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首辦七縣市線上論壇】
深化區域合作 擘劃中部發展願景
「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在 盧秀燕 巿長號召下首辦七縣市線上論壇,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就是要把餅做大,七縣市已共同達成81項合作成果,解決民眾許多事情,讓七縣市互相合作,創造共榮共享。特別謝謝 遠見雜誌 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在他的引導下,針對 #永續環境、#永續企業等等,不斷將正能量及最新的價值觀推展到全國。
這是一個嶄新的跨域治理時代,七縣市首長的共同目標就是如何讓民眾有好的生活,所以要透過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來解決民眾問題。譬如在空汙處理上,彰化縣除了與七縣市一起努力來降低煤炭使用量以外,也做了相關的空汙監控,使彰化縣空氣品質良好(AQI<100)天數達94% ,PM2.5降載到16.5微克,創下歷史新低。七縣市共同合作,確實讓縣市都能有更好的發展,並讓鄉親更有感。希望未來我們七縣市首長共同繼續努力。
「2021中臺灣區域治理論壇」是由臺中市政府主辦,邀請中部七縣市的地方首長、官員代表及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區域合作的經驗、成果及未來治理課題等,論壇因疫情因素採線上直播方式辦理。相關資訊請詳見網站
( https://event.gvm.com.tw/202108_tcnm/index.html )或網路請搜尋關鍵字:「2021共創新時代.擘劃中台灣」。
臺中市 盧秀燕市長、新竹縣 楊文科縣長、苗栗縣 徐耀昌加油讚 縣長、南投縣 林明溱 縣長、雲林縣 張麗善縣長、嘉義市 黃敏惠市長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竹是台灣科技產業重鎮,有台灣矽谷之稱,每年都吸引廣大年輕人才移居進駐,是台灣最年輕、最有活力的科技城市。 為了讓新竹縣民擁有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新竹縣長楊文科致力打造「生態永續、綠色宜居」的城市藍帶,全力推動海岸線,以及河岸、水圳的整治及綠美化工程。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盧秀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臺灣七縣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如同七顆閃耀珍珠,扮演台灣進步向前的Key Player,今天齊聚一堂,共同聚焦最夯城市治理議題。
2021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論壇 邀請您一同線上收看:
| 首長宣言暨開幕儀式 | 臺中市盧秀燕市長、新竹縣楊文科縣長、苗栗縣徐耀昌縣長、南投縣林明溱縣長、彰化縣王惠美縣長、雲林縣張麗善縣長、嘉義市黃敏惠市長
全程收看👉https://bit.ly/3tM2upn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臺灣七縣市:新竹縣、苗栗縣、南投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如同七顆閃耀珍珠,扮演台灣進步向前的Key Player,今天齊聚一堂,共同聚焦最夯城市治理議題。
全程收看👉https://bit.ly/3tM2upn
2021中臺灣區域治理平台論壇 邀請您一同線上收看:
| 首長宣言暨開幕儀式 | 臺中市盧秀燕市長、新竹縣楊文科縣長、苗栗縣徐耀昌縣長、南投縣林明溱縣長、彰化縣王惠美縣長、雲林縣張麗善縣長、嘉義市黃敏惠市長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竹是台灣科技產業重鎮,有台灣矽谷之稱,每年都吸引廣大年輕人才移居進駐,是台灣最年輕、最有活力的科技城市。
為了讓新竹縣民擁有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新竹縣長楊文科致力打造「生態永續、綠色宜居」的城市藍帶,全力推動海岸線,以及河岸、水圳的整治及綠美化工程。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竹市長林智堅,拋出大新竹縣市的合併議題,新竹縣長楊文科也贊成合併升格為直轄市,但地方制度法規定人口達125萬人才能升格直轄市,目前縣市加總只有102萬人,恐怕還要修法才能成為第七都。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68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吳旭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竹縣因為人口紅利帶動經濟成長,但所面對的就學問題也相當嚴峻,前幾年因為學校不足、學區畫分的問題,導致很多爭議,楊縣長跟教育處楊處長也費了很多功夫來處理,包含新建學校、學區劃分、總量管制辦法調整...等等,截至今年,看起來問題有在解決當中。如果明年新學校順利蓋起來,相關的問題應該可以有所解決。
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在於,新竹縣國小生、國中生那麼多,而且那麼優秀,不管在體育、科技、音樂、學業,各方面,成績都是全國名列前茅,那麼,國中畢業之後,他們到了哪邊去?
這凸顯了一個問題,我們縣內的高中容量是否足夠。以我們從教育部統計處所取得的資料,新竹縣可以容納的高中生人數與總人口的比例,新竹縣是2.14%,23個縣市當中排名第17;
如果以高中生跟國中生人數之落差,新竹縣高中生比國中生少了4915人,排名全國倒數第二(只贏過新北)也就是說,將近5000個孩子在新竹縣念完國中之後,必須要到其他縣市念高中;
如果這個數字除以各縣市的國中生人口比例,就代表各縣市國中生入學在地高中職的比例,新竹縣則是-28.69%,全國排名最後,也就是說,100個新竹縣的國中生,將近30位無法就讀縣內高中。
當然,有人會覺得不應以單一縣市來看,應該以區域來看,這是沒有錯的,就如同台北、新北、嘉義縣、嘉義市、還有新竹縣跟新竹市,都是一樣的情況。
但是,更進一步來看,台北新北的國高中生人數相當,嘉義縣市的國高中生人數也相當,但新竹縣、市的國高中生人數相較,高中生還少了兩千人,如果更進一步加上苗栗,以竹竹苗的人數來看,一樣高中生還是少了1800人左右。
所以旭智質詢縣府,有關高中,縣府的規劃策略是什麼?
訴求重點包含:
一、台大附中目前進度如何?台科大附中有沒有可能?
楊縣長選前提到的台大附中,看來機會不大,還有台科大附中或者台科大附屬高工,看起來校方的意願不高!
二、六家高中徵地擴校,進度如何?研議六家高中設置特色班,朝實驗高中規劃!
再來,六家高中,即將徵地、擴校,是否這部分可以請縣府集中力量,來讓擴校?更進一步,如果可以改制為實驗高中,是否有機會成為我們新竹縣的特色。
三、爭取依人口密度調整鄰近高中之班級人數
另外,竹竹苗是一起聯招,但新竹縣新竹市沒有少子化的問題,所以齊頭式減班的情況下,竹中竹女前幾年逐年每班減少人數,去年旭智透過立委辦公室反映,終於沒有再減人數,但如果以就近入學的角度來看,更應該依照人口密度來調整人數。這部分旭智也透過立委辦公室來詢問國教署,國教署回應調整人數是可以由各校提出的,我建議縣府應該跟高中來談,爭取鄰近高中有更多名額的可能性。
四、規劃運動縣內三級銜接,優秀選手留在在地高中
我們高中不足,也衍生了一些問題,例如像我們的足球,在國中、國小表現很好,但很可惜的就是國中畢業後,真正優秀的選手,就到外縣市去了,但如果我們的高中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讓我們優秀的高中生留在縣內,相信也是學生家長樂見的。旭智也希望縣府能規畫運動縣內三級銜接,讓優秀選手留在在地高中。
🌐相關新聞:
✅《自由時報》竹縣國、高中容量落差近5000人 吳旭智議員憂心優秀學子外流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26984
✅《北視影音新聞》優秀學子外流 吳旭智促擴校、特色班
https://reurl.cc/7ygr0b
✅《聯合報》竹縣學子到外地讀高中比例高 議員盼增加在地就讀誘因
https://reurl.cc/YW2WKn
✅《中時》望能就近入學 台大、台科大皆表明在竹縣無法設高中職
https://reurl.cc/1gdgNV
✅《民眾日報》民代關切國中生流落外縣市就學 楊文科:六家高中將設雙語班 | 奇摩新聞
https://reurl.cc/L08b0e
✅《縣府新聞》新竹縣優秀國中畢業生流浪外地讀高中比例高 吳旭智議員提三建議因應
https://reurl.cc/XedeK7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楊文科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在竹科、中科管理局服務長達33年,管理科學園區的經驗讓我上任新竹縣長時,馬上注意到財政的收支健全,將會影響到竹縣整體的發展。因此,比照竹科訂定十年計畫,運用 ... ... <看更多>
新竹縣楊文科縣長 在 [新聞] 新竹縣長楊文科:支持「竹竹苗」合併升格-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