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通知》
【#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新發現:#呼籲停止在大潭藻礁興建三接】記者會
#時間:1/30(星期三)9:00-10:00
#地點:#台灣大學校友會館3樓 3B室
新聞聯絡人:陳昭倫 0930-073637、林惠真0912-598668、潘忠政 0972-117081、劉少倫 0937-682356
台灣中油在桃園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港)站(簡稱三接)的環評審查在2018年10月8日環評大會中被強行過關。整個過程不僅折損ㄧ位環保署副署長,也揭露目前環評制度對於捍衛環境正義的怯懦,更因為與空污、能源等議題串連發酵之後,不僅直接衝擊2018年11月24日台灣的地方選舉,其政治效應更延續到1月27日的立委補選。
雖然,三接已通過環評,但是真正爭議的焦點「大潭藻礁生態到底好不好,生物多樣性高不高?」仍未有科學上的定論。過去,主政者的顢頇、地方保育主管機關對於大潭藻礁保育的漠視與開發單位聘僱學者顧問的誤導,使得大潭藻礁在缺乏相關基礎研究資料的情況下,就直接被判定逕行開發。然而,2017年6月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與後續IUCN列名的紅肉雙髻鯊幼鯊等重要生物多樣性的發現,凸顯大潭藻礁的珍貴性與必須進一步採取相關保育措施的急迫。
過去近ㄧ年期間在農委會林務局補助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多所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已於2018年12月完成了大潭與周邊白玉到永安等南桃園藻礁水系生態的調查。
2019年1月23日中研院團隊利用今年度最大潮差(潮高-225公分),自主前往大潭藻礁G1與G2區持續進行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動態研究,有更重大的發現。#團隊不僅在三接準備在G1興建棧橋的範圍內找到更多柴山多杯孔珊瑚群體以及在桃園海岸首次新紀錄到的三種罕見的珊瑚,更在G2區發現ㄧ個「#多杯孔珊瑚島」,#其中最大群體直徑超過1公尺。這些新發現不僅印證之前研究團隊所提出的預測,更 #打臉台灣中油在去年10月8日環評大會說棧橋區沒有多杯孔珊瑚的說法。我們要再次提出呼籲:
1. 台灣中油立即停止在大潭藻礁三接所有的開發行為,啟動替代方案;
2.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應立即介入,啟動將大潭藻礁劃設為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野生動物保護區;
3. 桃園市鄭文燦市長履行選前承諾,ㄧ旦研究證明大潭藻礁生態佳,生物多樣性好,立即撤銷三接施工許可,啟動大潭藻礁相關保育措施;
4. 科技部立即召集相關海洋、環境、地質、生物、社會和人文等學者,啟動跨領域國家型計畫進行藻礁生態水圈森里海的基礎研究。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記者會流程
9:00 螺聲響起 葉斯桂(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 理事長)
9:01 主持人開場 潘忠政(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
9:05 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9:15 林惠真(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特聘教授)
9:20 張譽尹(環境法律人協會 理事長)
9:23 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專職律師)
9:26 陳憲政(義務律師)
9:29 潘忠政 結論、呼口號
9:30 記者提問
附註:#新聞稿及相關圖片、#影片電子檔無償使用,請備隨身碟至接待處複製存檔
辦理單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桃園在地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新聞稿及相關圖片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採訪通知》
【#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新發現:#呼籲停止在大潭藻礁興建三接】記者會
#時間:1/30(星期三)9:00-10:00
#地點:#台灣大學校友會館3樓 3B室
新聞聯絡人:陳昭倫 0930-073637、林惠真0912-598668、潘忠政 0972-117081、劉少倫 0937-682356
台灣中油在桃園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港)站(簡稱三接)的環評審查在2018年10月8日環評大會中被強行過關。整個過程不僅折損ㄧ位環保署副署長,也揭露目前環評制度對於捍衛環境正義的怯懦,更因為與空污、能源等議題串連發酵之後,不僅直接衝擊2018年11月24日台灣的地方選舉,其政治效應更延續到1月27日的立委補選。
雖然,三接已通過環評,但是真正爭議的焦點「大潭藻礁生態到底好不好,生物多樣性高不高?」仍未有科學上的定論。過去,主政者的顢頇、地方保育主管機關對於大潭藻礁保育的漠視與開發單位聘僱學者顧問的誤導,使得大潭藻礁在缺乏相關基礎研究資料的情況下,就直接被判定逕行開發。然而,2017年6月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與後續IUCN列名的紅肉雙髻鯊幼鯊等重要生物多樣性的發現,凸顯大潭藻礁的珍貴性與必須進一步採取相關保育措施的急迫。
過去近ㄧ年期間在農委會林務局補助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多所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已於2018年12月完成了大潭與周邊白玉到永安等南桃園藻礁水系生態的調查。
2019年1月23日中研院團隊利用今年度最大潮差(潮高-225公分),自主前往大潭藻礁G1與G2區持續進行柴山多杯孔珊瑚族群動態研究,有更重大的發現。#團隊不僅在三接準備在G1興建棧橋的範圍內找到更多柴山多杯孔珊瑚群體以及在桃園海岸首次新紀錄到的三種罕見的珊瑚,更在G2區發現ㄧ個「#多杯孔珊瑚島」,#其中最大群體直徑超過1公尺。這些新發現不僅印證之前研究團隊所提出的預測,更 #打臉台灣中油在去年10月8日環評大會說棧橋區沒有多杯孔珊瑚的說法。我們要再次提出呼籲:
1. 台灣中油立即停止在大潭藻礁三接所有的開發行為,啟動替代方案;
2.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應立即介入,啟動將大潭藻礁劃設為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野生動物保護區;
3. 桃園市鄭文燦市長履行選前承諾,ㄧ旦研究證明大潭藻礁生態佳,生物多樣性好,立即撤銷三接施工許可,啟動大潭藻礁相關保育措施;
4. 科技部立即召集相關海洋、環境、地質、生物、社會和人文等學者,啟動跨領域國家型計畫進行藻礁生態水圈森里海的基礎研究。
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記者會流程
9:00 螺聲響起 葉斯桂(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 理事長)
9:01 主持人開場 潘忠政(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
9:05 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研究員)
9:15 林惠真(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特聘教授)
9:20 張譽尹(環境法律人協會 理事長)
9:23 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專職律師)
9:26 陳憲政(義務律師)
9:29 潘忠政 結論、呼口號
9:30 記者提問
附註:#新聞稿及相關圖片、#影片電子檔無償使用,請備隨身碟至接待處複製存檔
辦理單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桃園在地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新聞稿及相關圖片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採訪通知】
【#教師節百位生態學者連署發起全國學界與教師搶救桃園大潭藻礁】記者會
#時間:9/28(星期四)9:30-11:00
#地點:台灣大學校友會館3樓 3B室
新聞聯絡人:陳昭倫 0930-073637、林惠真0912-598668、
劉少倫 0937-682356 、張簡琳玲0972-060564、潘忠政 0972-117081
桃園大潭藻礁面臨台灣中油公司在此區域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和開發觀塘工業區的威脅,岌岌可危。而日前經由學者將此區域生態的珍貴性與必須被保留的重要性發表於國際期刊珊瑚礁研究(Coral Reefs),獲得國際學界的重視。
這樣的研究成果更獲得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全體研究人員親筆簽名的相挺(http://e-info.org.tw/node/207356),啟動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學界學者連署的列車。同時,科學論證資料的確立與學界的連署,也讓經濟部次長同時兼任台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楊偉甫在媒體上首次坦承,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可以有替代方案,而最可能的地點就是現在已有基礎建設完成的台北港。
然而,楊董事長面對媒體的回答中,對於是否放棄大潭藻礁進行接收站興建的原先計劃並無鬆口跡象,這不免讓人質疑支持開發派的學者與官員其背後是否暗中進行解套的打算。
因此,對於搶救大潭藻礁,環團與學者仍必須緊盯,不能夠鬆手。
9月28日孔子至聖先師誕辰紀念日,同時也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中央研究院、東海大學、台灣師範大學與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百位生態學者,以及包括中興大學、東華大學、文化大學、彰化師大、海洋大學、屏東科技大學、澎湖科技大學、弘光科技大學、靜宜大學、中山大學、台灣大學等30所大專院校各個領域超過200位教師,在短短5天內完成簽名連署,強力呼籲政府要正視學界所提出的四訴求:
1. 正視桃園藻礁為世界級自然遺產的重要科學證據,應迅速將目前僅存白玉連接大潭到新屋這段健康的藻礁公告為國家級的自然遺產;
2. 立即宣告停止開發觀塘工業區與將在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計畫;
3. 正視替代方案,例如,以台北港作為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以利2025非核家園、替代能源與減碳等國家政策的推動;
4. 整合學界能量展開「藻礁學」的各項研究,以便日後各項保育相關策略之制定與實施,保護海岸國土多樣性。
在教師節當天,我們更要呼籲全國所有各級學校的老師ㄧ同參與連署搶救桃園大潭藻礁 (http://creeg.biodiv.tw/SaveAlgaereef/),善盡社會責任,並給予我們的學生正確海洋公民該有的示範作用,留給他們未來ㄧ個完整的台灣藻礁海岸與健康的海洋。
#記者會將邀請中央研究院士出席,歡迎各位媒體朋友蒞臨採訪。
附註:#新聞稿及相關圖片、#影片電子檔無償使用,#請備隨身碟至接待處複製存檔
#辦理單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桃園在地聯盟、大潭社區發展協會、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新聞稿及相關圖片 在 #新聞稿及相關圖片|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View about #新聞稿及相關圖片on Facebook.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