頂鋪有綠色琉璃瓦,目前的屋脊建於一九九一年,乃仿照一九一○年的原有屋脊重建。西方建築元素主要見於建築物的側面和背面,包括使用小圓窗和連拱頂石的弓形拱窗。大堂內通往展覽廳的四道拱門設有西式楣窗。大堂的屋頂由傳統的中式桁條和樑架結構支撐,而偏廳則採用了雙柱桁架。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又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Chinese YMCA of HK Bridges St. Centre),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昔日的總部,位於香港島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現時會所服務有「必愛之家宿舍」、「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及以康體服務為主導的青少年服務。建築物於1981年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並於2009年12月18日升格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會所由芝加哥YMCA會員籌建,設計師Stattck and Hussey亦是來自芝加哥。會所於1918年由施勳護督(Hon.Claud Severn, C.M.G.)主持啟用,成為當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亦是香港首個市民會堂及體育場館,會所內擁有當時最先進的康體設施,包括香港首個室內泳池,以及設有懸空的室內鑊形跑道。會所高六層,以紅磚建成,融合中西建築風格,並受芝加哥建築學派所影響,在香港相當罕見。1927年2月18日及19日,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曾於會所禮堂內演講,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1937年後,會所被徵用作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以收容超過一千名難民。香港日治時期,會所被日本當局的的文教課徵用作日語及德語學校。香港重光後,會所恢復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1966年,隨著位於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九龍會所完成重建,總部遷到該處,原址仍保留作為青年中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UD1QATMFMQ/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VbKy-C1vP4M2Ld2uEabFp9VCMYQ)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台灣建築風格、日式巴洛克建築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日治時期西式建築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utherwei也提到餐廳名稱:錫鼓/Tin Drum 消費時間:2022年03月13日地址: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35巷39弄5號 ... ... <看更多>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一樂酒家修復工程- 酒家建築其興建年代至少為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但有趣的是,進入建築內部空間卻可見西式屋架、竿緣天井……等日治時期以後才出現在台灣,屬於日式建築的慣用工法,此種閩南與日式建築文化混用的情形,也反映出當時台灣 ... ... <看更多>
日治時期西式建築 在 台灣建築風格、日式巴洛克建築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日治時期西式建築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utherwei也提到餐廳名稱:錫鼓/Tin Drum 消費時間:2022年03月13日地址: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35巷39弄5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