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明體,張佩綸《㵎于集》與臺北公車捷運詩文
「蘭陽明體」,一個從民國初年雕版印刷楷書《澗于集》獲得靈感而創發的新字體,其實已經悄悄地出現在我們每日出入的公車與捷運上,你注意到了嗎?
來看字體設計者——林霞從古籍中汲取靈感,創發新字型的故事。
蘭陽明體的故事
https://blog.justfont.com/2021/09/story-of-lym-1/
引文:
有段時間,林霞經常跑到故宮、國圖查閱善本古籍,希望能為她的下個作品找到靈感。當時,這個字體有個初步設定是中宮要緊縮、重心要偏高——古典浪漫的必備要素。而中國歷代不乏雕刻繕寫精美之作,但並非每本都能作為參考。或講白一點,不是每本都能符合這種預期,讓她「有創作的 fu」。直到有一天,隨手翻到《澗于集》,驚為天人。
字體撇捺舒張,充滿感情,同時也有深厚刊刻功力:重心字面,筆畫粗細,具高度一致性。雖然是雕板楷書,卻是理想的印刷體參考目標。或許可以發揮想像力,揣摩它的精神:若用明體詮釋,會是什麼模樣?這樣的想像空間,使她大為振奮。
就這樣,林霞開始細細觀察這本古籍上的每個字,越看越佩服。不只她,justfont 團隊設計師在著手設計蘭陽明體之前,也花了一段時間練習以手繪揣摩《澗于集》字體的意念,融會貫通在現代明體的基本形式之中。
蘭陽明體官方網站:https://justfont.com/lanyangming/
張愛玲祖父啟發字型設計 蘭陽明體藏身台北捷運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9140337.aspx
引文:
現代明體方方正正的字型模樣,發源於19世紀後期傳教士引進的鉛活字。林霞認為,現代設計師應能從古典中找到創新可能,因而追溯至明體更早期的發源「雕版印刷」,取法早期流動自然的文字美學。
翻閱古典過程中,林霞偶然發現一本古籍「澗于集」,書中富有情感的字體,成為「蘭陽明體」發想藍本之一。驚喜的是,深入追尋古籍後,她發現「澗于集」作者為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能以字體搭起橋梁,和學生時期人人必讀的張愛玲跨時空相遇,林霞感到既感激又榮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3的網紅如我協力創意工作室陳明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修正相機設定其餘無修...
「日出縮時設定」的推薦目錄: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如我協力創意工作室陳明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阿零的攝影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閒聊] 翻譯國外論壇縮時攝影教學-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請教]拍攝日出之縮時攝影機身設定為何呢?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縮時攝影怎麼拍... - 我是賀禎禎- 攝影教學& 自助旅行& 數位生活 的評價
- 關於日出縮時設定 在 Youtube 發燒影片地區及語言設定2023 - shopingg.online 的評價
日出縮時設定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亞書房
#世界藝文事Openbook都幫你整理好了
📍🪐 #向三體正面挑戰的宇宙論懸疑小說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作者 #山田宗樹,本月中出版科幻小說新作《#在不存在的時間中》(角川春樹事務所),書寫關於生命及世界本源的探問。作品以奇妙的設定,對「世界若非演化而是由造物者所創,人類將何去何從」提出疑問,被書評家大森望形容為「向《三體》正面挑戰的宇宙論懸疑小說」。
.
📍🙏 #兒童文學家神宮輝夫逝世
日本著名兒童文學家 #神宮輝夫,本月初因間質性肺炎逝世,享壽89歲。過去任教於青山學院大學及白百合女子大學的神宮,在日本文壇及學術圈享譽盛名。他曾翻譯莫里斯.桑達克的《野獸國》及亞瑟.蘭塞姆的作品全集等兒童文學經典,擔任過兒童文學相關獎項的評審,亦曾出版《世界兒童文學導覽》、《兒童文學的主角們》等多部專書著作。
.
📍👩🦰 #美佳子_布雷迪出版續作暨完結篇
2019年以《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橫掃八重洲書店大獎、毎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等11個獎項的美佳子.布雷迪(Mikako Brady),即將在下個月出版續作暨完結篇《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2》。此書講述擁有愛爾蘭父親與日本母親的13歲中學生「我」,在宛如社會縮影的前底層中學,與各式各樣的人相處與衝突,並在面臨貧富、階級、種族、性向、自我認同、歸屬感等議題的過程中,與雙親共同煩惱、思索及成長的故事……
.
📍✍️ #作家應盡的職責與野心之所在
曾以描述戀童癖者的小說《Grand Final》榮獲芥川獎的日本當代小說家 #阿部和重,在作家生涯近30年的當口,首度嘗試以新聞連載形式刊載長篇小說《#黑室音樂》。
阿部認為報紙這種承載當前發生之事的傳播媒介,能讓人逐步看見故事鋪展的軌跡,對小說書寫提供全新的視點與挑戰。他也提到:「如何記錄當下,是生在這個時代的作家應盡的職責,也是野心之所在。」
.
更多報導內容請讀👇👇👇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日出縮時設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順順被宣布「安樂死」的建議之後
我仍然嘗試不放棄
因為她是如此想活
生活在一天每逢八小時餵藥與復健按摩的狀況下
我把所有台灣以及大陸的工作轉移成視訊
以及嘗試讓所有事情更有效率
甚至包括家中一切空間的擺設
可以讓順順舒服
於是我們每天一起看日出
一起看書
一起聽巴哈
我重新再把「奇蹟課程」這套書拿出來研讀
其中這段文字
特別給那時懷疑命運安排
以及對抗謊言的憤怒
給我正確的力量與專注的角度
直自順順在睡眠中安然離世
並把最後一口氣
與笑容
留給我與醫院的莊哥哥
我才明白
順順如此尊嚴的保護了自己跟我這個爸爸
也活出了生命的真諦
順順給我的功課
比我想像的還要多
今天再整理自己的日記
決定分享給你:
你可能保護真理
你也可能保護錯誤
你若先設定了目標的重要性
就不難了解它的方法或手段
真正的問題在於:
「它的用意何在?」
每一個人都會保護自己的財寶
這是自發的才能
「你究竟在珍惜什麼」以及「你珍惜它到什麼地步」
這才是關鍵所在
所以你一旦學會如此反問
且將這一反問
帶入所有的行動
你不會看不清那些手段背後真正的企圖
只要你求
方法隨時都有
你在這一關上
若不再無謂地拖延
你必會省下不少時間
焦點一旦對正了
所縮短的時間
是難以估計的
摘錄:「#奇蹟課程」第二章三節貳段
日出縮時設定 在 如我協力創意工作室陳明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修正相機設定其餘無修
日出縮時設定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早前同大家介紹過性價比超高嘅華為 Nova 5T 手機,今日就收到實機喇,一齊同大家做個開箱!
正如之前所講,華為 Nova 5T 以大約港幣 3000 蚊嘅價位,配備旗艦處理器 Kirin 980、8 GB 記憶體同埋 128GB 內存,絕對係超性價比嘅手機。先睇下個包裝,盒裏面嘅配件一樣咁齊全,除咗主機之外,仲有 SIM 卡針呀,基本透明外殼,Type-C頭嘅耳機,充電線同埋支援華為 Super charge 快充嘅充電插頭。
我揀咗嘅就係蘇音藍呢個顏色,等我爆咗部機先,過程中我再根據提示插入 SIM 卡,雙卡雙待位都支援 NanoSIM,不過就唔支援外置嘅記憶咭。爆好部機之後,第一時間睇睇,兩張 SIM 卡都支援 4G,而且兩張都支援voLTE,配合支援嘅電訊商,有電話入就唔會跌番落3G啦!
聽到華為 Huawei 大家最關心嘅就係 Nova 5T 有冇配備 Google Mobile Service GMS,或者簡單啲講,即係 Google Play。咁你就唔使擔心喇,因為 Nova 5T 發佈嘅時候係禁制令生效之前,所以冇受到呢個禁制令嘅影響,大家照樣可以用 Google Play下載你鍾意嘅手機應用程式。
由於配備左咗頂級嘅處理器,操作 Nova 5T 嘅時候相當暢順,試吓開個瀏覽器睇吓網頁同片先,速度比想像中仲要快,拍得住旗艦手機嘅質素,就算睇新聞報道配合下面嘅資訊列,一樣唔會疾下疾下或者起格,效果相當滿意。
介面方面亦都相當有心思,雖然部機唔算大部,但係都有提供單手操作模式,只要輕輕咁喺畫面底部掃一掃,成個畫面就會縮細,之後單手使用都冇問題啦!而對於成日出 Trip 嘅朋友嚟講,華為手機介面亦都貼心咁提供咗兩張 Sim 卡可以分別開關數據漫遊功能,確保唔會因為撈亂 SIM 卡而要俾昂貴嘅漫遊收費。
好喇,係時候加埋個膠殼出街影吓相先。Nova 5T 配備咗四個唔同功能嘅鏡頭,所以影相有特別多唔同嘅效果選擇。4800 萬像素嘅主鏡同埋 1600 萬像素嘅超廣角鏡影出嚟效果就相當唔錯,雖然冇配備光學變焦鏡頭,但係當我選擇兩倍變焦,影出嚟嘅相一樣冇起格,對於光學變焦冇實際需要或者對相片冇好高要求嘅用戶嚟講,絕對唔使擔心。等我再試吓用佢嘅微距鏡頭影埋兩朵花先!絕對合格啦!除咗鏡頭方面,手機亦都有好多唔同嘅相機情景設定,貫徹華為手機以影相領先嘅優勢。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日出縮時設定 在 阿零的攝影日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銀河Timelapse】天際銀河 // Timelapse 縮時攝影 // 星空攝影
這段影片其實是綜合了兩程航班所拍的畫面結合而成。月出和降落是去悉尼的航班,銀河一段則是從悉尼回港。
兩次拍攝都是幸運。去程原本只是打算隨手拍拍星空縮時,沒想到居然碰巧遇上了日出前的月出!
我拿出了小腳架,把相機架在窗邊,再披上毛氈遮擋反光,讓它一直拍至降落。降落的一段也是幸運,因為飛機剛停下,記憶卡才剛好耗盡!因此這段影片的結尾有點趕急,因為已經再沒有多餘的片段了!
回程的銀河縮時則沒那麼輕鬆,因為這次沒有小腳架的輔助…然而壯麗的景色就在窗外,就這樣放棄的話,我一輩子也會後悔的啊!於是,我只好用手拿著相機,把鏡頭緊貼在窗邊,再用毛氈覆蓋著自己。放輕呼吸、食指保持按壓著快門、身體一動不動…
「再…再堅持多一張,多一張就好…」
當你保持著一個姿勢十多二十分鐘後,每一秒也是足以讓你放棄的引誘。拍完以後,手臂的肌肉完全痠痛,持續保持專注也讓我冒了不少汗。最後,就獲得這樣的畫面了!一個字:值得呢!
===
這次的Timelapse在技術處理上,對我來說還真是有點勉強。高ISO之下的影像除了充滿雜訊,色彩的失真也很大。單張照片可能不很明顯,但當製作成縮時影片,前一張與後一張一旦出現色彩差異就很顯眼。
大家或許都留意到,影片中銀河的部分顏色在不斷輕微地閃爍,那是我無力修正的瑕疪。除了手動把顏色有偏差的張數逐張修正外,我完全想不到還有甚麼修正的辦法。有朋友能指點一下嗎?
還有就是內容編排上也有點難弄。因為手頭上的影片,構圖上幾乎都是相同的,只差天色的變化。雖說銀河和日出的縮時本身就已經很美,但如果只是單調地拼湊起來,很快就會看膩了。
最後還想提一提震動的問題。部分片段看起來十分抖,但那其實是飛機飛行上的調整造成,實在無法避免。大家只要留意機翼就能發現,相機幾乎是不動的。如果大家想到有甚麼能避免的方法,請告訴我啊!
關於拍攝設定上的分享,可以參看我早前的照片作品《天際銀河》喔!
https://goo.gl/R82ENJ
*另外,我將在2月3日 「 C-Shine 歲晚攝影市集」的老蛙鏡頭講座中,分享拍攝機艙銀河照片及縮時的一些心得,有興趣的朋友,快來報名吧!
報名表格:https://goo.gl/HS7W8r
C Shine 歳晚攝影市集 詳情:https://goo.gl/9gHUPB
===
老蛙 Laowa Hong Kong Venus Optics - Laowa
Fotopro HK
OTG Onthego Limited
拍攝器材:
Sony A7iii + Laowa 15mm f/2 FE
Olympus E-M10 + Laowa 7.5mm f/2 MFT + Fotopro uFO2
Sony Rx100iii + Fotopro uFO2
Olympus E-M10 + Laowa 7.5mm f/2 MFT + Feiyu G6+ Gimbal + Fotopro X-go Mini
===
*加入「影影貢!攝影交流谷」,互相交流學習,一起進步吧!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6126641128068/
阿零:土生土長香港人。既是攝影師,也是個跨媒體創作者。除了拍照,也創作攝影相關的影片和寫文章,並活躍於不同的交流平台。快來跟我交流吧!
Facebook專頁:主要用來發佈攝影作品、分享背後故事及心得、刊載文章和資訊。最重要的是和大家的交流~
YouTube頻道:定期更新,一起分享攝影的樂趣!
https://goo.gl/GoK1Zx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grapherling
IG:新照片最先發佈的地方!也會有較多個人生活的分享~
https://www.instagram.com/arling.hk/
Fever達人主頁:集中發佈攝影文章的地方,方便集中閱讀~
https://www.dcfever.com/column/info.php?id=643
個人網站:影片、相片、文章集中看!集合了我在不同平台創作的內容,請隨便參觀~
http://photographerling.com
Telegram攝影吹水交流Group:入來跟大家一起瘋狂交流吧!
https://t.me/joinchat/BmYJuhK5O0no2oh-uvwPkQ
日出縮時設定 在 [請教]拍攝日出之縮時攝影機身設定為何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拍攝日出之縮時攝影機身設定為何呢?最近想拍攝從日出前的城市夜景到日出後太陽出現照亮城市(暖色調)的縮時攝影.試了幾次一直找不到夜晚~日出這之 ... ... <看更多>
日出縮時設定 在 縮時攝影怎麼拍... - 我是賀禎禎- 攝影教學& 自助旅行& 數位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們常說的「縮時攝影」,而有關縮時攝影幾個重要、常 用的設定,這裡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 拍時開始時間: 指的是當你按下快門後,等待多少時間「正式開始」縮 ... <看更多>
日出縮時設定 在 [閒聊] 翻譯國外論壇縮時攝影教學-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最近練習拍縮時從這個論壇學到很多
就想說翻譯一下幫助讀英文沒那麼快的朋友
文字著作權全歸該論壇及作者所擁有
出處
https://forum.timescapes.org/phpBB3/viewtopic.php?f=40&t=1871
若要轉載譯文請勿用於商業用途,並註明出處
=================================
縮時攝影終極指南!
--
你為什麼會來到這裡呢?
因為這裡是縮時攝影終極指南!!:D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技術,你可能會想先看一
下Timothy Allen's (BBC)所寫的入門說明(https://goo.gl/pTPMp)
此外,也可以看看維基百科(https://goo.gl/q49ho)
在timescapes.org這裡,有著關於縮時的成千上萬問題。但在此處我們只回答最常見的一
些問題。若未來有新的問題產生,我們也會在此更新。如果你是個縮時新手,希望這裡能
成為你縮時攝影的起點,帶你進入你的這趟富有挑戰及報酬的縮時之旅。我們會假設你是
在追求播放級(broadcast quality)的品質,也有著「巨額」的預算來拍攝縮時。
--
拍攝縮時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拍攝照片還是將影片快轉呢?
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所以了解兩者的問題可以讓你在未來省去很多頭痛。今日的縮時攝
影愛好者大多使用DSLR。讓我們來分析一番:
照片的優點:
-能夠拍攝比輸出結果還高的解析度。換句話說,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千萬畫素以上的相機
,而最後輸出的結果是1080p的話,你有很多像素可以備用。
-能夠拍攝RAW(附檔名是.CR2, .NEF 等…)。跟其他傳統數位攝影一樣,拍攝RAW讓你能在
後製有最大的彈性空間,只是要犧牲檔案空間與處理速度。
-能夠手動調整所有的設定。百分之九十九的相機都能讓你控制快門、光圈、ISO、白平衡
或其他。許多錄影機無法如此。
-能夠在LCD螢幕上展示每張照片,這在監看曝光和物體移動時很有用。
-如果你在拍攝時使用的解析度比成品的解析度高出許多的話,就可以在後製時加入橫搖
(pan)或變焦(zoom)效果,且不會損失任何解析度。若要使這個效果看起來平順、自然的
話,就應該盡可能地拍攝高解析度的照片。
相片的缺點:
-速度。在DSLR上拍攝RAW時,大多只能2-3秒拍攝一張照片。你也可以使用JPG來獲得較高
的拍速(大概一秒2-3張,大部份的相機只要按著快門就可以達成),只要先確保白平衡是
正確的,而且已鎖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攝RAW時,相機的緩衝區會在拍攝下一張
時先清除乾淨,若無法達成可能就會錯失幾次拍攝。
-後製時較花時間。拍攝RAW可能要在後製時花費較多時間和電腦資源。同樣地,JPG的處
理比較快,但如果你要的是「終極」的品質的話,請在時間、記憶卡和CPU上投資預算。
影片的優點:
-簡單!不需要考慮太多東西。只要確保設定是你想要的,也有足夠電力全程拍攝,按下
REC鍵,就沒事了。
-沒人在用磁帶了!現在大部份的攝影機可以直接記錄在記憶卡或硬碟上,所以很容易就
可以輸入電腦。
-快!把檔案放進時間軸裡,快轉,就得到縮時了。
影片的缺點:
-沒什麼彈性空間,錄下來的影片在後製時能做的更動不大。舉例來說,高解析度的照片
可以做到的橫搖、放大效果,或稱「the Ken Burns effect」,影片完全無法進行。所以
你大概在拍攝的當下就要做好構圖、顏色校正,因為之後你就無能為力了。
-時間限制。你只能拍到記憶卡滿了為止,有些攝影機則是會在若干時間後自動停止拍攝
-電力耗費。大體來說,拍攝影片比拍攝照片更耗電。
--
我要怎麼在DSLR上開始拍攝縮時?
-弄到一支快門自動控制器(intervalometer)(小提示:在ebay上搜尋你相機的型號+timer
,就可以得到便宜的版本。此外,www.linkdelight.com也有一些選擇)
(譯註:Nikkon的中、高階以上DSLR應該有內建;Canon的雖然沒有,但請務必安裝Magic
Lantern這套非官方軟體,非常強大,只是還是要安全聲明一下,若造成相機損壞沒有人
會負責的…)
-將相機設定到手動模式(M mode),依需求調整曝光時間、光圈及白平衡(拍攝RAW時設定
白平衡並非必要,但拍攝JPG時,白平衡非常重要)
-關閉自動對焦
-使用長於1/100s的快門來避免快門閃爍(shutter flicker)(譯註:後面會解釋何為快門閃
爍及光圈閃爍)
-使用比f/8更寬的光圈,以降低光圈閃爍(aperture flicker)(額外好處:通常也可以順
便去除塵點)
--
我的快門自動控制器只能拍攝99張相片!?
許多快門自動控制器是仿製有品牌的快門自動控制器,例如Canon的TC-80N3。雖然並不明
顯,但它們在把計數設定成00之後,都可以無限張數拍攝,請依下圖指示
https://goo.gl/H7V1c
這些快門自動控制器通常也被稱為「搖控自動控制器」,因為它們的功能都超過簡單的快
門自動控制器。雖然縮時愛好者對其他功能興趣不大,但有時組合使用效果很好。例如
HDR縮時。(見Canon Quick Guide的最後一頁,https://goo.gl/K3k03)(譯註:連結已失效
)
--
RAW還是JPG?
這要看你的需求,以及這是要拍來玩的還是認真的作品?
RAW
如果你覺得你可能會要賣出你的作品,或大量進行編修(現在,和未來,編修都已變的非
常便宜與容易),或是你對細節很要求的話,拍攝RAW是個很好的選擇。如果你覺得最多只
會輸出1080p,只在家人、朋友間或網路上流傳,而且你也不需要大量的編修的話,那你
也可以拍攝JPG(只要確保白平衡正確)。
JPG
對新手來說,馬上就像專業人士一樣拍攝RAW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你在一張照片上花
費愈多的心力(與硬碟空間),你就可能拍得愈少。如果RAW對你來說是個挑戰的話,那你
最好先從JPG開始,先多拍幾次。
RAW與JPG?
也許有時你想拍攝JPG,有時想拍RAW,依情況不同而定。RAW在高反差的場景,需要救回
暗部、亮部細節時非常有用。另一方面,如果需要較高速的連拍(舉例來說:車拍縮時
(drivelapses)或人群),或需要減少後製時間,還是只是需要拍攝大量的影像,那JPG可
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
等等…全手動拍攝??那如果像拍攝黃昏時刻,光線條件一直改變怎麼辦?
如果你想要得到沒有閃爍、平順的影像,那手動是最好的選擇。但你也可以使用自動設定
,例如光圈先決(Av mode:鎖定光圈和白平衡),讓相機自己運算快門長度。(小提示:把
觀景窗遮住!因為光線可能滲透進相機內部,影響測光表的讀數!)
--
太好了!光圈先決模式(Av),然後就好了嗎?
困難處在這裡…DSLR在曝光時有檔次的間距(1/8-1/3 eV),而且它們有時會這裡多一點,
那裡少一點。這可能會是造成閃爍(flicker)最大的原因。閃爍一直是大多數以DSLR拍攝
縮時者的噩夢。特別是當場景中有許多亮部和暗部差距(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測
光表(相機)就被迫做出決定,我要對著亮部曝光,還是對著暗部呢?…(然後一再又一再)
DSLR上自動曝光閃爍的範例…
https://goo.gl/HlLe4
--
你說的閃爍是什麼東西?為什麼你這麼害怕?
閃爍(flicker)通常是因為在相片間改變曝光造成的。它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有時是像
大猩猩搥胸一樣嚴重的「閃耀」,或是只像個輕吻的「亮度跳動」。多數時,它不是世界
末日,可以用後製濾鏡來修正(小提示:virtualdub 的插件MSU deflicker 或 Graft ;
或是After Effects的插件 GBdeflicker)。但有時它卻很難移除,你就會淚流滿面,因為
你花了幾個小時所拍攝,一生難得一次的大作,現在看起來卻像是Disco舞會。這樣可不
好!
--
去閃爍(De-flickering)軟體範例…
https://goo.gl/t2XEz
光圈閃爍(Aperture flicker)
當鏡頭的葉片每次拍攝時都要收縮的話就會產生。這類情況發生在現代自動鏡頭中。相反
地,手動鏡頭可以讓你一次設定好光圈。當光圈在每次拍攝都要重新收縮時,細微的機械
誤差就可能造成微小的曝光失常,在縮時影片中出現閃爍。
而這種情況在葉片每次都要縮到最小光圈時最為嚴重(例如:f/16、f/22…)。要了解每次
拍攝時的誤差,可以參考這個慢動作影片(https://goo.gl/idZws)。當鏡頭使用較開放的
光圈(最大光圈)時,葉片就幾乎不需移動,因此也不會造成光圈閃爍。無論如何,避免光
圈閃爍最可靠的方法是鎖定葉片:例用景深預覽鈕(機身上靠近鏡頭接點的按鈕),使葉片
移動到定位,同時鬆開鏡頭接點,些許向旁邊轉動。現在鏡頭已經來到所需的光圈檔次,
也不再與機身有訊號連接。雖然機身不覺得有裝設鏡頭,但你還是可以拍照,但這招不是
每個相機都能成功使用。在Canon機身上可能會得到「錯誤:99」的訊息,這通常意味著
電子接點還有一點接觸,你可能需要再轉遠一點。你也可以在鏡頭接點上貼膠帶,但稍後
若要改變光圈時就會比較麻煩。
快門閃爍(Shutter flicker)
快門系統也會發生細微的機械誤差。同樣地,當快門被使用到極限(意指高速快門)的時候
,情況會最為嚴重。雖然這種閃爍能做的預防措施不多,但若你使用比1/100s慢的快門,
應該就可以得到無閃爍的畫面。這通常不是什麼問題,因為反正常常有人想要「拉快門」
(見下方)
--
拍攝間距(兩次拍攝起始點所間隔的時間),該如何開始?
-最簡單的「大小通吃」的辦法,就是盡可能的縮短拍攝間距。所以如果曝光時間少於一
秒,那就只要每秒拍攝一張照片即可。但許多相機的緩衝區無法即時清除(尤其是拍攝RAW
時),所以你要確保相機在拍攝下一張照片前可以清除緩衝區。另一方面,許多機身可以
連續每秒拍攝3張JPG,只要鎖定快門即可(多數自動快門控制器都有這個功能)。
-另一方面,在盡可能地縮短間距的時候,你也是在快速的塞滿你的記憶卡,這可能影響
甚劇。所以另一個方法就是先拍攝一些測試影片,在相機上先快速預覽過。你可以快速地
了解拍攝的結果,就能進行調整…也許再長一點會好一點,也許再短才是你要的效果…
一些拍攝間距範圍供參考:
快速移動的雲:1秒
慢速移動的雲:10秒
太陽在無雲的天空中移動:(寬景)20-30秒
星辰在天空中移動:(寬景)20-60秒
夕陽特寫:1-2秒
人群:1-2秒
植物生長,例如瓜藤:2分鐘
影子在地面上移動:10-20秒
要注意這些時間可能要因應各地的不同或你追求的不同美感而改變,所以最好的解答就是
你要自己去多練習,看看你覺得多長最好。大體上來說,較緊或較遠望的鏡頭,就需要較
短的間距。
--
拉快門?你說的是什麼?
拍攝縮時的時候,拍攝間距通常相對較長(數秒,或更長),攝影者因此在每張照片的曝光
時間上獲得很大的選擇空間。很明顯地,短的曝光時間會產生銳利,沒有動態模糊的影像
;而長的曝光時間會有較多的動態模糊。除此之外,較長的曝光也會在一張照片裡捕捉到
較多的動作(在一張照片裡把所有的動作都記錄下來)。因為這些照片在未來會被連續播放
(以影片的形式),所以通常會希望每個動作都被留在影格中。這通常會產生比較平順的縮
時影像。利用增加曝光時間來填滿拍攝間距就是所謂的「拉快門」,這跟拍電影時的快門
角度有關。(https://goo.gl/Mff3V)
--
以大光圈拍攝星空攝影時要怎麼對焦?
不同的鏡頭在不同的機身上的反應都不一樣。你可以使用live view的放大功能,或是先
對焦在無限遠處試拍幾張照片。你會找到那個點的。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會造成很大
的影響。
若是主體是30公尺以外的明亮物體,通常你用自動對焦的效果就不錯了。利用路燈對焦也
可以,但若你在一個一片黑暗又沒有自然光的環境,你可以在遠方的地上留下會發亮的東
西,就可以利用自動對焦得到初步的對焦。
有時可以用高功率的雷射幫忙從遠方打亮物體。但要非常小心使用,它可能會對相機的感
光原件或其他人造成傷害。
--
我要如何把相片變成影片?
從免費到有點貴的軟體:
- Photolapse 3
https://goo.gl/WTFF7
- VirtualDub
https://goo.gl/hvgHb
- QuickTime Pro (Mac OS 10.6是免費的)
https://goo.gl/MJydO
- Adobe Premiere Elements
https://goo.gl/vcJQG
- Lightroom
https://goo.gl/lLRuh
樣版!: https://goo.gl/4ww8c
- Final Cut Pro
https://goo.gl/nWunv
- Adobe After Effects
https://goo.gl/vMKqe
不論使用哪個軟體,照片都要以流水號的方式命名:例如img_00001.jpg, img_00002.jpg
…等。若要在PC上重新命名,可以使用renamaster(https://goo.gl/YpHR9)
或bluk rename utility(https://goo.gl/NdYyV)。
在Mac上的話可以使用Automator(範例:https://goo.gl/hiEgV)
(譯註:英文範例原址https://goo.gl/9A32M),它不但可以以流水號重新命名,還可以從
CF卡的不同資料夾裡擷取照片(譯註:應該所有記憶卡或硬碟都可以)。有些相機可以讓你
重設檔案編號,也就是重新從img_0001.jpg開始,這可以避免你日後要重新命名的麻煩。
--
縮時「聖杯」?(譯註:英文中習慣以聖杯來指稱所有人想要但無法達成的東西)
日出、日落、日夜交替
在這裡,我們把一個從白日到星辰出現,完美無瑕、沒有閃爍的影片稱作聖杯。更廣泛的
說,指的是某些目前仍未知的方法或工具,可以讓我們利用到相機寬廣的曝光範圍(超過
20檔),同時也不會有過於人工的感覺。你也許會幸運到只是把相機設到全自動模式,就
撿到了聖杯,但一般來說,你只會得到你這輩子看過閃爍最嚴重的影片。以下是一些可以
可靠地獲得聖杯的理論,後製或機身設定都有:
溶接(crossfading)
我們聽說底片都是用這個老方法來從白天轉到晚上的(譯註:很抱歉,這句我真的看不懂
…)。基本上就是,停止拍攝縮時,調整曝光,然後再重新開始。再在後製時以溶接的方
式來得到日夜交替的效果。
如果你有兩台設定一樣的相機(前景也沒有太靠近的東西),你可以一次在其中一台相機上
手動調整曝光,大概一次調整一檔EV。A相機降至-1時,且B相機是0時,把A相機調整至+1
。亮度持續地降低,而當B相機到-1時,而A相機是0時,再將B相機調至+1,如此下去。在
後製時,不斷地在兩個相機間溶接。
Bulb ramping(延時攝影)
不同於相機內建的快門速度,B快門模式(Bulb mode)讓拍攝者可以任意地延長快門時間。
雖然B快門模式是用來拍攝特長的曝光,但在高階的DSLR上,仍可以拍攝短至1/30s。平緩
地調整曝光時間,有可能就可以天衣無縫地追隨光線的改變。
這可藉由外部測光表(https://goo.gl/zzcRz)或手動來調整(https://goo.gl/29Mkv),
兩者都需要微調的配件。
(譯註:magic lantern一樣有內建的bulb ramping功能)
用這個方法進行拍攝時,曝光的限制就只是你能忍受的最長曝光時間。例如,1/30s到3s
超過了6檔的曝光。也可以配合利用ISO、光圈和減光鏡來讓效果進一步延伸。
手動調整光圈(aperture drive)
手動鏡頭可以讓攝影者以手動的方式調整光圈環。如果在縮時拍攝的過程中,緩慢地轉動
光圈的話,就可以得到平順的曝光。一般來說大概會跨越6個檔次,是個大約跟Bulb
ramping差不多的差距。調整光圈通常是由一個多檔次的馬達,藉由皮帶或齒輪來調整光
圈環。必需先移除讓光圈分檔的滾珠承軸,來讓光圈轉動順暢。有些鏡頭很容易進行,有
些其他的鏡頭(例如Asahi Takumars)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拆解。
包圍曝光(bracketing)
利用整個曝光範圍來進行包圍曝光,再將它們放入不同的檔案夾中,重新編號,最後在剪
接軟體中進行堆疊。可以用不同曝光的影片進行溶接!好極了。
EXIF擷取/操控中繼資料
有一個理論是在拍攝縮時時,不論使用AV、Tv、P或M模式,都讓相機自動(或手動)調整曝
光。這個後製手法最一般的動作,是藉由每張照片的EXIF資料來調整曝光。我們重新建立
在整個縮時過程中,亮度改變的過程。
這跟利用直方圖來運算的去閃爍(deflicker)有著些微地不同,因為直方圖並沒有非常客觀
的測量,而EXIF資料明確地說明了真實的曝光數據。接著再在RAW的工作流程中,利用中繼
資料改寫校正曝光。使用這個後製手法會產生的嚴重問題是像素的飽合度。
(譯註:這一段我看不懂它要如何達成)
-完結-
=====================
若有什麼翻譯錯誤或是我沒看懂的地方有人看懂的…請再跟我說一聲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46.15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