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當五倍券官網早上再度當機
#搶口罩還要搶疫苗現在又要搶五倍券
今天早上行政院五倍券官網正式啟用,沒想到九點一開始上線,竟然又再次卡卡的,然後網頁直接當機,讓許多民眾怨聲連連,在上班的路上不只要邊搭車邊搶,結果不是沒搶到,而是在跑網站時就卡關,甚至從簡訊系統寄送來的認證碼都超過十分鐘,直接失效,是不是又一樁技術卡關奏效?
#當機記錄再添一筆
盤點近期預約平台上線就當機出包事件
👉 7/13開放第九類以及18歲以上民眾進行意願登記時,該系統網站與手機健保快易通都大當機
👉 有民眾接獲1922簡訊後,已於7/16到打完第一劑疫苗,7/27開放第四輪疫苗預約接種,竟然又再度收到1922簡訊
👉 7/27第四輪公費疫苗對象登記,原本預告會發送疫苗接種簡訊,給符合資格的民眾上網登記接種;因為PTT爆料「沒收到簡訊,符合資格直接預約就可以了」民眾大呼不公平
👉 7/30有民眾至新竹縣仁慈醫院欲施打第一劑AZ疫苗,未料現場醫護人員通知「1922平台出包,並未得到相關接種名單,衛生局也沒有配發到AZ疫苗」
👉 8/9因系統錯誤不符預約資格的1500人意外搶到莫德納第二劑
👉 8/14號稱太多人預約高端疫苗開放10分鐘內即當機
👉 9/22 5000.gov.tw在五倍券預約登記首日一早就當機
依據經濟部預算編列,去年由關貿公司承攬的三倍券的系統開發光是驗證系統開發等等就耗費近0.97億,如今五倍振興券上路,在系統開發及營運費用,在預算上也編列了0.85億,這些錢都是來自你我的納稅錢,經歷了一次次的系統卡關出包,不變的是沒有一次能準時順利上線,這到底是承包商的問題還是民進黨執政的問題,怎能容許拿了預算執行的單位如此鬆散粗糙?當機障礙來了又來,是無法排除還是無心排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1: 桃園復興拉拉山三光村第110場義診報導 專訪 郭明裕醫師 #懿樺女士 前三光村長高翠華 1982年,一位住在新竹縣司馬庫斯爸爸帶著得到腦膜炎的兒子下山求醫,早上八點出發下午四點才到桃園內壢的省立桃園醫院,當時爸爸身上只剩50元,沒有辦法花76元買藥,當時郭醫師立刻捐...
新竹縣 第 四 台費用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二夜之後,浪浪並未迎來曙光,人也是。
現行流浪狗的根本問題不外乎是:零撲殺卻沒做好源頭管理,動保法規嚴但沒人力執行,出了事沒有人出面負責。但,#除了互相指責我們還能做什麼?
在開始深入談流浪狗議題之前,我想邀請大家一起想像: #20年後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1. 街上都看不到遊蕩犬
2. 每隻狗都有人負責照顧
3. 不用再害怕被狗追/咬
雖然這三個選項看起來是同一件事情,但其實卻又非常不一樣。
#街上看不到遊蕩犬:可能是流浪狗、放養狗都一律被抓到收容所,或是被限定在一定活動範圍的專區。若再加上飼主觀念大幅提升,為狗狗做好絕育,且不棄養,遊蕩犬就極有可能漸漸消失在街上。
#每隻狗都有人負責照顧:這邊的「人」指的不一定是飼主,也可能是餵養人,狗狗也有可能是放養在外面,總之出了事情就會有人要負責,並賠償受害人。
#不用再害怕被狗追咬:這或許是最多人的期盼,但動物行為人又無法完全控制,要嘛是街上都沒有遊蕩犬 ; 或是雖然有,但只要有人覺得受到威脅,就可以通報捕狗大隊來抓走,狗狗被關到收容所。最終能夠在街上生活的遊盪犬都是跟人互動良好,且有人負責照顧的。
不管想要達成上面哪一個目標,就現行台灣的狀況,如果沒有改變,再過 20 年也還是老樣子。
👉【#問題出在哪】
1️⃣ #沒有源頭管理的零撲殺,只是讓問題從收容所換到街上,#讓安樂死變成不安樂的死。
紀錄片《十二夜2 回到第零天》就是在從各個面向探討零撲殺上路之後的現況。收容所爆滿所以流浪狗數量變多,公部門和各個協會忙著家戶拜訪宣導、抓流浪狗、做下鄉絕育、推廣生命教育,但短期來看似乎趕不上野狗和未絕育家犬繁殖的速度,都市和鄉下的觀念差異,也造成問題不斷惡性循環。
到頭來,街上遊蕩犬數量無法有效控,更多的是被攻擊、路殺、病死的狗。#各地收容所也因為超載狗狗互咬受傷事件層出不窮,甚至一輩子在裡面被關到死的也有。
2️⃣ 法規要求飼主植入晶片、未經申請禁止繁殖,但開罰案例少之又少;一來沒稽查人力,二來罰則雖重但都以勸導為主。
現行的動保法雖然已明文規定飼主要為寵物施打晶片並做寵物登記,不然會有相關罰則,但 #依然有非常多的民眾沒有幫寵物打晶片或做寵物登記,可能是不清楚相關規定,也可能是覺得麻煩還要花錢,甚至還有放養的狗也不承認是自己養的。
未絕育私下繁殖的問題就更複雜了。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截自今年 7 月底,全台灣有寵物登記的犬隻總計約 163 萬隻,其中有高達 56 萬隻,超過三成,是沒有絕育或沒有申報的,但政府也不會主動要求限期改善,更不用提寄罰單給飼主。
#有些觀念較落後的長輩認為絕育後未來就沒有狗狗可以養了,或是結紮後狗狗就不兇無法看門,也有人認為生育是動物的權利,不能隨便絕育,需要花費很大的氣力去溝通,還不一定有效。
公部門也因為相關罰則過重,例如寵物未結紮又沒申請免絕育規定要罰 5 至 25 萬,所以動保單位都不太敢積極開罰,怕惹民怨,加上沒有人力做挨家挨戶做調查,也造成私下繁殖未申報的情況持續發生。
3️⃣ 被棄養或野外繁殖的犬隻大多是米克斯,通常都沒有寵物晶片,出了事找不到飼主負責,要餵養人承擔又不太可能。
源頭管理沒辦法落實,絕育速度又跟不上,遊蕩犬數量居高不下,政府沒辦法通通收容,只好讓牠們待在街上,#照顧流浪狗的重擔就落在愛媽身上,不然所謂的自然淘汰,其實比安樂死還殘忍。
除了花自己的錢餵食,不少愛媽還會配合相關單位抓狗結紮,或是通報新狗,這些原本是政府應該做的,但愛媽擔起來。如果因此出事情要愛媽負責,那也說不過去,#真正該負責的是沒做好源頭管理的政府。
👉【#什麼方法是有效的】
✅ #高強度絕育,防止流浪狗、放養犬、遺失或棄養寵物不斷繁殖。
「撲殺不是解方,絕育才是。」
在《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 》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HOTAC 的「下鄉絕育」; 相信動物(社團法人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地毯式普查」的結紮計劃,各協會志工挨家挨戶到社會角落宣導飼主責任,免費協助寵物晶片登記、結紮。此外,針對流浪狗的絕育也和愛媽合作,提高執行效率。
政府單單用 TNVR 來作為零撲殺的配套措施,其實是遠遠不足,因為 TNVR 只在處理末端的問題,但前端的家犬私下繁殖的問題完全沒有解決,只要一旦被棄養,就會造成流浪狗的數量繼續攀升。唯有短時間投入大量資源高強度、#全面性的絕育才有可能讓問題獲得舒緩。
✅ #增加動保人力,地毯式普查揪出家犬未做寵物登記黑數,同時提升飼主觀念,降低違法繁殖和棄養。
從相信動物協會在新北市的地毯式普查可以發現,許多較山區或鄉下地方的家戶是沒有幫家犬做寵物登記的觀念,更不用說結紮,光是溝通就要耗費非常大的力氣。
家犬普查是一個非常耗費人力的工作,單靠幾個協會要完成全台灣的普查,恐怕緩不濟急,追不上流浪狗或未絕育家犬繁殖的速度,所以公部門一定也要投入大量資源一起合作才行。
除了地毯式普查之外,查緝違法繁殖和棄養也是需要耗費相當多的人力,而且只有公權力介入,嚴懲開罰,才有可能達到目的。
✅ #政府培訓餵養人成為區域族群管理員,控制遊蕩犬數量,並協助通報棄養和抓狗絕育。
現行愛媽的角色看似是造成流浪狗群聚、傷人的主因,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上面提到的三點。與不切實際地其禁止一切餵養行為,倒不如將愛媽納入區域族群管理的政策當中。
透過培訓愛媽,讓他們知道絕育的重要性,並願意主動提供協助。同時間做為管理員,定期回報該區域流浪狗的數量和狀態。一旦發現有未曾看過的新狗,第一時間就通報相關單位來結紮,並查緝棄養人,這樣才能確保該區域的流浪狗只會愈來愈少。
✅ #推動生命教育、加強飼主觀念,並提高飼養寵物的門檻。
透過學校課程以及各民間單位舉辦的活動,讓未來的潛在飼主了解流浪狗的問題,願意用領養代替購買,且會做一個負責任的飼主,不棄養。現有公有收容所也要陸續轉型成動保園區,透過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和民眾認識、喜歡上米克斯,而不會一味追求一定要養品種狗。
另外,在成為家犬飼主前必須上相關課程,了解關於飼主權利義務的法規,通過測驗取得養寵物證書後,才能夠合法飼養犬隻。如果要同時養超過四隻狗,則需要額外申請許可,政府確認環境適當且無私下繁殖的可能後才合法許可。
👉【#有方法但經費遠遠不足】
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其實很明確,也都有許多民間團體正在做了,所以就又回到最關鍵的資源分配:#政府應該花多少資源來解決流浪狗的問題。
目前新竹市動保所每年的預算約是 2,400 萬元,包含約 20 位正職和計畫人力,所處理的業務涵蓋經濟動物、保育動物、貓犬寵物和動保案件等。然而,真正專職在查緝非法繁殖、棄養和寵物未登記的只有 1 位專員,其他人都是兼任多重任務。
另外,每年花在遊蕩貓犬的 TNVR 費用,大約各 100 萬元左右,往往委外的動保團體兩、三個月就做完了,錢還是直接給醫院,平均 1 隻結紮 1,500~2,000 元,只能做大約 300~400 隻,總不可能要動保志工花自己的錢幫額外的流浪動物絕育。
沒有足夠的經費和人力,沒辦法短時間高強度絕育,很快一切就會變成徒勞無功,只是一年又一年重複同樣的事情。而且就算新竹市的遊蕩犬都結紮了,也還會有鄰近新竹縣、苗栗縣的人拿來南寮、香山棄養,防不慎防,所以一定要是整個大範圍的區域一起解決。
假設要在新竹市做地毯式普查、下鄉絕育、高強度 TNVR,少說 5 千萬元跑不掉,加上動檢員人力補充、收容所變動保園區、推動生命教育課程,最少也要幾千萬的預算,這樣每年約要花費 1 億元在解決流浪狗問題上,是現行的約 15 到 20 倍的經費。
要解決遊蕩犬問題,#我認為政府勢必要提高動保預算,不過增加動保預算就可能排擠到其他業務經費,除非多數民眾認為這是急迫需要被解決的事情,不然流浪狗的問題很難被根除。
在經費尚未有著落下,我們可以做的是不斷提醒身邊養狗的親友一定要幫狗狗施打晶片、做好絕育,不棄養。如果繼續飼養真的有困難,又找不到其他人領養,務必送到各縣市的收容所,由他們協助處理。
另外,針對 TNVR 入法和餵養行為管理,#我認為行政院農委會不能夠再採取模糊的態度,無助於解決遊蕩犬問題,例如是否應禁止非絕育志工的餵食行為,並透過入法讓民眾更明白絕育是最根本的解方。
流浪狗的問題很複雜,光是探究就要花費非常大的力氣,但也只有當問題看得愈來愈明確,才有可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我會繼續關注,並和大家一起努力。
#浪浪 #動保 #十二夜 #零撲殺
#人犬衝突
【延伸閱讀】:
《十二夜2》觀後感——迎合同溫層的美好,現實卻總是殘酷
https://npptw.org/fBnVKw
回到第零天 《十二夜》續作探討零撲殺後的掙扎
https://npptw.org/SWaL28
十二夜之後7/導演嘆成「罪人」 批零撲殺政策蒼白空洞
https://npptw.org/7bttZa
窩窩 wuowuo TNVR 入法專題
https://npptw.org/1fRxDq
新竹縣 第 四 台費用 在 高金素梅(吉娃斯.阿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啟動偏鄉學校建置中央廚房》
~高金素梅2021.08.04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競選立委期間,走到部落聽到很多族人跟我訴苦「孩子的學校營養午餐費用沒有著落。」這句話至今,我一直惦記著,再怎麼苦,不能苦孩子。從一開始協助學校設立營養午餐專戶向民間募款,要求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弱勢學生,地方政府補助營養午餐費,營養午餐食材溯源、有機食材採用,學校廚房改善,再到今年教育部開始推動的「偏鄉學校中央廚房建置案」。
原鄉部落的學校幾乎都屬偏遠、特偏和極偏的學校,學生少、距離遠,造成沒有供應商願意配送食材到學校;然而,位於蔬果產地,佔有全台灣10%以上農業生產面積的原鄉,學生營養午餐卻吃不到在地的、新鮮的食材。部落農民常常自我調侃,我們種的蕃茄60元賣給外面的盤商,結果學校卻花120元再把番茄從外面買回來煮。
四年前我發現了學校食材採購的問題,陸續要求教育部、農委會和原民會,必須整合原鄉農民資訊提供給教育單位優先落實地產地銷與最短食物里程,而這項政策也將由原民會開始輔導原鄉農民申請學校食材供應所需要的QR Code,作為產地溯源之用。
昨天我會同新竹縣政府教育處、尖石鄉長曾國大、議員劉建民,到新樂國小和校長們共同討論偏鄉學校中央廚房建置計畫,會議中我們整合了全鄉需要供應午餐的人口包含:學生約600人、文健站長者與照服員約300人、教職人員等等,週間午餐需求至少需要1,000人份,如果我們可以推動一個完整的中央廚房,優先採用在地食材,整合需求人口,共同採購食材與送餐,交通上結合尖石鄉內現有的幸福巴士與噗噗共乘的白牌車,在偏遠地區大眾運輸「人貨不能共載」的法規鬆綁後,尖石鄉的中央廚房建置案及食材配送,便能完善的克服現有問題,同時曾鄉長提到未來中央廚房更可以利用學校寒暑假的空檔,辦理烹飪、廚藝與食品衛生相關的職業訓練,同時提升尖石鄉境內觀光旅遊與餐飲服務品質。
政策推動需要不斷的透過質詢、協商、追蹤才能落實,未考量實務面向需求的齊頭式公平政策,對於原住民族而言,就是不公平;從偏鄉學校建置中央廚房的案例來看,政策考量到偏鄉學校午餐供應問題,卻未顧及在地食材採購與供應商因為路程關係不願配送等等的既有問題。蓋硬體很容易,但是如何營運才是另一門學問。這個議題我會持續因地制宜的在不同的原鄉裡推動下去。
延伸閱讀:
2021/05/21《落實在地農產供應學校中央廚房》 https://fb.watch/78SupeGuh2/
2017/10/12《營養午餐採購法不能一體適用辦理》 https://fb.watch/78SynRtA-x/
2017/10/05《學校營養午餐質詢》 https://fb.watch/78SwU78idx/
新竹縣 第 四 台費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1: 桃園復興拉拉山三光村第110場義診報導
專訪 郭明裕醫師 #懿樺女士 前三光村長高翠華
1982年,一位住在新竹縣司馬庫斯爸爸帶著得到腦膜炎的兒子下山求醫,早上八點出發下午四點才到桃園內壢的省立桃園醫院,當時爸爸身上只剩50元,沒有辦法花76元買藥,當時郭醫師立刻捐了100元,幫助這位爸爸買藥,也救活了他兒子,因為這件事情,讓郭醫師看見偏山地區窮人的無奈與弱勢,從此開啟他立志用他的醫術來行善助人。
2007年,認識一位住在拉拉山的爺享部落長老,因為長老的邀請,所以他開始到部落義診一直到現在,目前每個月各固定一次在上巴陵、高義部落、三光的武道能敢義診,完全不收費用,也不用掛健保。他的妻子黃懿樺女士也隨著他一次又一次的進行愛心義診。後來還有對一些比較困難的住戶,發放物資,像米、奶粉、尿布每一次都要好幾台車一起送物資上山。另外在新竹尖石鄉以及宜蘭大同鄉因為交通較為方便,所以沒有進行義診的服務,但他也慢慢的拜訪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住戶,在尖石鄉固定發放物資的有近20戶、大同鄉則有80戶。
2016/07/31三光村第110場義診,主持人 李基銘 一早六點半,和郭醫師約在慈湖的7-11集合,當天共有12台隨行幫忙載送物資,從慈湖沿著北橫一路開到三光村還要一個半小時,道路從雙向各二線,開到變成雙向只有一線,所以遇到二車相會時,就一定要有一邊要在道路較寬處停車等待另一邊的車輛通行後,才能再往前行,可見交通是如何的不方便。
沿途還分送了幾戶的物資,才到三光派出所旁,開始進行義診。今天,還特別的來了,由藝人李志奇、李志希兄弟所成立的中華劇藝文創協會,也共襄盛舉。他們來了十幾位的會員,他們用繪畫創作和音樂欣賞來激發部落小孩的心靈,讓他們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性,當然小孩最愛的玩具、最需要的文具、最愛的零嘴,也都是他們帶來捐贈的物資。11點結束義診也完成了採訪,大部份的人各自離去,但郭醫師仍然帶著一部份的志工,再繼續開往新竹縣尖石鄉要去發放救濟物資。這就是郭醫師9年多來,在三光村共110場義診的整日行程。110場他從來沒有缺席過,因為他知道村裡的人,很多慢性病患都在等著他的藥。在這場隨行的採訪中,我看到了一位真正慈悲的人,仁人仁術,把每一個村裡的人,都當他自己的親,精湛的醫術、苦口婆心的勸戒、同理心的對待,郭醫師夫妻真的很棒!
本集主題2: 中華劇藝文創協會公益愛心藝術送暖活動介紹
專訪 李志奇理事長 李志希常務監事 陳峙憓會員
收錄小提琴演奏 中壢高中黃名廣同學
文創協會協同愛心醫生(郭明裕醫師),一起至拉拉山三光國小愛心藝術送暖服務,目前山上的居民多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居多,他們的物資非常的貧乏,醫療設備也很簡陋。
孩子們在藝術領域方面的薰陶相對較沒機會,希望藉由我們對藝術的專業與認知,用藝術繪畫音樂,來帶給山上的孩童更不同的心靈成長,讓我們的社區服務更有意義,更具藝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