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 #五條人 的音樂定義為 #方言樂隊,你確定真的聽懂他們的音樂嗎?】全文:https://bit.ly/3cZG5fV
#楊不歡:近年草東沒有派對、老王、告五人這類樂隊在中國大陸的走紅,被一些人解讀爲是受到北方樂隊影響,「像北方」。早年認識一名朋友,聽了 My Little Airport 的現場,回來說,難聽,跑調。
在主流敘事中常常發生的是,當一個表演單位被貼上「方言」或者「地方文化」特色之後,他們的作品只能是充滿地方風情的、從地方出發的。然而無論是把五條人定義爲哪種「方言樂隊」,這種類似審視春晚民族小品的獵奇角度,已經足夠讓人不適...
#延伸閱讀
楊不歡:民主的假象,與撕咬的真相——大陸女團選秀的克里姆林宮學 👉https://bit.ly/376gjnj
柏林實驗音樂地圖:一名香港結他手在柏林的第三年 👉http://bit.ly/2eF11ym
★端網站全新改版,立刻體驗新首頁:https://theinitium.com/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樂隊的夏天 #搖滾 #獨立音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OKO 和泉素行 我點解來咗香港? 我は何しに香港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6月8日に香港へやってきたSCANDALに突撃取材。 她們親自教我們關西方言還介紹她們家鄉特色。當初抱著偶像夢的4個女學生,從零開始學樂器組成樂隊。向大家傳達衷心message... SOKO香港在住10周年!誰にも頼まれていないけどやるぜ! 「ありがとう香港」長編企画シリーズ!少しでも香港の事を...
方言樂隊 在 BBC News 中文(繁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人聽的是語言,有人聽的是音樂。
同一首歌,同一個韻律,大家聽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一支以方言歌曲起家的樂隊「五條人」,如何用音樂吸引全國的樂迷?
他們的歌曲用上了最地道的海豐話,後來更粵語,來自蒙古的包頭話、甚至泰語。
【方言樂隊「五條人」:玩音樂還是玩方言】
https://bbc.in/2KzxrVg
方言樂隊 在 SOKO 和泉素行 我點解來咗香港? 我は何しに香港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6月8日に香港へやってきたSCANDALに突撃取材。
她們親自教我們關西方言還介紹她們家鄉特色。當初抱著偶像夢的4個女學生,從零開始學樂器組成樂隊。向大家傳達衷心message...
SOKO香港在住10周年!誰にも頼まれていないけどやるぜ!
「ありがとう香港」長編企画シリーズ!少しでも香港の事を知って、興味をもって頂ける人が増えたら、うれしいです。
目標100話!香港観光スポット、美味しいものスポット、面白スポットを中心に紹介しています。時々日本。
FB,Instagramも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rigatou.hk/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sok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okoizumi/
---------------------------------------------------------------------------------------------------------------
方言樂隊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仍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及農村時,居住人口較少,未被殖民的香港開埠初期前,有三個族群早在香港生活。
1.香港圍村(圍頭)人,早在唐宋時已開始在香港新界定居,是新界原居民。2.客家人,11世紀時,他們移居華南,17世紀時從廣東山區移居新界。3.蜑家(水上人/漁民)估計是遠古百越族的越人遺裔,和珠三角的漢族同化,早已在香港水域內、外生活、定居、捕魚,是香港最早期的原居民,英語的「Hong Kong」即譯自蜑家話。各族群皆有自己的語言,如圍頭人講圍頭話;水上人講蜑家話;客家人講客家話。其中,圍頭話和蜑家話都是粵語的分支,與當今香港的主要語言廣州話,同屬於粵語,基本相通。由於新界於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前,與九龍、新九龍、紅香爐島(香港島)同屬大清廣東新安縣管理(唐前曾名「寶安」,民國以後復用「寶安」)。「香港」、「新界」並非此地之原有名稱。除此之外,新安縣界域包含今天香港及深圳大部分地區。因此,新界原居民的籍貫順理成章寫作「廣東寶安」,與現在深圳原居民所寫的籍貫相同。客家人有編修族譜的習性,在追本溯源查客家人的姓氏族譜中,可以發現客家人源於漢族,是住在中國北方的居民。活動範圍約在今山西、河南、湖北間。經語言學家考證,客家方言最接近中原古音韻,其社會宗法制度、文化生活習俗、服飾衣著、信仰崇拜、風水迷信等方面類於舊中原。說到水上人,香港開埠以前有多少水上人,至今已很難稽考。一九四九年以前,珠江內河上的漁家都是過「水流柴」的生活,就是到處漂泊;開埠以前的艚船、渡船、鹽船是大船,一般漁船實屬珠海江水流柴一類的小艇。順治十八年 (一六六一年) 八月頒佈「遷海令」,命沿岸居民內遷,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燬,寸板不許下水,粵沿海居民盡入內地,香港居民無一幸免。直到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正月頒令才容許沿海遷民遷回故土。由此可知,今天的香港水上人應該是康熙頒令後才從珠江三角洲一帶遷來香港。至於鶴佬人,鶴佬原稱福佬 (因「福」字的鶴佬方言發音近似粵語的「鶴」字),先輩源自福建,其後聚居於粵東,即潮汕、海陸豐 (即汕尾) 和今日的惠洲縣區。在英國人到來之前,有不少鶴佬人已移居香港,大部分從事捕魚工作,亦有以農為業。現今除了一些由鶴佬人興建的廟宇外,其歷史遺跡留下不多。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九龍城的福佬村道和長洲的學佬巷,而長洲的太平清醮也是以鶴佬人為主導的祭祀活動。客家嫁娶中的迎親俗,別具情趣。出嫁之日,新娘被打扮一新,與家人 同桌吃“告別餐”。飯後,新娘祭拜祖宗,拜別雙親,站在畫有八封太極圖的“米篩”上“過米篩”,換上新鞋,接著由父兄或長輩將她背上花轎(如今多是轎車),潑上一碗水,意為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暗示夫妻要白頭偕老。這時新娘放聲大哭,以示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舊日,新嫁女都是坐花轎出嫁的,除了花轎,還有其他人員組成的迎親隊伍。迎親隊伍的最前頭,後面跟著媒人轎,樂隊,由兩個小孩坐的燈轎,然後是新娘的坐轎,最後是嫁妝隊,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引來大批看熱鬧的人群,更增添了熱鬧氣氛。傳說最早時曾有一迎親花轎過未剪綵的新橋,守橋人不讓通過,聰明的新娘下轎對守橋人說:“新人過新橋,百年夫妻萬年橋。”這話感動了守橋人,破格讓迎親花轎通過,後成了習俗,一直流傳下來。海陸豐鶴佬民系(閩南民系)傳統婚禮時,前往迎娶新娘的一個儀式是陸上扒龍船。昔日福佬人在嫁娶時,男家的女性親屬每以「扒龍船」迎親,但原本居於漁船的水上人近年陸續搬到公共屋邨,因已移居陸上,划艇迎親的風俗改由跳「龍船舞」代替。也會在其他喜慶活動如太平清醮、神誕等出現。
方言樂隊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鐵力士峰Titlis海拔3238米,屬瑞士阿爾卑斯山脈部份山峰。在瑞士上瓦爾登州(Obwalden)中部,距離恩格爾貝格村落(Engelberg)約1.5小時車程,是阿爾卑斯山著名的風景區。登上鐵力士峰需要乘坐三種交通工具:第一種為普通吊車,每輛可坐六人,吊車旅遊由山腳開始,途中有一個落客點。如乘客需要登上鐵力士峰,便應在第二下客點才下車。到達第二個落客點後,接著便轉乘第二種交通工具,是一輛長方型大吊車,到達第三個落客點後,轉乘擁有世界首創的旋轉登山纜車(Titlis Rotair Cabin),這組旋轉吊車是於1992年12月正式通車,路線橫跨了壯麗的鐵力士冰川(Titlis Glacier),共可承載80位乘客,每程會旋轉360度一圈,攝人美景盡入眼簾。山頂上建有一座全景酒店、眺望台和餐廳。觀景站提供了一遊冰川的機會,冰川的雪洞(Ice Grotto)位於海拔10000尺的高點,通過它向南的窗洞,視線可穿過山石,遠眺美麗的景致。初次踏足於冰川上,感覺就像身處一個晶瑩的冰雕宮展。壯麗的阿爾卑斯山及黑森林的親身的體會及懾人的自然景色,令人對自然界的奇跡更覺欽佩。一般滑雪者都會直接奔向當地滑雪場,展開精彩刺激的滑雪之旅,常規參觀路線會先遊覽著名的藍洞(Glacier Grotto),藍洞系由冰河所挖掘出來的洞穴,這裏有許多冰河雕作品,深藍色的冷光照射在冰壁上,使得氣氛更加詭異。山上室內的地方為一座多層的小型購物中心,有數間售賣紀念品的商店、數間食肆、雪糕店、Swatch手錶專門店。鐵力士峰可供遊玩的種類煩多,冰川飛渡吊椅(Ice Flyer Chairlift)、鐵力士冰川樂園(Titlis Glacier Park)、冰川漫步(Glacier Hike)等。
對於大多數琉森人來說,狂歡節是一年當中最精彩的時刻。琉森狂歡節的獨特性是根據它的歷史發展慢慢形成的,大型樂隊遊行隊伍與怪獸音樂會,接近冬季的末段,狂歡節在大街上爆發,穿過舊城區的小巷來到廣場上,寧靜的“燈火之城”頓時變成一個為戴面具的人群徜徉的狂野和光怪陸離的舞臺。是一個光輝燦爛的室外派對,整個琉森將被混亂和愉快統治,一切不再是它們原來的樣子。Dirty Thursday的名字來源於油脂。Dirt在當地方言裏油脂的意思,所以叫Dirty星期四。多數農戶在冬天以前宰殺牲畜。除了肥碩的香腸外,還有各種類似與油炸圈餅的油炸甜品和狂歡節糕點;Fat Tuesday(星期二)和方言Gudel有關,這個詞意思是胃和肚子。這一天是在狂歡節結束前,塞滿肚子的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