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去中國化,那應該是說這句話的人腦袋空洞化】
吳淡如提到國一歷史課去中國化,說她很驚訝女兒和同學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那個不是課綱的問題,可能是課本還沒上到那裏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吳淡如自己女兒和同學程度低落的問題,我個人偏向解釋為前者。
以國中社會課綱來說,目前的教材應該是跑到學習內容指標的A~F,也就是台灣史的部分。在台灣史的部分,指標E日本帝國時期的台灣接下來就是指標F大項當代台灣,這部分的確跳過了中華民國建立史,因此國一學生不認識國父孫中山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我們看後面的指標,國中社會歷史部分的指標在H~M的部分是屬於類似過去九貫課綱中,關於中國史的部分。其中 歷Ha是古中國時到隋唐的部分,強調在文化變遷(而不是歷史事件)上;歷Hb則是以宋元兩個商業大朝代為底探討與周遭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軍事戰況等部分,強調區域內外的互動;歷Ia為明清的貿易與文化;歷Ib為晚清面對諸強列國的政治挑戰。
其後先跳著看後面的歷Lb大項,一個講近代的中國共產黨,另一個講近代的東亞國際局勢。
.
最後最後,那些不去認真看教改內容,整天思思念念的國父、中華民國建國,這些中華民國統一中國派的人們所期望的中華民國史在哪邊呢?
歷Ka-Ⅳ-1 探討了中華民國的建立。
其餘 歷Ka-Ⅳ-2 指標探討新時代的文化變遷,歷 Kb-Ⅳ-1則是中華民國早期的外交發展。並且這些很懷念中華民國、很討厭日本人的國旗掛嘴邊支持者可以期待一下歷 Kb-Ⅳ-2 探討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下," 東亞地區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的歷程 "。
.
整個國中社會科課綱,其實除了知識內容外,還有一些類似歷史探討的部分,分別是指標大項D、G、J、M、P、R,分別探討
台灣地方史、台灣地方史、以中國為主的晚清以前歷史探討、(東亞近代史)中華民國與中共/日本軍國/東亞各國、(世界史)古代與現代文化的探究、(世界史18世紀以後)現代國家發展的踏查
也就是社會科課綱已經規範好了建議的授課時數,並且額外需要統整與探究,以6個主題、於6個學期,分別在國中三個年級進行活動,上好上滿。
.
吳淡如目前的女兒與同學還在國一,還沒遇到國父是很正常的。以課綱學習內容建議的授課時數進行統計,目前我暫時估計如下:
每學期建議13堂課+1~2堂歷史統整探究,實作課去掉,共78堂課
中國史相關部分:C 7堂、F7堂、H 6堂、I 7堂、K 6堂(大約有1/4為日本軍國史)、L 7堂(大部分為中共史與東亞現代史)。
撇開K 6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日本軍國史、L 7堂全是中華民國以外的現代史,則以中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K共31.5堂左右,佔整個國中歷史比重估為40%;與中華民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I共14堂,佔國中歷史比重估為18%。
我總覺得這個課綱沒台獨到哪裡去,也沒什麼去中國化。
台灣史的部分雖有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但也沒少談兩岸夾縫之間的金馬處境與中華民國斷交困境。甚至國二還把日本軍國擴張對東亞小國的危害要好好討論一番。
.
補充 - 其他有出現國父的地方 (我自己有教過憑印象列出)
[國小國語]
南一五上 服務人群 (課文第一句)
[國小社會]
翰林五下第三單元 中華民國時期 (電子書內還有長達7分鐘的孫中山介紹影片,結果2019年台灣史沒有放國父還被曲解說年表去中化的可憐出版社)
其他版應該也會提到,還請康南兩家出版社的業務,可在下面留言補充指出 - 大家其實都沒有消滅國父
.
好的,現在哪位政治人物與名嘴作家還想要戰我?
吳淡如 的女兒與同學在台灣史的年表背漏是單純沒用功讀書。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 吳昆財 則是要嘛不懂教育,補風就捉影
為什麼要期望國一的學生這學期歷史才剛上而已,
就想看到前幾頁有蔣公看於逆流而上的故事呢?
證據擺在眼前囉,自己恐慌症發作而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大家知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上大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和孔子有關的課程。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中國古代官員是按照儒家六德「智、信、聖、仁、義、忠」來辦事。可惜的是,在1949年以後,這些傳統的中國儒家思想和道德觀念持續被中共政...
「日本以前國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台灣賦格 Taiwan Fugu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1895年日本國旗 成為台灣歷史上第六面國旗,日本夾著明治 ... 的評價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日本以前国旗和中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日本國旗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日本以前國旗 在 日本國旗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日本以前國旗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冷 「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臺灣及澎湖居民」、「前屬臺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後裔」與臺灣歸屬問題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團重光葵、梅津美治郎等人,登上了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簽署《降伏文書》。而後,麥克阿瑟發布了盟軍第一號命令,下令所有日本國內外軍隊向各地盟軍代表投降。在滿洲以外的中國、臺灣及北緯十六度以北之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日軍要向蔣介石投降。
1945年9月9日9時,在南京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日本帝國陸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簽署投降書,向同盟國代表以及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應欽表示無條件投降。
何應欽再命令中國戰區內的日軍向各地區的受降主官投降。中國戰區一共分成十五個受降區,臺灣所處的受降區就是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典禮,由臺灣總督兼日本陸軍第10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向何應欽委派的陳儀投降。
翻出當時的照片,還能夠看到會場懸掛的盟軍各國旗幟以及盟軍代表。
不過,這只是中華民國代表盟軍託管臺灣,在和約簽訂之前,並沒有任何確切法律上的效力。[1]而後,國民政府更是直接公告臺灣省省民自1945年10月25日起恢復中國國籍,這樣的公告也立刻引起部分國家的關切,比如英國就表示「歉難同意」,大多數國家都認為國籍轉換要等到和約簽訂才能確定。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權受到質疑,因此沒有辦法參與舊金山和會,也沒有簽署《舊金山和約》。在美國的影響下,日本與中華民國簽訂了《中日和約》。不過,從其中的一些條文中可以看出遣詞用字的巧妙。
第十條「就本約而言,中華民國國民應認爲包括依照中華民國在臺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臺灣及澎湖居民及前屬臺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後裔」,在這段文字中,將中華民國國民分列成兩個群體,「依照中華民國在臺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臺灣及澎湖居民」 和 「前屬臺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後裔」。
「依照中華民國在臺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臺灣及澎湖居民」,換句話說,就是定居在臺灣的中(華民)國人。
「前屬臺灣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後裔」,用比較直白的說法,就是日治時期的本島人,也就是原來的日本國民。這兩群人是所以會分列,就是因為兩者有所差異,否則何必特別區分?這兩群人都在條約中被視作中華民國國民。
時任外交部長的葉公超1952年7月在立法院補充說明時也針對這點特別說明:
「第十條規定臺、澎人民及法人之地位,為金山和約所無,但其對我之重要性甚大。臺、澎人民及法人為中華民國人民及法人,在實際上原無疑問,惟在法律上因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均未明定臺、澎之歸屬,故有此項補充規定之必要。」
其實早在當年5月,日本外務省亞洲局長倭島英二,在國會審議條約時就曾在委員會中說過:
第十條,這主要是為了臺灣以及澎湖島的住民或曾是那裡的住民,要來日本或前往其他國家時的方便而設置的。所謂方便是,譬如,現在法律上的方針,是因臺灣,以及澎湖島之最終的領土歸屬還不清楚,而一旦舊金山條約生效,臺灣,以及澎湖島就會脫離我國,一脫離我國,則向來被稱為臺灣籍人民的人們,就會失去日本的國籍,而後處於國籍不明的狀態之下是很不方便的,旅行時就會產生到底持哪種護照來我國,才會被承認的問題。在此第十條中將臺灣,以及澎湖島的住民,或是以前曾是當地的住民或其子孫,都視為其具有中華民國的國籍。視為其被包括在中華民國的國民之內,即是所謂視為的規定。[2]
除了第十條以外,《中日和約》所謂的適用範圍也是經過無數來往才在最後以換文的方式處理;由於當時國際情勢的發展,在折衝樽俎之下有了《中日和約》的誕生,無論是中華民國或是日本都有所退讓,而在複雜的國際政治之下,也留了下許多文字的模糊空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再去找找相關的文章。
至於,當時日本政府究竟如何看待臺灣的歸屬問題,或許可以從1952年2月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中,外務政務次官石原幹市郎在回應議員提問時的回答來了解。「金山和約第二條已規定日本放棄臺灣,並未提及其歸屬問題,此事應由盟國決定,但吾人不能不承認國府支配臺灣之現實問題。」
另外,《中日和約》中沒有處理到「依照中華民國在臺灣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將來可能施行之法律規章而具有中國國籍之一切金門及馬祖居民」……
日本以前國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時事求世 4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昌德宮建築群(1997)
當今的韓國首都首爾是座十分現代化的城市,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滿眼盡是五光十色的燦爛,若是追本溯源,歷史已經超過二千年,稱得上是韓國的歷史古都。自西元前18年百濟國開始,就已經揭開了它在朝鮮半島上作為首善之都的地位。而到了西元1394年,朝鮮王朝遷都漢陽,也就是今日的首爾,從此之後,首爾一直都是韓國各朝代的的首都。因為這樣的地位,在首爾除了享受城市旅遊的便利與樂趣外,歷代傳統宮殿多已成為親民的歷史建築,打破了深宮大院的神秘感,不僅提供了旅人平靜歇息的地方,也讓人更進一步了解韓國的歷史。
現今首爾留存的宮殿建築多半都是朝鮮王朝600年間的古蹟,例如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德壽宮、宗廟、成均館、南大門、東大門等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景福宮、昌德宮及宗廟,尤其後兩者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名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被列為世界遺產的昌德宮,原本是作為景福宮的離宮,但從1618年之後約250年卻取代景福宮作為朝鮮王朝的正宮使用,大致可分為宮殿的公共空間與王室的生活空間。
昌德宮內為中國式建築物,目前仍保存著13座殿閣,是朝鮮王朝宮殿中保存得最為完整的一座,被稱為「韓國的故宮」。宮內大部分建築在日本人入侵時被焚毀,但其正門敦化門倖免於難,成為最珍貴的遺跡,這一木結構建築傲然聳立,氣度非凡,現在是漢城最古老的宮門。
從敦化門進入昌德宮後便是錦川橋,這座橋建於太宗 12年(1412年),是首爾現存宮殿中石橋裡最古老的。廣場有大理石作成的立碑,從中軸線分成兩路排開,這些石碑是用來表示官階地位的大小,有正一品到九品官職,稱為文武官碑,文官排列東方,武官西方。和中國大部分的朝代相同,朝鮮王朝官階上向來也是重文輕武,而一般認為國王的左邊為主位,右邊為次位,所以文官通常都位在左邊,武官則在右邊。但戰爭時武官受重用,官階的方向則會相反,為官亦有風水輪流轉的變化,所謂時勢造英雄大概也是這個道理了。
而仁政殿是舉行皇帝登基儀式,大臣朝禮,接見外國使臣等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宮殿內部有皇帝聽取朝政時所坐的御座,不像中國的龍形化身圖騰無所不在,朝鮮皇帝寶座後的屏風是座日月屏,屏風上的圖案個個都有含義,中間的山峰象徵王權,其餘四個山峰象徵四海領土和國民,流水和老松樹則象徵國家永遠昌盛。至於山峰上的日月則和韓國國旗如出一轍,乃是取自易經中陰陽調和、萬物生生不息的意思。
依序往裡面走,現存宮殿中唯一使用青瓦的宣政門、皇帝和王妃的寢宮大造殿都有其可看之處,也讓人從這些建築裡遙想以前皇帝生活的片段。這些保存良好的建築,也成為韓國古裝電視劇的取景最佳景點,像是曾經紅極一時的《大長今》就曾在這裏拍攝,其他的戲劇更是不勝枚舉,古蹟在現代的影像呈現,更拉近了年輕一輩對於這些老祖宗所留下物品的親切感,這未嘗不是一種推廣的好方法!
日本以前國旗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大家知道我對中華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上大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和孔子有關的課程。兩千多年來中國社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很深,中國古代官員是按照儒家六德「智、信、聖、仁、義、忠」來辦事。可惜的是,在1949年以後,這些傳統的中國儒家思想和道德觀念持續被中共政權攻擊和破壞。
目前儒家思想除了在台灣外保存的比較完整外,亞洲其他國家一樣也有人還按照著孔子的哲學來生活,最近我就採訪了這樣的一位韓國學者金正奎,他寫了一本叫大同的書,另外我也採訪了台裡的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笑談風雲的節目主持人章天亮教授,請他也聊聊對於這方面的一些看法。首先,金先生認為儒家重視道德的這種思想可以解決當前中國的很多問題,比如說腐敗的官員等等。
《大同》作者 金正奎:
「內心的道德是一個儒家的概念,就是沒有人監督你,自己也會做好。」
當然一個有道德的官員不一定代表他很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沒有道德感的官員肯定不會把百姓的幸福當成他主要的一個任務,所以這邊我也想問章教授的是,中國這種傳統的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還有沒有重要性?那另一方面,中共做為一個文化的摧毀者,他們真的有可能去復興文化,甚至是讓官員們重視道德,學習儒家思想嗎?我們知道這幾年中共一直在推廣著所謂的「孔子學院」,我們一起聽聽章教授怎麼說。
我個人很喜歡中華傳統的政治哲學和理論,我完全不同意共產黨的口號「打碎舊世界,創立新世界」,現代和傳統是可以同時存在的,英國有民主的議會,也有女王;日本有首相,也有天皇,當年孫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可是他也尊重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刻意去破壞。很多學者也說過他們認為中國以前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為什麼?
《大同》作者 金正奎:
「西方與儒家的方式不同,遇到社會問題,西方主要通過制度約束:修改法律,改變獎懲制度,讓人自己衡量利弊。儒家的方式不同,儒家是領袖風範,在道德上起表率作用。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管理社會,教化社會。不只是說說正確的言論,而是給出正確的表率和示範,喚醒社會大眾內心的善念。」
不過假如清朝沒被推翻,中國以前的政治制度還存在,那會怎樣?你會看到這個國旗,這裡大概有一個皇帝的圖片,官員可能這樣說話...
開玩笑的。我覺得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會有很正面的影響。如果官員都重視仁他們一定會照顧民眾。當然用儒家理論來改革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個很複雜的事,可是我覺得金先生和章教授的想法都很有意思,謝謝他們接受採訪。最後跟大家分享金先生說的一句話:
《大同》作者 金正奎:
「中國的未來不僅關係到中國人,中國的未來關係到全人類。」
我覺得這句話很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為中國人口眾多,中國的未來怎麼走,肯定影響著全世界,不過中國現在雖然擁有龐大的市場和生產力,但往往輸出給大家的印象,卻是人權狀況很糟糕、暴力腐敗的官員和山寨或黑心食品等等,大家是害怕中國,而不是尊敬、喜歡中國,這和古代這種禮義之邦的形象差得很遠,所以對我來說,不管是儒家或是其他政治理論,如果中國的人民能有權利,自己選出對中國人最好的政治體制,那對全世界肯定都是好事。好的,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到我的 YouTube、Facebook、微博或 Twitter 留言,我們下次再見!
日本以前國旗 在 日本以前国旗和中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以前国旗 和中國. No views · 7 minutes ago ...more. 劉海. Subscribe. 0.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thumbnail-image. Add a comment. ... <看更多>
日本以前國旗 在 1895年日本國旗 成為台灣歷史上第六面國旗,日本夾著明治 ... 的推薦與評價
1895年 日本國旗 成為台灣歷史上第六面 國旗 , 日本 夾著明治維新的文明進入台灣,開啟台灣現代化,影片中的 日本 時代建築與鐵路經過地震水災到現在都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