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登入媽媽星球大約還有 150 天的現在,數算了一下過去從 2017 年到 2019 年的旅行紀錄,約還有 100 多篇尚未完成。接下來應該會用很快的速度分享,預計會用大量的照片搭配少量的文字,大概也不太會有什麼時間寫攻略文了XD
從去年 2/2 最後一趟福島旅行到現在,也過了近一年七個月沒有出國了,前一陣子帛琉旅遊泡泡又重啟時,也曾動心過,但考慮到懷孕的現在每個月都得要定期產檢,回國後的加強版自主管理對我工作影響也還不少,想了再想還是作罷。
下一趟的出國旅行,我直接把目標放在了 2023 年年初,明年迎接新生兒的家長崩潰期,就算疫情穩定,我想大概也很難走得開。
近一兩年來,blog 實施了「最近的優先寫完」的政策,導致留下來的篇章就越來越久才能面世,隨著懷孕記憶力的大量喪失,許多細節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只能看照片慢慢回想。且後疫情時代,過去的資料很可能都不再管用。所以再來的方向還是會保持「最近玩的行程,快快寫完;過去幾年的就以相簿形式來記錄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新生 國中 登入 在 雲林縣議員蔡孟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停課不停學_您準備好了嗎✔️
💖公視三台從今天(5/19)開始,被教育部徵收時段,播出疫情期間節目給國中小學生看(5/19-5/28共8天的課程)
🎀教育部另提供無需帳號登入的線上學習資源取得管道,並分科安排近幾週課程單元,學生與家長可由此取得居家線上學習所需資源。
#學生宅在家不能耍廢💪
#運動也很重要喔🏃♀️
#防疫新生活口罩戴好戴滿😷
新生 國中 登入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花甲男孩通學路💼
成長於舊制臺南縣大內鄉的新生代作家楊富閔,在以成長之地為背景寫成的作品《#花甲男孩》被改編為電視劇《#花甲男孩轉大人》後,向來冷門的大內像是初次登入臉書的使用者,在臺灣鄉鎮群組亮起微弱訊號,等著某月某日的某位旅人來敲。
🌄河灣、巷弄、牛墟走遊
相較於維基百科中開宗明義的「臺南市中央偏東」,楊富閔卻以站在土地上用情感實際量測的經緯,寫下「大內是山與河相遇」的坐標。當車子從國道溜下進入大內,持續上坡的斜率與從前人自河上岸開墾的角度相同,「可以明顯感覺大內是曾文溪與丘陵沖刷出來的一則故事。」站在 #南瀛天文台,看曲溪甩尾以及新建堤防如護欄,從無堤防到有堤防,有水患到沒水患,楊富閔親眼見證大內這二十年的變化。
家住大內的楊富閔,猶記得小時候幾乎每週都會隨家人開車去鄰近的善化逛街採買,「我對現代生活的所有想像都是來自於善化。」從善化慶安宮一路到火車站,宮廟、市場、圖書館以及各種商店是摩登街市;但在大馬路旁露天開張,兼具菜市場、小農市集、二手市集功能的善化牛墟,則可見生猛草莽的買賣實況。#善化牛墟 只在每旬2、5、8日開市,這口訣深刻在楊富閔的腦裡,成了一種比農民曆更玄的時間感知法,「只要聽人講去牛墟,就會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
👣通學路上的青春回憶
在文章中經常出現的三合院意象,場景源自大內國小與朝天宮之間的巷弄,那是他兒時通學的必經之路,穿街走巷即興發明新路線是途中的樂趣。稍長,國中到麻豆唸書,如今麻豆也成了青春回憶之地。
第一次去心目中的簡餐祖師爺「三皇三家」、第一次去當地很厲害的「三商百貨」,甚至對所謂「#臺南美食」的認知,便是從 #麻豆碗粿 開始。來到很早就規劃為文化園區的 #總爺糖廠,園內文化地景與防空洞交錯,楊富閔經常與家人或朋友來蹓躂,也是他第一次意識到何謂「#藝文空間」。
當然,在麻豆市區散步可見許多王爺廟,也經常遇到廟會活動,尤其是「#蜈蚣陣」,以木板連結的藝閣很像一條長長的蜈蚣,上頭坐了很多扮裝的神童讓人抬著,那也是他小說裡「踩街」意象的由來。「我對麻豆的情感很深。」楊富閔說。
在楊富閔虛實情節上演的作品中,#大內、#善化、#麻豆 是舞臺上的流水布幕,依序是他成長、消遣、求學之地,也可見大內與周邊鄉鎮的緊密關係。他以獨特幽默的口吻寫「鄉下」,也寫下他自己的轟轟烈烈。
文/李佳芳
攝影/朵朵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YVKmEY