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日出社區」倡議釋放近400公頃閒置土地作太陽能發電,政府統籌發債派5%回報(05/28/2021 蘋果日報)
近年商界越趨重視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港交所(388)自2013年起更推出《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匯報在ESG的工作。雖然ESG衍生不少商機,惟普羅大眾一直沒有機會參與其中,最近非牟利組織「低碳想創坊」旗下氣候變化社區倡議小組發起「日出社區」計劃,倡議政府開放閒置土地作安裝太陽能發電設施,又提出發行太陽能債券(sBond),讓全民參與投資太陽能發電。
香港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內提及,在2050年達至「碳中和」目標,而今年第3季會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屆時或上調可再生能源目標,包括擴大於水塘安裝太陽能板計劃等。
立法會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香港有1,606幅空置土地,面積佔共391公頃,相當於548個足球場。「日出社區」指若政府能夠騰出一半空置土地發展太陽能,將可以為香港產生3億5,490萬度電。以香港一個三人家庭一年用電量約3,300度電計算,可以滿足10.7萬個家庭用戶一年用電量,即滿足中西區家庭所需。
民研:近8成受訪者支持政府在公共空間安裝太陽能發電設施
團體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調查顯示,77%受訪者支持政府於公共空間安裝太陽能發電設施;45%受訪者有興趣參與投資太陽能發電設施以獲取4%至5%回報;90%受訪者認為現時香港太陽能發電佔比太低。
「日出社區」建議政府參考其他國家做法,統籌不同持份者推出sBond,並且降低參與投資太陽能的門檻,令更多市民可參與能源轉型。他們又促請政府需於2030年將太陽能發電比例提升至10%,及訂明《香港氣候行動藍圖》,訂下大幅削減碳排放的具體目標。
本土研究社陳劍青成員表示,政府在2012年公佈,全港約有近4,000公頃未經批租或撥用的官地,相當於4,000個標準足球場,「即係一個都幾具規模嘅一個土地資源」,至於可發展用地亦有391公頃。他續指,可能政府想賣地,因此現時只能用作有限用途,例如停車場等,其實政府可以善用土地資源作其他用途,例如發展太陽能發電。
根據立法會資料顯示,2017年至2019年透過公開招標批出的短期租約中,有45.31公頃用作停車場,佔73%,有14.04公頃用作船隻維修、貨櫃處理、康樂用途等,佔23%。
香港太陽能發電量只有新加坡的60分之一
「日出社區」成員、ESG分析員馮健鏗表示,香港現時太陽能發電僅佔總電力使用量約0.1%,與新加坡的1.3%相距甚遠,發電量只有新加坡的60分之一。相比香港,新加坡政府更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他們已開始在公共設施安裝太陽能板。
馮健鏗續指,全港最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反而在香港迪士尼樂園,有逾5,000塊太陽能板,而非由香港政府所推動,政府較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是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的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 ,各有352塊太陽能板,為試驗性質。
「日出社區」成員何偉歡指,過往學界做了很多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研究,例如理大曾發表研究顯示,全港30.9萬棟樓宇中的22.3萬棟適合安裝光伏太陽能系統,總面積合共39平方公里。每年可生產達46.74億度電,相等於香港全年總用電量的10.7%,每年可減少排放300萬公噸溫室氣體。她認為香港有「上網電價計劃」,其實只要政策配合,太陽能在香港有很大發展空間。
何偉歡續說,善用閒置土地發展太陽能與解決住屋問題沒有抵觸,新加坡新建的組屋(即類似香港的公屋)基本上都會安裝太陽能板,日本亦有零耗能住宅計劃,即期望未來住宅能源可給自足,太陽能板和原本的建築可以相輔相成。她認為政府可以提供誘因予私人發展商,主動在新建的房屋加入太陽能發電設備。
疫情加快全球石油需求封頂 應思考發展可再生能源
問及為何去年開始興起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ESG,甚至「碳中和」的討論,「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指因疫情令到經濟停擺,全球石油需求已經封頂,各國正思考未來是否仍繼續依賴化石能源,考慮轉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而2030年將太陽能發電比例上升至10%是較保守預測,有一定可能升到21%,甚至更多。
迪士尼回覆查詢時表示,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一直積極推動環保,在2018年開始,進行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工程,首三階段會在今年中完成,度假區內20座建築物的天台,包括遊樂設施及後勤位置建築物,已裝設合共超過5,000塊太陽能板,是目前全港最大型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預計總發電量高達約236萬度電,相當於715個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學者:預期回報視乎兩電取態
現時《利潤管制協議》根據兩電固定資產投資,准許回報率為8%,以保障回報。「日出社區」計劃政府牽頭興建設施後,由兩電購入太陽能。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認為,建議回報率為4至5%,主要視乎兩電是否願意履行企業責任,鼓勵發展可再生電源,成本不會轉嫁予其他市民,因為和固定資產投資無關,涉及額外成本只是用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發電的差額。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指,香港可發展太陽能的土地規模有限,而計劃由政府牽頭,有政府作擔保,債券評級相對較高,回報率難以高達4至5%。另外政府曾發售綠色債券亦只供專業投資者參與,因為他們相對散戶明白債務評級、回報和參與項目等細節。香港債券市場相對股票市場發展不成熟,另外大部份債券以美元結算,例如機管局的三跑債等,香港債券回報相對並不吸引。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hk.appledaily.com/finance/20210528/IHOBEANIHZFDDPFMIPEK5MAPPQ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4的網紅桃園市議員簡智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智翔的議會質詢-都市發展局(3/13)】 #煉油廠都計變更 每個會期都會追蹤進度的中油煉油廠,今天智翔再次詢問都發局針對煉油廠範圍(南崁地區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一)」及林口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八))做都市計畫變更,包括內容與時程,是否有後續進度? 都發局長表示,今年六月可望將煉油...
日本社會住宅比例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交通處、公車處業務報告|基隆捷運、停車問題、公車營運改革】
5月7日(五)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交通單位:交通處與公車處的業務報告,我也特別針對 #基隆捷運 規劃進度、 #停車問題與停車管理基金 以及 #公車處營運改革方向(要降低虧損才能永續經營!),並也特別建議太陽能板智慧站牌的設置。
🖥交通處與公車處業務報告D-live
上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07DR_0.mp4
下午:https://vod.kmc.gov.tw/k_video/video/1100507DR_1.mp4
🚆#基隆捷運現在到哪裡 #通勤族影響如何評估
「基隆南港間通勤軌道建設計畫」也就是去年好不容易進入綜合規劃階段的基隆捷運全名,然而基隆捷運規劃的進度從去年北北基軌道政策溝通平台後(四長會議)定調八堵-南港段的規劃、運量增加並與民生汐止現整合。目前基隆-八堵間在技術層次還沒定案,可能會是增建第三軌的三軌方案(捷運運行兩軌、台鐵運行一軌減少每小時班次)或「四軌」甚至「換路廊」等方案的討論。
我不論是在議會上、在相關記者會上都強調,基隆捷運之計畫目標之一為改善「通勤便利」,但從輕軌道捷運整個規劃階段沒有相關資訊來跟使用者說明,並沒有嚴謹的通勤族起訖調查並明確點出受影響使用者,來考慮他們的需求,就更不可能讓計畫更完善。在去年四長會議定調後,這半年多來,我們仍沒有看到任何資訊說明,也沒有看到比當時可行性評估更完整的使用者調查。
因此,上個月我們煩請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鐵道局要求捷運規劃與進度等資訊公開,並要求通勤族相關資料。而後從鐵道局提供的簡略資料來看,從台鐵基隆、三坑站上車後,南下出站的比例以台北站最高,南港站第二高,第三高是松山站,也有一定比例是從萬華站、板橋站及樹林站出站。
從這些數據看起來,捷運的路線選擇,會影響到至少「三分之二」以上南下使用者的轉乘次數和搭乘習慣,然而由於資料太過簡略,相關的轉乘資料無法整握,確切的狀況還需要更嚴謹的調查。因此,在這次交通處的業務報告上,我特別詢問市府是否可以協助輔以實際使用經驗需求調查來讓分析更貼近市民需求?也有利於未來在溝通平台討論時,市府可以為基隆市民發聲,評估最符合效益、使用需求、未來發展的捷運方案。
👨💼交通處長回覆說:目前捷運規劃皆由鐵道局規劃,基隆市政府也很難有經費與能力來協助相關的調查。
🚕 #停車問題及停車管理基金
整個基隆的停車問題非常嚴重,市府近幾年投入心力於市中心周遭增建停車空間,但在住宅區、如安樂區的大武崙地區,以及國家新城、安和一街、崇德路、麥金路周遭等沒有設置地下停車場的老公寓,停車問題也非常嚴重。
根據交通部2019年的統計,基隆平均每戶持有小客車數量達1.3輛,家裡有一台車的家戶比例則超過七成,但是因為私人住宅設置停車空間相當少,自有停車格和租用停車格的比例仍遠低於持有的狀況。因此,我特別在議會上詢問交通處,在市區、觀光重點改善區以外,尤其在住宅區的停車問題改善規劃是什麼?
另外,在都市規劃的各種研究中,都顯示不管蓋再多停車場、畫再多停車格,如果市民的私人運具持有成本很低(不像日本要求買車需要有嚴格的審核且需要有停車位且違停的罰金非常高)、車輛持有數量沒有下降,甚至可能因為停車場興建、公有停車場低廉的停車成本,而變相鼓勵市民添購、使用私人運具,更加劇停車空間需求遠大過於供給的問題。
要從根本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具體透過提升市公車等大眾交通運輸(捷運要等九到十年了),來降低私人運具的使用與持有,目前這部分的規劃,我也請交通處說明。
而在平等的交通規劃中,會提到提升佔用道路容量卻無法有效運輸的私人運具成本應該提升,並藉由政府的相關規劃,將公有停車費、違規費用等挹注到大眾運輸的改善上。過去中華大學進行的「提升基隆市公車營運效能研究」裡面,也是基於公平的交通政策規劃提出大眾運輸永續財源的建議——成立本市「停車管理基金」來收取私人運具佔用公共建設的成本並挹注大眾運輸發展,讓大眾運輸的品質能提升,我也跟前處長提過無數次,但始終沒有得到過正面回應,這次特別希望新任處長可以針對此進行回應。
👨💼交通處長回覆:住宅區持有車輛的議題會透過都市計畫與都審會來把關、要求新建案須提供每戶1輛或每戶1.3輛的停車空間。而市府先前已透過基礎的停車調查掌握住宅區的停車議題(但沒有提到要怎麼改善)。市府目前已有爭取許多中央補助興建停車場,停車收取的費用大多都納入大眾運輸的補助,成立基金還是會有稅收的議題,不一定需要這樣做。
🚌 #基隆市公車營運改革的規劃進度
基隆市公車虧損嚴重的議題,在我和議會幾位議員的關心下,終於在去年市長提到會來檢討無限制的社福卡制度、檢討重複路線、研討跨區公車的可行性並成立與議會一起討論的「公車營運改革小組」,將公車營運議題定期檢討。(我參加的議會民政小組是由在議會坐我隔壁、同樣也很認真厚話的王醒之議員代表本組進行討論。)
根據公車處回應我的業務詢問,目前公車改革營運小組研議的改革方向包括「檢討重疊路線」、「跨區公車」、「社福卡使用調整規範」和「站牌間距」。
然而公車處的營運成本是否能確實反映在收入(票價)甚至討論票差補助符合實際狀況,就得透過運價來進行實際討論,而如雙北都有運價評議委員會,我特別提問運價與票價的計算與改革是否可以列入營運改革小組討論議程中?
而在公車營運改革小組的討論中:檢討重疊路線、跨區公車、社福卡這三項檢討改善,其實都需要有精準的上下車刷卡資料來進行分析,也就是必須加裝上下車刷卡機,我也特別請交通處說明加裝下車刷卡機的評估如何?
接下來,針對社福卡使用規範調整的部分,牽涉到社會福利相關業務,除了法規調整外,還有點數制是否需要結合其他公共服務或場館設施等,都需要與社會處和其他單位討論合作,我在議會上問了非常多次,但目前都沒有看到相關相關的研議進度,市長的施政總報告也沒有回應去年市長的宣示,我除了詢問社福卡的點數制度,更建議除了市府和議會的改革小組會議外,希望能夠建立起局處間的討論平台,儘速研議改善的方向。
👨💼👨💼交通處和公車處回覆:目前基隆市公車如中華大學的研究提到,成本每公里達76元,運價要到36元,這是由於公車處還得協助站點維護更新或政策支援等非一般業者的業務使得成本相當高。針對精確旅運資料,不論是自籌或向中央爭取,會朝向下車刷卡機安裝的方向來努力。另外在社福卡檢討與點數制還在討論中。
☀太陽能板智慧站牌設置規劃
每年公車處都會和中央爭取智慧站牌之設置,而在設置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需要較大的腹地且工程需要挖掘人行道已安裝電線與網路管線。目前許多縣市使用的太陽能板智慧站牌可以在白天時儲存太陽能並用於電子紙顯示各路線公車的到站時間,其相關資訊也可以使用wifi來連線,大幅降低設置的時間成本、並可以便利更換與利用腹地,希望公車處可以納入新技術,加速智慧站牌的設置並減少行政與時間成本。
另外我也特別提醒,其實有設置「太陽能智慧站牌」的台北市,從2012年到2020年,只有一年的平均日照時數高於基隆,整體來說,基隆的平均日照時數是高於台北市的,因此基隆真的可以來評估使用這樣節能又方便的新技術。
👨💼公車處回覆:會來了解相關的技術並來評估可行性。
日本社會住宅比例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勿忘福島核災,告別核電威脅—311《福島媽媽》播映側記】
在《福島媽媽》這部紀錄片中,紀錄了幾位母親在福島災後,面臨健康與生活抉擇上的兩難,展現女性的角色,站出來向政府發聲的過程。福島核災至今十年,仍有許多的真相,極少被媒體報導。
*核災後的福島媽媽們
高醫性別所李淑君副教授提到,福島媽媽們災後面臨抉擇上的兩難,由於健康考量,使媽媽帶著小孩避難,便與因工作留在福島的丈夫分居。而在離鄉背井時會面臨經濟與人際網路的孤立,甚至是社會的撕裂與自殺等負面的壓力。
福島事件產生資本與社會經濟地位與資源的對比,對社會弱勢帶來衝擊,也因社會氛圍,使避難的居民遭到霸凌。而逃難的過程中,老年人、女性、小孩,也較容易成為受難者。在性別資源不全的情況下,也容易形成權力暴力。
*該不該避難誰說的算?
地球公民蔡卉荀主任也提到,日本為了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要表現出災況復育的形象,決定將避難人數歸零,便拔除了災民的身分及補助、收回紓困住宅,以降低避難人數比例,使許多人陷入生活的困頓。
日本政府以輻射劑量去界定強制避難區,卻漠視居民的健康風險,這項標準是有問題的。日本政府在援助上的差別待遇,使這些自主避難者的生活成本增加,更面臨言語霸凌與暴力。
*勿忘福島核災,告別核電威脅
核災的風險令人難以承受。一旦發生,將會影響許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個人的生命軌跡。使用核電就是一場賭注,而台灣不該再走上回頭路。今年的核四公投,請與我們一起投下反對票,堅定能源轉型、非核家園。
📖 完整側記看這裡→https://pse.is/3bk45p
日本社會住宅比例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都市發展局(3/13)】
#煉油廠都計變更
每個會期都會追蹤進度的中油煉油廠,今天智翔再次詢問都發局針對煉油廠範圍(南崁地區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一)」及林口都市計畫之「特種工業區(工八))做都市計畫變更,包括內容與時程,是否有後續進度?
都發局長表示,今年六月可望將煉油廠區域的都市計畫公開展覽,會將高度污染的「特種工業區」降級,做其他桃園區的產業使用,但勢必會遭遇中油的反對與陳情,都發局長也提到,會將這些陳情內容一併提到都委會去做審議。
#桃園區公保地通檢進度& #取得公保地的財務規劃
目前南崁、桃園內壢間都市計畫的公保地通盤檢討,已經獲市都委會通過,將送中央審議,智翔也請都發局促請內政部盡快審議通過,早日進行半半徵收或跨區重劃,以達到當初實施都市計劃的目的。
因為通檢的結果,連帶影響這些公保地的解編,智翔日前在市長施政報告當天也提到,許多地主等待公保地解編許久,根據一般徵收的規劃,距離目標年也還有21年,因公保地特性又無法做其他利用,不符地主權益,所以能否來規劃未來每一年度的徵收計畫與財務規劃。
但都發局長也透露,目前市府財政上無法做到,希望以區段徵收跟容積轉移處理,智翔也建議,起碼在公體綠廣兒用地的用地上可以儘早規劃,將項目的預算編列出來,畢竟是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與市民福祉的公共設施。
#容積移轉代金制度
與上一題連帶相關的題目,目前用代金取得容積的制度即將上路,但代金的支用辦法仍然不明,因此今天藉機向詢問到局長確認幾個問題,包括:一、容移代金是否專款專用?二、是否全數用在公共設施保留地的取得?三、使用上是否依照都市計畫的區分,讓同一都市計畫內增加的容積,帶來區內更多的公設用地?
而上述問題目前都得到都發局長肯定的答案,未來制度上路後,我們就期待看看,能否加速桃園的發展。
#舊市區振興
包括今年度剛辦完的「夜妝古城」活動,桃園市府各局處其實皆有協助舊市區振興的方案,例如都發局的老建築整新、經發局的短期活動,和工務局的街道改善等,但實施的區域或路段常各行其是,看似缺乏整體規劃,也不易讓民眾有感。
因此想建議,能否就舊市區的振興進行跨局處整合,把預算與資源集中在同一區域或路段,相信能有更明顯的效果。
另外,智翔也藉由分享關於新、舊「桃園人」對於「街上」認知的差異,來提醒都發局,應重視舊城區包括車站周邊的都市更新,如果可以比照其他直轄市,成立都更中心和都更處,拉高都更的層級以及人力、資源,相信可以讓都市更新的工作更加順利。
#中路站整開區的公設用地不足
因鐵路地下化計畫新增的中路站,整開區現有的公設用地,目前在圖示上僅有埤塘公園、學校用地、以及社會住宅用地,但計劃書內明列的停車需求,預計要2.65~2.9公頃,卻未劃設停車場用地。將來隨人口增加勢必有新增停車場的必要,如果現在不及早規劃,那恐怕中正公園停車場開發受阻的情況將重演。
再者,由於桃園綠地已嚴重不足,加上未來可能的社福、公托、公幼、停車場等設施,智翔認為不應把這邊的公園做多目標使用,減損僅剩的綠地。如果真要在公園要設立停車場,或是結合社宅及學校用地設立,也請透過土管要求地下化,設置地下停車場,社福設施也可以設置在社宅之中,希望都發局能將眼光放遠,做長遠的規劃。
#社會住宅的比例目標
最後一題則是社宅的比例問題,目前全球社會住宅比率最高的國家為荷蘭,達到 32%,其首都阿姆斯特丹甚至有 50%都是社會住宅,在荷蘭,只要是中等收入以下的市民都有資格申請社會住宅,是自購住宅以外最重要的居住選擇。
而亞洲國家中,日本及韓國約有 5%至 6%的社會住宅存量,主要協助無能力自購或租賃的弱勢家戶,也包含部分剛出社會的年輕家庭。
台灣目前社宅比例還不到1%,因此想問問都發局,桃園市的社會住宅比例,目標應該是幾%? 若目前配合中央的社宅政策,桃園調配到的戶數,距離理想的目標又有多少的差距? 由於時間關係,希望都發局能在會後再給我詳細的數字。
日本社會住宅比例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50310中天 居住正義難實現 國外社會住宅租金僅市價3-5折
影片網址→http://youtu.be/wwM9LQXTyGg
感謝記者 劉世緯、張若妤、林東銘、蔡幸芳的採訪,總之,既然叫做社會住宅,就是要幫助經濟弱勢的族群,才能實現居住正義,但是顯然這個社會住宅的租金7折租空屋,自己還要添購全套家具電,換算下來其實並沒有便宜到,何況現在又要調漲為85折?
財富多寡 與 品格/修養/家教是完全兩回事,同社區住戶排斥社會住宅承租戶就是歧視,但沒辦法,這是人性,就跟柯文革的洞洞說/櫃台說/不鼓勵同性戀這種行為說/女生太多有問題說/單身女性太多有問題說/外配進口說一樣,都是歧視。
以下是新聞報導……↓
150310中天新聞 公宅租金負擔重 國外僅市價3至5折
氣派磚牆,隔壁就是捷運站,這個位於捷運港墘站,裡頭有15-20坪的大套房,租金至少2萬元起跳,就算公宅租金打了8折,年輕人還是租不起。
想要租得起這樣的房子,月薪至少5.8萬,離市區遠一點的捷運龍山寺站,社會住宅最便宜的也要17900元,但是根據統計,台灣青壯年人口,平均收入卻只有3.5萬,連柯文哲自己都嫌貴,希望未來最終目標可以降到7折價。
但是看看鄰近國家的公宅,包括日本、香港、甚至公宅比例最高的新加坡,租金都是市場行情的3-5折這麼低,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照顧到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因為既然叫做「社會住宅」,政府就是要幫助到一些經濟上比較弱勢的族群,7折其實還是沒有想像中那麼樣的便宜唷!
台北市寸土寸金,買屋是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如果連公宅租金都貴鬆鬆,想要拉年輕人一把,恐怕很難。
150309中天 居住正義難實現 想租柯P公宅至少月入5.5萬
公營住宅乍看很吸引人,但租金卻讓年輕人卻步。
台北市長柯文哲力推的公營住宅,平均租金落在1.5萬~2.5萬不等,捷運港墘站,最低租金要價19400元,按照理財的邏輯,要租得起,月薪至少要超過6萬元,捷運龍山寺站最便宜17900元,月薪也得要54000元。
但根據主計處最新統計,22~44歲青壯人口,平均收入是3.5萬多元,都遠低於租得起便宜公宅的標準。
台北市都發局科長 簡瑟芳:有看到幾個聯開宅的社區居民,有一些反應的意見,所以這次的租金的設計是採浮動方式,第一年是以市價的85折來做計算。
記者 蔡幸芳:好不容易搶到聯開宅,以為帶了皮箱就能輕鬆入住,但裡頭只有冷氣、簡易廚房,還有浴室之外,其他家具家電都得自掏腰包。
租金沒有比較便宜,連家具電器都得自理,房仲粗估生活的基本家具、簡易電器,想打造一個捷運公宅家,至少得多花5萬元。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所謂的6~7折的折讓空間,等於就是精裝版的家具家電全配的真正市價,所以說實際上你真的有租到便宜嗎?
對比龍山寺旁的公寓30坪租1.8萬,港墘站周邊也有1.4萬的公寓,相對於公營宅,租金便宜許多,柯P想實現居住正義,但價格的水平似乎還有很大落差。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872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