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中國管制的越南成了獨立國,沒被控制的雲南卻成為帝國一部份?】#精選書摘
越南北部從秦漢以來,就在中央王朝中國的管轄之下,但竟在統治千年之後,成了脫離中央掌控的獨立地域。而雲南完全相反,在過去幾乎是不受中央管制的,最後卻在元朝後,失去自主,變為中華帝國的邊疆。
雲南的併入,讓中國從傳統帝國,逐漸轉型為現代民族國家,被視為族群多樣性一統的象徵,更造成了當今世界格局的變化。不過,在這之前要先理解是什麼因素,才會讓雲南和越南,最後走上完全不一樣的路?
#流動的疆域 #越南 #雲南 #中國 #獨立 #統一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https://n...
族群多樣性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博物館已經成為當代社會人們在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場域,也成為文化、科學、藝術等知識推廣的重要機制。除此之外,隨著公共領域對於文化多樣性以及各式社會議題的逐漸重視,博物館也沒有置身事外而開始嘗試以展覽、教育活動、出版品、論壇等形式來加入這些討論。對於當代社會在全球化移動、接觸的脈絡下,移動的人開始成為當代社會的正常狀態,那麼正視移動人口以及其帶來的各種多樣文化、歷史與社會活動的接觸與交集,就成為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從博物館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有了以藝術為主的美術館、以歷史或科學等知識體系為主的博物館,也有了地方性與城市性的地方博物館,甚至是結合地方與生態的生態博物館,這樣的話,面對移動人群與文化接觸的現象,我們是否也需要一個移民博物館呢?小編今天要推薦的一篇過去的文章,試著從博物館人員的角度來看移民、文化接觸與博物館的交集。
——————————
今年6月,筆者前往德國法蘭克福,出席UNESCO轄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城市博物館委員會2018年會」(ICOM-CAMOC 2018),會前的工作坊以「移民:城市/移民與其落腳城市」(Migration: Cities | (im)migration and arrival cities)為主題,探討近1世紀來歐洲所面臨的移/難民議題,及他們進入城市後,對在地文化帶來的衝擊與改變。
該工作坊推動3年計畫的核心概念是:「在政治之外,城市中的博物館應責無旁貸,肩負起社會教育、文化平權、多元參與的責任,讓在地世居多年的民眾[1]認識並接納近20年來的新移民,更要真正看見身分地位更敏感尷尬的難民,達成共榮共生、相互尊重、理解、認識彼此的文化與社會處境。」
CAMOC不斷呼籲:各種主題的博物館,都有責任面對城市中族群多樣性的議題,規劃相關的展示活動,讓移民/難民可參與其中,甚至擔任主述者,進一步讓在地民眾與他們有更多互動、接觸及理解。
在各國眾多博物館的分享中,我們看到博物館如何透過移民物件的典藏展示、真人圖書館、讓移民講述故鄉事、或是透過移民集體與大量的書寫、歌唱、藝術表現,轉換為博物館的展示與藏品,並以博物館的空間,建立舊住民與新移民在文化、語言及社會議題上互相溝通的橋樑,甚至更進一步,邀請移民與第二代一起重新詮釋其身分及對於社會的期許。
例如荷蘭鹿特丹博物館的移民計畫專案,先對移民進行訪談與溝通後,邀請願意參與的移民成為博物館的典藏,並可獲得一個典藏品編號,再由這些獨特的「典藏移民」講述他們的故事。經過幾年的進行,這個專案已經累計到即將出書。歐洲的族群移動有上千年歷史,透過層層疊疊、移入移出的歷史所產生的厚度,形塑了現今每個獨特的歐洲城市。因此每個移民的人生故事,都是該博物館最珍視的典藏品。
而筆者也發現,委員會成員對臺博館從2014年與在台穆斯林社群合辦的「伊斯蘭文化與生活特展」,以及2017年與移民工社群共同策畫的「南洋味.家鄉味特展」,到各種由移民工社群主導的教育活動等,都相當重視,台灣社會面對穆斯林的高度包容力,也讓他們感到非常特別。臺博館培訓移民擔任母語導覽員、並鼓勵移民穿著代表母國文化認同的傳統服裝(Cultural Identity)進入博物館參訪,這些都是歐洲博物館較少嘗試的區塊。
在此次博物館委員會的經驗中,可以看到歐洲博物館更擅長邀請移民或具爭議性的議題進入博物館發聲,並以展示、劇場、行動劇、工作坊的方式呈現;同時,歐洲博物館也會計畫性地進入移民社區,對居民表達關懷、支持,並進行相關議題講座與課程。這是國內博物館可多進行的嘗試。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7555
族群多樣性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裔的林立中將接任Intel Capital管理合夥人及總監, 過去林立中在Intel 12年內負責併購投資、財務規劃與商業開發等,他承諾接任Intel Capital的領導職後,會挹注更多資源幫助具有多元、多樣特質的新創。
族群多樣性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提供您每日即時新聞、深度報導及新聞議題分析,帶您看見更好的未來!
———————————————————
追求真相 · 深度紀錄 · 多元觀點
———————————————————
看更多新聞: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s://pnn.pts.org.tw)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P#新聞實驗室】(https://newslab.pts.org.tw)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族群多樣性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八O年代因為皮革市場的需求,上百萬隻凱門鱷慘遭撲殺,鱷魚皮被當場剝下以後殘骸就隨意丟棄。直到1992年,巴西政府禁止野生鱷魚皮貿易,凱門鱷的數量才逐漸回升,經過多年的復育,潘塔納爾的凱門鱷已經超過一千萬隻,形成地球上規模最大的鱷魚族群。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凱門鱷 #巴西政府 #鱷魚皮 #生物多樣性 #寶特瓶 #鱷魚 #皮革
族群多樣性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地球的孤兒全新一季【貓的消失】系列,探討世界各國,大型貓科動物瀕危消失的原因。我們從地球最大的熱帶濕地、也被封為地球之腎的潘塔納爾為起點,開啟這段探索旅程,並且從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美洲豹的生存困境開始談起。這個存活地球超過兩百萬年的大貓,過去的二十年來數量已經減少四分之一,僅存六萬五千頭,原始棲地喪失超過一半,幾乎從北美洲絕跡。潘塔納爾是地球上美洲豹密度最高的區域,拍攝團隊克服萬難,深入這個原始神祕的原始濕地,揭開美洲豹消失的秘密。
台灣1001個故事-20200119分集大綱:
part1:【遠征地球最大濕地 揭開美洲豹消失秘密】
https://youtu.be/hDOn5mPmTcA
part2:【濕地養牛引發人豹衝突 搶救美洲最大貓科動物】
https://youtu.be/4B_iJM38wUs
part3:【地球最大鱷魚族群 濕地成功復育瀕危凱門鱷】
https://youtu.be/GACjZ3NPZEI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網路搶先公開 #支持請幫按讚分享唷 #地球的孤兒#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美食#美洲豹#鱷魚#皮革#熱帶濕地#地球之腎#潘塔納爾#巴西#原始棲地#生物多樣性
族群多樣性 在 一、單選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推薦與評價
解析養殖魚類因大多來自少數親代,談論單一物種性狀的差異,屬於基因多樣性的範圍。 ... (A)有體系的演化論思想是由達爾文創始的(B)生物族群中的個體不適合於環境者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